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docx
《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市黄埔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广州市黄埔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1 .总贝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原则11.2.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11.2.2 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11.2.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11.2.4 全民动员,协同应对21.2.5 科学统筹,合理规划21.2.6 依靠科技,有效应对21.2.7 信息公开,引导舆论21.3 编制依据31.4 适用范围与作用32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概况42.1 她理位置42.2 自然特征42.2.1 地形地貌42.2.2 河流与水系52.2.3 气候概况82.3 洪涝灾害8231洪涝灾害成因82.3.1 洪涝灾害特点112.3.2 典型年
2、洪涝灾害112.4 防洪排涝概况142.4.1 现有防洪排涝设施142.4.2 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标准152.4.3 .城区排涝方案152.4.4 非工程措施153 .组织机构与职责173.1 指挥机构及职责173.1.1 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173.1.2 区防指成员单位及职责193.1.3 办事机构及职责243.2 现场指挥部253.3 街(镇)三防指挥部253.4 生物岛三防指挥部263.5 其他三防指挥机构263.6 三防专家智库264监测、预警与预防274.1 监测、预警274.1.1 江河洪水274.1.2 暴雨274.1.3 热带气旋284.1.4 干旱284.1.5 低温冰冻28
3、4.1.6 工程信息284.2 信息报送304.3 信息发布324.4 预防准备334.5 水务工程防洪排涝调度334.6 预警334.6.1 各类预警信号的发布334.6.2 预警信号级别及防御指引345应急响应435.1 总体要求435.1.1 应急响应工作基本要求435.1.2 区防指坐镇指挥和联合值守机制445.1.3 街(镇)、生物岛三防指挥部值守要求465.2 指挥联动与协同475.2.1 区防指指挥协同475.2.2 区防指成员单位指挥协同485.3 分级响应495.3.1 防风分级响应495.3.2 防暴雨(暴雨内涝、暴雨山洪)分级响应565.3.3 防汛(洪水、风暴潮)分级响
4、应615.3.4 防旱应急响应675.3.5 防御冰冻分级响应695.4 应急响应级别、类别转变或终止705.4.1 应急响应级别、类别转变705.4.2 应急响应终止706保障措施706.1 通信与信息保障706.2 应急队伍保障716.2.1 专业抢险队伍716.2.2 综合抢险救援队伍726.2.3 群众性抢险队伍73624抢险队伍的调动与使用7363供电保障736.4 供水保障746.5 油料保障746.6 安全防护746.6.1 应急抢险救灾人员安全防护746.6.2 社会公共安全防护756.7 资金保障756.8 物资保障756.8.1 三防物资保障756.8.2 社会物资征用76
5、6.9 社会动员保障766.10 人员转移保障766.11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776.12 宣传、培训和演练786.12.1 宣传786.12.2 士书训786.12.3 演练787善后处置787.1 救灾救济787.2 恢复重建797.3 社会捐赠和救助管理797.4 保险797.5 调查分析、后果评估及总结798附则808.1 奖励与责任追究808.2 预案管理与更新808.3 解释部门808.4 实施时间80附件1区防指督导检查工作组分组表82附件2广州市黄埔区三防工作督导检查表83附件3名词术语定义85附件4风暴潮灾害警报信号及其含义86附件5干旱程度参考指标表86附件6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6、及其含义86附件7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发布工作要求87附件8信息报送主要内容91附件9广州市黄埔区防御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表92附件10广州市黄埔区各街(镇)、生物岛受影响情况统计表94附件11广州市黄埔区各街(镇)、生物岛灾情统计表95附件12广州市“五停”实施指引96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完善防汛防旱防风防冻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高效、有序开展防灾减灾和抢险救灾等工作,有效防御水旱风冻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防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障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原则1.2.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坚持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和
7、财产安全作为防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防御水旱风冻灾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主要目标,坚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工作并举,不断提高防御工作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风冻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1.2.2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防御和应急处置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科学化水平,增强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1.2.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
8、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防御体制。各成员单位和街(镇)行政首长是防御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分工负责,密切配合。1.2.4 全民动员,协同应对坚持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贝L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街(镇)、村(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发挥信息联动、资源联动的高效联动效应,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处置机制。1.2.5 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
9、学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全社会力量做好台风安全防御和雨雪冰冻社会安定保障工作。1.2.6 依靠科技,有效应对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抢、救、援七个环节紧密衔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防御水旱风冻灾害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做到全面监测、准确预报、及早预警、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1.2.7 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各成员单位和街(镇)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三防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切实提高新
10、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正确引导三防抢险救灾舆论,弘扬社会正气。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7)自然灾害救助条例(8)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9)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10)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11)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12)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754-2017)(13)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611-2012)(14)抗旱预案编制导则(SL590-2013)(15)关于印发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管理
11、办法的通知(国汛(2015)2号)(16)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17)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8)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19)广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黄埔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4 适用范围与作用本预案适用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辖区内防汛防旱防风防冻活动(以下简称三防工作)。本预案所称防汛防旱防风防冻活动,是指对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雨雪冰冻等因素引发灾害的防御、抢险、救援、灾后应急处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2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概况2.1 地理位置黄埔区是广州市6个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
12、靠从化。珠江前航道、后航道、新造水道在区内汇合后,折向东南,纳东江北干流后进入狮子洋,处于珠三角核心地域。行政区域面积484.17km2,下辖16街1镇,常住人口88.01万人。广州开发区位于黄埔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是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科技创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防汛安全的地位十分重要。2.2 自然特征2.2.1 地形地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全区地貌可分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侵蚀台地低丘陵。地势北高南低,低丘、台地、平原分布明显。南部地区为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高程在0.424m左右,易受江河洪水和台风、暴潮袭击。该区域是黄埔区城市中心区,分
13、布着主要街道和商业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珠江航道散落着娥眉沙、长洲岛、洪圣沙、白兔沙、大吉沙、生鱼洲围、剑草围、大蛇沙等几个江心岛,其中长洲岛陆地面积8.5km2,岛中部及北部为丘陵,以牛牯岭(高程93.1m)和扯旗山(高程86.5m)为最高,横亘岛的西北部,东南部为一片冲积平原,是全岛的主要耕作区。其它各岛地势平坦,地面高程Im左右。中、北部属典型的低丘陵地区,帽峰山、牛鼻山、油麻山等山脉水系起伏较大,山区河道水急流短,山区小河流原生态保持良好,行洪能力不足,易受山洪地质灾害。2.2.2 河流与水系区内河网密布,水库山塘众多,水源丰富。全区河涌84条,总长3
14、46.7km,水库26座(2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周边河流主要有干支流9条(段)。珠江黄埔航道、乌涌属于珠江黄埔水道;南岗河、细陂河、永和河、平岗河、金坑河等注入东江北干流;墩头涌和东、西洛涌河网,连通黄埔航道和东江北干流。汛期既受流溪河、北江、东江等洪水的影响,又受来自伶仃洋的潮汐作用,洪潮混杂,水流流态复杂。凤凰河、平岗河、金坑河、永和河、南岗河、乌涌、细陂河是区7大主要河涌,流域所经对区经济发展和防洪安全有重要影响。南岗涌(南岗河)源于木木强水库。自北向南流经长岭街、罗岗街、云埔街、南岗街,经南岗头注入东江,全长26.31km,流域面积125km2,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330m
15、3so乌涌位于广州东面的珠江北岸,源于水口水库,自北向南流经联和街、大沙街、黄埔街穿越港前路注入珠江,全长24.13km,流域面积约90km2,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92m3s0永和河发源于了歌髻山西北山麓,汇集永和街辖区约2L64km?范围内的降水沿东南方向经增城注入增江。细陂河发源于牛头岭,汇集云埔街辖区约20k?范围内的降水自北向南经沧头社区经增城区注入增江。凤凰河、平岗河、金坑河尚未完成标准化整治,河道局部狭窄、淤塞,行洪排涝能力相对较弱。凤凰河发源于重岗村,汇集九佛(凤凰湖)以北约63kmz范围内的降水,向北经白云区注入流溪河;平岗河发源于风门岭,凤凰河与平岗河在凤凰湖附近地区南北
16、分水,汇集九佛(凤凰湖)以南约60km2范围内降水,沿东南方向经增城辖区注入增江。金坑河流域发源于帽峰山,汇集九龙镇南部约60kn?范围内降水沿东南方向经增城注入增江。qs三三户AWe国回f2jl51日甩glggjg目良区gJ5国理ZJlSl2JISRJlgRJISl叼S军国宜日之日官旧gjgjl5RJ5g回今gJlSQISl2JIS015QlS曰15ZJg回15IZI阚制“冈薄摊堂工邓包原但冕质SIsEW回群司EffaBTEfTaEnaElTaEnaETJSlTaBfTaEnaEiTaEjrassiteEnSBiTaETfSSlsEiSTIEnaSnaEnaBnaEiTa(2.2.3 气候概
17、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暴雨多以锋面雨和台风雨为主,热雷暴雨次之,年平均降雨量为1801.3mm,实测最大年雨量为2864.6mm(1920),最小年雨量为1008.5mm(1991年)。降雨多集中于49月,占全年的80%,尤其以56月雨量最大,占全年的32.7%,降雨最小是12月,占全年的1.8%,年平均降雨日为150天。季风期分明,秋、冬季以吹北风和西北风为主,春、夏季以吹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L9ms0每年79月,是台风盛行期,台风过境时风力一般69级、风速10.8-24.4ms,最大风力12级以上,在强台风侵袭下,有时导致风暴潮诱发珠江、东江沿岸水浸,对农作物、建(构)筑物和城市安全
18、运行造成危害。23洪涝灾害2.3.1洪涝灾害成因(一)洪灾成因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干流,流域面积大(F=353120km?),发洪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干流,流域面积较小(F=46710km?),发洪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峰高而量相对较小,历时也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两江洪水对北江大堤造成严重威胁。流溪河流域面积小(F=2300km2),洪水峰高量小,历时短,发洪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与西、北江洪水相遇甚少。广州珠江河道上承西、北两江部分洪水(芦苞涌、西南涌及北江下游河道平洲水道)、流溪河和白泥河的全部洪水,下有东江北干流洪水的顶托,更受来自伶仃洋
19、的潮汐影响。综上所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南部城区洪水威胁主要来自西江、北江和流溪河下泄洪水,以及东江北干流洪水与伶仃洋潮汐增水顶托。如果上游洪峰与天文高潮叠加将可能导致防汛复杂局面。(二)暴雨内涝(山洪)成因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地势北高南低。1 .暴雨内涝北部:随着中新知识城开发建设,新龙镇、龙湖街、九佛街辖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原有耕地、林地、鱼塘等不断被征用开发,土地平整导致部分区域自然排水沟消失或淤塞,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排水现状,原有村落地势日渐低洼,新的疏排水系统规划和建设滞后,内涝水浸矛盾日渐突出。部分地表被覆盖混泥土后,雨水下渗流量随之下降,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局地洪涝灾害
20、,地势低洼处村落内涝水浸频发。凤凰河、平岗河、金坑河等河涌标准化整治滞后,随着城市化排水管网日益完善,雨水快速汇集形成洪峰与河涌行洪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容易诱发区域性洪涝灾害,城乡内涝形势日益复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南部:珠江沿岸老城区地势平坦,高程在0.42.4m之间,各个江心岛地面高程约1m,易受珠江洪潮顶托,内涝水浸频发。排涝设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市政排水设施的国家标准相对偏低;排洪泵站的防洪排涝能力不高;城区局部地区的排水系统尚未完善,原有排水系统以合流制为主,内街巷的防洪排涝标准相对偏低,加之地势普遍较低,排水设施残损,影响了正常的排水功能,汛期若突降暴雨,常造成“水浸街”,随着
2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排水系统不完善。随着上游城区开发建设,地表径流汇集洪峰快速下泄,容易形成洪峰与珠江洪水顶托叠加夹击的局面,加剧了南部中心城区及南岗河、乌涌沿岸企业的防内涝压力。一旦遭遇暴雨、洪水、天文高潮叠加情形,防内涝形势十分复杂。近年来,乌涌本田厂及其下游大沙地中心城区、南岗河云埔街及其下游段均暴发严重超警戒洪水。2 .暴雨山洪中部和北部,山高坡陡,暴雨集中,水急流短,易受山洪灾害。但是水库山塘众多,金坑水库集雨面积约为40km2多,其它水库雨面积1030km2之间甚至更少,汛期可以通过靠前指挥调度,预排库容蓄水,利用水库山塘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
22、害威胁。3 .地质灾害北部山区山高坡陡,容易形成山体滑坡险情;随着开发建设和居民建房削坡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了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风险。(三)台风暴潮成因汛期,特别是79月三个月,在西太平洋或南海生成的台风登陆广东境内均对广州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珠江口附近沿海地区登陆的台风造成的灾害最大。每年影响本市的台风平均约为3-7个,台风除自身带来的灾害外,更表现由它带来的暴雨、风暴潮所形成的洪涝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日渐凸现。4 .3.2洪涝灾害特点(一)西、北两江洪水组合从西、北两江发洪时间分析,两江洪水组合,有以两江同时发大或特大洪水遭遇,有以西江为主北
23、江相应洪水遭遇,有以北江为主西江相应洪水遭遇三种情况。由此可见,西、北两江对黄埔区各堤围的威胁在两江同时发大或特大洪水时更为严重。(二)洪潮遭遇珠江广州河道属感潮河道,潮夕一般呈周期性变化,而洪水呈随机性变化。若两江同时发大或特大洪水又适逢天文大潮,黄埔区各堤围同时吃紧,对城区的防洪安全最为不利。(三)暴雨特性由于天气系统的影响,暴雨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每年4-6月份为前汛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的雨带影响,降雨以锋面雨为主,频繁而剧烈,容易形成暴雨,时程分配较集中。7-9月份为后汛期,受热带系统的影响,降雨以台风雨为主,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雨总量大时程分配较为均匀。5 .3.3典型年洪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汛 防旱 防风 防冻 应急 预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