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养殖技术规范.docx
《鳗鲡养殖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鳗鲡养殖技术规范.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鳗鲡养殖技术规范(1)鳗鲡苗种培育 培苗场建设 A.场址选择a.养鳗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b.土质良好、保水性强,避免酸性土壤,地势较平坦,注排水方便,而且不会造成养鳗场间的交叉污染;c.养鳗场附近没有工业、农业、畜牧业的污染源;d.电力保证供应,最好选在电网或尽量靠近电网区;e.交通、通讯便利。B.养鳗池建造养鳗池根据放养鳗种的规格大小,日本鳗的池塘分为三级,一级池用于培育鳗苗,二级池培育鳗种,三级池饲养食用鳗。通常一、二级池配有锅炉加温,搭棚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又称室内池。三级池不覆盖,利用自然水温饲养食用鳗,又称露天池。鳗池结构
2、,要求防逃效果好,集污能力强,注排水方便,便于清池、捕捞。a.鳗池形状养鳗池形状以正方形切去四个小角后的八角为好。这样可避免正方形死角的出现,也便于池中水环流的形成,提高了集污能力,又比圆形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大多数养鳗场采用的方式。b.鳗池大小一般一级池的边长为12米,每口池面积约140米2;二级池边长为18米,每口池面积约320米2;三级池边长为24米,每口池面积约570米2;各级池占养鳗场的比例分别为6%、24%和70%。c.鳗池水深养鳗池深为1.21.4米,鳗池水深一般保持在0.81米。池壁要求用混凝土浇灌或抹灰,一级池的池底也要用混凝土铺垫,二、三级池的池底铺以2030厘米厚的砂石
3、。池底锅形,向中央排污口倾斜2%3%,以便集污、清池、捕鳗。C .水、电、热系统a.注排水系统每个养鳗池要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以防止发生鱼病时交叉感染。b.供电系统养鳗场机械化程度高,许多机械,如增氧机、水泵等,均要求日夜不停运转,耗电量大,且要求持续用电,除要求大电网供应充足电力外,还要防止停电,自备发电机。c.供热系统每年鳗苗培育加温大约是自12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份结束,一般采用锅炉加温,也有采用温泉水或余热保温的。保温棚采用镀锌或竹木构架,高度(从池底起)35米,每孔跨度46米。D.机械设备a.增氧机一般使用水车式增氧机,鳗苗培育用功率400瓦的小型机,每池配1台;鳗种培育用功率7
4、50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成鳗池用功率为1.5千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此外还需配置备用增氧机。土池每2000250米2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b.曝气机 主要用于鳗苗培育,一般每10口一级池配1台。c.饲料搅拌机根据养鳗场规模而配,安装在饲料加工房。d.显微镜、水质测试盒用于病害、寄生虫、水质检测。E.房屋设施 养鳗场还必须配套药品库、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场、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设施。培苗池的准备和消毒培苗池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池壁、池底、注排水系统有无漏洞。同时对供电、供热系统,机械设备,加温控温等配套设备均要一一检查。当年新建的水泥培育池,碱性较大,培苗前,必须先灌水充分浸泡、
5、洗刷,并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草酸溶液中和,或投放0.002%0.003%的明矾,将水温升到40左右,使明矾溶化,吸出水泥池中的碱水。同时,新水泥池中的亚硝酸的毒害也不可低估,在新池泡水时加入0.7%食盐,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旧池使用前也要进行消毒,在放苗前10天,注入少量水,加入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使池水浓度为30毫克/升,开动水车式增氧机数小时,放置一周后排干水后才可使用。白仔鳗培育A.鳗苗放养选择的日本鳗白仔鳗的规格为50006000尾/千克,要求整齐健壮、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一级池白仔鳗的放养密度为0.20.3千克/米2。在鳗苗到达前一天,培育池进水30厘米,加食盐使池水食盐量达0
6、.40.5%。鳗苗运到后,将原装尼龙袋泡在池水内约半小时后,待袋内外水温接近,再拆袋把鳗苗放入预先设置好的网箱内在网箱内暂养1小时,待其活动正常后,倾斜网箱,让鳗苗自行游出。鳗苗入后应开曝气机用充气管增氧,以减少鳗苗体力的消耗。当晚不宜开灯诱集,以让鳗苗适当休息,充分恢复体力,适应环境。B.增温开食冬、春季节,自然水温较低,鳗苗在低水温的条件下活动能力较弱,开食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在鳗苗入池的第二天早上开始,要将培育池水温逐渐升高,每天升高23,大约一周后,水温即可控制在2830。这时鳗苗活动增强,是开食的最佳水温。在对池水升温的同时,对池水的盐分也要逐步进行淡化,从鳗苗入池的第三天起,每天对
7、鳗池注换水大约10厘米,约7天。刚放入培苗池的鳗苗,先是沿池壁游动,然后顺着水车式增氧机造成的水流集群游动,并逐渐缩小圆圈。入池57天后,下沉池底活动,这时正是鳗苗开食的最好时机。鳗苗开食,一般用丝蚯蚓引诱开食。在投喂前,把丝蚯蚓用清水暂养45天,充分排出污物,然后每千克丝蚯蚓用土霉素1015克,浸泡消毒15分钟,切碎后投喂。第一天,利用丝蚯蚓散发的味道,引诱鳗苗开口觅食。在晚上分两次诱食。第一次是在78时,开着悬吊在鳗池上方1525瓦白炽灯一盏,关停增氧机,把加工过的丝蚯蚓撒放在池四周,投喂量为鳗苗体重的10%15%,让鳗苗在池底自由觅食。大约1小时后检查,如没发现鳗苗前来觅食,可延长1小时
8、,然后把剩饲捞起来,开动增氧机,关灯。第二次在1112时,以同样方法诱食。第二天,日投饲量提高到30%,以后每天递增20%,分别在上午67时,中午1112时,下午45时,晚上910时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饲料撒在池壁四周,以便把鳗苗从池中间诱到池边来。第三天,日投饲量提高到50%,也是分四次投喂,晚上投喂时,沿池壁悬挂35个圆形塑料筛作为食台,以塑料筛上沿露出水面少许为度。投喂时,把活丝蚯蚓置于筛里,撒少许碎丝蚯蚓在筛的周围,作为诱饵,引鳗苗上饲料台,仔细观察上台率。上台率能达到78成,第四天晚上可拆掉远离通道的两个食台。第四天,日投饲量达到70%,方法如第三天,但食台减少。第五天,日投饲
9、量达到100%,水深也从原来的30厘米逐日提高510厘米,保持在50厘米上下。到晚上,只在以后投饲的地方设一个较大的食台,其余全部拆除,让鳗苗全部集中在一个食台上。食台底部铺上铁丝网,网目约为0.4厘米,让鳗苗通过自如。C.转投配合饲料经过几天的驯养,鳗苗已经适应了从池底到食台,分散到集群,从夜间到白天的摄食习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即可以开始投喂配合饲料,进行饲料过渡。鳗鲡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C1004(鳗鲡配合饲料)的规定。第六天,晚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量降为8%10%,其中丝蚯蚓占70%,白仔鳗饲料占30%,混合调成糊状给食,每日投喂次数改为3次。第七天,早上停喂一次,让鳗苗将
10、昨晚摄食的饲料充分消化,并期望下一次投喂有更好的食欲,直到中午再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丝蚯蚓和白仔鳗料的比例改为各占50%。第八天,早上和中午按昨晚比例投喂饲料。晚上投喂时,将白仔鳗料的比例扩大到70%,丝蚯蚓的比例降为30%。第九天,早上和中午如昨天晚上比例投喂饲料,从晚上开始,完全用白仔鳗料,不用丝蚯蚓,日投饲量降为6%,日后酌情增加。鳗苗转食期间,需要慢慢适应,因此饲料散失较多,池水易受污染,水质管理十分重要。要求每天排污23次,每次排去池水1020厘米,然后注换新水。注水时要细水长流,约45小时达到所需的水位。鳗苗以配合饲料投喂后,生长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体表出现黑色素,体色由白
11、色透明逐渐转变为黑色不透明,这时的鳗苗称为黑仔。黑仔鳗苗继续以白仔鳗料投喂10余天,便完成白仔鳗苗驯化的全过程。随后将进行稀疏分养,转入下阶段的培育。D.稀疏分养白仔鳗苗经过2030天的驯养之后,体重增加4倍以上,池内鳗苗密度相对增大,鳗苗的生长出现参差不齐,生长较弱的鳗苗很少上台摄食,有的甚至从未吃过饲料,出现强弱分化严重的现象。加上培育池中鳗苗密度增大,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要及时稀疏分养。考虑到有些个体仍然比较纤弱,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先分稀,降低鳗苗密度,然后进行筛选分养,解决大小悬殊问题。a.分稀根据目前培育池的鳗苗密度,以培育白仔鳗苗的条件要求,准备好12米12米的一级池12个,进水到位
12、,水温升到28,开动增氧机。欲稀疏的白仔鳗苗,在稀疏前一晚停喂。稀疏时,取出食台架,用干饲料粉揉成硬团,粘在水面以下的池壁上,也可以用干饲料粉包在纱布里,置于原放食台的水中,通过饲料气味的扩散,引诱鳗苗聚集,用抄网捕捞鳗苗,迅速移放到新池中。反复抄捕23次,便可达到稀疏的目的。b.分养鳗苗大约一个月后,一定要分池饲养,把待分养的培育池水深降低20厘米,操作人员赤足下池,用抄网捕捞鳗苗,把捕起的鳗苗用桶或网袋提到预先放置在一级池中的网箱里。反复抄捕几次,剩余的鳗苗可通过排水口来收集。装鳗苗的网箱应设置在增氧机附近,在溶氧充足的水中操作,用鳗苗选别筛选别鳗苗。操作时,动作要轻,鳗苗离水时间要短。筛
13、选等级要根据鳗苗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并使分出来的规格和数量要与鳗池饲养的容量相适宜。对通过三朝或二朝半鱼筛的细弱鳗苗,还要集中起来,称量过数,然后作为白仔鳗苗,经过12天蓄养,再从投喂丝蚯蚓开始,重新驯养一次。C.日常管理a.经常检查观察白仔鳗苗个体小,入池的头几天多数顺水流动,几天后,分散潜伏池底,在撒投丝蚯蚓开食时,要仔细观察,看是否多数鳗苗都吃到了。并以鳗苗的活动情况来判断其体质,一般顺水身体频频摆动的个体为好苗;抢新水或游动疲软的个体可能是缺氧;在死水区停留的个体稍次。鳗苗在食台摄食时,切忌突然用灯光照射,也不要在池边敲打惊吓,这样会驱散鱼群。鳗苗摄食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水霉病、烂尾
14、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鳗苗不从饲料的周围,而是潜下啄食饲料的底部,上食台不积极、数量少,鳃孔扩大,这是患寄生虫病的症状,应及时对症下药治疗。培苗期间要特别注意堵塞漏洞,用聚乙烯袋封住内外排污管口,即使排污,也要通过聚乙烯网袋,以防鳗苗逃逸。下池作业者必须赤足,脚尖先着地,拖地行走,避免踩死鳗苗。b.保持适宜水温在鳗苗入池时,要注意消除鳗苗袋内外与池内的温差,尤其是在45月进苗时,温差可能达10以上,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鳗苗大量死亡。升温过程要渐进,防止鳗苗适应不了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以每天升温23为宜,最终把培苗池的水温控制在282。c.加强水质管理鳗苗培育池为水泥底,对有机物分解能力差,加上池子小
15、,密度大,饲料散失特别多。尤其是中后期,白仔鳗摄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池水中氨和亚硝酸氮急剧增加。由于棚顶有黑幕遮盖,水中浮游植物缺乏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水质极易恶化,只有通过排污换水加以调节。从投喂丝蚯蚓开始,要求每天排污23次。排污在投饲后1小时或稍长些时间内进行,首先尽量把残饲捞走,然后清底排水约10厘米深,排水时把池底污物冲走,最后缓慢进水达到预定水位。这样既减少了水质污染,又淡化了非喂食期间的丝蚯蚓味道,从而增加鳗苗摄食时对丝蚯蚓的敏感性。到了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时,改为在鳗苗吃完饲料半小时下水清池,排水1020厘米,这时要保持水温适宜、稳定,水清,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充足,pH值7.
16、07.5。为了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口鳗苗池最好备有水车式增氧机和曝气机各一台,可以交替使用。当鳗苗摄食时,用曝气机增氧,其余时间则开动增氧机,既可增氧,又可形成一定的水流。d.科学投喂饲料投喂丝蚯蚓,要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投喂前要经过23天的暂养,并淘洗干净,然后药物消毒,在小型搅拌机中切断后投喂。如果与白仔鳗配合饲料混合调制,同样要洗净、消毒、搅碎,然后在大盘里与白仔鳗配合饲料混和,加入适量清水,用手工调成稀软而有粘性即可。白仔鳗料也同样用手工调制,反复搓揉成面团状,以软为宜,但必须保持一定的粘性和拉力。也可用小型搅拌机搅拌。鳗苗培育期间应尽量给予饱食,以1小时吃完为适量。每日投饲的分
17、配,一般是晚上多,早上少,中午更少,比例分别为45%、35%、20%。随着鳗苗驯养的进程,投饲方法要相应改变,总的变化是:从池的下层到上层,从池中到池边,从多食台到一食台,从鲜活饲料到配合饲料。由于鳗苗游泳能力差,投喂时应停开增氧机。在驯养中期,饲料要投在一条贯穿食台的长条形木槽上,让其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露出水面,依鳗苗啃食进度,逐渐加料。饲料被吃完后,即开动增氧机,同时将食台取出洗净、晾干。欧洲鳗鲡白仔鳗的培苗技术欧洲鳗鲡白仔鳗培育与日本鳗鲡白仔鳗培育稍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欧洲鳗鲡白仔鳗培育过程对水质条件要求更高,对水环境的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如日本鳗鲡,所以培苗场要尽量选择水源丰富、水质
18、清新的地方;养殖水源以山溪水、泉水、地下水为最佳。另外,欧洲鳗养殖多采用半流水方式,其用水量比日本鳗鲡要大得多,且用水量的高峰期是每年的69月,日换水量一般达到80150%,即建造一亩面积的欧洲鳗鲡养殖池,每天交换池水0.81.5次,需用水5001000米3。如建造15亩的养殖场,其最高峰的日用水量需达到0.751.5万米3。此外,气候也是欧洲鳗鲡养殖场选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欧洲鳗鲡最适生长水温为2226,如夏季水温超过35,就会影响其生长,并引会病害的流行。因此,根据欧洲鳗鲡白仔鳗对水质要求高,换水量大,清污频率高的特点,培苗池面积一般不宜太大,一般为80100米2,池深为1米,池水深控
19、制在0.50.7米。由于产地和采捕期的差别,法国产的欧洲鳗鲡最好在12月到翌年2月底前投放,规格一般为25003200尾/千克;3月后,规格多为31003500尾/千克,此时,最好选择投放英国产的欧洲鳗鲡关茬苗,规格为28003200尾/千克。苗体要求健康、活泼、体色白,黑苗比例不能超过2%,且规格要齐整。为减少三类苗的比例,最好掌握在春节前后投苗。白仔鳗放养密度的为500800尾/米2 。开始驯饵时水温控制在2224,驯饵结束后,水温控制在2426。其他技术措施可参照日本鳗鲡白仔鳗培育。鳗种培育鳗种培育,是指把白仔鳗培育至每尾体重10克以上的黑仔鳗培育过程。A.鳗种放养a.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
20、鳗苗使用培育池和放养密度见表1:表 1 鳗苗鳗种培育放养密度苗种规格(尾/千克)培育池规格米2每池放种量(千克)放养密度(克/米2)尾/米260007000121230402002801300180010001500121250803505704507008001000121280100570710450600500800121210012071085040055030050012121201508501100340420200300181825032080010002002501202001818320450100014001602208012018184506501400200014020
21、0鳗种放养密度总的趋势是随着鳗种规格的增大,单位面积放养重量相应增加,而放养尾数随之减少。欧洲鳗鲡鳗种的放养密度相对要小一些。b.鳗种消毒鳗种经过捕捞、筛选、搬运等操作,体表粘液脱落,皮肤擦伤,容易受病原生物侵袭而得病。因此,鳗种在放养后的当天傍晚,小规格的用0.5%0.7%食盐消毒,规格较大的用23毫克/升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如在分养时发现鳗种有患病症状,则要及时治疗。B.饲料投喂a.转换饲料养鳗饲料有白仔料、黑仔料和成鳗料三种,其中以白仔料含蛋白质高,价格最贵,其次是黑仔料。第一次筛选后的小规格黑仔鳗仍然投喂白仔料,并逐渐增加黑仔料的比例来转换饲料。大约投喂黑仔料40天后,鳗种规格达到每尾2
22、.5克以上,又要将黑仔料逐渐过渡到成鳗料。b.饲料调制饲料最好用搅拌机调制,加水量为饲料量的1.31.5倍,一次把水加足。如鳗种规格达到每尾3克以上,则在饲料中添加5%8%的鱼油。在添加维生素、药物时,先用水拌匀,然后再加入饲料。饲料搅拌2分钟左右即成。c.投饲技术鳗种培育池设食台一个,设在紧靠通道的一边,方便投饲。食台的底部略低于水面,增氧机形成的水流最好从食台边切过去,不要正对着食台。黑仔鳗每天投喂3次,上午78时一次,投日饲料总量的40%50%;午后12时,下午56时各投20%30%。也可以每天投喂2次,将午后和下午两次投喂合为一次,在45时投喂,投日饲料总量的30%,上午投70%。d.
23、日投饲量根据池中鳗种的规格、重量、前一天摄食情况和当天天气、鳗鱼活动情况而定,每次投饲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适量。在水温为28,不同规格鳗种的投饲率(日投饲量与池中鳗种重量的百分比)可参见表2。表2 不同规格鳗种投饲率规格(尾/千克)投饲率(%)规格(尾/千克)投饲率(%)10001500101230050057800100081010030046500800688010035C.日常管理a.水质管理鳗种培育池在室内,日光较弱,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受抑制,池内大量分解物得不到绿色植物吸收利用,逐渐积累形成有害物质,特别是对一级池且有黑幕遮盖的情况下,水色要淡,因此要经常排水去污。鳗池排污一般12天一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鳗鲡 养殖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6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