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新时空CDMA工程技术手册.docx
《联通新时空CDMA工程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通新时空CDMA工程技术手册.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CDMA系统的主要优点51.1.大容量51.2.软容量81.3.软切换91.4.采用多种分集技术91.5.话音激活121.6.保密121.7.低发射功率121.8.大覆盖范围142.CDMA的信道152.1.CDMA中使用的地址码152.2.反向CDMA信道162.2.1.接入信道172.2.2.反向业务信道172.3.前向CDMA信道182.3.1.导频信道182.3.2.同步信道192.3.3.寻呼信道202.3.4.前向业务信道203.功率控制223.1.介绍223.2.前向功控233.3.反向功控234.链路预算与容量估算254.1.介绍254.2.CDMA链路分析举例264.
2、3.容量估算315.呼叫处理355.1.空闲状态355.2.接入状态355.3.登记405.3.1.介绍405.3.2.系统和网络405.3.3.漫游的类型425.3.4.登记的类型435.4.导频搜索及切换485.4.1.切换过程485.4.2.切换的类型495.4.3.切换信令505.4.4.软切换要求595.4.5.切换参数595.4.6.移动台的搜索窗口615.4.7.软切换过程中的呼叫处理615.5.硬切换655.5.1.IS-95中不同厂商设备间的硬切换655.5.2.CDMA2000中的硬切换676.影响网络性能的有关参数796.1.功率分配796.2.主要的接入参数796.2.
3、1.PAM_SZ796.2.2.MAX_CAP_SZ806.2.3.PROBE_PN_RANDOM816.2.4.PROBE_BKOFF826.2.5.NUM_STEP846.2.6.BKOFF846.2.7.ACC_CHAN856.2.8.ACC_TMO856.2.9.MAX_REQ_SEQ866.2.10.MAX_RSP_SEQ876.3.系统参数(登记参数)876.3.1.PAGE_CHAN886.3.2.MAX_SLOT_CYCLE_INDEX886.3.3.BCAST_INDEX886.3.4.PARAMETER_REG896.3.5.REG_PRD896.3.6.REG_DIST8
4、96.4.功率控制参数(开环功控)906.4.1.NOM_PWR906.4.2.INIT_PWR906.4.3.PWR_STEP916.5.切换参数926.5.1.NGHBR_PN/PILOT_PN_OFFSET926.5.2.SERACH_WIN_A926.5.3.SEARCH_WIN_N936.5.4.SEARCH_WIN_R946.5.5.NGHBR_MAX_AGE956.5.6.PILOT_INC966.5.7.NGHBR_CONFIG966.6.导频检测参数966.6.1.T_ADD966.6.2.T_DROP976.6.3.T_TDROP986.6.4.T_COMP996.7.硬切
5、换参数1016.7.1.T_COMP1016.7.2.GUARD_LEVEL1016.7.3.GUARD_TIME1027.CDMA系统性能分析的具体步骤1037.1.了解系统1037.2.确认系统是否稳定1047.2.1.稳定性的定义1047.2.2.检查系统的稳定性1057.3.初始化邻集列表1067.4.导频扫描1077.5.更新邻集列表1077.6.数据采集(路测)1087.7.性能分析1088.CDMA系统的性能评估路测方法(以QUALCOMM的CAIT为例)1108.1.前向导频覆盖测试1108.1.1.描述1108.1.2.测试过程1108.2.FER误帧率测试1118.2.1.
6、测试过程1118.3.接入失败率测试1128.3.1.描述1128.3.2.测试过程1128.4.掉话率测试1138.4.1.描述1148.4.2.测试过程1148.5.可以接受的参数值1159.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1179.1.接入失败原因分析1179.1.1.呼叫发起的定义1179.1.2.系统接入状态定时1179.1.3.呼叫发起过程概述1189.1.4.典型的接入时间1199.1.5.呼叫发起过程中激活的进程1199.1.6.呼叫发起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约束限制1209.1.7.各种情况的分析1209.2.掉话原因分析1279.2.1.移动台的掉话机制1279.2.2.基站掉话机制127
7、9.2.3.掉话分析模版1289.2.4.接入/切换掉话模版1289.2.5.前向干扰掉话(长时干扰)1299.2.6.前向干扰掉话(短时干扰)1309.2.7.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导致的掉话1319.2.8.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长时覆盖不好)1329.2.9.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短时覆盖不好)1329.2.10.业务信道发射功率受限造成的掉话1339.3.切换失败原因分析1349.3.1.导频强度的指示功能1349.3.2.切换过程1359.3.3.切换失败1359.3.4.软切换失败情况1:资源分配问题1369.3.5.软切换失败情况2:切换信令问题1369.3.6.利用Pilot Beaco
8、n指示硬切换1389.4.FER分析1389.4.1.前向链路高FER原因分析1389.4.2.反向链路高FER原因分析1401. CDMA系统的主要优点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的技术及扩频通信的原理,使得可以在系统中使用多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为系统带来许多优点。以下介绍了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几个显著特点。1.1. 大容量根据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表明,CDMA系统的信道容量是模拟系统的1020倍,是TDMA系统的4倍。CDMA系统的高容量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它的频率复用系数远远超过其它制式的蜂窝系统,同时CDMA使用了话音激活和扇区化,快速功率控制等。按照香农定理,各种多址方式(FDMA、T
9、DMA和CDMA)都应有相同的容量。但这种考虑有几种欠缺。一是假设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间内连续不断地传送消息,这对话音通信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二是没有考虑在地理上重新分配频率的问题;三是没有考虑信号传输中的多径衰落。决定CDMA数字蜂窝系统容量的主要参数是:处理增益、Eb/No、话音负载周期、频率复用效率和基站天线扇区数。若不考虑蜂窝系统的特点,只考虑一般扩频通信系统,接收信号的载干比定义为载波功率与干扰功率的比值,可以写成:其中:Eb:信息的比特能量;Rb:信息的比特率;Io:干扰的功率谱密度;W:总频段宽度(这里也是CDMA信号所占的频谱宽度,即扩频宽度);Eb/Io:类似与通常所说的归一化
10、信噪比,其取值决定于系统对误比特率或话音质量的要求,并与系统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有关;W/Rb:系统的处理增益。若N个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显然,每一个用户的信号都受到其它N-1个用户信号的干扰。假定到达一个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和各干扰强度都相等,则载干比为:或若N1,于是结果说明,在误比特率一定的条件下,所需要的归一化信噪比越小,系统可以同时容纳的用户数越多。应该注意这里的假定条件,所谓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和各个干扰强度都一样,对单一小区(没有邻近小区的干扰)而言,在前向传输时,不加功率控制即可满足;但是在反向传输时,各个移动台向基站发送的信号必须进行理想的功率控制才能满足。其次,应根据CDMA
11、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征对这里得到的公式进行修正。1) 话音激活期的影响在典型的全双工通话中,每次通话中话音存在时间一般为40%。如果在话音停顿时停止信号发射,对CDMA系统而言,减少了对其它用户的干扰,使系统的容量提高到原来的1/0.35=2.86倍。虽然FDMA和TDMA两种系统都可以利用这种停顿,使容量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增加额外的控制开销,而且要实现信道的动态分配必然会带来时间上的延迟,而CDMA系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2) 扇区化CDMA小区扇区化有很好的容量扩充作用,其效果好于扇区化对FDMA和TDMA系统的影响。小区一般划分为三个扇区,天线波束宽度一般小于120度,
12、因为天线方向幅度宽而且经常出现传播异常,这些天线覆盖区域有很大的重叠,扇区之间的隔离并不可靠。因此,窄带系统在小区扇区化时小区频率复用并无改善。而对于CDMA系统来说,扇区化之后(采用方向性天线),干扰可以看成近似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因此网络容量增加为原来的三倍。3) 频率再用在CDMA系统中,若干小区的基站都工作在同一频率上,这些小区内的移动台也工作在同一频率上。因此,任一小区的移动台都会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干扰,任一小区的基站也都会受到相邻小区移动台的干扰。这些干扰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系统的容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来自临近小区的干扰,才能提高系统的频率再用效率。4) 低的Eb/NoEb/No
13、是数字调制和编码技术藉以比较的标准。由于CDMA系统采用很宽的信道带宽,可以采用高冗余的强纠错编码技术,而窄带数字系统由于信道带宽限制,只能采用低冗余的纠错编码,纠错能力也较低。因此,CDMA系统要求的Eb/No比窄带系统要低,降低干扰,扩大了容量。考虑这些因素,CDMA的容量公式要进行修正,具体见第四章的容量估算。1.2. 软容量在FDMA、TDMA系统中,当小区服务的用户数达到最大信道数,已满载的系统再无法增添一个信号,此时若有新的呼叫,该用户只能听到忙音。而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目和服务质量之间可以相互折中,灵活确定。例如系统运营者可以在话务量高峰期将某些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目标误
14、帧率稍稍提高,从而增加可用信道数。同时,在相邻小区的负荷较轻时,本小区受到的干扰较小,容量就可以适当增加。体现软容量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小区呼吸功能。所谓小区呼吸功能就是指各个小区的覆盖大小是动态的。当相邻两个小区负荷一轻一重时,负荷重的小区通过减小导频发射功率,使本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不够,切换到相邻的小区,使负荷分担,即相当于增加了容量。这项功能可以避免在切换过程中由于信道短缺造成的掉话。在模拟系统和数字TDMA系统中,如果没有可用信道,呼叫必须重新被分配到另一条候选信道,或者在切换时中断。但是在CDMA中,建议可以适当提高用户的可接受的误比特率直到另外一个呼叫结束。1.3. 软切换所谓
15、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因为据统计,模拟系统、TDMA系统无线信道上的掉话90%发生在切换中。同时,软切换还提供分集,在软切换中,由于各个小区采用同一频带,因而移动台可同时与小区A和邻近小区B同时进行通信。在反向信道,两基站分别接收来自移动台的有用信号,以帧为单位译码分别传给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内的声码器/选择器(Vocoder/Selector)也以帧为单位,通过对每一
16、帧数据后面的CRC校验码来分别校验这两帧的好坏,如果只有一帧为好帧,则声码器就选择这一好帧进行声码变换;如果两帧都为好帧,则声码器就任选一帧进行声码变换;如果两帧都为坏帧,则声码器放弃当前帧,取出前面的一个好帧进行声码变换。这样就保证了基站最佳的接收结果。在前向信道,两个小区的基站同时向移动台发射有用信号,移动台把其中一个基站来的有用信号实际作为多径信号进行分集接收。这样在软切换中,由于采用了空间分集技术,大大提高了移动台在小区边缘的通信质量,增加了系统的容量。从反向链路来说,移动台根据传播状况好的基站情况来调整发射功率(在第三章的反向功控中有详细的介绍),减少了反向链路的干扰,从而增加了反向
17、链路的容量。1.4. 采用多种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是指系统能同时接收并有效利用两个或更多个输入信号,这些输入信号的衰落互不相关。系统分别解调这些信号然后将它们相加,这样可以接收到更多的有用信号,克服衰落。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多径衰落信道,发射的信号要经过直射、反射、散射等多条传播路径才能到达接收端,而且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各条传播路径上的信号负担、时延及相位随时随地发生变化,所以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平是起伏的、不稳定的,这些不同相位的多径信号相互迭加就形成衰落。迭加后的信号幅度变化符合瑞利分布,因而又称瑞利衰落。瑞利衰落随时间急剧变化时,称为“快衰落”。而阴影衰落是由于地形的影响(例如建筑物的阻挡等)而造
18、成的信号中值的缓慢变化。分集接收是克服多径衰落的一个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接收机可对多个携有相同信息且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接收信号在合并处理之后进行判决。由于衰落具有频率、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因此分集技术包括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和空间分集。减弱慢衰落的影响可采用空间分集,即用几个独立天线或在不同的场地分别发送和接收信号,以保证各信号之间的衰落独立。由于这些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地理环境不同,所以各信号的衰落各不相同。采用选择性合成技术选择较强的一个输出,降低了地形等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根据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当两个频率间隔大于信道的相关带宽时,接收到的此两种频率的衰落信号不相关。市区的相关带宽一般为50
19、kHz左右,郊区的相关带宽一般为250kHz左右。而码分多址的一个信道带宽为1.23MHz,无论在郊区还是在市区都远远大于相关带宽的要求,所以码分多址的宽带传输本身就是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是利用基站和移动台的Rake接收机来完成的。对于一个信道带宽为1.23MHz的码分多址系统,当来自两个不同路径的信号的时延差为1us,也就是这两条路径相差大约为0.3Km时,Rake就可以将它们分别提取出来而不互相混淆。CDMA系统对多径的接收能力在基站和移动台是不同的。在基站处,对应与每一个反向信道,都有四个数字解调器,而每个数字数字解调器又包含两个搜索单元和一个解调单元。搜索单元的作用是在规定的窗口内迅速搜
20、索多径,搜索到之后再交给数字解调单元。这样对于一条反向业务信道,每个基站都同时解调四个多径信号,进行矢量合并,再进行数字判决恢复信号。如果移动台处在三方软切换中,三个基站同时解调同一个反向业务信道(空间分集),这样最多时相当于12个解调器同时解调同一反向信道,这在TDMA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移动台里,一般只有三个数字解调单元,一个搜索单元。搜索单元的作用也是迅速搜索可用的多径。当只接收到一个基站的信号时,移动台可同时解调三个多径信号进行矢量合并。如果移动台处在三方软切换中,三个基站同时向该移动台发送信号,移动台最多也只能同时解调三个多径信号进行矢量合并,也就是说,在移动台端,对从不同基站来的
21、信号与从不同基站来的多径信号一起解调。但这里也有一定的规则,如果处在三方软切换中,即使从其中一个基站来的第二条路径信号强度大于从另外两个基站来的信号的强度,移动台也不解调这条多径信号,而是尽量多地解调从不同基站来的信号,以便获得来自不同基站的功率控制比特,使自身发射功率总处于最低的状态,以减少对系统的干扰。这样就加强了空间分集的作用。CDMA系统中就这样综合利用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来抵抗衰落对信号的影响,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通信性能。1.5. 话音激活典型的全双工双向通话中,每次的通话的占空比小于35%,在FDMA和TDMA系统中,由于通话停顿等重新分配信道存在一定的时延,所以难以利用话
22、音激活因素。CDMA系统因为使用了可变速率声码器,在不讲话时传输速率低,减轻了对其它用户的干扰,这即是CDMA系统的话音激活技术。1.6. 保密CDMA系统的信号扰码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使这种数字蜂窝系统在防止串话、盗用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1.7. 低发射功率众所周知,由于CDMA (IS-95) 系统中采用快速的反向功率控制、软切换、语音激活等技术,以及IS-95规范对手机最大发射功率的限制,使CDMA手机在通信过程中辐射功率很小而享有“绿色手机”的美誉,这是与GSM相比,CDMA的重要优点之一。从手机发射功率限制的角度来比较:目前普遍使用的GSM手机900MHz频段最大发
23、射功率为2W (33dBm),1800MHz频段最大发射功率为1W (30dBm),同时规范要求,对于GSM900和1800频段,通信过程中手机最小发射功率分别不能低于5dBm和0dBm。CDMA IS-95A规范对手机最大发射功率要求为0.2W1W(23dBm30dBm),实际上目前网络上允许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 (0.2W),规范对CDMA手机最小发射功率没有要求。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手机的实际发射功率取决于环境,系统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语音激活等诸多因素, 实际上就是取决于系统的链路预算。在通常的网络设计和规划中, 对于基本相同的误帧率要求, GSM系统要求到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通 时空 CDMA 工程技术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