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docx
《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时间:2008年5月10日地点:广州珠江宾馆主持人: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主席台就坐的各位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向恩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叶虔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学大学教授郭彦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天津大学教授刘锡良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尹德钰东南大学教授郭正兴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毅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张爱兰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仕统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董事长叶浩文中建三局股份钢结构公司总经理王宏上海宝治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华兴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
2、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总经理陈国栋上海冠达尔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贺明玄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石荣金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刘扬中建总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鲍广监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长熊衍仁施工技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张可文主持人:下面有请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学大学教授郭彦林致开幕辞。郭彦林:各位领导、专家、来宾、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专家和同行能在百忙之中出席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表示衷心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施工技术编辑部为本次会议的出版和大会的组织付出了辛勤劳动,感谢中建三局股份钢结构有限公司给予大会鼎立的支持,二年前大概有
3、300名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钢结构交流会,在那次交流会上,参会者普遍认为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为从事钢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建造师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今天我们又重逢广州市围绕目前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公共试验分享新经验探讨新问题,重会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两年来已经建成和正在建成的复杂大星施工项目中新的技术难题挑战各位同行,通过各位的艰苦努力和集体智慧的发挥创造,一个个施工难题得到了解决,这次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在于总结过去重大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经验和教训,讨论目前在建钢结构工程新材料、制造工艺、安装方案、应用技术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共同切磋新的施工工艺和工法
4、,共享施工科研成果,这次大会选在广州召开,是因为广州市处于经济繁荣的前沿地区,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代表我国建筑领域最高水平的高建筑以及新兴空间结构的体育场馆,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电视塔和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塔工程能够使我们了解到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和施工难题,正在深圳建设的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体育中心代表了我国设计和施工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希望通过此次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使大家在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将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新的水平,预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同志讲话。韩爱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很高兴
5、参加今天由施工技术杂志和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因为通知我时已经很晚,我也没有什么准备,也谈一点感想和体会。到广州召开这样的会议非常的有意义,钢结构工作的起点或者说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起点也是源自于广州的,十多年前我们到深圳的地王大厦也是中建三局承建的中建总公司进行地王大厦验收的时候,很多国内的老专家,钢结构的老前辈提出了在中国发展钢结构的建议。我们非常重视这些口头上的建议,回去以后,做了三件工作。一件是在有关部门成立了钢结构委员会。二、有关单位成立了钢结构的技术中心。三、制定了钢结构的发展政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召开全国钢结构大会,那次以后这样的大会召开了很多次,
6、都不是建设部主持召开的,但是也召开了类似的大会,是钢结构协会和很多的组织根据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业的发展的同时,钢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次研讨会告诉我是研讨施工技术,我也很感慨,标志着钢结构从最早的讨论要不要发展钢结构到现在如何发展钢结构,甚至在钢结构的研究设计阶段进入了施工阶段,实质上酒窝个人来讲,钢结构的施工技术跟其他的混凝土技术相比,很多的设计技术并不是重要的,相对来讲材料、理论在设计研究阶段是很好搞的,施工方面跟混凝土以及其他的方面来讲,施工的难度和遇到的问题更多一点,很多的方面要大家重新研究重新认识,特别是近期以来很多新结构的形势,在国内普遍的建设起来,
7、有很多施工的新问题,召开本次会议是非常必要的个。还想说一个意思,看到今天在座很多的专家和高校教授和国内著名的钢结构专家我是很激动建设部科技司在推动很多行业的技术发展的时候没有象钢结构那样云集这么多的人才,搞化学建材当年都是民间企业,搞太阳能,大家知道中国是号称世界上太阳能企业最多地,但是没有高级的专家,甚至过去也没有类似的专业。搞建筑节能,墙体保温、节能保温都没有象钢结构那样云集大批的人才,这是因为我国教育结构长期培养的基础,使得我们在发展钢结构方面有很多的人才,相对于我说的建筑节能化学、太阳能、保温窗而言,钢结构的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了人才的基础,也可以促进钢结构在全国更大的发展。现在是
8、继承化的发展,实际上很多的技术都是通过各个专业甚至是各个行业的结合,使得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从本次会议的情况来看,我很高兴,国家倡导的产学研结合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国有生产企业也有国内最现代化的钢结构企业,也有国内著名的高校以及研究单位,主办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员,甚至还结合了单位的施工杂志,这样就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走向健康发展的模式,很多专业方面,产学研结合的很好,而且是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大家自发的,并不是靠政府发文组织的。顺着这个思路建筑技术走向了高度综合很多行业需要很多技术都需要结合,在目前条件下,要和节能减排,环境相结合,我们现在的钢结构,这次研讨最大论文题里面更
9、多是从结构技术、施工安装,焊接、在这个方面,这是最基础和根本的,实质上,我们纵观建筑科学,建筑环境远远不至于在这个方面努力,还要跟建筑环境相结合。最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建筑,更多的还是钢结构建筑,从力学上、施工连接焊接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是要对社会影响和对欢迎产生影响,并不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今天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到来,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界的情况下,人类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胜过古人的,我们开车到自然界看到的山川河流自然的风貌是亿万年来自然界形成的地然地貌,我们现在建立的土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现在没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大家都知道。牛顿从苹果落到地上就发明了万有引
10、力,美国从龙卷风发明了涡轮发动机,提高了燃油效率,在航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中国也应该在建筑技术上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些方面也应该有所突破,近期也要跟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北京有几个钢结构研究单位,有环境概念的人都会认为人居住在建筑中工作和居住是不合适的,不仅仅是从环境的日照、风向还是心里作用都不合适的。有的建筑在里面居住会得病的,环境造就人这是大的前提是不能改变的。研究技术方面要注重学习钱学森同志讲的,要跟其他学科结合,要跟社会科学相结合,要跟文学艺术相结合,要跟哲学相结合,才能够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发展走到正确的方向,否则的话,我们在很多方面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做的非常的辛苦,但是其结果可能还会
11、起到不好的效果。就象资料带中印的中央电视台的建筑,从某个方面来讲还是比较欣赏的,技术是创新的,从创新的角度是可以的,真正要从其他的层次来讲,目前还是不敢说的,不敢说建筑得到了肯定和公认,目前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是具备标志性的。深究起来,用中国传统的建筑理论分析,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座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的研讨,最后希望本次的研讨会,能够使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上新的台阶,能够使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健康发展,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主持人:下面有请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向恩明发言。向恩明: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在
12、广州市召开感到很荣幸,我代表广州市建委对大会的召开以及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辛苦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期待本次高水平全国性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广州创造建筑科技之声,这几年在住宅城乡建设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的城市面貌不断加强,日新月异,在2006年城市投资2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在推进新城的同时,不断加快优化老市的步伐,道路交通、城市绿化、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国际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建筑钢结构项目,例如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新电视塔、珠江新城西塔、广州歌剧院、琶洲国际会议中心等等。今天到会的很多
13、专家都直接参与了广州这些钢结构项目的设计、加工制作和施工安装等等,多次来广州参与评审和技术指导,这些建筑工程不仅是广州的名片也是国内建筑钢结构的明珠,凝聚了在座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心血之作,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建筑很多设计和建造理念,同时也极大丰富了钢结构加工经验,提高了施工安装技术水平。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建筑钢结构政府和了这个要求,国内逐年提升的钢产量为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情况下钢前景不可忽视,此时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的召开,对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交流施工技术,展示建筑钢结构技术理念,研究施工难点和热点,为钢结构在我国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技术
14、保障,参加大会的都是钢结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我希望大家留下宝贵的意见,为广州的建设和行业的发展留下好的建议,多看看成是建设,对城市建设多提宝贵意见,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贺在座的各位在广州度过愉快的时光,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更上一层楼。主持人:感谢向主任的讲话,下面有请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副署长叶虔先生发言。叶虔:各位领导和专家、来宾,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深圳市建设公署,深圳市建设指挥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深圳市在去年取得了2010年世界大学生运动员的举办全,目前正在对场馆建设展开大规模的设计和施工,目前要兴建的场馆有29个,旧的场馆翻新的有27个,现在面临着艰巨
15、的建设任务,而且碰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今天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情来跟在座的各位专家讨教的,我希望项目的建设能够得到在座各位专家的指导,特别是有经验专家的指导,能够在深圳的建设当中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今天与会的专家代表了中国钢结构建设水准的最高水平,我看到大家的到来很高兴,我们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首先邀请各位专家给我们做技术指导,我希望专家所在的科研施工单位参与我们的建设,为我们做研究项目,施工单位能够参与投标,给大运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因为项目的建设是代表中国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并不是国内的项目,到时参会的有180个国家的运动员,虽然比赛没有奥运会影响那么大,也有1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和媒体要使用
16、场馆,我们感觉到压力很大,不但是场馆建设,还有一大批公共建筑正在实施,其中有很多的结构都是采用钢结构设计的。我们有广阔的领域、包括钢结构的设计安装以及喷涂油漆,其中有一大堆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希望大会可以在全国经验技术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而且将经验运用到深圳的新建的场馆当中。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叶处长,下面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先生讲话。张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钢结构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聚集在广州,迎来了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的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员承办方亚太建筑
17、设计信息研究员和施工技术杂志社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中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不断的扩大,支柱地位日益突显,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大运会带来了国内建设的高超,国内交通、铁路的蓬勃发展都极大的拉动和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我们迎来了钢结构发展的春天,国内钢结构的设计和建设水平不断的跃进,涌现了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甚至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2006年12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钢结构施工技术会议,会议上总结了重大施工的经验,研究钢结构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本次会议的地点选择在美丽
18、的花城广州,主要是看重了这里有一大批国家重点的钢结构重点建设工程。同时,广州也是非常热情的,今天的叶司长在广州亲自参加会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主办和承办各方面的努力下,本次会议会更好的贯彻会议的宗旨,发挥平台的作用,促进钢结构的设计、制造的交流,加速钢结构的设计、创新和发展,彼此促进相互提高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最后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会议,也感谢为呼吁会议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预祝各位拥有美好的广州之行,谢谢。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总经理王宏讲话。王宏: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
19、奥运的圣火正在广东传递,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中国加油、奥运加油的喊声响彻华夏大地,此次在广州召开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200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建三局钢结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从深圳的地王大厦到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从深圳机场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从厦门的会展中心到深圳的国际会议中心,从哈尔滨体育场到广州的新体育场,从郑州的电视塔到澳门的观光塔,从武汉的火车站到阿联酋的地铁站,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洒下了三局的泪水,我们创造了两个速度,八十年代三天
20、一城的深圳速度,九十年代的新的深圳速度,城建了三大工程,北京央视、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香港的环球贸易广场,打造了五大系列产品,形成了六大技术优势。今天我们又迈上了打造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钢钩集团的征程。2008年又是中国钢结构的发展之年,如今中国钢结构产业万象更新,朝气蓬勃,桥梁、石化、海洋、房屋等钢结构领域迅速的发展,大跨度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业内对绿色环保、节能减耗要求更高,预示钢结构的春天已经到来,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业内精英相聚羊城商讨钢结构的发展,研讨施工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进步,推动行业的共同繁荣,最后预大会圆满成功,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
21、事如意,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王总的发言,本届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可明先生也为大会发来了贺电,中建总公司助理总经理王建生先生也打了电话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对于没有到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的日程是上午开幕式,等一下大家集体合影,随后是技术交流。我说一下会议日程,下午还是大会交流,明天全天是大会交流,第三天是工程参观,现在开幕式到此结束。主持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参与的单位比较多,下面有请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顾国荣介绍西塔的总体施工方案,下面有请清学大学的郭教授接受西塔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最后请江苏沪宁钢机的陈虹介绍相关技术问题,下面有请顾国荣先生发表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综合施工技
22、术。顾国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早晨好,下面由我代表广州珠江新城联合体项目部,向各位介绍西塔项目的施工特点。一、工程概况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的建设高度是432米,是华南第一高楼。是一座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主塔楼是103层,主塔楼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外圈桶结构,钢关注沿竖向分17节段,每一阶段分别由30个直段钢管柱和15个“X”形结点组成,钢管直径由地步的1800MM逐步变为顶部的800MM。67层以下为内外两个6边形,68层开始由内墙逐步收掉,73层以上内桶全部收掉,长边改为倾斜弧状。下面我简要的汇报西塔项目的难点,西塔项目的设
23、计是非常新颖,结构独特,带来了很多施工方面的难题,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存在巨型超重斜交网格钢管柱制作安装、复杂多边核心筒施工,朝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四难题,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了难题。二、工程难点与对策巨型超重斜交网格钢管柱制作与安装。复杂空间X形结点的加工制作难度大,最长12米,最重64吨。主要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是,大直径厚壁钢管相贯口的设计,精确切割与焊接,焊接参与应力消减,实体预拼装、吊装技术、空间多点三维坐标、精确定位复杂环境下的焊接等工程。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是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国内从文献的报道也是没有的,本工程的超高强和超高泵有两部分,主塔的部分是采用C80C50。主塔楼
24、的外框钢筋混凝土的难度是最大的,强度等级从C90C60,其中C80混凝土要送到410米高,这是目前要解决的世界性的难题。西塔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特别大,C60以上的高强度高兴宁混凝土约7万立方米,C80混凝土最高畜泵送至410米,超高配送就是我们碰到的最大的难题。高强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很低,在150公斤以下,其流动性的产生主要依靠高效减水剂的强吸附分散作用,使混凝土的黏性极大,我们配置的是C80和混凝土,因此高性能的混凝土的高黏性造成配送压力大大超过现有设备的配送能力,既要保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又要保证工作性能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必须要解决的最大的难题。项目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为解决这个问题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全国 钢结构 施工 技术 交流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