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员作业指引.docx
《税收管理员作业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管理员作业指引.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管理员作业指引目 录第一章风险规划31.1制订风险规划31.2制订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41.3建立风险分析模型5第二章信息采集72.1采集规划82.2采集实施9第三章数据分析113.1征管状况分析123.2风险识别133.3风险评定14第四章风险应对154.1风险提示164.2风险核查164.2.1督导自查174.2.2纳税约谈184.2.3实地调查184.3纳税评估184.3.1案头审核184.3.2核实调查194.4移送稽查234.5税款强制征收254.5.1代位权、撤销权的行使254.5.2税收保全措施的执行264.5.3税收强制执行29第五章监控评估315.1过程监控315.2绩效
2、评估33第六章调查核实346.1一般纳税人认定调查356.2防伪税控最高开票限额(变更)行政许可调查406.3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鉴定调查416.4其他核定征收调查436.5减免退税调查456.6资产损失核查476.7延期申报调查486.8延期缴纳调查496.9 增值税抵扣凭证核查516.10衔头发票印制行政许可调查566.11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调查576.12票表比对异常调查586.13出口退税资格认定调查606.14出口退税函调处理626.15个体定额评税646.16个体双定户停(歇)业调查706.17重大情况及重大问题管理71第七章日常检查737.1发票专项检查747.2查账征收户
3、注销清算767.3简易处罚777.4一般程序处罚78第八章日常管理808.1催报催缴处理818.2税源巡查828.3清理漏征漏管户858.4账簿管理868.5注销登记管理888.6非正户管理898.7外埠经营户管理918.8验换证管理938.9代开发票管理948.10纳税人遗失、被盗、损毁发票管理958.11丢失、被盗防伪税控设备管理978.12出口退税申报审核988.13欠税管理1008.14推广运用涉税软件、税控装置105第九章纳税服务1079.1宣传辅导1079.2纳税咨询1099.3提醒服务1109.4引导大企业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1119.5推广运用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1129.
4、6纳税信用等级评定113第一章风险规划风险规划,是指税务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系统性、全局性计划。风险规划工作包括制订风险规划、制订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建立风险分析模型等内容。工作中要遵守如下总体要求:一、市局应按照省局税收风险规划,制订符合本地实情的税收风险规划,全面指导税收风险管理。县区局可以按照需要制订本级风险规划。二、市局积应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规律,统一建立全市性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三、市局统一建立健全风险分析模型。四、各类资料按照分类的原则进行归档。1.1制订风险规划一、业务描述制订风险规划,是指根据上级税收风险规划
5、和本单位工作目标,结合上一年度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果,对本单位当年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作出统一安排的活动。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意见(川国税发201115号)三、作业规范(一)市局风险规划岗根据省局税收风险管理规划和全市税收征管现状,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及县区局制订并提交本单位年度风险管理计划,汇总后制订全市国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规划,风险规划包括如下项目。1.年度内外部形势的综合判断。2.全市国税系统年度税收风险管理目标。3.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4.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实施的重点步骤
6、。5.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组织和技术等保障。(二)县区局风险规划岗可以按照市局风险管理工作规划,结合本局税收征管的实际,制订本局当年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四、作业时限(一)市局负有风险规划职责的相关业务科室应于每年1月20日前制订本单位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并提交市局风险规划岗。(二)市局、县区局风险规划岗按照工作安排完成当年风险管理规划制订。五、归档资料(一)部门年度风险管理计划及相关资料(二)风险工作规划1.2制订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一、业务描述制订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是指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参照上级制订的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在总结以前年度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本级分类税收
7、风险防控办法的行为。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主要按行业、税种、规模制订,也可按环节、特定业务类别制订。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意见(川国税发201115号)三、作业规范(一)市局风险规划岗统筹全市性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的制订。相关业务科室按照安排完成制订工作后,提交风险规划岗统一发布。(二)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制订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时,应按照风险管理导向、信息管税思路、专业化的方法制订本市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分类介绍。包括定义及概况、生产经营特点及
8、规律、生产工艺简介及工艺流程。2.个性化纳税服务措施。包括特有的纳税服务措施。3.分类税源日常管理。包括分类税源监管难点及重点、分类税源监管主要措施。4.分类税收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模型、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及排序、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案例。5.分类税收政策法规。(三)市局风险规划岗、相关业务科室应加强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的收集和总结,及时推广应用上级下发、外地税务部门发布及本市系统工作实践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四)县区局风险规划岗应按市局要求,上报本局分类税收风险防控的特色措施,也可以按照需要制订具有本县区特色的行业税收风险防控办法,但不得与市局制订的同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相冲突。(五)市局
9、、县区局风险规划岗应根据税收管理及纳税服务实践情况,修订完善本级制订的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 (六)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县区局负责组织、指导实施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并及时反馈执行中的问题的建议。四、作业时限按照工作安排的时间制订和完善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五、归档资料分类税收风险防控办法1.3建立风险分析模型一、业务描述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是指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纳税人特点,按照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建立能判别是否发生税收风险及其风险程度的数学模型的过程。风险分析模型由风险分析指标元素、风险分析指标、分析模型组成。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
10、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意见(川国税发201115号)三、作业规范(一)市局风险规划岗负责统筹全市性风险分析模型建立。(二)风险分析模型按照以下程序和方法建立。1.市局风险规划岗在年度税收风险规划中安排建模工作计划,根据上级要求或特殊情况需临时增加的,另行安排建模计划。2.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应根据省局下发的全省风险分析模型,结合广元国税实际,完成建模工作,交风险规划岗汇总,并由数据办例会审定后,由风险规划岗在风险评估及电子档案系统(以下简称风险评估系统)中进行设置。3.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应加强风险分析模型的后续管理。经常性听取县区局意见,提出充实、调整或维护市级风险分析模型的建议
11、,提交市局风险规划岗汇总,并由数据办例会审定后实施。(三)县区局需要新增、调整风险分析模型的,应上报市局风险规划岗核准后,由市局风险规划岗统一设置。四、作业时限(一)市局风险规划岗、相关业务科室应在安排的时间内完成建模工作。(二)市局风险规划岗、相关业务科室对市级风险分析模型的维护按季度进行,季末后15日内提交建议。(三)对已不适用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经市局数据办例会审定后5日内剔除。五、归档资料(一)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二)其他资料第二章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按照信息管税思路,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获取各类涉税信息的行为。按涉税信息来源的不同,信息采集分为第三方涉税信息
12、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征管信息采集等三种方式。信息采集包括采集规划、采集实施等环节。工作中要遵守如下总体要求:一、信息采集工作应根据税源管理需要开展,并与其它税源管理工作合并进行,减少重复。二、信息采集实行分工负责制,采集责任人在信息采集中要准确填写有关表单,按规定整理、录入、传递、存储和管理相关信息,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三、对各类业务软件中能够提供的各类管理台账可不再手工建立,对软件中尚不能提供的管理台账,由各局自行确定建立方式及工作要求。四、在信息采集中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的,应向其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填写重大情况及重大问题报告单,提出处理处罚建议报税源管理部
13、门负责人审核。经审查需要对纳税人做出处理处罚的,按违章处理的规定办理。发现需纳税人申请变更登记的,及时督促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申请变更登记。发现由于内部原因导致信息失真的,及时通过全职能办税服务厅辅助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提请办税服务厅作变更处理。五、各级税务机关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将涉税信息擅自外传和用于税收工作以外的用途。六、纸质资料分类归档。2.1采集规划一、业务描述采集规划,是指根据税源管理需要,事先对信息采集的项目、来源、元素、责任、时限、方式及信息的校验整理等内容进行规划的活动。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5040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做好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
14、作的意见(川国税函2010173号)三、作业规范(一)市局、县区局信息管理岗根据年度税收风险管理规划,在充分征求相关业务科室的意见的基础上,统筹制订信息采集规划,建立涉税信息清册。包括以下内容:1.采集项目:指需要采集信息的名称。2.采集来源:指每项信息数据的来源部门。3.采集元素:指每一采集项目下具体采集的数据要素。4.采集责任:指实施采集的责任单位(部门)及岗位。5.采集时限及方式:指采集的具体时间要求及采取的方式。6.校验整理: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的基本规则,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要求,存储的方式等。(二)市局信息管理岗统一确定全市性信息采集项目。市局相关业务科室需要新增固定采集项目的,应
15、提出数据采集项目业务需求,交市局信息管理岗在风险评估系统中通过数据采集管理岗设置数据采集项目,经省局审批后使用。市局设置的数据采集项目,可供市局及县区局使用。县区局根据本级税收风险管理规划,可提出补充固定采集项目的业务需求,通过行业网上报市局信息管理岗审核后,由市局统一设置并报省局审批后使用。(三)市局信息管理岗统一设计发布全市性信息采集模板,县区局补充的采集项目,自行设计采集模板。(四)根据税源管理安排,需临时增加采集项目并不必录入风险评估系统的,由各业务科室、县区局自行确定采集项目及采集模板。(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需要,信息管理岗应及时修订完善采集采集规划及采集模板。四、作业时限采集实施前
16、10日内制订或完善采集规划、采集模板。五、归档资料(一)采集规划(二)信息采集模板(三)涉税信息清册(四)其他资料2.2采集实施一、业务描述采集实施,是指按照信息采集规划,采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征管信息并进行校验整理的活动。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5040号)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做好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意见(川国税函2010173号)三、作业规范(一)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1.数据来源: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掌握的涉税信息,相关媒体上发布的涉税信息。2.采集责任: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实行专人负责
17、,由市局、县区局信息管理岗以及相关业务科室负有信息采集职责的岗位实施。3.采集方式:通过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采集。不能使用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采集的,可通过QQ、电子邮件、上门等方式采集。(二)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采集1.查账征收户信息采集(1)日常事务岗应在实地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信息后,制作生产工艺流程图,确定税源管理重点监控的环节和部位。生产工艺流程图应包括企业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等信息。(2)办税服务厅负责采集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信息、财务报表信息以及固定报送的原料投入量、产量、单位能耗等非财务信息。(3)根据税源管理安排,需要临时采集信息
18、的,由提出业务需求的岗位自行采集或委托日常事务岗采集。2.双定业户信息采集按照本指引“6.15个体定额评税”之规定处理。(三) 征管信息采集1.办税服务厅未采集纳税人的行业细分、总分支机构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等的,由日常事务岗负责督促纳税人报送至办税服务厅。2.各县区局应逐步启用风险评估系统征管信息采集类模块,全面采集各类调查核实、分析评估工作底稿及工作报告信息。3.对于各业务系统暂未采集的征管信息,县区局应自行确定采集存储的方式,逐步全面采集各类征管信息。(四) 校验整理1.信息采集后,采集人员应及时按照采集规划确定的校验规则过滤不真实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重复数据、过期数据、非税务行政管理相
19、对人的数据等,并在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上做好记录,对于异常数据,要形成异常数据清册。对需补正采集数据的,及时重新采集。2.信息校验结束后,采集人员应及时将信息录入规定的业务系统。对于无法录入系统的,要妥善存储,并建立涉税原始信息台帐。 四、作业时限(一)第三方涉税信息,根据工作安排的时限采集;或根据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设定的时限采集。(二)纳税人报送的涉税信息由办税服务厅即时采集录入。(三)新开业的查账征收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流程信息,应在开业后1月内采集完毕;以后每年第一季度内采集或更新完毕;查账征收纳税人的其他生产经营信息,根据工作安排的时限采集。(四)征管信息,根据工作安排的时限采集。(五
20、)数据校验整理,在涉税信息采集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五、归档资料(一)生产工艺流程图(二)税收管理员工作底稿(三)异常数据清册(四)涉税原始信息台帐(五) 其他资料第三章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纳税遵从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识别、评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提高遵从度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数据分析包括征管状况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定等内容。工作中要遵守如下总体要求:一、数据分析应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涉税风险,促进纳税遵从为目标。二、各级税务机关应广泛
21、运用采集到的涉税信息,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不断提高数据分析水平和风险识别、评定能力,为税源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三、市局、县区局可以建立专业团队,实施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分析工作的专业化平。四、涉及到的纸质资料,按类别进行归档。3.1征管状况分析一、业务描述征管状况分析,是指依照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运用涉税信息,查找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应对方案的工作过程。二、设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94号)三、作业规范(一)市局、县区局数据分析岗及相关业务科室负有数据分析职责的岗位,应以省市局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根据征管质量监控责任分
22、工,按季(所得税类可以每半年分析)对征管质量指标体系中的征管质量评价指标、征管数据异常变动指标开展征管状况分析。(二)征管状况分析应以税收监控分析系统为主要载体,充分应用综合征管软件、风险评估系统、省局发布的征管数据分析报告、本地区采集发布的涉税信息。(三)征管状况分析应以查找自身税收征管上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将本地区的情况与上级平均水平、同类地区水平和历史同期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征管质量的主要指标,深入分析影响征管质量指标的地区、行业、税种,并逐级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管理环节,查找深层次原因,找准征管漏洞。(四)分析人员应针对征管状况分析中发现的征管风险,制订应对方案,交本级风险规划岗汇总并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 管理员 作业 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