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方案.docx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方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9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方案目 录项目组成员一、专业建设意义(一)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二)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三)建设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二、专业建设基础(一)历史悠久,成果显著(二)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充足、设施完善(四)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五)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六)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二)人才
2、培养目标 四、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三)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四)转变培养方式,实现校企联合教学(五)完善“双师”结构队伍,打造德技双馨教学团队(六)实施第三方评价,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改革举措六、绩效考核指标七、专业建设预算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周晓舟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系主任 教授 韦明军 广西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农艺师项目组成员:谢其渊 蒋益敏 王小欣 黎金玲 梁庆平 简 峰 欧善生 何元强 李 梅 梁运波 何荫飞 林 莉 奉志高 吴 烈 种子行业(企业)专家成员:李华胜 广西
3、区种子管理总站 站长 推广研究员马善团 广西区种子管理总站 副站长 推广研究员何礼健 广西区种子公司 总经理 高级农艺师徐家强 广西区种子公司 副总经理 高级农艺师陆家逸 广西逸兴农业科技发展总公司 总经理 农艺师谢超有 广西区种子公司水稻分公司 经理 高级农艺师王世杰 广西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副教授蒙秀锋 广西绿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高级农艺师 何 懿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农艺师 韦明航 广西亚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农艺师 卢文祥 广西柳城甘蔗研究中心 主任 高级农艺师建设周期:两年38一、专业建设意义(一)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国以农
4、为本,农以种为先”。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就提出“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1958年,毛泽东同志再次提出,要把种子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优良品种”。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安徽省丰乐种业有限公司时提出“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为振兴我国农业做出贡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11年4月1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5、、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良种是农业生产无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科技载体,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内在条件,是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价值链条的起点。但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现
6、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广西地处亚热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农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种子生产基地,成为国内外种子企业集聚的热点地区。2010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在南宁联合召开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非主产区工作会议,部署11个粮食非主产省(区、市)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工作,广西共承担新增粮食产能14亿斤,南宁、桂林、柳州、来宾、贵港、钦州6个地市的15个县纳入了全国800个产粮大县范围,因而进入国家
7、粮食生产核心区。据广西自治区种子总站统计,目前广西注册100万元以上的各种类型的种子企业共有200多家,从总体上看,广西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种子经营集中度不高,综合竞争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造成这种状况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行业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二)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种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
8、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必须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根据广西教育研究院所作的广西科技紧缺人才需求预测,农业科技人才是该省12大类紧缺人才之一,未来5年需补充大专及以上人才1.
9、61万人。人才需求涉及多个学科或专业,主要有: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场经营、村镇规划与建设、农业机械、粮食及食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产品批发贸易、农产品与水产品的贮运与加工、种子生产检测与经营、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中紧缺学科或专业为:农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园艺、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产化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草业科学。根据历年来统计企业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数,供需缺口是相当大的(图1)。2004-2010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共360人,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为3020个,供需
10、比为18.39。未来农作物种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加快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社会需要。 左图1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2004-2010年毕业生人数及岗位需求数右图2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2004-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三)建设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学院,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的特色和发
11、展方向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学院建成农类优势更加突出,农、工、经、管、文等多类专业协调发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突出,在区内外及东南亚地区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省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实施十项建设工程,其中第二项工程为“专业特色打造工程”,指出要“打造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载体的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招生专业达到37个、专业方向达到19个。重点建设畜牧兽医、园艺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市场营销等5个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院级优质特色专业14个、区级优质特色专业13个。建设院级特色课程15
12、门,自治区级特色课程10门。构建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教改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建设25门优质的职业核心课程,配套建设25种能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技能的立体化特色教材。”广西是农业大省,培养和造就种业人才,就是为农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学院“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专业,加强对该专业建设是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所需要的。二、专业建设基础(一)历史悠久,成果显著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在原广西农业学校农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建于1942年,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正式独立设置高职种子种苗专业,2004年与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对接,改名为种子生
13、产与经营专业。目前,该专业是广西唯一一个直接面向种业、为农作物种业服务的专业。自开办高职专业以来,已先后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乃至全国农业和种子行业培养了400多名种业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区种子企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广西“三农”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10月,该专业被确定为广西自治区教改试点专业,2006年10月,被评为广西区优质专业。(二)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人(含正高2人)、中级职称16人;硕士学位18人;80%以上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此外,从企业聘请了24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建由专业教
14、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注重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从开办高职以来,一直根据专业需要,结合实践教学,每年安排2-3名青年教师到种子企业或农资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到企业兼职或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前培训、岗位培训、行业培训或其它进修培训学习,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产学研研究”等多项教学成果获奖,“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
15、就业情况分析”等一批教改论文公开发表,“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农产品与农资营销项目课程开发实践”等12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科研立项。(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充足、设施完善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努力建设高标准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按照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要求,“一系三品”的产品要求,“五个真实”的(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生产、真实产品、真实市场)教学要求,“九个合一”的(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生产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施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利
16、用要求,建起了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极大地完善了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农林技术与管理实训基地。该基地于2008年1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有植物生理、植物营养、作物栽培、植保、种子检验、植物组织培养等实验室和3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实验(实训)室场所总面积6589,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合计897件,价值400.4万元。校内实训农场有耕地近60亩,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作物种植和良种繁育技术等生产实训的需要。2009年,农林技术与管理实训基地获得自治区财政100万元的资助,新建了种子加工生产线。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八桂田园)。占地400亩,是广西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农业科
17、技示范园,具备现代农业技术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及推广,教学实习、培训及科普教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观光农业旅游等五大功能,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71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家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玉米、水稻、西甜瓜的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技术和植物保护等研究以及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和技术推广等工作,肩负着为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生产发展和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技术保障的重任,是国家玉米原原种繁育基地,也是广西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承担单位之一。现设有玉米、水稻以及西甜瓜等研究室,拥有一支由高级农艺师、副教授、农艺师、讲师、技术工人组成
18、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拥有校内外科研基地150亩;拥有科研和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100m2,其中实验室面积350m2,包括遗传育种实验室、种子质量检测室、考种室;配套建有224种子贮藏冷库,960温室大棚、200玻璃晾晒棚、1000室外晒场等科研生产基础设施。先后承担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玉米原原种项目、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良种产业化项目、自治区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农业重点项目等50多项,共育成了“南校一号”、 “南校七号”、“南校八号”、 “花单一号”、“南校11号”、“南校15号”、“南校18号”、“南校968”、“南校9665”、“南校201”、“南校202”、“南校205”、
19、“南校969”、“南校糯96”、“玉甜388”等15个玉米新品种,其中“南校18号”、“南校968”、“南校9665”三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新品种权,南校9665(HK4)还通过了越南农业部品种认定,准许在越南推广,并成为广西第一个在越南认定的玉米杂交种,育成“汕优选60-1”、“特优293”、“南香优9986” 等水稻新品种以及 “花脸”、“冠金”等西瓜新品种;先后获得科研成果奖10多项,其中“玉米花培纯系花83-2及花单1号的育成”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自交系南60-1育成及应用”、“玉米优质、早熟、耐旱南6047自交系选育及其应用”以及“高产、优质、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
20、南99的选育与应用”分别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南校”系列玉米品种已应用推广到云南、贵州、越南等地,累积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亿元,为广西以及华南、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我院生物技术系的重要实训基地之一,作物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近年来共接收了包括遗传学、作物育种学、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以及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多名教师到研究所进行科研、培训以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还接收了包括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作物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近3000名学生到所里进行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
21、毕业论文研究以及参与科研工作等,通过在作物研究所进行实践锻炼后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上都能通过我院举办的作物种子繁育工、农艺工以及植保工等职业工种的考核。广西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在1993年创建的原校办企业广西南宁燎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基础上于2009年8月5日改制而成。目前,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是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种子企业,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践教学的课堂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目前公司在职员工2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2人,外聘著名作物育种专家2人,拥有种子生产基
22、地10000多亩,种子贮藏常温库2800 m2,低温库200、种子加工车间1000 m2以及种子包衣机、烘干机等机械15台(套),建成了5T种子加工生产线,在区内外均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公司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种子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体系,已经发展了遍布全区各县、市和乡镇的230多家分销机构。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南校15号”、“南校18号”、“南校968”、“南校9665”、“南校201”、“南校202”、“南校205”、“南校969”、“南校糯96”等南校系列杂交玉米种子,“博优629”、“博优273”等博优系列以及“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中浙优系列、“泸优1
23、1”、 “泸优578”等泸优系列杂交水稻种子,年销售量约300万斤,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销售范围遍及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海南、越南、老挝、缅甸等,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在抓好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职能,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接收专业教师参与公司的生产与经营管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又了解了行业信息,为教育教学改革收集了第一手资料。同时还承担着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以及顶岗实习任务,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生产过程,感受自然和市场对农作物种子生产与营销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子 生产 经营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