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标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docx
《矿用救生舱标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用救生舱标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200-实施200-发布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obile refuge chamber for coal mine2009年9月(草稿)AQ 200 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ICS73.010D09备案号:1AQ200目 次目 次I前 言. .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类型、型号规格、基本参数35 技术要求46 试验方法77 检验规则128 标志、包装和贮存13附录A(规范性附录)15 前 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为规范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
2、计制造,保证其必备的安全性能,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等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IIAQ200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灾变条件下人员逃生避难所使用的煤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设计、制造和检验。2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226一般压力表GB 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
4、5099钢质无缝气瓶GB 8982-1998 医用氧GB1381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15256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AQ1053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AQ1054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HG/T2198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GA411 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GA631消防救生气垫|GA632 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MT59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防护性能检验装置MT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425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MT454 压缩氧
5、呼吸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用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技术条件MT867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煤矿用救生舱 coal mine refuge chamber煤矿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难空间、保证必备生存条件的装备。3.2可移动式救生舱 mobile refuge chamber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应矿井采掘作业要求的煤矿用救生舱。3.3硬体式救生舱 hard structure refuge chamber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的煤矿用救生舱。3.4 软体式救生舱 soft structure refuge chambe
6、r采用阻燃、耐高温的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的煤矿用救生舱。3.5 整体式结构 integral structure 救生舱采用的整体化结构型式,舱体外部尺寸及体积等参数无法改变。3.6 分体组装式结构 assembled structure为适应煤矿井下环境,救生舱采用的由一定数量同等规格基本结构单元组装而成的结构形式。3.7基本结构单元 basic structure unit组成救生舱舱体的最基本的机械结构单元。3.8救生舱有效容积effective volume of refuge chamber救生舱内除去设备、物资占用空间外所剩余的供避难人员生存的净空间。3.9生存舱
7、 life supporting compartment 避险人员的主要生存空间。3.10 过渡舱 transition compartment 救生舱舱门至生存舱之间的过渡空间。具有压缩空气幕以阻隔有害气体随人员进入救生舱3.11 应急逃生口 emergency escape hatch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应急逃生的出口。3.12 额定防护时间 rated prtection time 救生舱在规定的作功条件下,依靠自身设备设施,保证额定遇险人员维持生命所能持续的时间。3.13 启动时间 starting time 救生舱从发出起动指令或启动起动按钮开始,到投入正常
8、使用开始占用的时间。3.14 抗冲击能力(强度)impact resistance capability救生舱外部环境发生岩石等冒落所承载最大碰撞压力。3.15可承受最大抗爆炸冲击压力 ultimate blast impact pressure resistance救生舱能够承受的正面瓦斯煤尘抗爆炸冲击波最大压力。3.16瞬间耐高温能力 instantaneous heat-resisting ability救生舱舱体在短时间(0.2s以内)能够承受的最高外界环境温度,如0.2s内1200。3.17 持续耐高温能力 continuous heat-resisting ability 救生舱及
9、内部设备在外界持续高温条件下控制舱内温度的能力。如60下96h,舱内温度低于35。3.18最大耐水压能力 ultimate hydrostatic pressure resistance救生舱能够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及时间,如4MPa下96h。3.19气密性 air tightness 救生舱内部与外界大气存在一定压力差时,舱体阻隔内外气体交换的能力。4 基本类型、型号规格、基本参数4.1 基本类型4.1.1 按救生舱外壳材质划分:(1)硬体式;(2)软体式。4.1.2 按救生舱的机械结构特点划分:(1)组装式;救生舱舱体为组装式结构;(2)整体式,救生舱舱体为一整体机械结构;(3)其他。4.2
10、 型号J / 第四特征代号:A、B、C 救生舱应用类型分类额定人数,人额定防护时间,h第三特征代号:硬体式H,软体式S第二特征代号:整体式I , 组装式 A第一特征代号:移动式M, 固定式P产品类型代号:救生舱4.3 基本规格救生舱的基本规格应满足表1规定。表1 类 型小型中型大型额定人数/人61014182226303438安全余量/人+2+3+4最大人数/人812162125293438424.4 救生舱分类及应用场合 环境温度爆炸(软体式救生舱考察储存柜)水压冒顶(软体式救生舱考察储存柜)有毒有害气体A 552MPa10m气密性:泄压速率350Pa/hB 401MPa8mC 25A类舱应
11、用于高瓦斯、高温矿井掘进头、运输巷等在灾变时期存在高温、爆炸、透水、冒顶、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等危险因素的区域;B类舱应用高瓦斯矿井、高温矿井井底车厂等存在高温、透水、冒顶、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等危险因素的区域;C类舱应用于煤矿矿井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区域。4.5 基本性能参数 救生舱应明确以下基本参数:(1)额定人数,人; (2)额定防护时间,h;(3)起动时间,s;(4)抗冲击能力,MPa;(5)瞬间耐高温能力,;(6)持续耐高温能力,;(7)可承受最大冲击波压力,MPa;(8)最大耐水压能力,MPa;(9)规格尺寸(长宽高),mmmmmm,软体救生舱包括起动前后的规格尺寸;(10)空载质
12、量,t。当救生舱不具备上述一项或几项性能参数时,应明确注明该产品不具备该能力。5 技术要求5.1 基本要求5.1.1救生舱应有明确具体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包括适用的灾情、灾种、灾区及海拔高度、环境条件、井巷空间尺寸等,并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产品的永久性安全使用须知中注明。5.1.2救生舱的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并且小型救生舱有不低于1.2倍、中型救生舱有不低于1.15倍、大型救生舱有不低于1.1的安全系数。5.1.3救生舱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动力供应、生存保障等功能。5.1.4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
13、料;配套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非金属部件应符合MT113的规定;轻质合金部件应符合GB3836.1和GB13813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配套部件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5.1.5救生舱外部颜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同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荧光条码、安全标志标识、安全使用须知、扳手起动符号等标识,配备外部指示灯。5.1.6救生舱及内部设备应具有防腐蚀、防虫鼠啃咬等性能。5.1.7救生舱应便于移动、运输、吊装、安装,适应煤矿井下环境条件。5.2 结构和安全防护要求5.2.1救生舱结构:有效容积(包括过渡舱和生存舱),应保证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
14、1.0 m3,且整舱有效容积不小于8.0m3。观察窗宜设置在生存舱的适当位置,材质应具有与整舱相匹配的耐高温、抗冲击等性能。应急逃生口,在救生舱舱门无法正常开启的紧急情况下,遇险人员能够借此逃生。应急逃生口面积应在0.25-0.3m2之间,并不宜在救生舱门同一侧。如果能够确保救生舱门无障开启,可以不设应急逃生口。5.2.2救生舱体应具有整体气密性,正常使用时舱内应能保持正压状态(舱内气压大于舱外气压),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节: 工作状态下:救生舱的内外压差应在100-1000Pa;试验状态下:硬体救生舱在+50020Pa压力下,舱内压力下降速率不应大于30020Pa/h;软体救生舱在50
15、0Pa压力下,舱内压力下降速率不应大于350Pa/h;救生舱必须设置过渡舱室,过渡舱应保持正压,压力不低于200Pa,净容积不低于1.6m3。但在舱门处应设有空气幕,空气幕运行时间不得低于1min/人。5.2.3软体救生舱舱体材料的阻燃、强度、耐磨、耐老化、耐高温等安全性能应符合GA631的规定,抗静电性能符合MT113及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定;。5.2.4 救生舱应具有瞬间耐高温及持续耐高温能力:瞬间耐高温能力,在瞬时(0.2s)环境温度1200条件下;持续耐高温能力: A类:额定防护时间内持续环境温度55条件下,舱内96 h温度不高于332;B类:额定防护时间内持续环境温度40条件下,舱
16、内96 h温度不高于332。5.2.5 救生舱舱体强度要求:硬体救生舱体材料要求用4毫米以上的钢板,抗冲击能力不低于1.5MPa或150N/cm2。软体救生舱储存柜应能承受0.5MPa或50N/cm2的冲击压力。 抗爆炸冲击性能,救生舱应具备可承受最大冲击波压力不低于1.0MPa。5.2.6 救生舱应具备快速起动能力,硬体救生舱起动时间不超过20s;软体救生舱起动时间不超过30s。5.2.7救生舱应具备防倾覆等措施,保证在煤矿井下运输、安装后及使用时的舱体稳定性。5.2.8救生舱应具备可移动性,明确安全、可靠移动的方式、方法及所需设备。5.3 氧气供给保障系统5.3.1 救生舱应具备压风供氧、
17、自备氧二级供氧保障体系以及自救器逃生保障系统,保障救生舱内人员呼吸氧气浓度在18.5%23.0%之间。5.3.2救生舱应具有与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和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可以在矿井压风系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对舱内供氧。供氧装置应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设施,保证压风供氧速率不低于每人2.5L/min(标准状态下),连续噪声不高于70dB(A),出口压力不高于0.2MPa。5.3.3 救生舱应具有自备氧供应系统,可采用压缩氧或化学氧供氧,并满足以下要求:5.3.3.1以人均耗氧量0.4L/min计算,能够单独保证救生舱的额定保护时间,且安全系数不低于5.2.2的规定。5.3.3.2 压缩氧供
18、氧时应满足GB8982的规定;化学氧供氧时氧气浓度应满足MT425的相关规定。5.3.3.3 采用压缩氧供氧方式时,应当操作简便、快捷;流量计应方便读数,具备明显的调节指示;氧气瓶应符合GB5099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标准的规定;显示压力表应符合GB/T1226的有关规定;呼吸系统应符合AQ1054或MT867的规定。5.3.3.4 采用化学氧供氧方式时,起动时间不超过1min,且供氧浓度符合5.3.3.2要求;自动生氧罐应符合MT425的规定。5.3.3.5 当采用口具和半面罩式供氧系统时见表2。吸、呼气阻力及温升等应满足表2及MT867、MT454的规定,吸气软管应符合GB/T1
19、5256、HG/T2198的规定?。表 2 试验时间h吸气中CO2最大值 %吸气中CO2平均值 %吸气温度呼气阻力Pa吸气阻力Pa96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应1.0% CO21.0% CO2在372条件下,应35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呼吸频率在101次Min-1时,应+400呼吸量(静坐)10L/min时,呼吸频率在101次Min-1时,应0-2005.3.4救生舱应配备隔绝式氧气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5倍。5.4 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5.4.1 救生舱应具有有效的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在额定防护时间内保障舱内空气及有害气
20、体浓度满足表3的规定。表3 项目O2COCO2CH4温度湿度指标18.5%23.0%2410-61.0%1.0%33285%5.4.2 救生舱应具有内部空气循环系统,流量宜在20L/min以上。5.4.3 救生舱对CO2的吸收能力应不低于0.5L/(min人)。 救生舱对CO的吸收能力应不低于400ppm 20min降到24ppm5.4.4 救生舱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应符合MT425要求,并做真空包装,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率不大于2%;药剂失效时应有明显的颜色指示。5.4.5 在外界电力供应中断或空调机组意外停转情况下能够满足舱内制冷除湿的需要。5.5 环境监测系统5.5.1 救生舱应对舱内环境参
21、数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并超限报警,并应有对舱外环境监测功能。救生舱内、外环境监测系统宜独立运行。5.5.2 救生舱内环境监测的参数至少应包括CO、CO2、O2、CH4、温度和湿度;舱外环境监测参数至少应包括CO、O2、CH4、CO2、温度。5.5.3 救生舱内环境监测系统应根据表3的规定设置超限报警点,环境参数超出表3的规定值时自动声光报警。声报警宜采用语音方式,声级不宜大于50dB(A)。5.6 通讯系统5.6.1 救生舱应具备与井下通讯网连接的接口及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5.7 舱内照明及指示系统5.7.1 救生舱应配备照明设备,保证额定工况下的照明需要。5.7.2 救生舱内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用救生舱标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 救生 标准 矿用可 移动式 通用 技术 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