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原理与工艺.docx
《炼钢原理与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钢原理与工艺.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前主要的炼钢方法有氧气转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以及炉外精炼技术。氧气转炉包括氧气顶吹转炉、氧气底吹转炉、氧气侧吹转炉及顶底复吹转炉等,故常简称为LD。它拄要原料是铁水,同时可配加10%30%的废钢;生产中不需要外来热源,依告靠吹入的氧气与铁水中的碳、硅、猛、磷等元素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池获得所需的冶炼温度。其突出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不足之处是生产的钢种有限,主要冶炼低碳钢和部分合金钢。电炉炼钢法是以电能为主要能源、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炼钢方法,显著的优点是,熔池温度易于控制和炉内气氛可以调整,用来生产优质钢和高合金钢。设备也比较简单,而投资小,建厂快。炉外精炼,是指从初炼炉即氧气炉或电弧炉
2、中出来的初炼钢水,在另一个冶金容器中进行精炼的工艺过程。精炼的目的是进一步去气、脱硫、脱氧、排除夹杂物、调整及均匀钢液的成分和温度等,提高钢水质量;缩短初炼炉的冶炼时间,精炼的手段有真空、吹氩、搅拌、加热、喷粉等。但目前世界上氧气转炉钢的产量仍占总产量的60%左右。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基本过程是:装料(即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降枪开始吹炼并加入第一批渣料(吹炼中期)加入第二批渣料(终点前)测温、取样(碳、磷及温度合格后)倾炉出钢并进行脱氧合金化。所谓装料,是指将炼钢所用的钢铁炉料装入炉内的工艺操作。电炉炼钢所用原料,主要有废钢、生铁和直接还原铁三种。废钢是电炉炼钢的主原料。按其来源不同,废钢大致
3、可分为返回废钢和外购废钢两类。B对废钢的要求对废钢的一般要求是清洁少锈,无混杂,成分明确,块度合适。在电弧炉炼钢中,生铁一般是用来提高炉料的配碳量的。转炉炼钢的原料主要是铁水,其次还配用部分废钢。1.2.1.1铁水铁水是氧气顶吹转炉的主原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以上。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唯一热源。A、对铁水温度的要求较高的铁水温度,不仅能保证转炉炼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增加放心钢的配加量,降低转炉的生产成本。希望铁水的温度尽量高些,入炉时仍在12501300。1、兑入转炉时的铁水温度相对稳定。2、铁水的成分应该合适而稳定。3、铁水中的硅,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发热元素之一。铁水
4、含硅量以0.5%0.8%为宜。4、对于含硅量过高的铁水应进行预脱硅处理,以改善转炉的脱磷条件,并减少渣量。5、铁水的含猛量(1)铁水中的猛是一种有益元素;(2)铁水的含猛量多低于0.3%。6、铁水的含磷量(1)磷会使钢产生“冷脆”,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之一。铁水的含磷量小于0.15%0.20%。7、铁水的含硫量(1)硫会使钢产生“热脆”现象,也是钢中的有害元素,铁水含硫量低于0.04%0.05%。铁水含硫高时,对其进行预脱硫处理是经济有效的脱硫方法。铁水的成分也应相对稳定,以方便冶炼操作和生产调度。还希望兑入转炉的铁水尽量少带渣。1.2.1.2废钢废钢是转炉的另一种金属炉料,作为冷却剂使用的。转炉
5、的装入制度,包括装入量、废钢比及装料顺序三个问题。1.2.2.1装入量的确定转炉的装入量是指每炉装入铁水和废钢两种金属炉料的总量。目前控制氧气顶吹转炉装入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定量装入法。所谓定量装入,是指在整个炉役期内,每炉的装入量保持不变的装料方法。优点是:生产组织简单,便于实现吹炼过程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定量装入法适合于大型转炉。(2)定深装入法。所谓定深装入,是指在一个炉役期间,随着炉衬的侵蚀炉子实际容积不断扩大而逐渐增加装入量以保证溶池深度不变的装料方法。优点是:氧枪操作稳定,有利于提高供氧强度并减轻喷溅;又能充分发挥炉子的生产能力。但是装入量和出钢量生产组织难度大。(3)分阶段定
6、量装入法。该法是根据炉衬的侵蚀规律和炉膛的扩大程度,将一个炉役期划分成35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定量装入,装入量逐段递增。因此中小转炉炼钢厂普遍采用。1.2.2.2废钢比废钢的加入量占金属装入量的百分比称为废钢比。提高废钢比,可以减少铁水的用量,从而有助于降低转炉的生产成本;同时可减少石灰的用量和渣量,有利于减轻吹炼中的喷溅,提高冶炼收得率;还可以缩短吹炼时间、减少氧气消耗和增加产量。废钢比大多波动在10%30%之间。氧气顶吹转炉的装料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加废钢后兑铁水,以避免废钢表面有水或炉内渣未倒净装料时引起爆炸。炉役后期,可先兑铁水后加废钢。炼钢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金属炉料中的杂质元素
7、如碳、磷等降低到钢种规格所要求的程度。炼钢生产首先要有一个氧化过程。供入炉内的氧,可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即生态、溶于钢液和溶解在渣中。溶池内的氧主要来源于直接吹氧、加矿分解和炉气传氧三个方面。直接吹入氧气是炼钢生产中向熔池供氧的最主要方法。要求氧气的含氧量不得低于98.5%,水分不能超过3g/m3,而且具有一定的压力。转炉炼钢采用高压氧气经水冷氧枪从溶池上方垂直向下吹入的方式供氧;氧枪的喷头是拉瓦尔型的,工作氧压0.51.1MPa,氧气流股的出口速度高达450500m/s,即属于超音速射流,以使得氧气流股有足够的动能去冲击、搅拌熔池,改善脱碳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加速反应的进行。2.1.2加入铁
8、矿石和氧化铁皮而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中,铁矿石和氧化铁皮则多是作为冷动剂或造渣剂使用的。炼钢对铁矿石的要求是,含铁要高、有害杂质要低,一般成分为:在氧化精炼过程中,炼钢炉内具备了炉气向熔池传氧的条件,气相中的氧会不断传入溶渣和钢液。杂质元素,是指钢液中除铁以外的其他各种元素如硅、猛、碳、磷等。它们的氧化方式有两种: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所谓直接氧化,是指吹入熔池的氧气直接与钢液中杂质元素作用而发生的氧化反应。杂质元素的直接氧化反应发生在溶池中氧气射流的作用区,或氧射流破碎成小气泡被卷入金属内部时。所谓间接氧化,是指吹入溶池的氧气先将钢液中的铁元素氧化成氧化亚铁(FeO),并按分配定律部分地扩散进入
9、钢液,然后溶解到钢液中的氧再与其中的杂质元素作用而发生的氧化反应。杂质元素的间接氧化反应发生在熔池中氧气射流 用区以外的其也区域。间接氧化是指钢中的O或渣中的(FeO)与钢液中的杂质元素间发生的氧化反应。在氧气射流的作用区及其附近区域,大量进行的是铁元素的氧化反应,而不是杂质元素的直接氧化反应。氧气转炉炼钢的供氧方式,主要是直接向溶池吹氧气。所谓供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向每金吨金属供给的标准状态氧气量的多少。供氧时间,主要与转炉的容量的大小有关,而且随着转炉容量增大供氧时间增加;通常情况下,容量小于50吨的转炉取1216分钟;50吨转炉取1618分钟;容量大于120吨的转炉则取1820分钟。缩
10、短吹氧时间可以提高供氧强度,从而可强化转炉的吹炼过程,提高生产率。枪位,通常定义为氧枪喷头至平静熔池液面的距离。枪位的高低是转炉吹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好枪位是供氧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转炉炼钢的关键所在。转炉炼钢中,高压、超音速的氧气射流连续不断地冲击熔池,在熔池的中央冲出一个“凹坑”,该坑的深度常被叫做氧气射流的冲击深度,坑日的面积被称为氧气射流的冲击面积;与此同时,到达抗底后的氧气射流形成反射流股,通过与钢液间的摩擦力引起熔池内的钢液进行环流运动。钢液的环流运动极大地改善了炉内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对加速治炼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吹炼过程中,采用低枪位或高氧压的吹氧操作称为“硬吹”。硬吹时
11、,氧气射流与熔池间炼时的枪位较低或氧压较高,氧气射流与熔池接触时的速度较快、断面积较小,因而熔池的中央被冲出一个面积较小而深度较大的作用区。作用区内的温度高达22002700,而且钢液被粉碎成细小的液滴,从坑的内壁的切线方向溅出,形成很强的反射流股,从而带动钢液进行剧烈的循环流动,几乎使整个熔池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搅拌。采用高枪位或低氧压的吹氧操作称为“软吹”。软吹时,氧气射流与熔池间的作用吹炼时的枪位较高或氧压较低,与熔池接触时氧气射流的速度较慢、断面积较大,因而其冲击溶度较小而冲击面积较大;同时所产生的钢液中因此而形成的环流也就相对较弱,即氧气射流对熔池的搅拌效果较差。转炉的吹氧操作可有以下三
12、种类型。(1)恒氧压变枪位操作。所谓恒氧压变枪位操作,是指在一炉钢的吹炼过程中氧气的压力保持不变,而通过改变枪位来调节氧气射流对熔池的冲击深度和冲击面积,以控制冶炼过程顺利进行的吹氧方法。恒氧压变枪位的吹氧操作能根据一炉钢冶炼中各阶段的特点灵活地控制炉内的反应,吹炼平稳、金属损失少,去磷和去硫效果好。目前国内各厂普遍采用这种吹氧操作。恒枪位变氧压操作。所谓恒枪位变氧压操作,是指在一炉钢的吹炼过程,喷枪的高度,即枪位保持不变,仅靠调节氧气的压力来控制冶炼过程的吹氧方法。变枪位变氧压操作。变枪位变氧压操作是在炼钢中同时改变枪位和氧压的供氧方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分阶段恒氧压变枪位操作,低枪位吹炼
13、时,钢液的环流强,几乎整个熔池都能得到良好的搅拌;高枪位吹炼时,钢液的环流弱,氧气射流对熔池的搅拌效果差。氧气顶吹转炉内的传氧方式有两种:直接传氧和间接传氧。直接传氧,是指吹入熔池的氧气被钢液直接吸收的传氧方式。硬吹时,转炉内的传氧方式主要是直接传氧。其传氧的途径有以下两个;(1)通过金属液滴直接传氧。A、硬吹时,氧气射流强烈冲击熔池而溅起来的那些金属液滴被气相中的氧气氧化,其表面形成一层富氧的FeO渣膜。这种带有FeO渣膜的金属滴很快落入熔池,并随其中的钢液一起进行环流而成为氧的主要传递者。B、通过乳浊液直接传氧高压氧气射流自上而下吹入熔池,在将熔池出一凹坑的同时,射流的末端也被碎裂成许多小
14、气泡。这些小氧气泡与被氧气射流击碎的金属液和熔渣一起形成了三相乳浊液,其中的金属液滴可将小气泡中的氧直接吸收。由于熔池的乳化,极大地增加了钢液、熔渣、氧气三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据估算低枪位吹氧时,氧气射流大量地直接向熔池传氧,因而杂质元素的氧化速度较快;但是,渣中的(FeO)低而化渣能力差些。所谓间接传氧,是指吹入炉内的氧气经熔液传入钢液的传氧方式。软吹时,接传氧作用则会明显加强。转炉炼钢中采用高枪位吹氧时,氧气射流的间接传氧作用得以加强,使得渣中的(FeO)含量较高而化渣能力较强;枪位控制:转炉炼钢中枪位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吹炼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力争做到毁不出现“喷溅”,又
15、不产生“返干”,使冶炼过程顺利到达终点。A、一炉钢吹炼过程中枪位的变化:枪位的变化规律通常是:高低高低。吹炼前期,最佳的枪位应该是,使炉内的熔渣适当泡沫化即乳浊液涨至炉口附近而又不喷出。吹炼中期的枪位也不宜过低。合适的枪位是使渣中的(FeO)保持在10%15%的范围内。吹炼后期:该阶段应先适当提枪化渣,而接近终点时再适当降枪,以加强对熔池的搅拌,均匀钢液的成份和温度。2.3.4复吹转炉的底部供气制度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是近年来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的重要发展。氧气转炉的顶底复合吹炼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底吹气体的种类和数量及顶枪的供氧制度,得到冶炼不同原料和钢种的最佳复合吹炼工艺。按照底吹气体的性质不同
16、,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两类:(1)底吹惰性气体。吹气的方式多采用透气元件法,底吹惰性气体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熔池的搅拌,以改善成渣过程,减少喷溅,缩短冶炼时间等。(2)底吹氧气或氧气和石灰粉:使用双层套管式喷嘴。生产中,底吹气体种类的选用应根据所炼钢种的质量要求和气体的来源和价格而定,而总用量不大于顶吹气体的5%,供气压力在0.5MPa以上。目前国内多采前期吹氮、后期吹氩(无氩气时用博士 氧化碳代替)的底吹工艺。2.3.4.3复合吹炼的冶金效果复吹转炉增加了底部供气,加强了对熔池的搅拌,降低了熔渣与钢液之间异相反应的不平衡程度,可以在渣中的(FeO)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完成去磷的任务,炉渣中的(F
17、eO)含量较低,吹炼终点时钢液的残猛量较高;在整个吹炼过程中,熔渣和金属的混合良好,可以加速杂质元素的氧化。消防了熔池内成分与温度不均匀的现象,轻吹炼中的喷溅,使冶炼过程迅速而平稳。复吹转炉钢的品种广泛,可以冶炼高碳钢,也能生产超低碳钢,还可以直接吹炼不锈钢和高牌号电工钢等合金钢;造渣,是指通过控制人炉渣料的种类和数量,使炉渣具有某些性质,以满足溶池内有关炼钢反应需要的工艺操作。造渣是完成炼钢过程的重要手段,造好渣是炼好钢的前提。炼钢中,造氧化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除钢中的磷,并通过氧化渣向熔池传氧。炼钢中的去磷过程,主要是在钢-渣两相的界面上进行的。造氧化渣,就是要设法使熔渣具有适于脱磷反应的
18、理化性质;还要精心控制造渣过程,炼钢过程对氧化渣的要求是:较高的碱度、较强的氧化法性、适量的渣量、良好的流动性及适当泡沫化。碱度的控制。碱度是炉渣酸碱性的衡量指标,是炼钢中有效去磷的必须条件。渣中的(FeO)含量相同的条件下,碱度为1.87时其活度最大,炉渣的氧化性最强。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中,通常是将碱度控制在2.42.8的范围内。渣中的(FeO)含量。渣中(FeO)含量的高氏,标志着渣氧化性的强弱及去磷能力的大小。生产中通常将渣中的(FeO)含量控制在10%20%之间。渣量的控制。过大的渣量不仅增加造渣材料的消耗和铁的损失,还会给冶炼操作带来诸多不便,生产中渣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完成脱磷
19、、胶硫的条件下,采用最小渣量操作。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时,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渣量约为钢液量的10%12%,可采用双渣操作。炉渣的流动性。对于去磷、去硫这些双相界反应业说,保证熔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十分重要。影响炉渣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成分。炉渣的泡沫化。泡沫化的炉渣,使钢-渣两相的界面积大为增加,改善了去磷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可加快去磷反应速度。但应避免炉渣的严重泡沫化,以防喷溅发生。3.1.2使用的目的是获得碱性炉渣,以去除钢中的磷或硫。石灰是由主要成分为CaCO3的石灰石煅烧而成。对炼钢用石灰的基本要求是:CaO尽量高、SiO2及S等杂质尽量氏、活性要好、新鲜干燥、块度合适,具体分析如下:石灰中
20、的有用成分是CaO,当然是CaO含量越高越好,石灰的有效碱应不低于80%85%,SiO2不超过2.5%,S低于0.2%。石灰中可利用的氧化钙的含量(CaO)有效=(CaO)石灰=R(SiO2)石灰所谓“活性”,是指石灰与熔渣的反应能力,它是衡量石灰在渣中熔解速度的指标。2、石灰的“活性”与生产石灰时的煅烧温度有关。石灰石的分解温度为880910,如果煅烧温度控制在10501150时,烧成的石灰晶粒细小(仅1m左右)、气孔率高(可达40%以上),呈海绵状,“活性”很好,称软烧石灰或轻烧石灰。熔化快,成渣早,有利于前期去磷,称过烧石灰或硬烧石灰。不利于冶炼操作。如果煅烧温度低于900,由于烧成温度
21、低,石灰烧不透,核心部分仍是石灰石,称生烧石灰。生灰石灰入炉后,其中残留的石灰石要继续分解而吸热,不仅成渣慢而且对熔池升温不利。评价石灰活性的正确方法,是将石灰加入到一定温度的熔渣中,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测定未熔化的石灰质(重)量,然后根据石灰在炉渣中的溶解速度判断其活性。石灰的水活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AWWA法,它是将100g石灰加入到盛有400ml 25水的烧杯中;第二是ASTM法;第三是盐酸法;石灰的块度对于石灰的块度,转炉炼钢一般要求为540mm,块度过大时,熔化慢,化渣晚。块度过小,则易被炉气带走。混有许多粉末的石灰。炼钢所用石灰还应新鲜干燥。转炉车间附近建有石灰窑,
22、萤石的主要成分是CaF2,它能加速石灰熔化和消除炉渣“返干”,而且作用迅速。一般要求其CaF2不低于85%,SiO2结不超过4%,CaO不超过5%。翠绿透明的萤石质量最好;白色的次之;带有褐色条纹或黑色斑点的萤石含有硫化物杂质,其质量最差。一是萤石的稀渣作用持续时间不长,随着氟的挥发而逐渐消失,而且挥发物对人体及炉衬都有一定的危害。二是萤石用量大时,炉渣过稀,会严重侵蚀炉衬。三是萤石的资源短缺,价格昂贵。转炉炼钢中多用铁矾土和氧化铁皮代替萤石。它们的化渣和稀渣速度不及萤石,消耗的热量也比萤石多,而且氧化铁皮表面粘有油污,铁矾土含有较多的SiO2和H2O,均含对冶炼产生不利影响。铁矾土的主要成分
23、是Al2O3。合成渣料是转炉炼钢中的新型造渣材料。它是将石灰和熔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低熔点、高碱度的复合造渣材料,即把炉内的造查过程部分地,甚至全部移到炉外进行。这是一个提高成渣速度、改善冶炼效果的有效措施。国内使用较多的合成渣料是冷固结球团。它是用主要成分为FeO(67%左右)和Fe2O3(16%左右)的污泥状的转炉烟尘配加一定的石灰粉、生白云石粉和氧化铁皮,该合成渣料的成份均匀、碱度高、熔点低,而且遇高温会自动暴裂,加入转炉后极易熔化,能很快形成高碱度、强氧化性和良好流动性的熔渣。白云石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合矿物,高温下分解后的主要组分为CaO和MgO。转炉炼钢中广泛采用加入一定数量的白
24、云石来代替部分石灰的造渣工艺,白云石造渣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炉衬寿命,根据氧化镁在渣中有一定溶解度的特点,向炉内加入一定数量的白云石,从而减弱熔渣对镁质炉初中MgO的溶解;另一方面,冶炼中随着炉渣碱度的提高,渣中MgO达过饱和状态而有少量的固态氧化镁颗粒析出,使后期炉渣的黏度明显升高。加白云石造渣可以大幅度提高炉龄,而且,渣中(MgO)含量控制在6%8%较为适宜。对于转炉炼钢用白云石,一般要求其MgO含量在20%以上,CaO含量不低于30%,硫、磷杂质元素含量要低,块度以540mm为宜。白云石造渣时以采用轻烧白云石为好。转炉炼钢中使用部分矿石作冷却剂或电炉炼钢中加矿氧化时,由于铁矿石中含有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炼钢 原理 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