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
《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涞[1]doc教育技术评审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录像片、研究论文(征求意见稿)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 2006年4月21日目 次1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31.1 范围.31.2 目的.32 规范性参考文件.43定义.44 规范体系.54.1 总体框架.54.2 界定方式.65评价规范正文.662006年度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比评分标准.167教学录像片评价规范178研究论文评价规范.19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是构成教学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决定传播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数量在迅速
2、增长。为了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保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本规范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概述1.1 范围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提出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课件和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本规范所针对的评
3、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本规范不具体规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本规范中描述的多媒体课件是指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训练、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基于单机版、以程序跳转形式表现的、以同步学习或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或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多媒体课件大量采用图形和图象,动态模拟图或像等视觉媒体,揭示描述的
4、客观事实、发生机理、发展过程、预期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结果等,并附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回顾、知识扩展、探索、辅导和习题等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光盘或网络为载体,分为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单机版课件既可通过光盘运行,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网络版课件能够在浏览器中运行。本规范中描述的网络课程是基于Web 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和关于学习的评价体系,它是基于Web 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 基本要
5、素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 本规范不具体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不具体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评价,它适用于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本规范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
6、e)或评审(audit)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的人使用。2. 规范性参考文件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下列规范中的条文:CELTS-22.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urses)2002 年6 月。3.定义课件(Courseware)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Course)结合某课程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它们形成在某一学科的学力或某一套相关任务的能力而提供必要的知识或技能。它包
7、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和教学管理等教学环节。也可能是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一个课程的构成单元及其学习目标;向学习者授递的学科内容。课程前需(Course prerequisite)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一课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课程结构(Course structure)描述课程的所有要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前需条件和完成要求。课程(体系)(Curriculum)按照一个或多个教育专门方向组合而成的课程集合,或由较小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集合。学习难度(Educational difficulty)学习对象对学习者而言的难易程度。教学交
8、互水平(Educational interactivity level)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互动的程度。典型学习时间(Educational typical learning time)一般学习者所需花费的时间。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objective)教学的目的。交互(Interaction)学习者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内容(Learning content)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往往以多媒体形式提供。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学习的周边条件。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对学习加以调控的有机整体。学
9、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课(Lesson)包括学习内容和相关学习对象的教学单元,其中可能还包含学生考核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掌握。平台(Platform )是指使用某对象的硬件和软件的环境。软件质量特性(Softwar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4. 规范体系4.1 总体框架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属性。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
10、本维度来评价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1)课件、课程内容:指课件、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核心要素;(2)教学设计:指对课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计算机软件的特色性维度;(3)界面设计:指对学习者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是决定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课件、课程内容维度有7
11、 条指标,用以评价了课件、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14 条指标,衡量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9 条指标,评价了影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6 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36 条评价指标。图1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的基本框架4.2 界定方式本规范从以下5 个方面来界定评价规范的每个指标:l 名称: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l 约束性: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多媒
12、体课件或一门网络课程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件或课程不合格。建议指标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l 描述:对每个指标的简要解释;l 具体说明:说明了各个指标的含义的具体要点,也就是每条指标所针对的测评点;l 备注:对于各指标的关键内容进行举例或补充说明。5评价规范正文维度1:课件、课程内容。课件、课程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目标的要求,科学严谨,课件、课程结构的组织和编排合理,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1.1课件、课程说明必需说明整个课件、课程的教学目标,说明课件、课程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
13、关的教学建议等。l 提供课件、课程教学目标说明;l 课件、课程教学目标能很好地反映整个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对该课件、课程的基本要求;l 教学目标适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深度、难度适当;l 说明课件、课程所针对的学习者群体,所属领域范围、典型学习时间以及有关的教学建议等。判断课件、课程的目标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主要考虑:l 学习者的年龄范围;l 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l 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包括课程前需知识的具备情况;l 学习者的需求;l 成人学习者的职业背景,等等。1.2内容、目标一致性必需课件、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l 课件、课程内容能涵盖课程教学单
14、元或课程的各项学习目标;l 课件、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适应;l 课件、课程的重点突出,主次详略得当。1.3科学性必需课件、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l 内容科学严谨,没有思想性、学术性、表述性错误;l 资料来源可靠;l 能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不严谨、不可靠可以表现为:l 对概念、原理等的解释不准确,有科学性错误;l 对重要观点的介绍存在偏见或者断章取义;l 对来自他人的观点或成果没有注明作者及出处。1.4内容分块必需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界面或页面主题明确,每个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l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的
15、划分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l 教学或学习单元、模块大小适当;l 每个界面、页面主题清晰,界面跳转不超过23次、页面长度上不超过35次滚屏就可以看到相对完整信息;l 各个段落意思集中,不把多层意思堆砌在一个很长的段落中。1.5内容编排建议针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按照各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件、课程内容。l 课件、课程中各教学单元的顺序编排合理;l 各教学单元内的小单元编排顺序合理;l 教学内容编排能够清晰地反映该学科或领域的基本结构;l 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l 为了体现课件、课程内容的整体组织结构,可以采用目录表、结构示意图、概念图、标题列表等教学策略;l 为了便于学
16、习者对各项课件、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各个教学单元中说明学习该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或关联性知识。1.6内容链接建议针对共同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建立界面、页面间的链接;互相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l 在各教学单元之内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链接;l 针对共同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建立跨单元的知识点链接;l 所建立的链接应该是有关联的、有意义的,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链接的方式包括:l 直接将核心概念术语做成超链接;l 在界面或页面提供相应的超链接下方或侧方标注与该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单元或说明。1.7资源扩展建议提供与课件、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外部资源链接。l 提供充分的相
17、关外部资源链接和参考资料;l 所提供的资源出处准确无误;l 所提供的资源有很高的学习价值。资源扩展包括包含资源、在线资源和离线资源,包含资源包括:l 在课件中直接引入的学习资源。在线资源包括:l 相关网络课程、网上图书与杂志;l 专业学科网站;著名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主页;l 相关的政府网站等。维度2:教学设计。课件、课程的教学设计良好,教学功能完整,在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策略以及学习测评等方面均设计合理,能促成有效的学习。编号名称约束性描 述具 体 说 明备 注2.1学习目标必需各教学和学习单元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l 各教学和学习单元有学习目标说明。l 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准确、具体。这里的
18、“学习单元”是指课程中的模块、篇章、课、或者关联性和外展性的模块等,不包括课程中的辅助性成分,如:前言、术语表、附录等。2.2目标层次建议各主要教学和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应有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内容和要求。l 各主要单元的学习目标中包含高层次的学习目标。l 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灵活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高层次的目标常常要求学习者:l 应用新知识解决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l 对知识进行明辨分析;l 对知识加以综合、整合;l 对观点或方案进行评价等。2.3学习者控制必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
19、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控制学习进程,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l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l 学习者能控制学习的步调和进程;l 学习者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学习者控制包括:l 内容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内容的顺序。l 路线控制(Pace control):学习者控制从一屏到另一屏或从一页到另一页的转换,控制学习时间;l 显示控制:学习者可以选择某些显示内容,选择反馈方式;l 环境控制: 学习者可以选择学习背景及其它环境要素。2.4内容交互性必需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l 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充分的交互活动和机会;l 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教育 技术 评审 规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