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培训资料.docx
《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培训资料.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年修订稿)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多部国家标准已经相继修订、发布并执行了一段时间,2015年编制发布的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中相应条款亟需调整。同时,我省正在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对统一全省消防设计技术审查标准提出了要求。经与省建设厅协商同意,省公安消防总队于2017年5-8月期间多次组织召开了技术指南修订研讨会,形成征求意见稿,向各市建委(建设局)、消防、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征求了意见,并于2017年8月30-31日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后形成技术指南(20
2、17年修订稿),具体内容如下:一、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中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中,“室内高度”应按建筑层高计算;“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可累计不计入层数,对于住宅建筑还可累计不计入建筑高度。无楼梯到达且与其他建筑功能空间采取无洞口的墙体和楼板完全分隔的建筑屋顶的闷顶层(采用不燃性结构)可不计入高度和层数。附图1.1 坡屋顶建筑高度计算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按照建筑外墙
3、面起坡处起算)与屋脊的平均高度或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顶最高使用夹层的楼面的高度取较大值。(附图1.1)住宅建筑单元平-坡结合的屋面,应按照最高屋面计算建筑高度,当平屋顶部分占屋面面积(按照建筑外墙面起坡处投影线起算围合面积)不大于1/4的,可按上述规定计算建筑高度。(附图1.2)附图1.2平-坡结合屋顶建筑高度计算:/4a建筑屋面坡度不大于3%时,建筑高度计算时,屋面面层算至靠外墙处的屋面最低点。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含商业住宅组合楼)屋面面层算至屋面的建筑完成面(包含绿化层、保温层等屋面构造厚度);住宅(含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屋面面层可算至屋面结构板面。(附图1.3)附图1.3 屋面面
4、层计算2、对于台阶式地坪,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无法满足分别计算各自建筑高度的条件时,应按下列原则计算建筑高度:按规范需要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建筑,当其较低室外地坪和较高地坪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按较高或较低室外地坪(与应设置的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标高应一致)起算建筑高度;按规范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的高层建筑,其最大进深不宜大于50m,可按消防车道的相应室外地坪(与应设置的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标高应一致)起算建筑高度;其余建筑,可按照实际室外地坪情况确定起算建筑高度。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设计:(1)当按较高的室外地坪起
5、算建筑高度时,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应按地下室进行消防设计,当建筑内部距外墙临空处进深小于30m时且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时,可按地上部分设置防火分区;(附图2.1)当建筑内部距外墙临空处进深大于30m时,则整层平面均按地下室进行消防设计。附图2.1 按较高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2)当按较高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时,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地面与较高地坪的高差小于其层高的1/3时(从较高地坪起算为地上房间),可按地上部分进行消防设计;(附图2.2)附图2.2 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地面与较高地坪的高差较小(3)当按较低的室外地坪起算建筑高度时,低于较高地坪的房间,可按地上部分进行消防设计。当建筑内部距外墙临
6、空处进深大于30m或不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时,应按照地下室进行消防设计。(附图2.3)附图2.3 按较低的室外地坪 起算建筑高度3、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厂房可按单层厂房设计。4、电子厂房是指生产、加工电子元器件的工业建筑。5、木器厂房是指以木材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各类木质板材、家具、构配件、工艺品、模具等成品、半成品的工业建筑。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1条第2款规定的类似生产厂房、第8.4.1条第1项规定的类似用途的厂房和第10.3.1条第5款规定的人员密集的厂房是指“单体建筑任一生产加工车间或防火分区,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超过200人(或者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超过30人且人均建筑面积
7、小于20平方米)的制笔、制伞、打火机、眼镜、印刷等丙类厂房、肉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加工,或生产性质及火灾危险性与之相类似的厂房”。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2条第2款规定的丁类生产车间是指“生产厂房内任一空间(房间)的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8、对民用爆破器材工程和烟花爆竹工程的建筑内部工艺与布置、危险品储存与运输等设计内容可不予审核,且应当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和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上述标准中关于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等建筑外部的消防设计要求低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时,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9、宿舍楼
8、的消防设计应符合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规划部门认可按照成套住宅功能设置的除外),宿舍用房不得与其他建筑(配套用房除外)共用疏散楼梯。高层宿舍楼走道和房间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寓式办公楼的应按办公楼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公寓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应按旅馆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但上述用房与商场、营业厅不应共用疏散楼梯。10、无治疗功能的休养性质的月子护理中心,应按照旅馆建筑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但疏散距离应按医疗建筑的病房部分要求执行。用于教学的实训楼,如技工学校中的汽车检修教室、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老年人护理、医学院中的模拟病房、商贸学院中的模拟酒店客房等用房,可按照教学实验建筑
9、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保龄球、台球、棒球、飞镖、真人CS、密室逃生、室内电动卡丁车场等场所属于公共娱乐场所,与其它功能用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可不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计。11、当裙房与主体之间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含投影线)采取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后(不得采用防火卷帘替代),该裙房的楼梯间形式和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可不设置消防电梯。(附图11)附图1112、多种功能组合的公共建筑下部的附属建筑,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消防电梯设置可根据各自的高度分别按规范执行:(附图12)(1)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2
10、)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之间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及穿越通风管道的防火墙和不开设洞口(消防电梯井、上下管道井(其中通风井道井壁不得开口,强、弱电、给排水管井井壁检修门采用乙级防火门)除外)且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楼板分隔。附图12(3)附属建筑与主体建筑的疏散完全独立。(4)附属建筑外墙与主体建筑外墙相接处设置高度(宽度)不小于4m的窗槛墙(窗间墙)。1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设置配套营业用房(办公、卫生间、仓储和建筑面积不超过100的小卖部等除外)应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要求进行消防设计。该配套用房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处于处于同楼层不同防火分区且疏散完全独立或者处于不同楼层不同防火分区时,
11、可按其实际功能进行消防设计。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4条中出现的“儿童活动场所”是指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福利院、孤儿院的儿童用房以及儿童游乐厅、亲子儿童乐园、儿童特长培训班、早教中心等14周岁及以前的儿童(以游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的适用对象或以申报、设计单位出具的图纸、说明为准)的活动场所。15、鉴于监狱建筑的特殊性,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监狱建设标准(建标1392010)在相关规定中出现不一致情况的,可按监狱建设标准(建标1392010)执行。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款中出现的“重要公共建筑”可参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12(2014年版)附录B关于重要公
12、共建筑物认定的标准来界定。1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第2.0.5条规定的净高为从汽车库地面计算至上部板底的高度。半地下汽车库的消防设计应按地下汽车库的要求执行。18、摩托车库、电动汽车库应按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库的消防设计要求执行。摩托车库应按照每40折算成1个汽车车位确定其防火分类,折算时余数不足40的按1个汽车车位考虑。二、总平面布局(一)消防车道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19、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2条及第7.1.3条规定要求设置消防车道的建筑,其消防车道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不应大于30m,距离最不利防火分区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大于60m;对于其余建
13、筑,其消防车道距离最不利防火分区(住宅的最不利单元)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大于80m。20、高层、多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分别不小于12m、9m,可采用作图法画出一条满足转弯半径的4m宽消防车道进行校核。(附图20)附图20 消防车道转弯半径21、消防车能够利用的不规则的场地(可为丁字形,Y字型等满足消防车回车要求的场地(从交叉点起算车道长度不应小于12m,附图21)可以作为消防回车场地。附图21 不规则的消防回车场地22、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采用硬质铺装面层,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采用明显标识。23、与消防车登高操作面对应,应当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和连接登高操作场地的消防车道,其长度
14、不应少于建筑一个长边或周长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连续布置。附图23.1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面确有困难时,可不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面的间隔不应大于30m。(附图23.2)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可按照住宅各个单元连续布置。附图23.2注1、A+B+C1/4周长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2、高层住宅高度50m时,登高操作场地长度按括号内数字。住宅建筑端头底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总高度(建筑层高之和)不超过7.8m的变配电房等时,当其与住宅的交接部位长度不大于10m且消防车登高可到达至该单
15、元的楼梯间或每户时,该住宅可视作满足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要求。(附图23.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满足回车场要求时,可不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附图23.3 该部位的住宅可视作满足消防车等高操作面要求24、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入口可为通往楼梯间的门厅、走道。25、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应能满足消防登高车可以保护到居住建筑的每个单元和工业建筑、公共建筑需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一侧的每个消防救援口。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2条第1款规定的“车库出入口”不包括非机动车出入口。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登高操作面的建筑外墙之间不应设置汽车
16、库(坡道)出入口。当设有在建筑投影范围内的汽车库(坡道)出入口时,建筑外墙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距离不应小于6m,汽车疏散不应影响消防车的通行;汽车库(坡道)出入口两侧应设置长度不小于6m的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汽车库坡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汽车库坡道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挡烟垂壁。(附图26)附图26 建筑投影范围内的汽车库(坡道)出入口27、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原则上应设置在用地红线内,如设置在红线外时,应征得主管部门的书面认可(可为规划、建设、城管、交通、绿化等部门),还应确保登高场地范围无高大乔木行道树及架空线路等影响登高操作的障碍物。(二)灭火救援28、厂房、仓库和商店
17、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两个直通走道、公共区域(可利用公共卫生间、楼梯间及前室的开口)或大空间区域的消防救援口。(附图28.1)附图28.1 附图28.2确有困难时,不靠外墙的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两个通向相邻设有消防救援口防火分区的走道、公共区域或大空间区域的连通口(此连通口不得采用防火卷帘)。(附图28.2)设置玻璃幕墙的住宅建筑的外墙应在每户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建筑物各层直通室外或敞开外廊、阳台的门、窗可以作为消防救援口。每个商业服务网点、各层均应设消防救援口。(三)防火间距29、相邻两座建筑之间通过设置防火墙以满足防火间距不
18、限的条件时,当两座相邻建筑形成夹角小于180度时,最近的门窗洞口间距不应小于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当两座相邻建筑形成夹角不小于180度时,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m。(附图29)附图2930、汽车库与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教学楼、老年人建筑、病房楼等组合建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可按照附图30执行;附图30(2)汽车库的开口部位(楼梯间开口除外)与组合建造的上部建筑的外墙开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6m(且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31、建筑屋顶和地下室顶板上开设消防排烟口、采光、通风等开口时,该开口与上部建筑开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
19、小于6m(且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附图31.1)。附图31.1 建筑屋顶和地下室顶板开口设置当上述开口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时或开口背向建筑物时,开口与上部建筑的距离可不限。(附图31.2)附图31.2 开口背向建筑物当地下汽车库、非机动车库的坡道出入口不作为排烟口用时,坡道出入口与上部建筑物的距离可不限。下沉广场、庭院等开口部位当下方仅作为景观、绿化、人员通行使用时,与上部建筑物的距离可不限。32、屋顶停车场的汽车坡道按地上汽车库要求设置。住宅小区地面配套设置的沿小区道路的单排的停车位,可不按地面停车场认定。(附图32)附图32有围护结构的地面机械车库应按汽车库控制防火间距。33、供教学、科研的高
20、层建筑中的实验室日常使用的少量甲、乙类气体的储藏间,可贴邻建筑设置,但应满足以下要求:(1)甲、乙类气体的总储存量不应大于0.5m3;(2)存放可燃气体储罐的储藏间,应设置在建筑的首层靠外墙部位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楼板与建筑的其他部分分隔;开门应直通室外。34、建筑、构筑物和设备设施与明火散发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产生明火的固定点进行控制。35、当相邻建筑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两个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连廊、天桥宽度不宜大于6m;当其连接物为封闭时,应设置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连廊、天桥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6
21、m。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6.4条规定符合安全出口条件的天桥、连廊,通过该连廊、天桥向相邻建筑的疏散宽度不应大于本建筑楼层疏散总宽度的30%。36、同一座回字形、U型、L型公共建筑两翼属于不同防火分区时,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回字形公共建筑相对的两翼距离应符合防火间距要求,U型公共建筑相对的两翼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确有困难,可在两窗之间“U”形底边处挑出一片垂直防火隔墙,该隔墙的外端应与相对的两个窗的最外边平齐(附图36.1)。附图36.1 不同防火分区U型、L型公共建筑防火间距当建筑高度大于24m时,回字形公共建筑相对的两翼属于同一防火分区
22、时,相对的两翼最近的门窗洞口间距应不小于按照内天井的空间高度确定的防火间距要求。(附图36.2)附图36.2 同一防火分区回字形公共建筑防火间距37、住宅建筑的天井应设置成U型,应按图例设置,图例中的A和B宜对应设置,当B6m时B可取6m;如需设置连廊时应为敞开连廊,该敞开连廊兼作前室或者合用前室时,与疏散无关的门、窗不得直接开向敞廊,开向天井的门窗洞口距离敞廊不得小于1.0m。开向敞廊的户门数量可超过3樘。(附图37)附图37 住宅建筑U型天井三、建筑构造和防火分区(一)建筑构造38、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技术指南中明确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防火墙不能用防火卷帘、防火分隔水幕等措施
23、替代”以及设于防火间距不限处的防火墙外,其余关于防火墙的描述,均可按规范要求开设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措施。39、工业建筑中,当采用钢框架、钢梁支撑(承)防火墙时,钢框架、钢梁应采用不燃烧体包覆,其耐火极限应满足防火墙耐火极限要求。4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5.3条中防火分隔部位是指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相接的部位。当汽车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中庭四周作为上下层防火分区划分使用的防火卷帘,应结合建筑结构靠近中庭开口设置,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5.3条中关于中庭的要求设计防火卷帘的长度;(附图40.1)附图40.1 中庭卷帘设置中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技术规范 难点 问题 操作 技术 指南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