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
《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基本情况1、发展历史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批准建立的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本实验室于2009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2、建设目的、意义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的“国家队”。在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实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建议,为维护国家权益提供科技支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
2、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具有良好的培养优秀中青年的条件和培养具有较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科研后备人才。建设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建立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实验室是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2) 建立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实验室是满足汽车NVH与安全控制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需要;(3) 建立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实验室是国家培养多层次车辆工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3、实验室主任简介邓兆祥:男,1962年10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重庆市车辆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重庆市车辆NVH工程技
3、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国家985研究平台“汽车节能与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兼任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车辆电磁兼容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4月重庆大学任教,1993年12月特聘为副教授,1999年6月评聘为教授,2001年10月评为博导。2009.2-2009.8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已培养授位博士7人、硕士约50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部省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40余项,获部省
4、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振动噪声控制、汽车结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NVH控制研究方面,成功针对20余款车型和发动机进行振动噪声分析和控制,取得获奖成果和专利多项;在汽车碰撞安全研究方面,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汽车正面碰撞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获奖成果,并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汽车底盘控制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部省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重点研究了主动/半主动悬架、4WS及底盘综合控制,在振动工程学报、汽车工程等刊物上发表
5、论文50余篇。 出版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汽车噪声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第一版)一部。目前正承担全国工程硕士核心教材车辆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主编任务(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参编)。4、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钟志华:男,1962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学二部委员。1984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瑞典学习和工作,1988年5月获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瑞典林雪平大学终身副教授职位和Docent称号,1995年正式回国工作。钟志华教授长期以来
6、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主攻汽车创新设计、汽车安全性设计技术、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技术及装备等方向,解决了一系列基于CAE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问题;独立提出基于碰撞安全性设计准则的菱形汽车设计思想,并开发了新概念汽车和电动汽车平台;提出多项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新技术,并建立应用示范基地;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柳州五菱、长丰汽车、湖南同心实业等企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涉及新增产值达数十亿元。主持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特基金等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发表论文120多篇,著作3部,SCI他引200余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
7、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第三届湖南省光召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教师和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等荣誉称号。二、管理机构设置本实验室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家科技部的有关要求,本实验室将在国家科技部、重庆市科委领导下工作,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原则,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1、实验室组织机构实验室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8、。图1 实验室管理体系设置2、学术委员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学术水平高的同行专家组成,是实验室的学术评审机构(名单见表1)。主要职能是负责审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研究方向、评审实验室自主设立的研究课题、评审实验室基地建设方案、监督建设经费使用、评议实验室的年度计划、发展状况和研究水平等。表1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单序号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任职1钟志华湖南大学先进汽车研究开发院士主任2王正国第三军医大学交通安全及碰撞生物力学院士副主任3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教授副主任4庞 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振动与噪声控制教授副主任5邓兆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振动与噪声控制教授副主任6李克强清华大学NVH
9、及主动安全性教授委员7管 欣吉林大学底盘综合控制及主动安全教授委员8余卓平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教授委员9黄佳腾东风汽车公司NVH及新能源汽车研高工委员10陆建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身安全技术研高工委员11顾 镭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汽车碰撞安全研高工委员12赵 会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安全控制研究员委员13李开国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研究员委员3、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由重庆市科委、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领导和依托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等人员组成,建议名单如表2所示。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的宏观管理,包括发展战略、建设经
10、费投入、依托单位间的关系协调、实验室主任换届和考核等事项。表2 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序号姓 名单 位职 务管委会任职1周 旭重庆市科委主任主任2徐 青重庆市科委副主任副主任3白 英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副主任4任晓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副主任5朱华荣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副主任6曹 阳重庆市科委基础处处长委员7陈 军重庆市科委计划处处长委员8黄梅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委员9钱一欣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质部副主任委员10李 伟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委员11庞 剑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委员12谢 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委员13邓兆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主任委
11、员14赵国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部长秘书15王艳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秘书三、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汽车NVH与安全控制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汽车行业的迫切需求,结合本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我们将着重在汽车NVH性能分析与评价、汽车NVH设计与控制、汽车碰撞安全与损伤生物力学、汽车系统动力学与主动安全、汽车电子系统安全技术五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重点突破我国汽车行业急需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1、汽车NVH性能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汽车声品质评价与优化、汽车声源识别理论与技术、汽车舒适性分析与评价、汽车NVH性能预测与评价、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振动噪声分析技术2、汽车N
12、VH设计与控制主要研究内容:汽车NVH性能匹配与优化、动力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控制、进排气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冷却系统噪声控制、悬置悬挂新技术、低噪声车身结构设计技术、减振降噪新材料新结构技术、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理论与技术3、汽车碰撞安全与损伤生物力学主要研究内容:汽车碰撞安全评价方法与体系、汽车碰撞分析理论与方法、人体碰撞损伤机理及评价、碰撞试验用中国假人及其数值化模型、车身碰撞安全设计技术、乘员约束系统分析与优化、汽车结构安全与可靠性、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及再现技术4、汽车系统动力学与主动安全主要研究内容:汽车行驶姿态与稳定性控制、底盘控制系统测试评价与标定、汽车状态监测技术、汽车行驶环境识别与预
13、警、驾驶员状态与意图辨识、驾驶行为干预技术5、汽车电子系统安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汽车电磁兼容技术、汽车电子系统诊断与容错技术、汽车电子系统通信信息安全技术、动力电池的电安全与热管理、电驱动系统安全技术四、人才队伍实验室现有主要研究人员56人,包括欧美日引进专家(列入国家“千人计划”)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重庆市车辆工程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研究员级高工13人,博士19人,专业涉及车辆振动噪声控制、发动机设计、声品质评价分析、交通医学、碰撞生物力学、安全测试技术、自动化、力学、检测与测量、电控技术等多个学科方向,7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94%以上年龄在50岁以下。依据建设目标和发展
14、需要,本实验室将聚集和培养一支能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并具备工程化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到2011年固定研究人员达到80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1822人、博士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8人、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的引进专家35人、部省级以上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35人,固定研究队伍的学历构成将达到博士学位研究人员比例不低于30%,硕士以上学位研究人员比例不低于80%。到2011年流动研究人员总数达到40人以上,其中博士后58人、访问学者5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左右。五、研究条件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建有两个相关的省部级研究基地
15、,一个是“重庆市车辆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8月批准设立,2009年7月通过验收;另一个是“车辆生物碰撞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4年10月批准设立,2008年3月通过验收。依托单位已投入相关研发条件固定资产原值约1.7亿元,在汽车NVH和安全控制研究开发方面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在汽车NVH研究方面,现有实验室面积3800m2,包括整车消声室、发动机消声室、零部件消声室、零部件隔声试验室、整车混响室、整车模态试验室和零部件模态试验室,拥有汽车NVH测试设备仪器37台(套)、振动噪声分析软件24套,满足汽车、发动机NVH测试、评价、声源识别和分析控制研究的基本需要。在汽车碰撞安全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噪声 振动 安全技术 国家重点 实验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