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安岗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化和世界经济的进展变化等方面具体研讨,最终还就IT革命的地住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IT革命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1 .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熟悉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创造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科学
2、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叉绽开的,社会进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采用已有的科学学问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动科学的进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争辩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依据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内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这简洁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创造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学问体系。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依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
3、国绚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学问体系。沈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可见科技学问之丰富。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缘由。这需要我们重新熟悉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2 .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
4、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由于熟悉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依据李约瑟的争辩,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创造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创造只有4大项。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东方先进科技的肩膀上进展起来的。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我们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
5、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值得确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分散了古人的实践和才智,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月前后开头,以蒸汽机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次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月开头,以电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年月开头,以电子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范式和规律1 .技术一经济范式(IeCh-economicparadigm)。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闻
6、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争辩的内在规律及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争辩之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兹(CPerez)在发表于将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汲取中提出了技术一经济范式这一概念。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进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们我国
7、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一经济范式定义为肯定社会进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打算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肯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一经济增长范式的更迭。技术一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一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缘由。技术一经济范式的结构图标如下:生学术步内科技进业理构企治结术系革技体变技术结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实绩生学术步外科技进度构化素制结文因图中的关键要素概念是由克弗里
8、曼等领先提出,并且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成本较低并且相对成本快速下降:其二,在长期内几乎无限的供应力量;其三,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因素即是所在技术一经济范式中科技进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又打算着该技术一经济范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因而在各种不同的技术一经济范式中居于核心地位。2 .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技术一经济范式有助于解释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进展的影响路径,但是局限之处在于只争辩了技术与经济两个范畴,而对社会变革没有涉及。这可能是由于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不会变化的。所以这范式不能揭示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行能揭示技术变革对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
9、响。笔者在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结构图标示如下页:这种范式可以解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假如承认农业文明中有科学技术进步,就应当说明科技革命如何使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说明这其中的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 .科技革命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入的生产和交换活动。技术进步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围绕人类自身的解放而绽开的,这与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相全都的。首先是人类从自然界奴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畜牧技术、农耕技术、医药学问、天文地理学问等使人类步入了农业文明,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繁衍,并有了可以交换的剩余产品。其次
10、是人的身体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解放。这个过程在农业文明时期便已开头,如轮子的创造使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各种金属工具、刀具、机械的创造都使人类从笨拙的体力劳动转向技巧性劳动。在近代工业文明来临的前夜,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人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使这一进程加速。各种能源的开发和采用,使人类把握了超过自身很多倍的动力,实现了历史上无法制造出的经济奇迹。电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而且是一场掌握技术革命的开头,微电子技术使生产可以达到自动化掌握。假如说能源动力革命是人的体力的解放,掌握技术革命则是人的神经指挥系统的解放。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
11、术的进展,人的大脑的搜寻和储存信息功能也会部分地得到解放,人们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把精力集中与大脑的思索和制造创造,这将极大地推动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每一层次的人的解放,便会兴起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便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农业、工业社会莫不如此。世界经济的萌芽、形成和进展也是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的解放而逐步绽开的。4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长波周期中,争辩了资本主义140年中36种价格、价值额和产品生产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半世纪左右的长期波动,从1780年到1920年共分为两个半长周期,20年月正处于长波的下降
12、波。这一理论被后来的30年月大危机所验证。他认为,经济长波的产生是由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更新换代在经济生活中所引起的长期平衡周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循环中第一次提出,技术革新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主要起因。他用技术革新来解释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被后人称为长波技术论。以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为基础,以西欧现代长波技术论为主体,由包括西欧大部分长波学者和美国一些长波学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长波学派之首的现代长波技术论学派。这一流派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进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进展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流派中,英国克弗里曼的劳工就业长波论,美国格门施的长波变
13、形模式论,荷兰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长波理论。他们都把基础技术创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最根本缘由。关于长波理论仍有很大争辩,谁是谁非有待事实去验证。我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经济长周期波动的首要缘由。我的技术一经济一社会范式有助于说明这一点。三、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1 .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变革(1)劳动资料的变革。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工具、机器和设施)是人类劳动阅历、技能和科学技术学问的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是科学技术进展水平的显示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展,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前的机器只包括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三个部分。第三次科技革
14、命后,由于掌握论、信息论和微电子学的进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增加了掌握机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采用电子计算机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运行的全程监控。此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2)劳动对象的变革。由自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学纤维等新型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进展,人们对材料的争辩已经深化到了微观层次。纳米技术将制造很多新兴的材料。劳动对象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人工化、合成化和微观化。(3)劳动者素养的变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革命 世界经济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