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县县域内片区划分初选方案.docx
《炉霍县县域内片区划分初选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霍县县域内片区划分初选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炉霍县县域内片区划分初选方案一县情概况炉霍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连道孚县,西接甘孜县,南邻新龙县,北靠色达县,东北与阿坝州毗邻,距州府康定291公里,距省府成都66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为4474.88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工委,11个乡、4个镇、139个行政村、4个村委会,其中纯牧业乡(镇)6个,半农半牧乡(镇)9个。县政府驻地新都镇,全县常住人口约4.8万人,藏族人口约占95沆二拟划片情况根据炉霍县发展基础,综合考虑各乡镇区域位置、产业发展、人口密度、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地形地貌等各类要素,并结合乡镇实际发展情况,现将全县15个乡镇初步分成“三个片区”,根
2、据片区连片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划定片区情况如下: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一一以新都镇为中心镇,虾拉沱镇为副中心,共包含新都镇、虾拉沱镇、雅德乡、泥巴乡、洛秋乡、仁达乡这6个乡镇及下罗科马乡部分草场。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一一以朱倭镇为中心镇,共包含朱倭镇、充古乡、旦都乡、更知乡、卡娘乡这5个乡镇。七色草原牧旅融合发展片区一一以宗塔乡为中心镇,共包含宗塔乡、上罗科马镇、下罗科马乡、宗麦乡这4个乡镇。三拟划片区基本概况(一)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L片区乡镇数量、积、人口情况: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以新都镇为中心镇,虾拉沱镇为副中心,共包含新都镇、虾拉沱镇、雅德乡、泥巴乡、洛秋乡、仁达乡这6个
3、乡镇及下罗科马乡部分草场。片区面积为1712平方公里。片区常住人口27758人。2.划分理由: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以新都镇为中心镇,虾拉沱镇为副中心,片区包括新都镇、虾拉沱镇、雅德乡、泥巴乡、洛秋乡、仁达乡,其中新都镇为炉霍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虾拉沱镇紧挨鲜水河湿地公园,350国道穿镇而过,区位极佳。且地势平坦,自身耕地资源良好,现有千亩蔬菜基地和万亩俄色茶原料基地,具备发展现代化高原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潜力。该片区处于国道G350、国道317两大重要道路的交汇点,交通便捷,设施配套齐全,是全县的核心重点区域。重点打造本区域能缩短炉霍县与州中心城市的差距,培育相对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发
4、展条件,为炉霍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该片区以商贸发展为基础,旅游服务为亮点,农特产品加工为延伸,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片区发展,能够逐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以现代高原农业为基础,结合高原“崩科之城”特色,按照农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片区发展。以新都镇为商服中心,以虾拉沱万亩观光现代农业开发片区为重点,通过“生态农业加创意观光”、“现代农业加蔬菜产业”、“休闲农业加藏家旅游”、“温泉度假”等产业方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带动辐射雅德乡、泥巴乡、洛秋乡、仁达乡农牧、旅游业集聚提升;从而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3.功能
5、定位: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以新都镇为中心镇,虾拉沱镇为副中心,围绕其商贸物流中心、交通驿站的重要节点作用,结合雅德、泥巴两个乡镇的农产品种植优势,集中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农牧产品(包括中藏药)加工业和生态能源产业,民族手工艺(包括高温粉彩、唐卡、黑土陶)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强大合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核心支撑,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4.片区资源分布:4.1地形地貌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整体地形地貌特征为河谷串珠状断陷盆地地貌,主要是由于片
6、区中部沿鲜水河达曲河谷已自然形成了串珠状断陷盆地,两岸有14级阶地,部分地段还有五级阶地及河漫滩出现。在河谷两侧谷坡沟壑发达,沟壑出口处可见大小不等的洪积锥(扇),坡脚形成带状坡积裾。片区整体属山地寒温带气候类型,为炉霍县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带,片区内耕地连片分布,村庄坐落鳞次栉比。4.2建筑风貌该片区建筑主要为藏式崩科建筑,以木料为主,建筑类型主要为“人字型藏寨”以及“平顶型藏寨”,部分汉藏结合的复合楼房,总体来说属于现代新村风貌。4.3产业布局新都镇是炉霍县政府所在地,是炉霍商业、住宿、餐饮、娱乐等项目的集中区域。一产方面,新都镇现已初步形成七湾村、格色村、德拉龙村奶牛养殖基地:共养殖奶牛86
7、头,年产总值2.2万元,飞地大棚27个。规划加大特色农业种值力度,大力发展以青棵、洋芋、豌豆等为主的种植面积。增加牲畜养殖数量,着力培育奶牛产业,完善销售渠道,加快产业化进程。二产方面,位于新都镇的干酪素厂是县域重点支持的产业,现年均产值达500万以上,是炉霍县建立旨在服务于农牧业的产业园基地。未来计划扩建生产线,同时纳入雪域俄色茶、俄色药品、高原果酒、中藏药材等加工企业,统一整合虾拉沱镇俄色茶、雅德乡红皮大蒜、泥巴乡虎掌菌黑青棵、仁达乡蜂蜜等片区资源,打造成州级园区。新都镇在建的物流仓储中心能很好的为产品运输、半成品储存提供相应保障。三产方面,以新都镇为主要区域的县城文化资源丰富,集聚了霍尔
8、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是康巴(霍尔)文化带上的核心聚集点;主要资源包括霍尔文化资源、崩科建筑、民俗风情、高原风光、现代新藏式城市休闲等。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川西北山歌之乡”,同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炉霍郎卡杰唐卡是甘孜最为古老,传承最为久远的唐卡画派,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炉霍县也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一一唐卡之乡”。新都镇作为全县文化中心,拥有“郎卡杰酒店”(内设郎卡杰真迹),“郎卡杰唐卡培训基地”、“郎卡杰公司”等,作为炉霍的特色文化所在地,新都镇有很强的集聚效应,核心领导作用。雪域俄色茶是炉霍的特色农产品,位于虾拉沱镇的雪域俄色茶公司占
9、地5000而,有4条生产线。已建成俄色茶原料基地4万余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整体规模发展较成型,提升潜力大,目前正在研发俄色果酒、俄色茶饮、中药饮片等新产品,积极创响“雪域俄色”品牌。虾拉沱镇沿鲜水河流域地势相对平坦,耕地条件好,现有千亩蔬菜基地,百栋温室大棚,年产蔬菜5000吨,产值超3000万元;还种植有高原雪菊、燕麦、中藏药材。鲜水河湿地公园风景绝佳,交通便利;地热资源丰富,已打造温泉酒店,民俗新村。同时镇域内现状已建成投产5万千瓦光的伏电站。虾拉沱镇作为片区副核心,以生态农业、湿地风光为乡镇特色,与中心城区的现代建设进行优势互补。仁达乡的炉霍鲜水源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中蜂养
10、殖,蜂蜜包装加工销售,帮助当地群众就业。现养殖基地占地10余亩,养殖中蜂600余群,辐射带动贫困户116户,年产优质蜂蜜8000千克,实现产值70万余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泥巴乡的黑青棵精加工、雅德乡红皮蒜种植和藏家民宿旅游、洛秋乡林下(野生菌和中藏药材)采集产业都将融入片区发展产业链,需精加工的产品统一配送至新都镇产业园区,并提供相应后勤保障,实现产业协作联动,规模成片发展。(二)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L片区乡镇数量、面积、人口情况: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以朱倭镇为中心镇,共包含朱倭镇、充古乡、旦都乡、更知乡、卡娘乡这5个乡镇。片区面积为1036.35平方公里。片区常住人口9204人
11、。2.划分理由: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地处河谷地带,耕地相对集中连片,降雨量充足,且规模较大。将朱倭镇、充古乡、旦都乡、更知乡、卡娘乡划为一个片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发展,以特色高原传统农业和中藏药种植为基础,完善地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条件,能为未来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3.功能定位:以朱倭镇为中心,沿达曲河流域,发展高原种植农业和中藏药种植,辐射带动充古乡、旦都乡、卡娘乡三个周边乡镇发展,加强区域联系和协同。同时挖掘高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加强旅游业发展,形成与高原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4.片区资源分布:4.1地形地貌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整体地形地貌特征为河
12、谷串珠状断陷盆地地貌,同鲜水源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一样,主要是由于片区中部沿鲜水河达曲河谷已自然形成了串珠状断陷盆地,片区整体属山地寒温带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好,片区内耕地连片分布,村庄沿鲜水河达曲河河谷坐落。4.2建筑风貌达曲高原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内建筑沿鲜水河达曲河河谷分散排布,土地集约化程度低,村落户数普遍较少。由于高原山地地形高差较大,坡坎多,大多数农宅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依山、靠水而建,山间小户独户较多,以户为单位,形成传统藏式崩科建筑聚落。建筑主体为井干式,就地取材选用木材搭建,将木材对劈后横向竖排,使得墙角接头处的木头与木头之间互相咬合,木头的平面作为内墙,圆面做外墙,从而呈现出木箱式平顶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炉霍 县县 域内 区划 初选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5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