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06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docx
《教案06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06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训教案 教案编写第06号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案教 案 名 称: 自救互救与安全避险 编 写 依 据: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适 用 对 象: 从业人员培训 培 训 时 间: 编写单位或人员: 河南地方煤炭集团季布煤业有限公司授 课 人: 陈文艺 第一节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煤矿安全避险系统是预防事故以及事故发生时开展自救互救、紧急避险而达到减少伤亡目的的重要技术保障。“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加强入井人员培训,使
2、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一、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是指可以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动态监控的自动化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 h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二、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通过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确保能够实时掌握所有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系统。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准确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依据。三、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为在灾害事故发生
3、时,不能撤到安全区域人员建立的避险场所和设施。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包括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 m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 000 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其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四、 矿井压
4、风自救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为事故现场人员提供宝贵氧气的系统。空气压缩机一般设置在地面,而在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要设置压风自救装置。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要安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五、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是指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现场人员用水的需要而事先配装的实时供水系统。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设完善防尘供水系统,除设置三通及阀门外,还要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5、以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六、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指保证一旦事故发生实施救援时畅通、有效地传递重要信息的系统。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处安设电话。井下避难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要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以确保发生险情时,可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第2节 隔离式自救器及其使用 自救器是
6、一种轻便、便于携带、戴用迅速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和使用,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煤矿必须使用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能防护所有的有害气体,它的作用包括提供氧气防止窒息和防止有害气体中毒。隔离式自救器包括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2种。一、 化学氧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是指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它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供一般入井人员使用,只能使用1次。1.使用方法(1) 佩戴位置。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腰带环内,固定在背部右侧腰间,如图6
7、-1(a)所示。(2) 开启扳手。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再用右手掰锁口带扳手至封印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如图6-1(b)所示。(3) 去掉上外壳。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扔掉,如图6-(c)所示。(4) 套上挎带。将挎带套在脖子上,如图6-1(d)所示。(5) 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拔出启动针,使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具塞并同时将口具塞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如图6-1(e)所示。(6) 夹好鼻夹。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7)
8、调整挎带。如果挎带过长,抬不起头,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使挎带缩短,长度适宜后,系在小圆环上,如图6-1(f)所示。(8) 退出灾区。上述操作完成后,开始撤离灾区。途中感到吸气不足时不要惊慌,应放慢脚步,做深呼吸,待气量充足后再快步行走。图6-1 化学氧自救器使用方法(a) 佩戴位置;(b) 开启扳手;(c) 去掉上外壳;(d) 套上挎带;(e) 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f) 调整挎带2.使用注意事项(1) 每班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自救器外壳有无损伤或松动,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将自救器送到发放室检查校验。(2) 携带自救器时,应避免碰撞、跌落,禁止将自救器当坐垫用;禁止用尖锐的器具猛砸外壳或
9、药罐;禁止自救器接触带电体或浸泡在水中。(3) 携带自救器时,任何场所不准随意打开自救器上外壳;如果自救器上外壳已意外开启,应立即停止携带,做报废处理。(4) 在井下工作时,一旦发现事故征兆,应立即佩戴自救器后迅速撤离。佩戴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5) 佩戴自救器撤离火区时,要冷静、沉着,最好匀速行走。(6) 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证不漏气,严禁从嘴中取下口具说话。(7) 吸气时,比平时正常吸气干、热一些,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工作,对人体无害,此时千万不可取下自救器。(8) 当发现呼气时气囊瘪而不鼓,并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要做好应急准备。二、 压缩
10、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是指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它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情况,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1.使用方法(1) 携带时,挎在肩膀上。(2) 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手把。(3) 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可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拽出。(4) 摘下安全帽,挎上挎带,戴好安全帽。(5) 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口腔里,牙齿咬住牙垫。(6) 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7) 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 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在使
11、用过程中发现气囊供气不足时,按上述方法操作)。(8) 挂上腰钩。2.使用注意事项(1) 在携带过程中要防止碰撞自救器,严禁将自救器当坐垫使用。(2) 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3) 佩戴压缩氧自救器行走时要匀速行走,应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4) 自救器不能使用或失效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至安全地点。 第3节 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互就的行动原则自救互救是指矿井发生事故时,在现场的作业人员为妥善避灾、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现场准确高效的行动原则和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自救互救是减少事故伤亡损失的重要
12、环节。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
13、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二、 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其具体方法如下:(1) 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
14、成内部烧伤。(2)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3) 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4) 尽快撤离灾区,到达新鲜空气的安全地点中。若巷道破坏严重或后路被堵出不去,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避难硐室、救生舱或支护较完整的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2.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护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煤矿作业人员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自救器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
15、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或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时,应佩戴好自救器,积极疏通巷道,尽快撤退到新鲜空气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搭建临时简易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并利用好压风管、水管、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生存条件。3.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使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如果爆炸造成冒顶,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设法撤
16、到新鲜空气区域或救生舱;如果不能做到就应临时搭建避难简易硐室,静卧 。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采煤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应首先到避难硐室内避灾,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必须迅速向外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井下发生火灾时,要抓住时机在火势较小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灭火工作。如果火势较大不能控制,要立即组织撤离,其间要注意科学自救互救,互相照应、互相帮助。(1)要尽可能迅速了解和判明
17、事故的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2)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空气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3) 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不能狂奔乱跑。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
18、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4)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有压风管、水管的巷道,要注意利用这些管线的引领作用。(5) 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遇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的情况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道等物爬行撤退。(6) 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应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进行降温,或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还应避开通风条件差、瓦斯浓度高、可能会爆炸的巷道。(7) 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
19、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者撤到避难硐室待救。(8) 如果无论是逆风还是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1) 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根据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2)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
20、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3) 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 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注意。(5) 人员撤退到立井须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 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而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2.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1) 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撤出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中,或选择合适地
21、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果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2) 在避灾期间,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的避灾准备,使用1台矿灯照明或间歇照明,关闭其他矿灯。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3)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4) 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5) 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采煤工作
22、面冒顶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1)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2) 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木垛。因此,如果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时,可撤至木垛处避灾。(3)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
23、,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若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4)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地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5) 被埋压人员挖出后应首先清理呼吸道,然后根据伤情(呼吸、心跳、出血、骨折等)进行相关现场急救。2.独头巷道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1) 遇险人员要沉着冷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06 自救 安全 避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