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工艺基础教案.docx
《成衣工艺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衣工艺基础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成衣工艺基础教案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该课程是成衣制作工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初学者,首先需要通过学习成衣制作基础这门课程来了解和掌握服装成衣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部分常用面辅料特点、工艺处理与加工技巧,掌握服装部件组合的缝制方法、步骤、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学生应能够了解成衣工艺发展史;掌握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和专业名词术语;掌握常用手针工艺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缝纫机的使用方法、技巧和日常保养;掌握常用的基础缝型工艺用途和操作技巧;各种口袋的缝制工艺等。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2、和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服装工艺的重要性,成衣工艺发展史及其特点。教学要求:成衣工艺加工方法的生产形态是不定形的,但它的生产过程及工序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应掌握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及相关名词术语。教学重点: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相关名词术语。教学难点:什么是服装生产工序,服装生产工序的构成有哪些,如何来理解一些常用的服装名词术语。教学方法:面授,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作业安排:课后去图书馆查阅关于服装成衣工艺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成衣工艺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 成衣工艺发展史与发展方向一 、成衣工艺的影响因素成衣工艺作为服装生产的技术手段,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
3、发展,成衣工艺的发展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 服装加工工具的进步从最原始的骨针、动物筋制成的线,发展到现在服装常见的加工工具和设备4000余种,出现了包括单缝机、链缝机、绷缝机、包缝机、刺绣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缝纫机械,打褶机、拔裆机、粘衬机、各种部件熨烫机和成品熨烫机等熨烫机械,摊布机、电动裁布机、模板冲压机等裁切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和柔性吊挂生产线系统等。成衣工艺也由原始的手工作业,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服装机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成衣工艺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简化和优化生产工艺。2、 服装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服装材料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的动物纤维、植
4、物纤维、矿物纤维和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各种纤维的混纺、交织的织物。新的风格的织物形态和新涂料的产生,推动各种湿热塑型工艺、粘接缝制工艺的发展,从而改进了部件的组合形式,促进新工艺的产生和旧工艺的改进,提高加工效率和制品质量,这里可以举一很常见的例子:粘合衬的运用,代替传统的布衬、麻衬、毛衬等,既简化了成衣工艺又提高了服装质量。3、 服装品种发展和款式流行趋势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服装种类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1)品种的增加,如一些特种职业服和防护服,这些服装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2)服装款式的增多,服装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市
5、场需求,柔性吊挂线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等生产方式的产生,正是这种需求的反应,相应地这些系统也促进了新工艺的产生,旧工艺的改善。二、 成衣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1、服装机械设备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尽量减少生产和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仓储管理、产品配送及企业管理,促使成衣工业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2、成衣生产过程实现程序化生产,使整个成衣制品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由原来的每人单独做一件改为流水线生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3、采用纺织工业、服饰工业及现代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应新材料的合理而科学的成
6、衣技术,发展无缝缝制、成形立体编织等。“一步法”、“非缝纫”。 三、我国服装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也很缓慢,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约有80%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大多是数量型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加工及大批量的生产在市场参与竞争,据调查,70%的欧洲服装企业拥有服装CAD系统,台湾拥有服装CAD系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0%,而我国仅为2.5%,而且柔性吊挂生
7、产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在我国应用也很少,由此也可看出我国服装工业技术的落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或利润率)是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共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判断中国服装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考察。1、产业竞争低价无序依靠成本、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
8、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目前我国服装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0.5%,导致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企业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以低价策略参与竞争,劳动力低成本掩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服装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导致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出口单价低。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产业信息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很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服装企业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服装CAD/CAM系统在一些国家达到6070的普及率,计算机集成制
9、造系统(CIMS)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而我国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在“九五”期间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化水平低,CAD/CAM的普及率仅为2.5,企业对信息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速度慢,缺乏对服装发展趋势的把握。3、要素供给源源不断服装行业的要素供给主要包括作为主要原料的面料和劳动力供给。我国面料加工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多年来国内面料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低档面料已严重过剩,一般面料企业对服装企业不具有侃价实力,服装企业处于相对有利谈判地位。我国高档面料的开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出口服装中约有50使用进
10、口面料,高档面料已成为制约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国进口面料的平均关税在17以上,我国承诺2005年将关税降低到11左右,下降35;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国产面料开发以顶替进口,因此今后无论是进口面料关税的降低,还是国产面料能够顶替进口,都将降低出口服装的面料成本(面料成本占服装总成本的55%左右)。高档面料对服装的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虽然近年来东部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但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服装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4、产能大于需求增长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这种增长不但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今
11、后更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增长。但多年来我国服装产能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服装市场已连续多年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一般产品大量积压,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侃价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服装价格已连续3年下跌。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发达国家流行的专卖店、大卖场等连锁商业模式在我国仅初露端倪。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5、社会投资蜂拥而入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壁垒低,在利益的驱使下,80年代起
12、社会投资不断向服装产业集中,许多面料企业也纷纷向服装下游扩张。如上市公司中凯诺科技、江苏阳光和黑牡丹等面料企业已成功向服装领域扩张。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率的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从上述五种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高档面料的约束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四、我国的服装产业在调整中发展,
13、竞争中前进,出现了几个新特点。1、男装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系列化、多层次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大部分拥有知名品牌的衬衫和西服企业,在产品系列化发展中,衬衫厂增加西服生产线;西服厂新增衬衫生产能力,使西服和衬衫生产迅速膨胀。同时,企业依托自己品牌的商誉优势,近亲繁殖,一牌多品、一品多牌,在市场定位和产品组合策略上,走多层次、系列组合的发展道路,扩大销售。2、新增生产能力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上。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显示:各类服装产品中,羽绒服生产企业年人均利润率最高,其次是西服和衬衫两类产品生产企业。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新增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这些产品上。 3、行业内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加
14、快。九五期间,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服装生产加工方面的扩张速度明显减慢,大企业的着眼点已转向信息技术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产品以质量为生命线向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环保含量三个方面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知识经济已经走进服装产业的大门,如多功能远红外保健新品、磁疗新品、纯棉免烫面料、天然彩色棉服装、非偶氮印染面料等。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为中国创建服装强国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服装行业无疑面临一个良好的机遇。国内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刚结束的两会和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给服装产业
15、明确了发展方向,为创建服装强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跨入21世纪的中国服装行业基本具备了产业第二次升级的必要条件,营造世界服装强国有着良好的基础。历史已经把中国服装业推上了建设中国服装强国的快车道。第二节 服装生产工序的组成成衣工艺加工方法是要根据不同品种、款式和要求制订出特定的加工手段和生产工序,虽说加工方法、顺序不同,生产形态也是不定形的,但是其生产过程及工序基本是一致的,服装生产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生产工序和环节组成:1、 板制作工艺:基础纸样、样衣试制、纸样修正、系列样板制作。2、 生产准备:面、辅料选用、预算、测试、整理。3、 裁剪工艺:分床划样、排料、铺料、剪切、验片、打号等。
16、4、 缝制工艺: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技术较复杂也较为重要的工序,包括如何确定加工方法,划分工序,组织工序,选择线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5、 熨烫塑型工艺:是将成品或半成品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操作工艺,使织物按要求改变其经纬密度及衣片外形,进一步改善服装立体外形,包括湿热加工的物理、化学特性,衣片归缩、拉伸塑形原理和手工机械进行熨烫的加工工艺方法,定形技术要求等内容。6、 成品品质控制:使产品达到计划质量与目标质量相统一的控制措施。7、 后整理、包装、储运。8、 生产技术文件的制订:总体计划、商品计划、款式技术说明书、成品规格表、加工工艺流程图、生产流水线工程设计、工艺卡
17、、质量标准、标准系列样板和产品样品等技术资料和文件。第三节 服装术语服装术语是指服装用语,比如某一个品种,服装上的某个部位,服装制作每一种操作过程和服装成品质量要求等,都有专用语,它有利于指导生产,有利于传授和交流技术知识,也有利于管理,在服装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服装成品部件名词术语1、上装部位(衣服)前身:门襟、里襟、驳头、小肩、串口、底边止口、驳口、止口圆角、省位。后身:背缝、背衩、后肩省、过肩。领子:倒挂领、领上口、领下口、领里、立领、袖子、一片袖、圆装袖、中缝圆袖、连袖。口袋:有盖贴袋、风琴袋、暗裥袋、明裥袋。2、下装部(裤子)烫迹线、侧缝、腰头、腰里、后袋、门襟、里襟、侧
18、缝直袋、侧缝斜袋、串带袢。(二)服装操作术语1、缉缝,2、缉明线,3、缉省缝,4、坐缉缝,5、分缉缝,6、坐倒缝, 7、环针,8、擦针,9、内包缝,10、外包缝。第四节 服装专用符号服装专用符号是一种用符号代替汉字说明,即简洁又明了,比文字表示更形象标准,也便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下面是部分专用符号。(一)服装熨烫工艺符号及名称服装面料在工业生产中熨烫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熨烫符号表示了熨烫方式和熨烫温度的要求。下面是这些符号表示熨烫温度。(二)服装缝纫工艺符号及名称服装在各部位设计了不同的工艺结构,工艺造型,服装缝纫工艺用比较形象的符号,明确地表达所要采用的缝纫方式,工艺流程各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必
19、须按照缝纫工艺符号所表示的方式进行操作。1、手缝工艺符号及名称2、服装机缝符号及名称【本章教学后记】通过介绍服装生产车间的流水线编排来介绍工序,用幻灯片播出一些工厂的车间场景,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缝纫设备,裁剪设备,加深学生对服装生产过程的理解。对于服装的名词术语,讲解时需联系实际,用大家对其通俗的理解来进行举例说明,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其含义。第二章 手针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服装手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各类常用手缝针法的名称、用途和缝制方法。教学要求:l 识记:手针与缝线、面料的关系l 掌握:各种手缝工艺l 应用:手缝针法在服装中的具体运用教学重点:使用布、线、针及其它材料和工具进行操
20、作,掌握各类常用手缝针法的缝制技巧。教学难点:各类常用手缝针法的缝制技巧教学方法:操作演示与指导课时安排:4课时作业安排: 每人用8K的硬彩纸做一份手缝针法的作业,至少要有8种不同的针法,并说明每种针法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如何戴顶针?怎样持针?顶针是用金属打制而成的,借以顶进针及拔出针之用,常见的顶针是戴在右手中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间的(可以根据习惯靠上些或靠下些)。如从商店买的顶针太大时,可以将其捏细些,调节到合适的程度。顶针是环状的,环的接口处是调节粗细的地方,戴顶针时必须将接口戴在手掌的一侧,以保证指甲一侧是完整的。当将针扎入布料时,中指要带动顶针用力顶推,而拔针时,如果因为布
21、料过厚不容易拔出,则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戴顶针处捏住针尖用力将针拔出。选择手针的长短、粗细要根据布料的厚薄、线的粗细、工艺要求及个人习惯而定。2、如何做缝制终止时的线结?当手针缝制结束后,需要在缝线的终止处打结后方可将缝线扯断,以使缝线牢固,不脱线。(1)缝最后一针时候将针尖从布料中拔出后半部时候,即向针尖上绕线2-3圈。(2)用左拇指压住针上的线圈,用食指卷起,垫在布料下面与拇指共同将针捏住,右手捏针尖并拔针,强迫针从绕线中拔出来,绕线而成的线套并紧紧系成结并压在布料的拔针之处。3、最基本的手缝方法?将两片裁片缝合在一起的最基本的缝制方法称缝针缝。缝针的特点是用针尖在布的缝边处从后向前上、下穿扎
22、捆进,然后捏住针尖将线带出,缝震的针脚长约0.4-0.5厘米,针脚间的距离与针脚的大小相同。进行缝针时,要注意带线的松紧要适度,并要考虑到布料的伸缩性,使针脚既拉得平服,又要舒展,根据布料的厚度使缝线保持适当的余量。4、手针缝线的用途有哪几种? 手针缝制的位置要根据缝制的方式和用途确定。一般手针缝制有三种用途,一是为了车缝顺利进行所用的辅助固定形式;二是在正式车缝之前所做的假缝,用以试穿的临时缝制;三是正式手针缝制完成线。5、倒针缝和倒半针缝的用途、针法和相互的区别。1、倒针缝 倒针法是针尖扎入布处为拔针处的后方,并接近上一针脚处而定名的,将针扎入布后再出针之处的距离应是针脚大小的二倍。倒针法
23、是手针缝制中较结实的一种,往往用于缝制需要牢固的衣服缝边。倒缝针的特点一是掌握好扎入针和拔出针的位置以保证针脚均匀,线迹笔直;二是掌握好拉线的松紧程度,因为入针到出针的距离较长,每一针的松紧均匀一致并不是很容易作到的。2、倒半针缝 倒半针的入针、出针的方向与倒针法是一致的,只是入针处位于距离上一针脚二分之一的地方。倒半针法的要求是针脚大小与阵脚距离是相同的。6、什么是平绷针?缝制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将布平铺在台子上,用左手压缝边,将针扎入布料并即使及时出针,一针一针地完成缝制,缝制时要注意布始终是平铺的,不可以因为缝制而将布料移动。这种手缝针法适合用于假缝时袖管、身侧缝等处的缝制、手工毛料服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衣 工艺 基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