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内酰胺生产工艺.docx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内酰胺生产工艺.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己内酰胺己内酰胺的三种工业化技术:4 液相Beckmann重排法 苯 环己烷 环己酮 环己酮肟 粗己内酰胺 产品4 羧酸酰胺化法 甲苯 苯甲酸 环己烷羧酸 粗己内酰胺产品4 光亚硝化法 苯 环己烷 粗己内酰胺 产品甲苯氧化:苯甲酸加氢制备亚硝基硫酸己内酰胺 caprolactam (简称CPL)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结构式:己内酰胺是-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
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己内酰胺的制法主要有:以苯酚为原料,经环己醇、环己酮、环己酮肟而制得;以环己
3、烷为原料,用空气氧化法或光亚硝化法转化成环己酮肟,经重排而制得;以甲苯为原料,用斯尼亚法合成。此外,也可以糠醛或乙炔为原料合成。在制造过程中,环己酮(cyclohexanone)是主要的关键性中间原料,此关键性原料可藉由环己烷氢化或苯酚氢化得到,这两种制程相当类似,不同点仅在于触媒的使用和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已。不同制程方法比较1.传统制程:本制程是由环己酮与(NH2OH)2-H2SO4和氨水反应得环己酮圬(cyclohexanone oxime)后,再经贝克曼重排反应(Beckmann rearrangement)而制成CPL。传统法的理论产率约70%(以环己烷为基准),即每消耗1公斤的环己烷可
4、生成0.94公斤的CPL;若以苯酚为基准,理论产率达92%,即每消耗1公斤苯酚可至得1.11公斤CPL。2.BASF制程:BASF制程和传统制程的不同处在于制造(NH2OH)2-H2SO4的方法不同,本制程是由一氧化氮、硫酸、氢气经触媒作用所得到(NH2OH)2-H2SO4。此种制程所得CPL的产率理论值约70%,平均每消耗1公斤环己烷可生成0.94公斤的CPL。3.SNIA VISCOSA制程:SNIA VISCOSA制程是是以甲苯为原料,经氧化、氢化等反应得HBA(Hexahydrobenzoic acid),再制得CPL。此法的理论产率为72%;即每消耗1公斤的甲苯可产生0.89公斤的C
5、PL。此外,Inventa-NO Reductin制程和BASF制程相当类似;DSM/HPO制程为传统的改良。最近杜邦公司发布和BASF共同开发的新制程消息,宣称可由adiponitrile同时生产CPL和HMDA,对于生产尼龙6据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三分之一。杜邦公司将在中国大陆海南岛投资兴建利用此一新制程之100千公吨HMDA及CPL厂。1943年,德国法本公司通过环己酮-羟胺合成(现在简称为肟法),首先实现了己内酰胺工业生产。随着合成纤维工业发展,对己内酰胺需要量增加,又有不少新生产方法问世(图1)。先后出现了甲苯法(又称斯尼亚法);光亚硝化法(又称PNC法);己内酯法(又称 UCC法);
6、环己烷硝化法和环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开发的环己酮氨化氧化法,由于生产过程中无需采用羟胺进行环己酮肟化,且流程简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生产己内酰胺的原料主要有三种:环己烷、甲苯及苯酚。我国己内酰胺需求量近年来高速增长,尽管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量增长较快,并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仍然不能满足化学纤维和塑料制品业的需求,进口量仍持续增加。目前全球共有30多家企业生产CPL,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绿色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国内外公司开发CPL生产新技术的重点,其中丁二烯工艺路线和酮肟工艺路线成为研发的焦点。目前,世界工业化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生产工艺是:以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
7、为基础的环己酮羟胺路线。DSMHPO工艺及AlliedSignal工艺为其代表性工艺。全球采用该工艺的能力78%,采用其它工艺及原料的能力仅占22%。贝克曼重排(Beckmann)简介: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反应机理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反应实例 己内酰胺的生产方法很多,常用的生产方法简述如下:(1
8、) 苯酚法:苯酚在镍铅合金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转化为环己醇。精馏分离出环己醇,以锌铁或铜为催化剂脱氢转化为环己酮。精馏得到环己酮,与硫酸羟胺和氨发生肟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同时还生成副产品硫酸铵。分离出的环己酮肟在过量发烟硫酸存在下经贝克曼转位反应生成己内酰胺。反应生成物中的硫酸用氨中和得到副产品硫酸铵。分离出来的粗己内酰胺,经提纯精制得到己内酰胺的成品。(2) 环己烷氧化法:苯在三氧化二铝为载体的镍催化剂存在下,经气相加氢反应得到环己烷。环己烷以钴为催化剂经液相氧化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环己醇铵上法脱氢转化成环己酮,以下的生产过程同上。(3) 环己烷光亚硝化法:氨与空气在钯催化剂存在下燃烧生成三氧化
9、二氮,三氧化二氮与硫酸反应生成亚硝基硫酸。亚硝基硫酸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亚硝酰。环己烷与氯化亚硝酰在加有碘化铊的高压汞灯照射下生成环己酮肟盐酸盐,以下生成过程同上。(4) HPO法生产己内酰胺合成工艺:HPO法生产己内酰胺是应用最广泛的己内酰胺合成工艺,该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环己酮制备,环己酮肟化和重排三大工序。其中环己酮肟化工序是HPO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该工序以产肟为目的,并实现无机工艺液和有机工艺液的有效循环。(5) 意大利SNIA亚硝化法以甲苯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经亚硝化反应后生产己内酰胺的苏尼亚工艺过程如图1.1,该工艺除了被苏联引进外,主要为苏尼亚(SNIA)公司自己所用,每生产一吨
10、己内酰胺产品副产硫胺4.2吨。图1.1SNIA亚硝化工艺过程(6) 日本东丽光亚硝化法(PNC)该法用苯为原料加氢成环已烷经光亚硝化后制取己内酰胺,工艺过程如图1.2。图1.2光亚硝化工艺过程(7) 硫酸羟胺法(HSO)1887年拉西(RASCHING)用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反应经水解制取羟胺6获得成功,从1940年该羟胺制备法实现工业化到现在,拉西法一直是制备已内酰胺中间原料羟胺的最重要的一条工业化路线,其工艺过程如图1.3。图1.3硫酸羟胺工艺过程(8) 磷酸羚胺法(HPO) DSM开发了完全无硫铵的磷酸羟胺工艺一HPO法,该法由无机工艺液(IPL)和有机工艺液(OPL)组成循环液体,过程如
11、图1.4。由于fi在无机工艺液和有机工艺液中以及羟胺在无机工艺液中的化学平衡反应非常复杂,而使得工业生产中的反应远比方程式所表示的情形要复杂得多,实际操作精度的要求也较高。图1.4磷酸羟胺工艺过程(9) 从丁二烯出发合成己内酰胶的工艺丁二烯工艺期待工业化生产近10多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积极研究以非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的工艺路线。DSM、杜邦合作推出了一项以丁二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生产CPL的工艺,巴斯夫公司也申请了类似的专利。巴斯夫公司和杜邦公司合作开发的丁二烯甲烷工艺,在德国建成了1千吨年的丁二烯甲烷工艺的工业实验装置。丁二烯路线生产CPL的工艺开始发布时,曾宣称每吨CPL生产成本可降低300
12、美元,当时在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巴斯夫公司和杜邦公司曾于1995年计划在我国海南省以丁二烯甲烷工艺建设一套联产15万吨年CPL的大型装置,但迄今尚未实施。DSM公司也多次表示要在南京采用丁二烯路线扩大生产能力,也尚未付诸行动。该工艺是通过己二睛加氢、水解生产己内酰胺,操作步骤少,流程较短。同时,在生产己内酰胺的同时,还可以联产尼龙66的中间体己二胺,关键是最后一个步骤即6-氨基己酰胺脱氨和环化步骤,用了一些新型催化剂。其流程示意如图1.5.图1.5BASF-DuPont从丁二烯生产己内酰胺的流程(10) 环己酮肟化过程的工艺概述在已工业化的己内酰胺各生产方法中,肟法仍是80年代工业应用最广的
13、方法,其产量占己内酰胺产量中的绝大部分。甲苯法由于甲苯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其他各种生产方法,鉴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能推广。醛、酮类化合物能与羟胺反应生成肟。肟是一类具有一定熔点的结晶形化合物,易于分离和提纯。常常利用醛、酮所生成的肟来鉴别它们。 肟在酸(如硫酸、五氯化磷)作用下,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酰胺的反应称为Beckmann重排。其机理为:在上面的反应中,不对称酮(RR)所生成的肟,重排后的结果是处于羟基反位的R基迁移到氮原子上。环己酮与羟胺反应生成环己酮肟,在浓硫酸作用下重排得到己内酰胺。肟 oxime 含有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羟胺作用而生成的化合物,通式。由醛形成
14、的肟称醛肟,由酮形成的肟称酮肟。肟经水解都能得到原来的醛或酮。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乙醛肟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环己酮肟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鉴别醛或酮。有的肟还是重要的分析试剂,如丁二酮肟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镍的试剂。肟能发生重排反应而生成酰胺,工业上生产耐纶6的原料己内酰胺就是由环己酮生成的肟经重排反应得到的。环己酮肟是己内酰胺生产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由羟胺盐与环己酮发生肟化反应制得,生成的环己酮肟再经贝克曼转位得已内酰胺。工业上环已酮肟生产方法依其羟胺盐制造过程的区别,主要有拉西法、NO催化还原法和磷酸羟胺肟化法。现将这三种生产方法分别
15、介绍如下。(1) 拉西法德国I.G.FANBEN公司最早实现以苯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不足之处在于副产经济价值较低的硫酸铵,世界主要己内酰胺生产厂商都把减少甚至消除副产硫酸铵作为改进工艺的主要目标,目前工业上拉西法的改进内工艺有DSM-HPO工艺、BASF-NO还原工艺、ALLIED异丙苯/苯酚工艺、波兰CAPROPOL工艺等,这些工艺副产硫酸铵的量都比拉西法有所降低,在己内酰胺生产中占绝对地位。拉西法是传统的制造羟胺硫酸盐的方法。国内60年代建设的己内酰胺工厂多采用拉西法。此法要点是用亚硫酸氢氨、二氧化硫还原亚硝酸钠以制造羟胺硫酸盐,其主要反应式如下:1. 羟胺合成2. 肟化拉西法制
16、造羟胺硫酸盐,起初用亚硝酸钠作原料。其副产的硫酸氨是一种与硫酸钠共存的混合物,需经过蒸发结晶,并利用两者晶体粒度之差异予以分离,制取高纯的硫酸氨和硫酸纳。现在大多用亚硝酸氨,称为改良的拉西法。将氨氧化产生的氧化氮气体用碳酸氨溶液吸收,则得亚硝酸氨。反应式如下:拉西法虽然是传统的方法,近年来也有一些发展。如意大利采用0的亚硫酸氢胺直接吸收氧化氯气体,制取羟胺二磺酸氨,称为直接拉西法,它与传统方法比较,能耗降低,羟胺二磺酸氨收率也有提高。(2) NO催化还原法德国BASF,瑞士Iventa,波兰ZakladyAzotowe等公司采用此法制造羟胺硫酸盐,主要反应如下:在羟胺合成反应器中,一定比例的N
17、O和H2通过悬浮有Pt/C催化剂的硫酸介质发生反应,反应温度40,压力1.5105Pa,氢气循环使用。悬浮有催化剂的硫酸羟胺溶液经多级过滤系统分离得催化剂滤浆和滤饼,滤浆返回羟胺合成,滤饼送去再生。NO催化还原法合成羟胺时不副产硫酸氨,但在肟化时游离出硫酸用铵中和,每吨己内酰胺仍副产0.7吨硫酸铵。为了进一步减少副产硫酸铵量,BASF公司开发出丁酸式肟化法,该法是在Pt/石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硫酸氢铵溶液中进行NO的催化加氢还原:硫酸羟胺与环已酮反应形成环已酮肟。在传统的BASF工艺中,肟化时产生的硫酸需用铵中和,以分离出环已酮肟,在回收环己酮肟时不要求进一步中和硫酸氢铵,因此,硫酸氢铵可
18、直接返回羟胺合成过程。NO催化还原反应产物经过滤分离催化剂之后,得硫酸铵羟胺溶液,送肟化塔。在肟化塔内环己酮与羟胺溶液逆流接触反应,反应温度保持在环已酮肟熔点以上,环已酮转化率达97%-98%。再采取通常的后肟化步骤,以实现环已酮的完全转化。羟胺合成和后肟化时,也形成一些硫酸铵,向后肟化器吹入氨气,以保持铵盐浓度稳定。(3) 磷酸羟胺肟化(HPO)法HPO法由荷兰DSM公司的子公司Stami-carbon于1959年开始研究,1965年完成50吨/年中间试验,1971年在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建成7万吨/年已内酰胺装置。我国岳阳和南京的引进装置均采用DSM公司的HPO法,此法在磷酸缓冲液中催化加氢还
19、原N03离子来制备羟胺。此法特点是把羟胺制备与环已酮的肟化结合在一起,使肟化过程不再副产硫酸铵,主要包括三个反应过程。羟胺合成在悬浮催化剂Pt-Pd/石墨或Pt-Pd/氧化铝的存在下,在磷酸缓冲液中,硝酸根离子加氢还原为羟胺,形成磷酸羟胺盐。肟化磷酸羟胺盐和环己酮在甲苯存在下反应,形成环己酮肟。氨氧化制硝酸盐向肟化反应后的磷酸一磷酸二氢铵水溶液中添加的硝酸由氨氧化法制取,加入硝酸使磷酸二氢铵变为磷酸和硝酸铵,再用于羟胺合成。H3P04+(NH4)H2PO4+H2O+3HN03H3P04+NH4N03+3H2OHPO法生产己内酰胺的主要流程包括环己酮生产,环己酮肟化和重排三大工序,其中生产环己酮
20、肟的环己酮肟化工序是HPO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单元。该工序装置以产肟为目的,并实现无机工艺液和有机工艺液的有效循环。1992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巴陵分公司(原鹰山石化)引进荷兰的HPO法己内酰胺生产装置,设计能力为50kt/a,1995年通过国家竣工验收,1997年全面达到设计标准。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50kt/a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所产生的效益越来越小,这就迫使扩能改造成为必由之路。1997年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对引进的装置进行扩改,实现由50kt/a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到60kt/a生产能力的改造。1999年由60kt/a到70kt/a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的扩能改造开车成功,经过2001年1
21、月的大修进一步完善后,实现了70kt/a生产能力。2002年10月份,巴陵分公司启动将装置生产规模扩大到140kt/a 的改造工程,其中生产环己酮肟的环己酮肟化工序拟采用另加一套与现有肟化装置平行的即生产能力也为70kt/a 的新装置的方案,来满足全流程140kt/a的扩改需求。(4) 己内酰胺羟胺肟化系统的化学和物理原理己内酰胺羟胺肟化系统分为7个单元,以下分单元对整个系统的物理化学原理进行分析。1. 氢气精制氢气用于在下一单元的羟胺反应器中催化还原硝酸根离子制备磷酸羟胺,因为磷酸羟胺的制备是在贵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氢气中即使存在很小量的硫化物和一氧化碳都将使得催化剂失去活性,因此
22、氢气在进入羟胺反应器之前必须除去一氧化碳和硫化物。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的脱除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硫化物的脱除用ZnO作催化剂,按照下面的反应式进行ZnO十H2S ZnS+H2O ZnSCS2+4H2 CH4+2H2SZnO不是真正的催化剂而是消耗品。生成的ZnS和CH4对羟胺制备的催化剂没有危害作用。第二部分使用以A12O3作载体的Ru催化剂,CO和CO2被还原成CH4。 RuCO +3H2 CH4+H2O RuCO2+4H2 CH4+2H2O2. 磷酸羟胺制备磷酸羚胺是在氢气的作用下通过硝酸盐催化还原而制得。反应为保持合适的酸度,选择在磷酸缓冲介质中进行,反应方程式如下:NO3- + 2H+
23、 3H2 NH30H + 2H2ONO3- + 2H+ 4H2 NH4+ + 3H2ONO3- + 2H+ 5H2 N2 + 6H2O2NO3-+ 2H+ 4H2 N2O + 2H2OH2PO4+H十 H3PO4其中的H3PO4 / H2PO4一只是起缓冲作用,因为H3P04的离解能够足够提供H2P04一的还原反应所需的离子。3. 环己酮与羟胺的肟化环己酮与羟胺的肟化是在填料塔中进行的,羟胺与环己酮逆流接触形成环己酮肟,反应式如下:NH30H+C6H10O C6H10NOH + H20+H+环己酮溶于与羟胺水溶液互不相溶的甲苯相里,二者逆流接触的过程中反应生成环己酮肟,与此同时生成的肟几乎完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己内酰胺 生产工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