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高速铁路防灾工艺标准.docx
《客专高速铁路防灾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专高速铁路防灾工艺标准.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目录1总则12基本规定13室外电缆敷设23.1电缆测试23.2电缆封端33.3电缆敷设43.3.1电缆径路选择43.3.2电缆沟开挖43.3.3电缆敷设43.3.4电缆余留43.4电缆防护63.5电缆接续73.5.1电缆接续的流程73.5.2电缆接续工艺84风监测设备安装154.1一般规定154.2风速风向计的安装164.2.1安装支架的固定174.2.2风速风向计安装方法194.3风监测子系统功能204.3.1大风监测功能204.3.2大风实时监测报警功能204.3.3风速报警和解除报警204.3.4其他功能214.3.5大风报警、预警优化214.3.6大
2、风临时限速规定215雨监测设备安装225.1一般规定225.2雨量计的安装235.2.1雨量计选型235.2.2雨量计安装方案235.2.3雨监测子系统功能235.2.4雨量计示范图片246地震监测设备安装266.1加速度计(摆)安装266.2接线盒安装326.2.1室外(摆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326.2.2室内(防灾机房内)接线盒安装原则326.3地震仪摆房罩子安装336.4GPS天线安装336.5EQA及EPU的安装366.6注意事项397现场监控单元安装417.1施工工艺流程417.2机柜安装基本要求417.2.1机柜底座安装要求417.2.2机柜设备装要求417.2.3机柜内设备安装要
3、求427.2.4防灾机房室内走线槽安装要求427.3监控单元机柜安装技术要求427.3.1技术要求437.3.2设备安装447.4监控单元的配线457.4.1监控单元对外连接示意图457.4.2监控单元的配线要求467.4.3设备配线468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设备478.1一般规定478.2安装流程478.2.1组装作业车478.2.2模板定位钻孔478.2.3悬臂梁安装498.2.4双电网传感器安装508.2.6轨旁箱安装及接线538.2.7接地安装54 8.3安装要求548.3.1基本要求548.3.2配线要求559室内设备安装布线569.1一般规定569.2施工流程5631总则(1)为指导
4、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的施工,统一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2)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客专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的施工。(3)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现行行业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符合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4)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5)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规范现场布置,保持现场整洁,提高文明施工水平。(6)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古迹的,应根据文物保护行政部门批准和设计的保护措施进
5、行施工。(7)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应根据国家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编制并实施工程施工节能减排技术方案。(8)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人员应经过必要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9)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应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做到系统、完整、真实、准确,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10)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提交竣工文件、资料,并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竣工验收办法及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移交。(11)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1)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设
6、备主要包括:室外电缆敷设,风监测设备,雨量监测设备,地震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室内设备安装布线等。(2)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工程室外设备的安装应满足客运专线建筑限界的要求,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同一防灾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支架严禁跨建筑物伸缩缝安装。(4)特殊情况下须在桥梁梁体上钻孔安装防灾安全监控设备时,应与桥梁设计部门协商,并由桥梁设计部门提供允许钻孔范围、钻孔直径、钻孔深度等技术要求。桥墩上允许植入化学锚栓固定电缆爬架。3室外电缆敷设3.1电缆测试信号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测试时首先确认电缆端别并在电缆盘上注明“外A”或“外B”字样,测试时记录相关测试
7、数据。测试完成后签字保存,完成一批后马上复印交物资部进行电缆报验。电缆敷设完成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敷设后的测试。电缆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并应做好详细测试记录。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电缆敷设前,根据电缆实际到达长度和使用长度进行电缆的单盘测试和配盘。配盘工作包括实测电缆径路,检查电缆长度,建立电缆使用台帐。电缆在接续前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扭绞电缆、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答器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表要求。测试人员做电缆电气测试时应做详细记录并签字确认。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序号电缆类别项 目单 位标 准换算公式1综合扭绞电缆导体直流电
8、阻20时 (芯线直径1.0 mm)Wkm23.5L1000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W . km30001000L2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导体直流电阻20时 (芯线直径1.0 mm)Wkm23.5L1000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20时1绝缘电阻(芯线间,芯线对屏蔽层及金属护套间)W km100001000L工作电容(0.8KHz1.0KHz)nFkm292L1000电缆单盘测试用主要仪表序号名 称型 号测试内容1电容测试仪VC6243电容电感表屏蔽四芯组工作线对的电容2高阻计QZ-4型绝缘电阻3直流电桥QJ45型电缆直流电阻4计算器根据电缆芯线直流电阻测试值,计算工作线对导体电1阻
9、不平衡值。单盘测试完成后,应在电缆盘外边缘明显位置处做好下列标记:自编盘号、电缆长度、芯数、电缆外端端别。3.2电缆封端为了保证电缆质量,电缆测试结束之后,要立即对测试后的电缆端头进行密封处理,避免因电缆进水受潮而影响其电气特性。电缆封端采用热缩单帽法,方法如下:用钢锯将电缆测试端整齐锯断,去掉已开剥的部分;用清洁布将电缆端头擦净,然后用砂布条对电缆端头外护套100mm部分进行打磨;选择与电缆外径相适合的热缩帽套在电缆端头上;点燃喷灯,待喷灯火苗正常后用喷灯对热缩帽均匀加热,当热缩帽均匀的包裹在电缆上且热溶胶流出后停止加热。如图1所示:图1 电缆封端方法示意图注意:用喷灯加热时要随时管擦热缩端
10、帽的变化,避免因过度加热而影响封端质量。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烫伤。待热缩帽冷却后,用尼龙扎带或铁丝等将电缆端头绑扎固定在电缆盘上。3.3电缆敷设3.3.1电缆径路选择沿线干线电缆均放置在预制好的电缆槽内,桥梁地段中继站电缆下桥后选择最佳径路进入中继站;路基地段中继站或车站电缆从预留的护坡管道下穿后选择最佳径路进入中继站或车站。站场内支线电缆应尽量沿电缆槽敷设,特殊情况下走路基的必须对外露部分采用钢管进行防护。3.3.2电缆沟开挖中继站的电缆下桥或下护坡后,应开挖电缆沟对信号电缆进行直埋和防护,沟深不得小于1.2m,如需单独引入贯通地线时,先将贯通地线敷设于底层,回填80100mm的细土后再
11、敷设电缆,电缆均采用电缆槽防护,穿越公路的地段应采用钢管防护。3.3.3电缆敷设为减少电磁干扰、减少线路电容:电缆应统一A、B端方向,按A、B端依次顺序相接。一般情况下:引入室内侧为B端,室外设备侧为A端。电缆配盘时注意区分:隧道地段和引入车站信号楼的电缆均采用低卤无烟阻燃电缆,严禁调换敷设。3.3.4电缆余留室外设备处电缆余留量不得小于2m,50m以下的分支电缆可不做余留。室外电缆进入室内的余留量不得小于5m,电缆过桥、隧道时每端余留不得小于2m。电缆接续时,采用免维护地下电缆接续盒,接续点每端电缆的余留量应留足一次接续的余量,即每端余留不小于1m,即每处接续处预留2m,可集中放置在接续的一
12、端。接续时注意填写地下电缆接续记录表。室外电缆余留应成“”形布放,室内电缆余留应成“”或“U”形布放,放置在电缆井或电缆间内。桥梁、隧道、路基地段:通信和信号电缆合槽。余留的电缆可在电缆槽内走“”形余留。如图2所示:图2 槽道内电缆预留示意图隧道综合洞室内电缆余留方法:隧道综合洞室内靠轨道侧底部设有电缆余留腔(通号、电力分别设置),并满足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1m的要求。隧道内电缆余留量可在洞室内余长腔内盘成“”形余留。如图3所示:图3 隧道内电缆余留示意图引入机械室的电缆余留:车站在信号楼附近设带水泥盖板的电缆余留手孔,引入机械室的电缆可余留在专用手孔中内,盘成“”形。如图4所示:图4 电缆井内
13、电缆余留示意图在信号楼设有电缆间的车站,引入机械室的电缆也可以余留在特制的A型电缆架上,盘成“U”形。如图5所示:图5 电缆间电缆余留示意图3.4电缆防护信号电缆在跨越电力电缆时应进行防护。当路基表面铺有防水层时,方向电缆盒至信号设备之间的分支电缆应采用钢管防护。引出电缆槽的外露电缆及路基地段电缆槽至方向盒的电缆,应增加与方向盒防护管一体的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应自然弯曲以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综合扭绞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铝护套内屏蔽数字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的20倍),在支线钢管内应预敷铁线以便于支线电缆抽换,电缆穿越管道时的管口必须进行打磨、掰成喇叭口和防护,以免放电缆时划伤
14、电缆皮等损伤电缆。电缆上下桥固定与防护应符合规定:沿桥墩上下桥的电缆采用钢槽防护,钢槽在地面以下部分埋深不得小于500mm,地面以上的电缆槽外部应采用砖砌围桩防护,围桩高度不得小于2000mm。箱梁上固定的电缆槽与桥墩上固定的电缆槽应留有510mm的间隙。箱梁与桥墩电缆槽应平缓连接,其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在槽道内敷设时的防护措施。信号电缆在槽道内敷设时应有自然弯曲度,排列整齐、平顺,其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相关要求。电缆敷设完毕应及时将槽道盖板封盖。电缆引入室内时的防护措施:在室内引入口处应采用防火、防鼠材料封堵严密,防火、防鼠堵料及其施工应符合国家消防的有关标准;电缆引入室
15、内时,电缆的金属防护套应进行屏蔽接地,电缆上挂电缆铭牌标明电缆的芯数、去向。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还应做成端防护。中继站电缆标桩的埋设:中继站电缆下桥或护坡后直埋地段应埋设电缆标桩,直线段每50m埋设一个电缆标桩,拐弯或分支处必须埋设一个电缆标。电缆标面向线路侧“电缆”字样,线路外侧“埋深1.2米”字样,侧面有铁路路徽的标志。标顶有规定的走向箭头。电缆标涂有白色油漆,字体及其它标志均为黑色油漆。3.5电缆接续3.5.1电缆接续的流程电缆测试、复核及确认开挖接头坑接续配件加工及组装加工辅助套管选择变径环组加工密封胶圈组装密封挡环电缆制作成端钢带、铝护套的屏蔽连接准备电缆屏蔽连接及接地芯线接续盒体组装
16、灌注冷封胶及膨胀胶电缆防护埋设接续标测量、记录接头坐标清洁现场准备电缆接续的工具和材料3.5.2电缆接续工艺(1)电缆测试及复核1)为确认电缆敷设后的符合性,在电缆接续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电缆相应技术指标及测试程序进行电缆型号、来去向、外端别的复核及电气性能测试;复核合格方可进行电缆接续工作。2)复核程序:根据电缆铭牌(标识)及施工设计图确认电缆来、去向开剥电缆确认电缆型号及外端别依据电缆电气性能测试程序进行测试比照规定的电缆电气性能指标复核其符合性锯掉开剥的电缆头,准备接续。3)电缆接续必须符合A、B端对接的原则。4)以上经测试、复核后,全部合格方可进行接续工作。(2)接续配件加工及组
17、装1)加工辅助套管:首先用钢尺量出所接续电缆外径尺寸,然后比照辅助套管上的标线(标线为辅助套管内径尺寸)将辅助套管尾部小于外径的部分切除。2)选择变径环组:根据电缆外径尺寸,去掉内径小于电缆外径的部分。3)加工密封胶圈:将选择好的变径环组平放在密封胶圈上,二者外圆对齐;然后沿变径环组内孔壁用专用切割刀将密封胶圈中心部分切除成圆孔,加工后的密封胶圈中心孔的直径应与电缆外径同。(3)电缆成端制作1)剥除外护套:在距电缆端头190mm处用电工刀环切电缆外护套一周,并向端头方向纵向切割将其剥除。2)折弯钢带:距外护套切口15mm处用克丝钳将钢带(双层)折弯、展平,与缆身呈90度。3)铝护套表面附层绝缘
18、:剥除钢带折弯处向电缆端头方向50mm范围内的铝护套表面绝缘层,并将铝护套擦净。4)切除铝护套:距电缆外护套50mm处,用钢锯环锯铝护套一周,当锯深为铝护套厚度的1/22/3时,轻轻折断铝护套并将其抽出。(4)安装钢带固定环1)将双层钢带的正反面打磨处理。2)松开固定环上的螺栓,将钢带夹在固定环中间,用螺栓紧固牢靠;保留钢带固定环外侧的钢带5mm,将多余部分剪去,再将固定环外的钢带折弯后整平。3)将铝护套屏蔽网一端套在距电缆外护套切口30mm的铝护套上,用喉箍将其与铝护套紧固牢靠,然后将屏蔽网全部推向固定侧,路出电缆芯线。(5)芯线接续:非屏蔽芯线组芯线接续除不进行屏蔽连接外其他部分与内屏蔽线
19、组芯线接续相同开剥芯线屏蔽层1)距铝护套切口5070mm处剪断屏蔽组的屏蔽层,留芯线长度185mm,如图6所示。2)除去屏蔽层端口30mm范围的绝缘层,再剥开屏蔽层纵缝,将内衬管套入芯线,将其放置在芯线与屏蔽层间。如图7所示。3)将屏蔽压接管放置在屏蔽层外端。4)将小屏蔽网穿入屏蔽线组的一端。芯线压接图6 内屏蔽四线组开剥尺寸示意图图7 屏蔽压接示意图1)将芯线绝缘层剥除6-8mm露出裸铜线。2)先将一个方向的全部芯线端子压接,然后用“芯线压接钳”压接,见图8所示。3)芯线一端压接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将对应的另一侧电缆芯线压接。全部芯线压接完成后,检查核对压接的线组线对,确保芯线接续正确。(6
20、)压接注意事项1)在芯线压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电缆芯线在压接端子筒内的位置正确。2)压线钳与压接端子筒及芯线呈垂直状,压接时压接钳不得晃动。3)压线应一次压紧,压线钳压紧后,能自动松开,表明压接成功,严禁对压接后的端子进行再次压接。图8 芯线压接示意图4)压线钳与压线筒及芯线的位置必须如图9所示,不得颠倒。图9 芯线与压接钳位置图(7)芯线屏蔽层连接1)将小屏蔽套沿接续完的芯线恢复成直线状,小屏蔽套的两端分别于屏蔽层搭接15mm。2)将内衬管移到屏蔽层切断口处,使屏蔽层覆盖内衬管。内衬管的端口探出屏蔽层切断口1mm,以防止压接时屏蔽层切断口 与芯线接触。3)先将屏蔽压接管套入小屏蔽套,再将屏蔽压接
21、管移到与内衬管规定的位置,用“屏蔽层专用压接钳”在屏蔽压接管处压接,使电缆两侧屏蔽四线组的屏蔽层连接,如图10所示。图10 屏蔽层压接示意图4)注意:屏蔽连接时应注意特别注意屏蔽层切口的处理,确保屏蔽层与芯线间的电气特性良好。(8)铝护套、钢带连接1)全部芯线接续完毕后,将接续后的电缆芯线恢复直线状态。2)用干燥的棉纱,将铝护套与电缆缆芯之间的缝隙填塞,防止灌胶时胶液沿铝护套与电缆芯之间的缝隙渗漏。3)将铝护套屏蔽网沿电缆芯线拉至另一侧电缆的铝护套处,用喉箍将屏蔽网与铝护套固定连接。4)将固定拉杆安装在固定环凹槽内,如图11所示。图11 钢带、铝护套连接示意图(9)接地按现行有关标准,一般在电
22、缆接续处不做接地。特殊情况下,电缆接续处需要接地时,应将屏蔽四线组的屏蔽层接地线复连后与铝护套屏蔽网连接在一起,再与密封挡环上的接地端子连接,最后接到地线体。如图11所示。(10)盒体组装1)将两侧外护套切口150mm范围的电缆外护套用砂布打毛。2)将主管移至电缆接续的中间部位。3)将两端的密封挡环推入主套管,外挡环与主管套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主套管注胶孔的位置,使接头盒落地后注胶孔与地面垂直向上。4)用扳手按对角、轮换的顺序,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使密封胶片受挤压后径向膨胀;一端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端密封挡环。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时,必须按对角轮换的要求均匀拧紧,不可盲目用力,避免用力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防灾 工艺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