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系统ppt课件.ppt
《ABO血型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BO血型系统ppt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细胞血型概述,安全输血过程中突破三个障碍,保证输血安全的血型试验;病人耐受的输血设备使输血成为一种实用疗法的抗凝剂,红细胞血型概述,红细胞血型的发展研究,1901年到1950年,使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发现和检测各种血型抗原,阐明它们的遗传特点:Rh血型系统 Levine和Stetson(1939年)、 Landsteiner和Wiener(1940年) Lutheran血型系统 Callender等(1945年) Kell血型系统 Coombs等(1946年) Lewis血型系统 Mourant (1946年) Duffy血型系统 Cutbush等(1950年) Kidd血型系统 Allen等(
2、1951年) MN血型和P血型系统 Levine(1987年),人类血型系统一览表,红细胞血型概述,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红细胞血型: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由遗传所决定的个体差异广义的血型概念:指包括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及组织细胞上,由遗传所控制的个体性状,血型的概念:,毛发 指甲,血型抗原从发现至今已有29个血型系统,500多个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加。,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生化结构,有二组基本类型: 血型抗原决定簇是结合到蛋白或脂上的碳水化合物(多糖),这些血型抗原的特异性
3、由多糖决定,是基因的间接产物负责这些抗原的基因,编码一个中间体分子,通常是酶,能将糖分子转移到蛋白或脂上,产生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由红细胞表面的蛋白所表达,属于这一组的抗原有ABO、Lewis、P、Ii等 血型抗原的特异性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由基因直接控制抗原的多态性,大多数的血型抗原属于这组结构类型,如Rh,红细胞血型抗体,抗体是免疫球蛋白的主体,是体液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分子,它们能特异性地结合或识别入侵的病原体(抗原),是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红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通过补体作用,导致红细胞破坏,产生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利用血型抗原抗体鉴定ABO血型,病
4、 例,1997年报道一项亲子鉴定病例中母亲是B型,孩子是A型,而父亲是O型。,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 亲缘关系的确定?,血型抗原的基因学说,一般特性描述,被ISBT 认可的25 个血型系统中, 每个系统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抗原, 这些抗原由单基因或二个或三个紧密连锁的同源基因所编码, 例如MNS、Rh等;建立血型基因分型技术的首要条件是了解待测基因的结构、序列和多态性分子基础。现已基本清楚29个血型系统基因的一般特性,包括基因名称、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克隆年代、基因长度、外显子组成,以及目前已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等。基因长度包含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或mRNA序列,可以根据基因注册号直
5、接从基因库(GenBank)中查到。,血型基因多态性的产生机制,数字1代表最常见的单核苷酸取代,由此产生的多态性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比如编码红细胞Lu 和Lu 、Au 和Au 、Kl和K2、Jk 和Jk 、Di 和Di“,以及Do和Do“等所谓对偶抗原的等位基因之间,都是由于1个碱基取代而产生;,血型基因多态性的产生机制,数字2代表缺失,最典型的例子是白种人中Rh(D)阴性个体缺失整个RHD 基因;数字3表示存在插入1个或多个核苷酸碱基,比如在黑人中,R-D基因内含子3和外显子4之问有一段37bp的插入片段,导致产生Rh(D)阴性表型;,血型基因多态性的产生机制,数字4代表重复作用
6、,比如C4A和C4B基因之间的不等交换使1条单体型带有重复的C4A基因片段数字5代表基因重排作用,比如Gerbich血型基因含有的4个外显子,通过重排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表型;,血型基因多态性的产生机制,由于信息RNA剪接位点突变产生的多态性用数字6表示;在MMS和Rh血型系统中常见的基因重组和基因转换作用分别用数字7和8表;数字9代表不等重组作用;由于转录产物不同产生的多态性用1O表示。,红细胞血型抗原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疑难血型的鉴定血清学反应相同,基因型不同亲子鉴定特殊案例其他,病 例,1997年报道一项亲子鉴定病例中母亲是B型,孩子是A型,而父亲是O型。,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 初步排
7、除! 亲缘关系的确定?,注意:对血型基因的检测不等同于对血型抗原的检测,而且血型抗原抗体反应与临床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直接相关,故不能因为对血型抗原基因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而轻视血型抗原抗体的血型学检测,红细胞血型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生物学功能:交叉配血和器官移植 此外,还有以下功能: 1、化学增活素受体 2、转运蛋白 3、补体通道 4、黏附分子作用 5、结构完整性作用 6、微生物受体 7、血型抗原多态性在进化中的作用,红细胞血型与疾病,红细胞血型与疾病的关联,ABO/Rh血型不合可以引起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及移植排斥反应,在输血工作中有重要意义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
8、ABO blood group system),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及遗传基础,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的遗传为复等位基因遗传,其遗传原则为:ABO血型是由两个遗传基因结合而成遗传时这两个遗传基因必然分开,关于ABO基因,先后有两种学说,即“两对独立的等位基因”和“三复等位基因”学说,现在一般都接受后者。这一学说于1924年由Betnstien提出,他认为在决定ABO血型遗传的基因座上,有A、B、O三个等位基因。,A、B基因对于O基因而言为显性基因。父母双方如各遗传给子代一个基因,则可组成6个基因型, OO、AA、AO、BB、BO、AB;因为O为隐性基因,所以只有四种表型,A、B、O、AB
9、。,基因型:把生物遗传性状物质基础的总和称为基因型;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血型A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而O型基因是隐性基因(基因型相同血型一定相同,但血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BO血型遗传示意,ABO基因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9q34),有7个外显子,编码产生糖基转移酶。ABO基因长度约1060bp,编码353个氨基酸。,A和B基因的cDNA仅有8个碱基差异,造成编码糖基转移酶第176、235、 266、268位置上4个氨基酸的不同。是A和B基因产物特异性不同的分子基础。 O基因由于261位碱基缺失和第349位碱基缺失导致框架密码位移,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合成无酶活
10、性短肽。,H物质:生成ABO血型抗原的基础物质;由H基因编码产生2L岩藻糖基转移酶,将岩藻糖基转移到前体上形成H抗原。H抗原是A和B抗原的前体物质,血型前体物质,由单糖顺序连接形成糖链,根据其非还原末端核心结构中糖的种类和二糖之间的糖苷键连接方式可分为6种类型(IVI型)。不同类型的血型前身物质存在于人体不同部位,用于不同产物的合成。红细胞膜上为II型结构。,分泌液: Gal1-3 GlcNAcGalGalNAc 红细胞: Gal1-4 GlcNAcGalGalNAc *化学成分相同,但结构有微小差异 *红细胞上的ABH物质属脂蛋白,脂溶性,不溶于水;而分泌液与体液中的ABH物质为水溶性糖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BO 血型 系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