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docx
《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P 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Energy Efficiency Test Standard for Public Buildings(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目次1总则32术语43基本规定4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湿度检验54.1合格指标54.2检测数量54.3检测方法54.4判定方法6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75.1一般规定75.2非透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检验75.3透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检验105.4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验136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系统156.1一般规定156.2冷源及水系统性能检验156.3 风系统性能检验2
2、16.4 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检验237配电及照明系统237.1低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检验237.2照明系统性能检验258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验268.1一般规定268.2采暖通风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验278.3低压配电的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验279用电分项计量系统性能检验28附录A 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29附录 B 建筑幕墙气密性能现场检测方法30附录 C 冷热源系统冷热量测量方法32附录 D 风量测定方法331 总则1.0.1为了加强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督与管理,配合公共建筑的节能验收,提高大众的节能意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
3、用于我国新建、扩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性能与能耗的检验,不适用于地下和临时性公共建筑。1.0.3 从事节能检验的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资质,从事节能检验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1.0.4 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透光围护结构 TransparentEnvelope 可透光的建筑物围护构造。包括建筑采光顶、玻璃幕墙等可采光外墙及外门窗。2.0.2 非透光围护结构 OpaqueEnvelope建筑物的外围护实体墙及屋面围护构造。2.0.3 建筑采光顶building sloped roof封闭的、可透光的屋盖。2.0.4 遮阳设施 A
4、dumbral establishment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位的内侧或外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遮挡太阳辐射和视线、采光、抗冲击等性能的产品,包括百叶窗、外遮阳和内遮阳。其活动方式分为可调节的或固定的、可拉伸的或可收起的类型。2.0.5 透光幕墙 Transparent curtain wall面板材料是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建筑幕墙。3 基本规定3.0.1 当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检验时,检验项目、合格指标、检测数量、检测方法和判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3.0.2 节能检验应在具备下列有关技术文件的基础上进行: 1 审图机构对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提出的审查文件; 2 工程竣工设计图纸和相关
5、技术文件; 3 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透光幕墙、建筑采光顶及遮阳设施和保温材料所作的相关性能(即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抗结露系数、太阳得热系数、外窗的气密性能、幕墙与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遮阳设施的遮阳性能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容、强度等)复验报告;4 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外门窗、建筑幕墙、遮阳设施、空调采暖、生活热水、配电照明及监控系统设备以及保温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5 外墙、屋面(含建筑采光顶)、外门窗(含天窗)、建筑幕墙、热桥部位、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
6、方案;6 与本条第5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条文说明 太阳辐射通过外门窗、玻璃幕墙等建筑构件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日本、美国、欧洲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把提高透光围护结构的阳光控制,作为夏季防热以及建筑节能的重点。因此,采取在建筑物透光围护结构外安装遮阳设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第4.2.4条规定,在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空调负荷大的地区,建筑外窗和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因此,本条规定遮阳设施的遮阳性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复验性能指标提出。3.0.3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
7、的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或校准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3.0.4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或测试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4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湿度检验4.1 合格指标4.1.1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相关规定。条文说明 室内平均温、湿度是指同一区域所有测点的平均温、湿度。4.2 检测数量4.2.1温、湿度检测面积应按照空调、采暖系统分区进行选取,检测面积不应小于总建筑面0.5%。4.3 检测方法4.3.1 温、湿度测点布
8、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三层及以下的建筑应逐层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2 三层以上的建筑应在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4.3.2 温、湿度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7001800m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湿度测点位置及数量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室内面积不足16m2,设测点1个; 2室内面积16m2及以上不足30 m2,设测点2个; 3 室内面积30 m2及以上不足60 m2,设测点3个; 4室内面积60 m2及以上不足100m2,设测点5个;5 室内面积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50m2酌情增加12个测
9、点。条文说明 室内面积不足16m2,在室内活动区域中央布测点1个;16m2及以上不足30 m2测2点(检测区域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 m2及以上不足60 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 m2及以上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 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50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4.3.3 室内平均温、湿度应进行连续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6h,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5min。4.3.4 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3.4-1) (4.3.4-2) 式中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 -检测
10、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个室内逐时温度();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个测点的第个温度逐时值();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点数。4.3.5 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3.5-1) (4.3.5-2) 式中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相对湿度(RH);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个室内逐时相对湿度(RH);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个数;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个测点的第个相对湿度逐时值(RH); -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点数。4.4 判定方法4.4
11、.1 当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湿度满足本标准第4.1.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5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5.1 一般规定5.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验应在室内热环境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检验的基本条件。5.1.2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和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检验,应按照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5.1.16.2.2条的规定进行。条文说明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和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检验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和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验
12、的判定、检测数量和方法参照执行即可。5.1.3 用于检验遮阳设施构件尺寸、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等使用的量具,其不确定度应符合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第10.1.2条的相关规定。条文说明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遮阳设施构件尺寸、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等检测使用量具的不确定度,同样适用于公共建筑遮阳设施检测。5.2 非透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检验5.2.1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采用同条件试样法检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受检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并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 检测数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1)检测数量应以单体
13、建筑物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2)外围护结构具有相同构成的建筑物,每一种构造做法检测数量不少于2个单元;3)受检部位应从受检单元围护结构中综合选取,每一受检单元,受检部位不得少于4处,且应包括热桥部位。 3 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进行。抽取同条件试样或试样材料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层厚度应与工程一致,尺寸与数量应符合检测装置要求。2)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方)、检测单位选定。3)保温材料(如EPS、XPS、保温砂浆)应从正在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中抽取试样;保温复合材料(如聚合物水泥聚苯板、保温装饰板、钢丝网架聚苯板)应从正在施工
14、部位所用的材料中抽取试样材料,如试样表面有凸出物,试样应用水泥砂浆抹平,水泥砂浆厚度以不露出凸出物为宜;工程所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在GB50176-93附录四中未列出的,应从正在施工部位所用的墙体材料和砌筑材料中抽取试样材料,制备的墙体试样内外表面应用水泥砂浆抹平,水泥砂浆厚度以20mm为宜。4)保温材料按GB10294-88或GB10295-88检测导热系数,保温复合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按GB/T13475-92检测热阻。5)传热系数按式5.2.1-1计算。(5.2.1-1)式中: K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d 保温层厚度,m;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d0 墙体屋面基体
15、厚度,m;0墙体屋面材料导热系数,W/(mK) ,按GB50176-93中附录四选取;Ri 墙体内表面换热阻,m2K/W,按GB50176-93中附录二选取;Re 墙体外表面换热阻,m2K/W,按GB50176-93中附录二选取;d/ 保温层热阻,m2K/W;d0/0墙体屋面基体热阻,m2K/W。4 判别方法应满足下列规定: 1)当受检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否则,对于不合格的部位应重新进行检测。受检面仍维持不变,但具体检测的部位可以变化; 2)若所有重新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若仍有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规定时,则判为
16、不合格。5.2.2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采用外墙钻芯法检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受检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并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 检测数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1)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2)外围护结构具有相同构成的建筑物,每一种构造做法检测数量不少于2个单元;3)受检部位应从受检单元围护结构中综合选取,每一受检单元,受检部位不得少于4处,且应包括热桥部位。 3 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测应在外保温系统施工完工后进行,外墙钻芯法取样时不应损坏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2)外墙钻芯取样方法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
17、07附录C进行;3)进行外墙钻芯法检测时,应能确认工程所用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当不能或无法确认时,应对其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进行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可参照同条件试样法进行。4 判别方法应满足下列规定: 1)当受检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否则,对于不合格的部位应重新进行检测。受检面仍维持不变,但具体检测的部位可以变化; 2)若所有重新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若仍有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规定时,则判为不合格。5.2.3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采用现场热流计法检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受检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小
18、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并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 检测数量应满足以下规定: 1)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2)外围护结构具有相同构成的建筑物,每一种构造做法检测数量不少于2个单元;3)受检部位应从受检单元围护结构中综合选取,每一受检单元,受检部位不得少于4处,且应包括热桥部位。 3 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现场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后至少12个月后进行。对于干法作业的轻质围护结构或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复合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可视具体情况确定。2)现场热流计法检测宜配合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检测。根据建筑围护结构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内、外表面温度,以
19、及热流计法测得的建筑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和红外热成像图中所占面积比例,通过计算得到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3)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应在无雨、低风速(室外平均风速低于3m/s)环境条件下的夜间进行测试,检测时建筑室内外温差不宜小于15;4)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的辐射能进入测试范围,拍摄角度不宜超过45度等; 5)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检测时,应同时记录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和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以及室外风速,并利用热流计测量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6)应用传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相关技术的专用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
20、数;7)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条件、检测原理、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和检测时间及检测条件应分别符合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第7.1.27.1.12条的规定;当测定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 (m2K)的轻型围护结构时,应使用日落后1小时至日出前1小时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4 判别方法应满足下列规定: 1)当受检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否则,对于不合格的部位应重新进行检测。受检面仍维持不变,但具体检测的部位可以变化; 2)若所有重新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若仍有受检单元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规
21、定时,则判为不合格。条文说明1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明确规定了“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因此,本条文规定:“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2 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含湿量对其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因潮湿会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后,由于施工工法的不同,其内部含湿量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减少水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条对采用不同施工工法的墙体等规定了测试时间。3 提出3种不同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实际工程选用。4 目前,国外一般采用热流计法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试。国际标准ISO 9
22、869、美国标准ASTM C1046-95、ASTM C1155-95 和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都对热流计法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做出详细规定。热桥部位是围护结构阻抗传热的薄弱环节,其传热系数至少为主体部位的1.2倍以上。但是,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的相关条款仅考虑了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而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检测是应用传热学及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技术,计算分析得到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该方法较热流计法测试时间短,结果准确度高。因此,本条提出采用红外热成像仪配合JGJ132-2007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5 为保证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建筑 节能 检验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4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