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标准化技术交底书新(DOC174页).doc
《中铁隧道标准化技术交底书新(DOC17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铁隧道标准化技术交底书新(DOC174页).doc(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隧道工程技术交底汇编隧道工程技术交底汇编(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 )2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 .2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指导书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指导书 .1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7超前管棚作业指导书超前管棚作业指导书 .17地质超前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地质超前预测预报作业指导书 .27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38径向注浆作业指导书径向注浆作业指导书 .48局部注浆及疏水作业指导书局部注浆及疏水作业指导书 .53初喷后补注浆及引排水作业指导书初喷后补注浆及引排水作业指导书 .58施工缝、沉降缝防水作业指导书施工缝、沉降缝防水作业指导书 .63隧道通风作业指导书隧道通
2、风作业指导书 .72衬砌后回填注浆作业指导书衬砌后回填注浆作业指导书 .79仰拱、仰拱填充作业指导书仰拱、仰拱填充作业指导书 .83超前小导管、锚杆作业指导书超前小导管、锚杆作业指导书 .87隧道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隧道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 .92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99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钢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108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13锚杆、钢筋网作业指导书锚杆、钢筋网作业指导书 .125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133隧道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隧道综合接地作业指导书 .139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1621
3、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指导书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号:ZTWJZW-SD-011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五局郑万铁路 ZWZQ-10 标段隧道洞口施工。2 2 作业准备作业准备2.12.1 内业技术准备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中铁五局郑万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2.2 外业技术准备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
4、活、办公需要。3 3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1 洞口土石方用挖掘机挖装或预裂爆破开挖,开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进行,台阶高度 23 米,挖掘机、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3.2 洞口段开挖线以外 1015 米范围的漏斗、洼地、危石等进行处理,防止地表水向下渗漏或陷穴等继续扩大影响隧道安全,确保边仰坡稳定。3.3 开挖中要注意边坡的整修,避免边坡不顺,挖方标高应按照设计标高开挖避免超挖,无危石与坑穴,坡面平整稳定无隐患。3.4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布设地表沉降观测桩及地表观测。3.5 边、仰坡防护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3.6 检查台阶、检查梯、栏杆等检查设备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6.1 应按设计位置、范围和构造要求设置检查设备,连接牢固,外观顺直整齐。3.6.2 检查梯等检查设备杆件的涂料品种、质量、涂装体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漏涂、露底、剥落、起泡等缺陷。涂刷应均匀,色泽一致。23.7 喷射砼应采用湿喷工艺,回弹料严禁使用。混凝土厚度及强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8 钢筋网应随坡面的起伏铺设,与坡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 3cm;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3.9 钻孔深度不得小于锚杆设计长度,并大于锚杆设计长度 10 厘米,杆体插入锚杆孔时,应保持位置居中,插入深度不小于设计,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4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施工程序
6、及工艺流程4.1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场地清理截排水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刷坡与防护。4.24.2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洞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4-1。5 5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5.15.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图图 4-14-1 洞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洞口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明洞、洞门及暗洞衬砌施工测量放样明挖段上台阶施工修筑洞口截(排)水沟图纸审核清除洞口危石明洞防水、洞顶回填大管棚超前支护暗挖进洞及明挖段下台阶施工边仰坡防护洞口环境绿化定位测量施工准备交桩复测布控测网3洞口工程施工宜避开雨季,施工前应认真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如发现与设
7、计不符,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施工前应逐一排除崩塌、落石等安全隐患。5.25.2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5.2.1 截水天沟施工截(排)水沟中线距边仰坡开挖线边缘不小于 5m,截(排)水沟采用 C25混凝土预制块。5.2.2 洞口土石方开挖洞口土石方用挖掘机挖装或控制爆破开挖,开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进行,台阶高度 23 米,挖掘机、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5.2.3 边仰坡刷坡与防护边仰坡刷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各级边仰坡坡度按照设计坡度进行施工;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喷等防护。正确标出边桩线,施工中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及时纠正偏差。5.2.4 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5.2.5 地表观测
8、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地表沉降观测。6 6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管理人员:作业队长 1 人,技术主管 1 人,副队长 1 人,施工员 3 人,技术员 2 人,试验员 1 人,安质员 1 人。作业人员:开挖班 10 人、运输班 10 人、支护班 10 人四个班组共 30 人。7 7 材料要求材料要求7.1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7.2 锚杆使用前,应在现场进行工艺、力学试验。锚杆应包括杆体、垫板、螺母等主要构件,锚杆材料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以下检验:7.2.1 外观质量检验:杆体直径要均匀、一致,无严重锈蚀
9、、弯折;47.2.2 抗拉强度试验应满足设计与工程要求;7.2.3 加工后的锚杆的杆体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车丝部分无偏心,有焊接件时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7.3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按批检查其直径、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的规定。钢筋应顺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8 8 设备机具配置设备机具配置机械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 1.21.5 倍。机械:挖掘机 1 台、装载机 1 台、自卸车
10、3 台、湿喷机 2 台、YT28 风钻 20台、压浆机 1 台、空压机 4 台、电焊机 1 台,各种设备机具可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按需配置。9 9 质量控制及检验质量控制及检验9.19.1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在边、仰坡开挖前清除干净。采用机械开挖或预裂爆破应保证开挖面完整平顺、无危石和坑穴。边坡坡面应平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 15cm。隧道洞口及边仰坡开挖后应及时核查地质情况,需要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隧道洞口的边、仰坡开挖形式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隧道洞门结构基础和缓冲结构基坑底面应无积水、虚渣、杂物。洞口排水沟、截水沟的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沟
11、内无积水,纵向坡度不得小于 3。9.29.2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边仰坡坡率、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喷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埋钉法、凿孔法检查喷层厚度或无损检测测量厚度。锚杆施工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注浆管的直径采用尺量,砂浆锚杆长度采5用检查施工记录、观察。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网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结牢固。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 12 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1010 安全及环保要求安全及环保要求10.
12、110.1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10.1.1 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10.1.2 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10.1.3 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10.1.4 洞口工程施工,宜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10.1.5 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10.1.6 明洞段因地基加固等施工的振动可能造成边坡失稳时,应预先在边坡上设置观测桩进行监测,并派专人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边坡有开裂、变形现象时,应立即对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10.1.7 爆破作业时,所有人
13、员应撤离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应小于 200m,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应根据爆破方法与装药量计算确定安全距离。10.1.8 设置放炮前的安全检查员,及时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以确定是否可以起爆,爆破后经专职安全员检查,排除瞎炮等安全隐患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施工现场。10.1.9 隧道施工作业地段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不安全因素较大的地段应加大照度。在主要交通道路、洞内抽水机站应设置安全照明,漏水地段照明应采用防水灯头和灯罩。10.210.2 环保要求环保要求10.2.1 便道及施工现场要注意撒水防尘,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10.2.2 弃
14、碴时要由专人指挥、堆放整齐、边坡平整,弃碴场需设置挡墙。施工过程中杜绝随意倾倒弃碴和弃土。施工完毕后,对弃碴场及时平整,并做好绿化、防护,避免水土流失。610.2.3 林木、植被保持措施:(1)工程施工必须有利于环境的保持或恢复,使生态环境不因工程活动而恶化。(2)保护原有植被:便道选线,营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树木等必须维持原状并加以保护。(3)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取土场、弃碴场、施工便道、采石场等开工前,制定环保、水保措施,并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工。(4)充分做好开挖边仰坡、弃碴场地的植被恢复与绿化、临时施工场地的复耕工作。(5)对隧道工
15、程开挖的弃碴除能利用的外均在弃碴场内堆放,在堆弃过程中需先修好挡墙并作好地表水的引排疏导,其坡脚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不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不造成堵塞沟壑、河道。弃碴场使用完毕后,及时平整、复耕和绿化。(6)营造良好工地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7)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8)洞口开挖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飞石对附近林木、植物造成损害。(9)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定点存放,并按当地环保部门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对动、植物造成影响。(10)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
16、彻底清理,农田、临时用地按要求进行复垦,恢复原有道路、地貌,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洁净,达到一次交付。7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明洞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号:ZTWJZW-SD-021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五局郑万铁路 ZWZQ-10 标段隧道明洞施工。2 2 作业准备作业准备2.12.1 内业技术准备内业技术准备2.1.1 熟悉隧道设计图纸、标准、规范,澄清有关技术问题。2.1.2 对施工人员进行仰拱及填充三级技术交底。2.1.3 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2.1.4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2.2 外业技术准
17、备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洞口隧道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尺寸、围岩类别、隧道长度、工期要求、预留沉落量、施工误差、监控量测资料、洞门设计型式,明洞设计技术参数等。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3 3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3.1 洞门形式隧道洞门型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设置,隧道分别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和端墙式洞门,端墙式洞门分为柱式洞门、倒切式、挡翼墙式洞门、单压式洞门等;端墙式洞门:端墙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顶帽、断墙顶水沟、边坡水沟采用C25 混凝土,坡面铺砌采用 M10 浆砌片石
18、。斜切式洞门:帽檐、拱墙及仰拱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隧底填充采用 C20 混凝土。洞门斜切段与延伸段结构采用同种材料整体灌注,明作段衬砌与暗洞衬砌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 2cm。83.2 洞口斜切洞门及明洞段施工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并控制刷坡高度,临时坡面采取锚网喷防护。3.3 洞口施工时应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再进行洞口开挖,并及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尽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段衬砌,以确保洞口稳定和施工安全。3.4 明洞段施工时应注意避开雨季,施工前应做好明洞两侧的截水天沟;施工时采用分段分层拉槽开挖及支护,分层回填夯实,确保边坡的稳定;顶部回填土石,须待衬砌强度达到 70以上方可进行;施工过程
19、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包括坡面稳定、基底稳定等,以便及时掌握刷坡面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保证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施工应在上一环明洞衬砌施工完毕后,再开挖完成下一环明洞段,避免拉槽太长、太深引起两侧边坡稳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且注意边坡开挖后根据设计立即做好边坡临时支护。4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洞门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基础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安装基础模板安装基础钢筋基础砼浇筑墙身放样墙身钢筋安装墙身模型安装墙身砼浇筑砼养护洞顶回填及防排水处理洞门装饰。4.24.2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洞门工艺流程图见图示。95 5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5.15.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20、5.1.1 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5.1.2 洞口边仰开挖及防护、加固已基本完成,洞口场地能满足施工需求。5.1.3 洞口相邻工程的施工已完成。5.25.2 洞门施工工艺洞门施工工艺5.2.1 基础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对基础四个角点进行测量放样,并向现场作业负责人对基础的10开挖尺寸、开挖深度等进行书面交底。5.2.2 基础开挖洞门基础地层为土质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当洞口基础需爆破开挖时,应采取控制爆破技术。5.2.3 安装基础模板当基础埋设的宽度、深度、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报验后,根据基础
21、设计边线安装基础模型,绑扎基础钢筋,预埋墙身钢筋。5.2.4 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成型。5.2.5 墙身放样基础混凝土达到 5Mpa 时,在基础表面方可进行墙身(端墙、翼墙)控制点的测量放样,放样点用红油漆标识,并向作业人员进行现场交底。5.2.6 墙身钢筋安装、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前,调整基础预埋墙身钢筋,按设计接长主筋,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装墙身模型,墙身(端墙、翼墙)模型采用大块整体钢模,表面涂刷脱模剂,模型安装接缝严密、平整,加固牢固,不跑模、不漏浆。5.2.7 墙身混凝土浇筑墙身(端墙、翼墙)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
22、,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成型。5.2.8 混凝土养护墙身(端墙、翼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最低期限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5.2.9 洞顶回填及防排水处理洞顶回填及防排水处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5.35.3 明洞(含帽檐式斜切式)施工工艺明洞(含帽檐式斜切式)施工工艺5.3.1 施工准备(1)帽檐式斜切式洞门模板及衬砌模板台车现场组装、验收已完成。(2)明洞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层进行预加固,然后分层开挖和支护,边仰坡分层施做防护。11(3)栈桥已加工完成。(4)其余施工准备内容同“洞门施工准备” 。5.3.2 侧壁及基础开挖侧
23、壁及基础开挖开挖方法同“洞门基础开挖”。开挖过程中基坑上方利用栈桥架空,保证洞内外交通畅通。5.3.3 净空检查及测量放样洞口拉槽宽度应满足明洞外侧宽度和明洞外模安装、加固等施工空间需求,拉槽槽底高程应考虑施工便道接引方便和洞内外车辆行走面的顺接,洞口明洞拉槽完成后,技术人员按设计图纸测量出仰拱开挖深度、两侧边墙开挖的边线、洞口里程横向法线等。5.3.4 基坑检查施工人员按测量交底要求进行明洞仰拱及边墙基础的开挖,开挖至设计深度后,技术人员检查基坑宽度、标高、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3.5 安装矮边墙模板明洞两侧边墙型采用组合钢模,模板应安装在明洞边墙基础边线上,严禁侵限安装。5.3.
24、6 仰拱及边墙基础钢筋安装仰拱及边墙基础钢筋安装方法详见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作业指导书。5.3.7 浇筑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钢筋及模板经现场监理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仰拱及边墙混凝土浇筑,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法详见仰拱及填充施工作业指导书。5.3.8 填充混凝土施做明洞填充混凝土施做方法详见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作业指导书。5.3.9 台车定位根据明洞设计长度、洞门设计型式、模板台车设计长度、衬砌外观质量确定明洞施工段数和施工顺序,一般明洞整段施工安排在洞口,不足整模施工的衬砌段设置在洞内,模板台车按既定的施工顺序就位,模板台车定位方法详见二衬施工作业指导书。5.3.10 拱墙钢筋安装台车精确定
25、位后,明洞拱墙钢筋在台车面板上进行安装,先安装内层钢筋,12再安装外层钢筋,衬砌钢筋施工详见二衬施工作业指导书。5.3.11 帽檐斜切式洞门模板安装帽檐斜切式洞门线形较为复杂,其模型采用大块可调式钢模,分为内模和外模,帽檐斜切式洞门模板设计、加工应与衬砌模板台车相配套。帽檐斜切式洞门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安装,安装前,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在模板台车面板上测量出帽檐斜切式洞门安装控制点,在模板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安装控制点逐块拼装洞门模板,安装一块,临时加固一块,联结一块,最后再整体调整、加固。内模采用可调式丝标进行精确调整,采用小导管、型材等材料,以台车面板为支撑面对内模进行加固。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标准化 技术 交底 DOC17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