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x
《XXXX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编号:0829120116SSEG安全系统工程(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应用的发展趋势。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专业。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全学原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 掌握安全检查表编制、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数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等系统安
2、全分析方法。(二) 掌握系统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 掌握系统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四) 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的发展趋势。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一) 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绪论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趋势。2. 系统安全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因果分析。3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经验推断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计量模型预测法。 4. 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指数评价、综合评价等方法。5、系统危险控制技术危险控制的
3、基本原则、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控制技术、灾难性事故的应急响应。6、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安全分析计算机软件的算法原理及演示。(二)研讨的教学内容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2)现行安全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计算机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六、学时分配表内 容讲课讨论课实验电教小计(一) 绪论42(二) 系统安全分析12220(三) 系统安全预测810(四) 系统安全评价8210(五) 系统危险控制64(六) 计算机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应用422合 计42648七、主要参考书1. 林柏泉,张景林. 安全系统工程.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20072张景林,林柏泉. 安全学原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3Standard Practice for System Safety (MIL STD 882E).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 2005八、评价方法考试+作业。九、说明(一) 安全系统工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全学原理。(二) 本大纲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大纲制定者:林柏泉 教授大纲审定者:刘贞堂 教授大纲批准者:李增华 教授 2012年12月课程编号:0829110216CMBS燃烧学(Combustion)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5、及任务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专业主干课。通过燃烧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燃烧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燃烧发生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以及燃烧设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可燃系统的着火方式以及着火、灭火发生的机理与条件,掌握气、液、固三种不同相态可燃物的燃烧及火焰传播特性,掌握气、液、固可燃系统爆燃(轰)动力灾害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了解固体可燃物阻燃的基本原理及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专业。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燃烧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2、掌握燃烧发生
6、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以及燃烧设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3、掌握可燃系统的着火方式以及着火、灭火发生的机理与条件;4、掌握气、液、固三种不同相态可燃物的燃烧及火焰传播特性;5、掌握气、液、固可燃系统热动力灾害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6、了解固体可燃物阻燃的基本原理及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五、课程的教学内容1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燃烧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其最新进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二章 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及燃烧反应关键参数的计算。第三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燃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学基本方程(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及物质传递)。第四章 着火与灭火基
7、本理论可燃物的热自燃理论、点燃理论,链式反应理论,开口系统的着火与灭火分析。第五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预混气体火焰的传播理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简化计算,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确定方法,爆轰的发生机理,爆炸灾害预防。第六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蒸发,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液体的着火与稳定燃烧,原油及重油燃烧时的沸溢和喷溅。第七章 可燃固体的燃烧可燃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典型可燃固体燃烧特性,固体阴燃、粉尘爆炸,固体材料的阻燃的基本理论。第八章 室内火灾概述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2研讨的教学内容研讨内容(一):常见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及其所涉及的燃烧学理论基础?研讨内容(二):气、液、固的燃烧理论对其安
8、全存放与灾害预防有何指导意义?3. 实验的教学内容4. 实习的内容5上机的教学内容6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自学内容(一):燃烧学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沿;自学内容(二):固体阻燃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7其它的教学内容六、学时分配表内 容讲授研讨实验实习上机自主学习其它小计(一) 绪论22(二) 燃烧的化学基础44(三) 燃烧的物理基础44(四) 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1010研讨内容(一)22(五) 可燃气体的燃烧88(六) 可燃液体的燃烧66(七) 可燃固体的燃烧88研讨内容(一)22(八) 室内火灾概述22合 计44448七、主要参考书1、张奇, 白春华, 梁慧敏编著. 燃烧与爆炸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
9、出版社, 2007.2、崔克清主编. 安全工程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5.3、付维彪著. 燃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采用笔试及作业综合评定成绩,其中笔试成绩占85%,作业成绩占15%。九、说明(包括: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学习本课程时,应提前配套选修完安全基础课程。制定者:李庆钊审定者:刘贞堂批准者:李增华课程编号:0829220116MVET矿井通风(Mine Ventilation)课程教学大纲 40学时 2.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
10、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本课程专业英语的熟练运用能力。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三、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采矿学(采矿通论)四、课程的基本要求该课程要在煤矿现场经过认识实习后开课。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矿井通风的科研、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五、课程的教学内容1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第一章 矿井空气 (Chapter 1 Mine air)第二章 矿井空气动力学(Chapter 2 Energy
11、 and behavior of mine air)第三章 井巷通风阻力 (Chapter 3 Mine ventilation losses)第四章 通风动力 (Chapter 4 Ventilation dynamics)第五章 局部通风 (Chapter 5 Auxiliary ventilation)第六章 通风网络风流分配规律(Chapter 6 ventilation network analysis)第七章 采区通风(Chapter 7 Mining district ventilation)第八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Chapter 7 Design of mine ventil
12、ation system)2研讨的教学内容矿井通风设备发展、局部通风参数系统与灾害防控、风网参数计算实例分析、采区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案例。六、学时分配表内 容讲授研讨实验实习上机自主学习其它小计第一章3第二章3第三章4第四章42第五章42第六章62第七章22第八章42合 计3010七、主要参考书1Wang Deming.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Press,2007.2王德明. 矿井通风与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3陈开岩.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中国矿
13、业大学出版社,2003.4李学诚,王省身. 中国煤矿通风安全工程图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平时成绩(研讨、作业、出勤等):30;考试成绩:70。九、说明(包括: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1、本课程讲授前,要求学生已参加煤矿实习。2、本课程讲授时,最好与矿井通风的相关实验同步。制定者:周福宝审定者:刘贞堂批准者:李增华课程编号:0829210216SMAC安全监测监控(Safety monitoring)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14、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培养具有监测监控基础理论知识,通晓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掌握煤矿生产中各种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独立进行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选型设计、现场配置设计;并对煤矿综合信息化技术具有初步了解的应用型本科安全技术人才。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等专业。三、先修课程本课程内容广泛,且综合性强,适宜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采煤概论或采矿学、矿井通风、煤矿火灾防治、矿井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煤矿电工学、仪器分析等。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理解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
15、义;掌握我国煤矿监测监控技术水平及应用现状,理解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的三大技术基础及其发展趋势。2、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监控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有关监控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3、熟练掌握煤矿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有选型、校准、使用及维护的良好技能;4、理解PLC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PLC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技巧;会设计简单的PLC应用系统。5、掌握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风电瓦斯闭锁装置、胶带输送机监测系统等煤矿安全监测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具有合理选择、现场布置设计及使用分析的能力。6、理解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典型煤矿
16、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并能依据具体矿井实际条件进行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选型设计。五、课程的教学内容1、绪论安全监测监控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等;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典型煤矿现代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情况等。 2、矿井安全检测方法与传感器矿井安全监测方法;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矿用传感器的的类型和基本原理;传感器的设置方法与应用。3、PLC系统原理及应用PLC的定义、特点和分类;S7-200PLC可编程控制器简介;S7-200PLC程序设计;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1简介;PLC系统的基本应用。4、安全监测子系统矿井
17、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风电瓦斯闭锁装置;瓦斯抽放监测系统;胶带输送机监测系统;外因火灾应急救援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注浆监测系统等。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KJ4系统;TF-200监控系统;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KJ90NA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六、建议学时分配表内 容讲课讨论录像实验上机小结1、绪论222、矿井安全检测方法与传感器202223、PLC系统原理及应用102124、安全监控子系统88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24合 计42648七、主要参考书1、蒋曙光,吴征艳,邵昊编.安全监测监控.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2、煤炭工业部安全司编.矿井安全监控原理与应用.徐州:中国
18、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3、范天吉主编.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八、课程评价方式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计100分)。卷面成绩由闭卷考试获得,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10分)、课上回答问题(10分)、专题讨论(10分)三个方式给予,占总成绩的30。九、说明1、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建设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参考书的作用及最新技术资料的收集补充。2、第四章“安全监控子系统”中的内容可根据课时情况作适当删节。3、第五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重点讲解其中一种典型系统。大纲编写者:蒋曙光 教授大纲审定者:刘贞堂教授大纲批
19、准者:李增华 教授 2012年12月课程编号:0829220216PCMF矿井火灾防治(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Fire)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矿井火灾防治是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矿井火灾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二、适用专业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三、先修课程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燃烧学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煤矿火灾的基本情况2、要求学生掌握矿井火灾发生时风流的紊乱及防治措施3、要求学生掌握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煤
20、自燃特性及防治技术和手段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 矿井火灾防治基础主要讲述燃烧的基础知、矿井可燃物及特性、矿井燃烧产物及其危害、自燃的基础理论等。2. 煤的自燃及特性主要讲述煤的基础特性、煤的自燃假说、煤的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煤低温氧化特性、煤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等。3. 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主要讲述煤矿井下自然发火条件及易自然发火地点、煤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外因火灾的监测、火源位置的探测及判别等。4. 煤自燃的防治理论及技术主要讲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堵漏与均压防灭火技术、注浆防灭火技术、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凝胶防灭火技术、阻化剂防灭火技术、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安全 课程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