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docx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B-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Testing Specifications for GSM Radio Digital Signal Repeater specification版本号:1.0.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 录前 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 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24.1 常规测试条件24.2 极限测试条件34.3 测试设备要求34.4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35. 无线射频性能测量方法3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35.1.1 测试判定标准35.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5.1.3 现场测量方法45.2
2、 自动电平控制(ALC)55.2.1测试判定标准55.2.2 实验室测量方法55.2.3 现场测量方法55.3 最大增益及误差65.3.1 测试判定标准65.3.2 实验室测量方法65.3.3 现场测量方法65.4 增益调节范围75.4.1 测试判定标准75.4.2 实验室测量方法75.4.3 现场测量方法75.5 增益调节步长85.5.1 测试判定标准85.5.2 实验室测量方法85.5.3 现场测量方法85.6 频率误差95.6.1 测试判定标准95.6.2 实验室测量方法95.6.3 现场测量方法95.7 矢量幅度误差105.7.1 测试判定标准105.7.2 实验室测量方法105.7.
3、3 现场测量方法105.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5.8.1 测试判定标准105.8.2 实验室测量方法115.8.3 现场测量方法115.9 带内波动115.9.1 测试判定标准115.9.2 实验室测量方法115.9.3 现场测量方法125.1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25.10.1 测试判定标准125.10.2 实验室测量方法135.10.3 现场测量方法135.11 带外抑制135.11.1 测试判定标准135.11.2 实验室测量方法145.11.3 现场测量方法145.12 互调145.12.1 输入互调145.12.1.1 测试判定标准145.12.1.2 实验室测量方法145.1
4、2.1.3 现场测量方法155.12.2 下行反射互调155.12.2.1 测试判定标准155.12.2.2 实验室测量方法165.12.2.3 现场测量方法175.13 杂散发射175.13.1 测试判定标准175.13.2 实验室测量方法195.13.3 现场测量方法205.14 噪声系数215.14.1 测试判定标准215.14.2 实验室测量方法215.14.3 现场测量方法225.15 收发隔离抑制比(仅适用于具有ICS功能数字无线直放站)235.15.1 测试判定标准235.15.2 实验室测量方法235.15.3 现场测量方法235.16 传输时延245.16.1 单机及系统时延
5、245.16.1.2 测试判定标准245.16.1.3 实验室测量方法255.16.1.3.1 单机时延255.16.1.3.2 系统时延255.16.1.4 现场测量方法265.16.1.4.1 单机时延265.16.1.4.2 系统时延265.16.2 时延校正补偿精度265.16.2.2 测试判定标准265.16.2.3 实验室测量方法265.16.2.4 现场测量方法275.16.3 时延调节范围275.16.3.2 测试判定标准275.16.3.3 实验室测量方法275.16.3.4 现场测量方法275.17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275.17.1 测试判定标准275.17.2 实验室测量
6、方法285.17.3 现场测量方法285.18 阻塞285.18.1 测试判定标准285.18.2 实验室测量方法305.18.3 现场测量方法305.19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315.19.1 测试判定标准315.19.2 实验室测量方法315.19.2.1 上行噪声抑制功能315.19.2.2 底噪抑制门限调整范围及调整步长325.19.2.3 具备不同载波不同时隙分别控制功能325.19.3 现场测量方法325.20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335.20.1 测试判定标准335.20.2 实验室测量方法335.20.3 现场测量方法335.21 整机效率335.21.1 测试判定标准335.
7、21.2 实验室测试方法335.21.3 现场测试方法345.22 载波跟踪功能345.22.1 测试判断标准345.22.2 实验室测试方法346 光纤中继性能指标测量方法(适用于数字光纤直放站)356.1 光输出功率356.1.1 测试判定标准356.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56.1.3 现场测量方法356.2 光路动态范围366.2.1 测试判定标准366.2.2 实验室测量方法366.2.3 现场测量方法367 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377.1 组网及承载能力377.1.1 测试判定标准377.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77.1.3 现场测量方法397
8、.2 光旁路及光环路功能(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397.2.1 测试判定标准397.2.2 实验室测量方法397.2.3 现场测量方法407.3 网络信源调度能力(可选)407.3.1 测试判定标准407.3.2 实验室测量方法407.3.2.1 预设置载波信源调度功能407.3.2.2 预设置远端载波区域调度功能417.3.3 现场测量方法427.4 时隙占用时长业务量统计功能(可选)427.4.1 测试判定标准427.4.2 实验室测量方法427.4.3 现场测量方法428电源适应性测量方法438.1测试判定标准438.2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测量方法438.3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测
9、量方法439 环境测试测量方法439.1 低温试验测试方法439.2 高温试验测试方法439.3 恒定湿热试验测试方法4410 GSM数字直放站射频及组网测试判定标准4411 编制历史46附录A(实验室测试设备要求)47附录B(现场测试设备要求)48A.1 信号发生器48A.3 矢量网络分析仪48A.5 功率衰减器49A.7 功分器/合路器49A.9 光功率计49前 言为确保中国移动通信建网工程建设质量,本测试规范作为测试验证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质量依据,为该类设备选型提供技术保障。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
10、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及测试用例。本标准是中国移动GSM直放站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例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测试规范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鹏、姜雪松。V1. 范围本测
11、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等内容,本设备规范供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采用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设备实验室及现场测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12、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B-A-002-2006GSM直放站设备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3900MHz/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及信息化部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词语解释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AGCAutomat
13、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CWContinuous Wave连续波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矢量幅度误差PCDEPeak Code Domain Error峰值码域误差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RRUGSM Digital Remote RF Unit GSM数字射频拉远单元8PSK8 Phase Shif
14、t Keying8移相键控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干扰抵消NCS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噪声抑制NFNoise Figure 噪声系数Linmax是指直放站在最大增益条件下输出功率为最大时的输入电平。Gmax是指直放站标称的最大增益。下行链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传输的链路。上行链路指由移动台到基站传输的链路。数字光纤拉远系统中继直放站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一个近端站可挂接多个远端站采用光纤中继传输方式将信号送至特定覆盖区域,实现点对多点的远端覆盖。数字无线拉远系统中继直放站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一个近端站可挂接多个远端
15、站采用移频中继、微波无线短波中继、微波短波中继传输方式将信号送至特定覆盖区域,实现点对多点的远端覆盖。数字光纤直放站是由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组成,它通过近端单元将射频基站输出信号通过中频数字处理后经光电转化成光信号,采用光纤中继传输方式送至特定的覆盖区域,通过远端单元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数字无线直放站是通过天线将射频基站输出信号接收后,采用中频数字处理后将信号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数字无线移频直放站是指将指配工作频率转换为其他频率(带内频率或短波频率、微波频率)进行空间传输,然后采用天线接收后,通过中频数字处理将信号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室内分布系统通过
16、数字光纤直放站的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光电转换模块、室内天线、馈线等将信号分布到建筑物、地下室等各个角落的系统。4. 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4.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4.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 温度:n 低温:-40(室外机)、+5(室内机);n 高温:+55(室外机)、+40(室内机);n 湿度:95%(室外机)、85%(室内机); 供电电压:n AC 220V:低压+176V;高压 +264V;n DC -48V:低压-38.4V;高压 -57.6
17、V。4.3 测试设备要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4.4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本规范所定义的所有射频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规范定义指标要求判断。5. 无线射频性能测量方法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5.1.1 测试判定标准根据功率等级,数字直放站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0W、20W、30W,GRRU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40W和60W,常温时,下行、上行主信道和分集信道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应在1.5dB范围内,极限条件时输出功率容差应在2dB范围内。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不小于-10dBm。5.1.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18、图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全时隙GMSK调制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e)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增加1dB,在GSM信号分析仪上查看数字直放站输出电平是否增加1dB;如果增加1dB,则说明输入电平仍未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继续执行步骤5直至达到ALC启控点;如果增加未达到1dB(小于0.9dB),则回退1dB后每次增加输入功率0.2dB,直至每次增加后输出功率增加小于0.18dB,说明输入电平已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f) 调节GSM信号发
19、生器的电平直至ALC启控点,GSM信号分析仪上显示的每载波时隙功率应满足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额定功率的容差范围;g) 记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电平及输入电平(输入电平应为GSM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的损耗值);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测量得到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5.1.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2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现场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测量信号发生器到数字直放站之间的连接电缆和单向器的损耗值,测量数字直放站到频谱分析仪之间的衰减器和连接电缆的总损耗值,并将该值作为偏置输入到频谱分析仪中;d)
20、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全时隙GMSK调制信号;e)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f)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增加1dB,在频谱分析仪上查看数字直放站输出电平是否增加1dB;如果增加1dB,则说明输入电平仍未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继续执行步骤6直至达到ALC启控点;如果增加未达到1dB(小于0.9dB),则回退1dB后每次增加输入功率0.2dB,直至每次增加后输出功率增加小于0.18dB,说明输入电平已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g)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ALC启控点,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每载波时隙功率应满足厂家声
21、明的最大输出额定功率的容差范围;h) 记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电平及输入电平(输入电平应为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和单向器的损耗值)。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测量得到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5.2 自动电平控制(ALC)5.2.1测试判定标准当数字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达到最大输出功率电平ALC启动,继续增加输入信号电平10dB(含10dB),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超过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输出。5.2.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
22、;c)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点,并设置50%间隔时隙GMSK调制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并设置直放站ALC调整门限为厂家额定功率门限;e) 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测试值;f) 记录数字直放站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g) 将GS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按1dB的步长增加直至增加到10dB时,用GSM信号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从ALC启控直至最大输入功率增加到10dB,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数值应保持在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之内;h) 将GS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超出最大输入功率增加10dB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SM 数字 直放站 设备 测试 规范 V10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