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姓名课件.ppt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姓名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梳理探究,1、古代文化常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的第二课。2、这节课我主要从纪年纪月、姓名字号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探究。3、编写意图:通过梳理,将知识系统化;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明白理解古代文化时要立足现代社会,持“古为今用”的态度。,教材分析,1、授课对象:高二学生。2、在此之前,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所涉猎,但知识零零散散,没有总的概念和系统的认知,更谈不上实际运用能力。,学情分析,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三主”原则 。 教学策略:“学案教学法”。,教学理
2、念与策略,子瞻,孟秋朔,巳时。,学习目标,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中“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规律,加深对所梳理知识 的理解;通过本节课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明白传承古代文化时秉承“古为今用”的态度。,纪年纪时,自主学习 阅读第95页“纪年纪时”部分,梳理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分别有哪些方法,请分别举例。,干支纪年法帝王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纪年纪时之纪年,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1、古人是如何运用天干地支纪年的?2、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3、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
3、长?4、年号的长短和社会治乱之间有何关系?,合作探究,1、古人是如何运用天干地支纪年的?,配法:干支配,单配单,双配双,始甲子,终癸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合作探究,思考题:2008年是戊子年,那么2012年是什么年?,壬辰,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如:2071年(尾数1表示天干数是“辛”)2071/12=172 7(余数7表示地支数是“卯”)验证:请问1949年是什么年?,己丑,通常社会动荡
4、的年代皇帝频繁更换年号,企图借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当然最终还是难逃亡国的命运。另: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2、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3、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4、年号的长短和社会治乱之间有何关系?,汉武帝时期,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合作探究,纪年纪时之纪月,序数纪月法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孟仲季纪月法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
5、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纪年纪时之纪日,干支纪日法序数纪日法特殊称谓纪日法传统节日纪日法,如: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崤(xio)。崤之战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项脊轩志,初一:朔十五:望十六:既望月末:晦,元日-上元、元宵-七夕、乞巧-中秋-重阳节-,传统节日称谓,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农历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涉及古代传统节日?,上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重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化 常识 姓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