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合金解析ppt课件.ppt
《非晶态合金解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晶态合金解析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非晶态合金(Amorphous Alloys),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一、晶态与非晶态,晶体是指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的固体。非晶态是指原子呈长程无序排列的状态。具有非晶态结构的合金称为非晶态合金(或称金属玻璃)。,晶体与非晶态固体的差别:(1)晶体一般都有特定的多面体外形,而非晶体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总不会有晶体所具有的特定外形。(2)晶体具有解理性,即具有容易沿着一些特定界面裂开的特性。而常见的非晶态玻璃破裂时,断裂面总是凹凸不平的。(3)晶体的力、电、光、热学等性质是是各向异性的,而非晶体材料通常是各向同性的。(4)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即有一固定的固液相变温度;而非晶体(如玻璃)没有
2、确定的熔点,只有一定的软化温度。,立方体外形:食盐,六方柱外形:祖母绿,正十二面体外形: 石榴石,六方柱外形:水晶晶簇, 非晶态材料包括: (1)非晶态金属及合金(金属玻璃) (2)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超导体 (3)非晶态电介质 (4)非晶态离子导体 (5)非晶态高聚合物 (6)传统的氧化物玻璃等“非晶态”含义的英语表达: Non-crystalline(非结晶状态的); Amorphous(无定形的),1934年,德国人克雷默采用蒸发沉积法制备出非晶态合金。1950年,布伦纳用电沉积法制备出了NiP非晶态合金。1960年,DUWEZ等人从熔融金属急冷制成了金属玻璃并开始进行研究。1969年,美
3、国人庞德和马丁研究了生产非晶态合金带材的技术,为规模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非晶合金发展及研究现状,1976年,美国联信公司生产出10mm宽的非晶态合金带材,到1994年已经达到年产4万吨的能力。目前美国能生产出最大宽度达217mm的非晶带材。1984年,Turnbull领导的小组采用B2O3包覆技术净化合金熔体,有效抑制了过冷合金液体中的非均质形核,进一步得到了厘米级的Pd一Ni一P大块非晶合金。这也是人们开发出来的第一种大块非晶合金。2000年9月20日,在钢铁研究总院的非晶带材生产线上成功地喷出了宽220mm、表面质量良好的非晶带材,它标志着我国在该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块非晶合金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类多组元合金具有很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其临界冷却速率大都在 100K/s以下,利用简单的水淬法或铜模吸铸法等传统的铸造技术,便能制备出大尺寸的非晶合金.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继续努力寻找各种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和优异性能的大块非晶合金。先后己有Cu基、Pr基和Co基等新型大块非晶合金被开发出。,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性(乱中有序性) 晶体结构:原子排列是长程有序的,即沿着每个点阵直线的方向,原子有规则地重复出现(晶体结构的周期性) 非晶态结构:原子排列没有周期性,即原子的排列从总体上是无规则的(长程无序),但是,近邻原子的排列是有
5、一定规律的(短程有序),二、非晶态材料结构的主要特征,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非晶合金衍射花样,晶体衍射花样,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电子衍射图,2.亚稳定性 非晶态是一种亚稳态,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直接关系非晶态材料的应用及使用寿命。 3.均匀性 显著特点一层含义:结构均匀、各向同性,它是单相无定形结构,没有象晶体那样的结构缺陷,如晶界、孪晶、晶格缺陷、位错、层错等。 二层含义:成分均匀性。在非晶态金属形成过程中,无晶体那样的异相、析出物、偏析以及其他成分起伏.,三、非晶态的形成过程,E:结晶过程;C:非晶形成过程 ;D:非晶晶化过程,与结晶相比,非晶态形成过程有以下特点:
6、(1)从熔体中形成非晶态的过程是:ABC 即:过热熔体 过冷熔体 非晶固相(2)非晶形成是亚稳相之间相互转变,即: 稳定过热液相 亚稳过冷液相 亚稳固相(3)从现象上看,在非晶态的形成过程中,熔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是连续的、粘滞系数加大的过程,粘滞系数随温度降低而加大,曲线没有间断点,是连续的;在T=Tg附近,发生了比较陡的改变 ;Tg称为玻璃转变温度,这是描述非晶态由熔态冷却形成非晶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参量 ;C过程主要是指在温度经过Tg点时发生的许多体系性质上的变化。, 欲制备非晶材料,必须抑制过程E(结晶过程)、D(非晶晶化过程)的发生; 欲保证非晶材料稳定性,要研究过程D (非晶晶化过程)发
7、生的条件; 非晶态形成过程的本质是亚稳液相与亚稳固相之间的转变,非晶态形成条件冷却速度:冷速足够大(大于RC)化学成分:组元间电负性与原子尺寸相差越大(10% 20%), 越容易形成非晶态。因而过渡族金属或贵金属与类金属 (B、C、N、Si、P)、稀土金属与过渡族金属、后过渡族金属与前过渡族金属组成的合金易于形成非晶.熔点和玻璃化温度之差T : T =Tm-Tg ,T越小,形成非晶倾向越大。 因而,成分位于共晶点附近的合金易于形成非晶.,例如: 一些二元体系(Pd-Si,Zr-Cu、Zr-Be等),较难形成非晶态;即使形成了非晶态,在Tg温度以下极易晶化(不稳定); 加入第三种组元之后,如Pd
8、-Si-Cu,使熔点温度Tm大大下降,使得体系的Tg/Tm相对提高。这样,不仅易于形成非晶态,而且也比较稳定。 因此,一般来说,多元复杂系更容易形成非晶态。,非晶态的结构弛豫 弛豫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一个偏离了原来平衡态或亚稳态的体系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刚制备完的非晶材料,不是稳定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或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退火,非晶材料的许多性质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最终会达到另一种亚稳态,这就是非晶态的结构弛豫。 在非晶态的弛豫过程中,并末发生结晶,它在微观上发生了结构松弛,是由一种亚稳态变化为另一种能量较低的亚稳态。 弛豫过程总伴随着体系各种物理性质的改变,所以从材料的实际应用上看
9、,弛豫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非晶态材料的晶化 非晶态材料是亚稳态,通过成核和晶核长大过程可以发生晶化; 晶化使非晶态材料原有的某些优良性能消失,必须防止,这也决定了材料使用的极限条件(如最高使用温度); 许多非晶态材料在缓慢加热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大量结晶,这个温度称为晶化温度; 晶化温度越高,非晶态材料的稳定性越好。,1、气态急冷法: 气态急冷法一般称为气相沉积法(PVD和CVD),PVD主要包括溅射法和蒸发法,这两种方法都在真空中进行。溅射法是通过在电场中加速的粒子轰击用母材制成的靶(阴极),使被激发的物质脱离母材而沉积在用液氮冷却的基板表面上而形成非晶态薄膜。,四、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10、,蒸发法是将合金母材加热汽化,所产生的蒸汽沉积在冷却的基板上而形成非晶薄膜。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非晶材料只能是小片的薄膜,不能进行工业生产,但由于其可制成非晶范围较宽,因而可用于研究。,2、熔体态急冷法: 目前最常用的液态急冷法是旋辊急冷法,分为单辊法和双辊法。单辊法是将试块放入石英坩埚中,在氩气保护下用高频感应加热使其熔化,再用气压将熔融金属从管底部的扁平口喷出,落在高速旋转的铜辊轮上,经过急冷立即形成很薄的非晶带。,单辊旋辊急冷法,非晶合金带材,单辊法由于单面接触冷却,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不理想,但产品宽度可达10mm以上,长度可达100m以上;双辊法尺寸精度好,但调节比较困难,只能制作宽度在
11、10mm以下的薄带。,非晶态合金生产线示意图,浇注机,测量系统,卷带机,3、非晶态合金块材制备方法 大块非晶合金主要通过调整成分来获得强的非晶形成能力。Inoue 等人提出了三条简单的经验性规律: 合金系由三个以上组元组成; 主要组元的原子有12%以上的原子尺寸差; 各组元间有大的负混合热;,为了控制冷却过程中的非均匀形核:一要提高合金的纯度,减少杂质;二要采用高纯惰性气体保护,尽量减少含氧量。, 熔体水淬法:此方法是将试样用低熔点氧化物(如B2O3) 包裹起来,在石英管中感应加热熔化,最后淬入水中得到非晶态合金试样。 金属模铸造法:将高纯元素在氩保护下熔融混合后浇注到铜模中。具体工艺可分为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晶态合金 解析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