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ppt课件.ppt
《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ppt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马氏体相变,奥氏体化的钢,以Vc的速度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冷却到Ms温度以下,转变为马氏体,这种操作叫淬火。马氏体是强化钢材的重要组织。,共析碳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式: A M f.c.c , 0.77C% b.c.c or b.c.t , 0.77C% 只有晶格改组而无成分变化 非扩散型转变,1 钢中马氏体晶体结构特点 C 在-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亚稳;单相 C 位置:扁八面体间隙, R间隙0.19,RC 0.77 晶格畸变较严重,5.1.2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类型: 体心立方或体心正方等结构 后者存在正方度: c/a c/a =1+0.046C% 与 C 含量有关,(1
2、) 马氏体,体心立方(b.c.c), C%1; ba 体心斜方(b.c.p), C%1.4%, c/a1, b/a1,其它类型马氏体,(2) 马氏体:密排六方(h.c.p),淬火中常见中间相(3)马氏体:密排菱面体, 的中间相,缺陷多时易出现;(4)马氏体: bcc、 bcp, 与马氏体相似但晶格常数不同(c/a 小得多,又称反常轴比马氏体),只存在于低温条件(0)下,温度升至室温(5)相马氏体:单斜晶系,极不稳定,易转化成,实际常用碳钢、合金钢的马氏体转变:, M (Ms0) ; M(Ms0 ) ; 具体由C%定 马氏体晶体结构不完整性: M 转变中存在较大内应力 各种缺陷(位错、层错等),
3、 c = a0 +P ; a = a0 -P ; c/a =1+p P含碳量; a0 -Fe晶格常数 、常数,2 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关系,正方度基本只与含碳量有关,并随 C% 增加而升高。,(1)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关系,造成正方度的主要原因:,C 原子择优占据、有序分布于立方 C 轴的八面体间隙位置。 若 C 原子无序分布立方结构。,体心正方结构时存在正方度, 而体心立方结构时正方度为1,(2)反常轴比现象: 实际中马氏体 的晶体结构除与 C 含量有关外,还与 C 原子位置的变化有关,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出现反常轴比现象:,低轴比: C 原子同时占据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位置 Ms0 的高碳钢、 F
4、e-Mn-C 合金等中 高轴比: C 原子只占据一个立方轴方向上的八面体间隙 , 造成间隙 C 原子分布的极度有序化。 铝钢、高镍钢,K-S关系,西山关系与K-S关系间:平行的面相同,晶向不同,差516,K-S关系,西山关系,G-T关系与K-S间:平行的面和晶向均不同,分别差约1 和2 ,M形成时,不仅和母相A有一定的位相关系,而且总是在A一定的晶面上形成,该A晶面叫惯习面,特征:不转动;不畸变 是一不变平面。,M板条单晶,M板条束,单元体的立体形态 细长板条状,每个板条为一个M单晶,尺寸0.5*5.0*20m ,惯习面111 。结合特怔 a)在一个奥氏体中,可形成几个不同位向的马氏体群(通常
5、35个);群内含数量不等、位向大体一致但呈大角度的马氏体束(块);束由众多细小平行的板条单晶排列而成。 b) 板条多被残余A薄膜(20nm厚度)隔开。,M板条,M板条束,立体外形为V形柱状,横截面为蝶状,高碳Fe-C合金特殊淬火处理后:从粗片针状M晶粒边沿或周围奥氏体中长出,实质是转变温度的影响,随转变温度的下降,随C: Ms将; M实际转变温度,奥氏体强度低易于形成位错型马氏体 奥氏体强度越高,越易于形成孪晶型马氏体,层错能低易于形成位错亚结构的马氏体例如薄板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实际中发现:淬火马氏体金相形态与转变温度相关,转变温度高于200 板条状马氏体; 转变温度低于200 片状马氏
6、体,由于 C%,Ms及Mf,实际转变温度区间会变化 形态与C%关系: 低碳板条状 高碳片状 中碳 板条状+片状,Mf 200 Ms200 Mf,Ms,A强度低(210Mpa), 易孪生(所需应力小)孪晶 , 片状。 分界温度大约为200 ,200 本质:奥氏体变形方式的分界温度,200 ,总体:钢及铁合金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M时效钢:典型钢种: 如铁基中含17%19% Ni,7%9% Co,4.5%5% Mo和0.6%0.9% Ti(无碳或微碳)。这类合金经淬火成马氏体,然后在480500回火。回火中,由于合金元素在马氏体中过饱和,沉淀析出后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导致强的沉淀强化效果。 优点:良好
7、冷变形能力,焊接性能,高强度运用:火箭及导弹外壳。,切变共格性,C含量越高,Ms越低,残余奥氏体越多,非扩散相变原子发生切变位移,但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军队式转变,界面,扩散型相变原子不切变,位置由于扩散而改变平民式转变,界面,形状改变,形状不改变,注意:马氏体相变的最基本的特征: (1)切变共格性 (2)无扩散性其他特点均由这两个基本特点派生而来。,界面能+ 应变能,M内部高密度的位错或孪晶增加的能量;M形成时因体积膨胀,对周围A有作用力,使其发生变形,位错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能量,很大,马氏体转变主要受应变能控制,(界面能和扩散激活能很小) 而珠光体转变主要受界面能和扩散激活能控制。,E,T0
8、点的物理意义: M 和 A 自由能相等时的温度MS点的物理意义:M 和 A 的体积自由能差刚好克服相变阻力(相变所需最小驱动力)时的温度,3 影响钢中Ms点的主要因素,Ms点对于马氏体转变的重要性: 1、Ms点的高低决定其亚结构,进而决定了马氏体的机械性能; 2、Ms点的高低决定钢淬火冷却到室温时的M转变量和残余奥氏体量; 3、制定淬火工艺(如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时,必须参照Ms点。等等。 因此重点讨论影响Ms的各种因素。,(一)、化学成分1、碳含量: C,Ms,且扩大M形成温度范围。,原因: C对A和M均有固溶强化作用,增大了AM转变时的切变阻力,需要更大的过冷度以获得更大的相变驱动力,使M
9、s; C是稳定A的元素,使A3点,故使Ms。,碳含量对钢中Ms点的影响,每增加1C,使Ms点 -300。,20,2、合金元素 除Co、Al外,其余合金元素都不同程度地降低Ms点。原因: 影响了平衡温度T0 提高A的s,使切变阻力增加。,如Mn、Ni、Cr, 溶入A中使T0,s, 使Ms Mo、W、V、Ti溶入A中使T0 ,s, 使Ms Co、Al、 溶入A中使T0,S, 使Ms,用经验公式可大致求出某种材料的Ms: Ms()=538-317(C)-33(Mn)-28(Cr) -17(Ni)-11(Si+Mo+W),(二)形变与应力的影响1、塑性变形,在Ms点以上不太高的温度范围内(MsMd)对
10、过冷A变形,可促使M转变,在Ms点以上即可形成一部分M,叫形变诱发M,相当于提高了Ms点。 形成M数量取决于形变温度和形变量。形变温度越低,形变量越大,诱发M数量越多。 形变诱发M的上限温度称之为Md点。,预先变形对变形温度下以及随后冷却时马氏体转变的影响,=0,形变诱发M原因 Ms点升高,形变造成晶体结构缺陷增多,引起C、N原子在缺陷附近偏聚,促使C或N的化合物析出,使A中C及合金元素含量降低,Ms点升高。,形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提供M形核的附加能量,成为形核的有利位置,从而促进M转变,提高Ms点。,驱动力:化学驱动力(-自由能)+机械驱动力(-形变能),在MsMd温度范围形变,虽然可使M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ppt课件 第五 马氏体 转变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