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修改学习资料课件.ppt
《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修改学习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修改学习资料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修改,朱维宗云南师范大学,“2011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一、研修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研讨,理解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2.根据小学新教材,能设计一个合乎要求的教学目标的结构,要求该教学目标结构能够“导学”、“导教”、“导测评”。3.经历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二、研修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误区2.教学目标概述3.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4.尝试设计教学目标5.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反思 与修改,活动1:头脑风暴,您对教学目标有何认识
2、?在平常的备课中,您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吗?您平常是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的?,请各位老师先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请各小组将您们小组的看法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并在全班交流。,一、教学目标设计误区,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益。据我们到中小学一线课堂观察,许多教师要么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么设计的教学目标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施和结果。,现象: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不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空 泛、不确切、没有针对性 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不恰当教学目标的分析,1. 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或动作指向不明,一、教学目
3、标1.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看懂图意,借助图画理解课文。(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这是教学要求),案 例,课题:骆驼和羊,2.能力训练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过程目标)(2)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怎样提高呢?)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语文课:秋天到 (第2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3册)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 2.练习背诵 3.分析理解课文,2.割裂三维目标,?,想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1.
4、在全情投入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2.在分步的讨论交流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3.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特别是选材、书面表达的能力。 4.在示范修改中,培养学生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知识教学点(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能力训练点(1)能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2)能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 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德育渗透点(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思想品德
5、教育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切实联系.资料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8.10,评析,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一是知识目标与过程目标相混,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能有效导学、导教、导测评;二是德育目标比较空泛,没有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形成衔接。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见后。【注】国内有课程专家(如贵州师大陈应枢教授)认为可以用“德育目标”代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信息技术课:进入金山演示世界(1)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金山演示的方法;2.认识金山演示的窗口;(如何认识?)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如何学习?)【注】“金山 ”为一
6、种文字操作软件。,3.教学目标缺乏操作性,从以上这些教学目标的陈述可以看出,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常用的句式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认识”。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这样与“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这一基本界定产生了目标主体的偏离,也与新课程的理念不相吻合。,2.从以上几个不恰当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亟待改进。3.“教学系统的优化控制理论” 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划分三个部分(或三个子系统),即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控制系统相当于教师的备课、设计教学目标和授课等环节,它起着对教学控制和定向作用。,执行系统
7、相当学生知识习得、巩固并回忆出来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反馈系统主要指测量和评价,测量时回收信息,评价时辨别、评定信息。 目前,关于“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教学目标达成有效;教学的反馈及改进有效。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教学目标的概念。,二、教学目标概说,下面简要介绍教学目标的概念、作用和功能。,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认为: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每一阶段、每一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或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这种结果或标准又必须是可以用外显的、能观察到的行为而加以界定的”。,(一)教学目标概说,下面所说的教
8、学目标,均指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由课时构成的教学课题的目标,它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为了体现教学目标“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一种较为简便的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两种类型: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技能领域:能(会),熟练 过程目标: 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特性:具有层次性、累积性、独立性 每一个后继行为有不同于前面行为的创新成份,后继行为比前面行为复杂,后继行为包含了前面的行为。,这个目标分类有如下的特点:,因此,教师们设计或陈述教学目
9、标时,要避免使用:“了解并理解” ,“理解并掌握”;同样地,也要避免使用:“经历并体验”,“体验并探索”。,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所指向的表现方式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杰(R.Marger)认为教学目标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我要去哪里?”(即制订教学目标) “我如何去那里?”
10、(即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包含分析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我怎么判断我已经达到那里?”(即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体现得如何,并进行教学评价),按照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由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组成。结果性目标一方面指引教学的方向,一方面判断教学的结果;过程性目标指引如何做。对于教学目标的分类,教育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内一线教师关于教学目标习惯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下面按照这三个维度论述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结构,1.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结构(一),2.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结构(二)义务
11、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因而这四个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指南和依据。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也可以按三类描述,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三维提法。,(三)关于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2.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东西.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模型,教学重点的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 书写教学目标,可用“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连接知识、方法等内
12、容,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只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知识点,因此,书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应该去掉描述内容前面的行为动词,直接陈述相关的知识点。,(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区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区别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重点和难点:【重
13、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 :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难点:用恰当的数据代表一组数据,请评价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建议作如下修改:,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我们前面已分析了当前小学一线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初步了解了教学目标的涵义,现在讨论良好教学目标呈现的标准,最后再归纳良好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一)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阐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观
14、察的。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目标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1.教学目标陈述的方式 在数学新课程中,教学目标陈述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根据教材编写的目的、意图,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分层次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另一类采用过程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应从事的活动或应经历的活动过程,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这一类目标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例
15、如,“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经历用观察、画图或列式等手段,得出应用题的解的过程。”等。,2.教学目标陈述的技术ABCD陈述技术 在教学目标陈述中,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 )、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型,利用这四个要素陈述教学目标称为ABCD陈述技术。,主体必需是学生;(行为主体A)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动词B)附加条件;(行为条件C)最低要求。(表现程度D),“ABCD”式目标陈述模式中的四大要素:,(1)行为主体:即学习者,目标描述的
16、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例如把目标陈述成“教给学生 ”“使学生 ”等就是不妥的。(2)行为动词:使用可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它是行为目标最基本成分,应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行为的表述要具有可观察、测量的特点,陈述的方式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或者说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下面的式子,能 ”;“如图所示,会 ”。(4) 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两种解题方案”。,3.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
17、范,案 例,在使用ABCD陈述技术时,除了上述四大要素外,陈述时还要注意明确教学行为的指向。看下面的案例:,案例,明确教学行为的指向,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哪些情况能使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列表比较矩形、菱形、正方形能绘制居民用水频率分布直方图,1.使用辅助手段,比如“能据图说出 通过查字典”、“在一张空白中国地图上标出”、“可以带计算器”、“允许查词典”、“不用计算器,计算”。 2.提供信息或提示,比如“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给出一张历史人物表,”、“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3.时间的限制,比如“在10分钟内,能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
18、”。4.完全行为的情景,比如“在课堂讨论中, 能叙述要点”。,条件表述的四种类型,案例,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比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叙述,“至少写三种解题方案”,“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的占全班的80%”。,案例,行为标准或表现程度,又如,至少用两种以上 的方法列式;列举平行四边形的四项判定条件;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在“中国地形图”上至少找出三条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等。,也就是说“表现程度”有三层涵义:完成时间限制
19、,如5分钟解答某问题;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如答案的正确率至少达到80%;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如解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案 例,观察世界交通图,在5分钟内说出世界上主要的海峡、运河的分布,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源地、气压中心、风向,规范陈述教学目标的一些例子,不借助笔记,准确无误地背诵葛衣斯堡演说。在90分钟内,能够正确解答8到10个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凭记忆用长笛演奏“牧场”,比上次演奏时的错误至少减少30%。来源: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美国吉尔伯特萨克斯),例1.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小壁虎借尾巴拼音:利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能看准课后的
20、拼音读出并写出句子: bi hu de wei ba duan le ,hai hui zhang chu xin wei ba.字词:能写、默课文中12个生字和16个词,并能说出这些字词在课文中所指的意思。能口头解释“摇着尾巴”、“甩着尾巴”和“摆着尾巴”三个带下划线动词的不同含义.,案 例,规范陈述教学目标的例子与分析,句式:能按下面句式造句或仿写句子“谁看见谁(什么)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课文理解:能独立找出课文中分别描写鱼、牛、燕子尾巴作用的句子;找出并说出课文3、4、5段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点。课文朗读和背诵:能流利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3、4、5段。,(1)有观点认为单篇语文课教学目
21、标宜用两个维度进行陈述,第一个维度涉及单篇语文学习结果的内容:字、词、句、篇(小学低段还有拼音);另一个维度涉及学生的行为表现:听、说、读、写。如掌握词语这一项内容,可以从认读句子、解释词语等行为中表现出来。(2)本节课通过两维方式呈现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准确,可以观察、测量。,评 析,例2.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课长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理由。对于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套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长方形面积并不难,因为aXb=?的计算技能已是学生现有的能力。该课题的难点是学生理解长方形
22、面积计算公式。目标是该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求借助透明方格纸说明长方形公式是怎么来的。两个目标,一个反映理解,另一个反映应用。这两个目标暗含了目标的两个成分:一个是结果、另一个是行为。,评 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方法,这个目标领域包括三要素: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知识内容:“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在研究关系的过程中”,“在对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等。学习过程方式:“通过分析与概括”,“通过实验探究”,“通过文献研究”,“通过采访调查”等。能力发展:“发展能力”,“掌握了策略”,“了解思想方法”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举例,“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分析
23、描述方法,态度情感既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情感,也包括一般的对人类活动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内容便是学科学习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价值因素。规范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描述应包含两部分:一是态度内容,即态度的认知成分;一是情感体验,它与一定的态度活动联系在一起。,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描述方法,(1)关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数量问题,伊劳特(M.R.Eraut)提出“目标密度”的观点,对小学一线教师设计目标时会有所启示,下面做简要的介绍。伊劳特认为,目标可以加上“定量密度”这一维度,密度的指数可以界定为:所列举的目标数目/列举出来目标所涵盖的课时.,附 注,例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阶段理科数学课程
24、的总课时为384,所列举的课程目标有6个,那么其密度就是1/64。在伊劳特看来,一般目标(指某一教育阶段某门课程的目标)以不到1/50为好,课程目标(指一个学期某门课程的目标)以1/5左右为适中,教学目标(一节课的目标)则在2/1到9/1不等。这就是说,课程目标的数目应该多于一般目标,而少于教学目标。当然,这只能给我们作为设计目标时的一个参照,具体的数据还缺乏实验依据。,(2)关于小学教学目标呈现的注意事项课前展示目标与内容结束前回扣目标相结合效果好。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而且要定出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小学低段学生对目标理解有限,对他们不展示目标或只变相展示目标。对于跳跃性大、难度大的内容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教学 目标 设计 修改 学习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