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ppt课件.pptx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ppt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及预防,目录,一什么是VTE,二VTE的发病机制,三VTE的表现和诊断,四VTE的治疗,逼格,Powerpoint,格调,Powerpoint,五VTE的预防,什么是VTE,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凝血系统组成:抗栓与促栓因子构成,血管壁:丰富的内皮细胞(抗栓与促栓双重作用)血浆蛋白:凝血因子(促栓作用)
2、,抗凝 血酶(抗栓作用)血小板(促栓作用),XIa,XIIa,IXa,VIIa 、 II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凝血酶III,IIa,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蛋白C/蛋白S,Xa,VIIIa,Va,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的组成,纤溶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抗纤溶成分: 纤溶酶抑制物2-PI、 2-AP、PAI-1 PAI-1抑制tPA、uPA 2-AP抑制纤溶酶,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关系,凝血与纤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凝血系统决定血栓是否形成纤溶系统决定已经形成的血栓是否存活凝血因子与抗纤溶因素促进血栓形成。抗凝与促纤溶成分抑制血栓的形成生理情况
3、下,是一个和谐的乐章,病理情况下则产生血栓或出血,10,注意二个概念:FDP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片段,统称FDP只有交联的纤维蛋白(共价键形式存在)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才能降解出D-二聚体,D-二聚体是血凝块形成的敏感指标FDP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功能。表示体内纤溶亢进:高凝状态,血栓形成,DIC等,血流淤滞,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的因素,维克氏三角,恶性肿瘤妊娠和围产期创伤、烧伤或下肢、髋部、腹部或骨盆手术肾病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感染、脓毒血症易栓症炎性肠道疾病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抑制治疗,创伤或手术静脉穿刺术化学刺激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换术动脉粥样硬
4、化留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房颤左心室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术后制动)或瘫痪静脉机能不全或静脉曲张肿瘤、肥胖或妊娠造成的静脉受压,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淤滞,维柯氏三角(Virchows triad),凝血系统激活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静脉血栓形成系由于血液高凝和淤血所致。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破坏了血液中凝血和抗凝因子间的平衡,触发瀑布式凝血连锁反应,理论上讲静脉血栓形成对血小板的依赖程度很低,而临床实践也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并不能带来明确的益处,因此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以抗凝治疗为主。,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时间,DVT 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发病 14 天以内亚急性期发病 1530 天
5、慢性期发病大于1月;早期 DVT 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临床表现,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温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 12 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 征和 Neuhof 征呈阳性。,临床表现,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 中最严重的情况,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
6、起相应PE 的临床表现。,VTE的远期危害,血栓后综合症(PTS)一般是指急性下肢 DVT 6个月后疼痛肿胀湿疹色素沉着静脉曲张浅表溃疡,VTE诊断,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提示下肢 DVT 的可能性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易出现漏诊、误诊。 下肢 DVT 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其它可引起D-Dimer升高因素:DIC,恶性肿瘤,术后,危重,感染,外伤等。阴
7、性结果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比较可靠多普勒彩超:诊断DVT“首选” 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临床应用广泛静脉造影:诊断下肢 DVT“金标准”缺点:有创、造影剂过敏、肾毒性以及造影剂本身对血管壁的损伤等CT静脉成像(CTV):对股静脉以上的血栓,敏感性98-100%,特异性94-100%,对于小腿血栓的诊断率仍较低CTPA(肺动脉CT):诊断肺栓塞(PE),下肢 DVT 的临床可能性评估,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模型(Wells 评分),临床可能性:低度0 分;中度 12 分;高度3 分。 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临床DVT可能性评估,低可能性,中、高可能性,D-二聚体检测,静
8、脉超声检查,排除DVT,静脉超声检查,诊断DVT,(-),(+),(+),(-),排除DVT,诊断DVT,造影或CTA等影像学检查,排除DVT,静脉造影,(-),(+),排除DVT,(-),(+),诊断DVT,DVT 诊断流程,治疗,抗凝 DVT 的基本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PMT)下腔静脉滤器 压力治疗其他治疗,抗凝药物,普通肝素需监测APTT,血小板计数长期应用肝素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低分子肝素无需常规监测生物利用度接近90严重出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维生素 K 拮抗剂需常规监测INR值易受许多药物及富含维生素K食物的影响,Xa因子抑制剂间接抑制剂直接抑制剂安全性优良直
9、接a 因子抑制剂 主要适用于急性期、HIT(血小板减少症) 及存在 HIT 风险的患者,抗凝选择,早期 DVT 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 K 拮抗剂,在 INR 达标且稳定 24 小 时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早期 DVT 肿瘤患者,建议首选低分子,也可以使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直接a 因子抑制剂。,抗凝时间,不伴有肿瘤下肢 DVT 或 PE,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或维生素 K 拮抗剂,其中继发于手术或一过性危险因素的初发 DVT 患者,抗凝治疗 3 个月;无诱因首次近端 DVT 或 PE、
10、复发的 VTE 患者抗凝 3 个月后,建议延长抗凝治疗伴有肿瘤下肢 DVT 或 PE,推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 3 个月后,建议延长抗凝治疗维生素 K 拮抗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使 INR 维持在2.03.0,需定期监测,溶栓治疗,方法: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系统溶栓;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适应证:急性近端 DVT(髂、股、腘静脉);全身状况好;预期生命1年和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禁忌证:溶栓药物过敏;近期(24 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近期有严重的外伤;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血压大于 1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血栓 栓塞 VTE 诊疗 预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