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典型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其检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ppt课件.ppt
《(第7章典型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其检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典型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其检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典型结合件的精度设计及其检测,二、键结合的互换性,本章主要内容,三、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四、圆锥结合的互换性,重点要求,抓住每种零部件的公差特点;掌握各结合的配合的选择及应用;掌握各结合公差带及配合的图样标注方法。,一、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一、滚动轴承的特点,轴承图样,轴承外观,1、滚动轴承的结构,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3,滚动轴承的组成: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器,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4,常见的滚动体有五种形状;一种是球形,四种是滚子。,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5,2、滚动轴承的分类,接触角 滚动体与外圈滚道接触点(或线)的法线与 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
2、。,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6,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接触角越大,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越强,7,在外廓尺寸相同的条件下,滚子轴承比球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都好,但球轴承摩擦小、高速性能好。,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8,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9,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0,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1,二、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与精度,在机器中,轴承内圈d与轴径配合,外圈D与壳体孔配合,为完全互换。,由于内外圈与滚动体配合非常精密,故采用不完全互换。,本节主要解决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1、滚动轴承结合的互换性,7.1 滚动轴承配合
3、的精度设计,12,滚动轴承按其内外圈基本尺寸的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五级:其名称和代号由低到高分别为: GB/T307.3-2005,2、滚动轴承的精度,/P0(G) /P6(E) /P5(D) /P4(C) /P2(B),应用最广,一般减速器、电机等,精密传动轴、普通机床主轴,精密机床主轴、精密仪器机构,高精度机床和仪器主轴,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G、E、D、C四种精度等级轴承的价格之比大约是1:2:3:7,用得最多的是G级轴承,凡轴承上没有精度等级标记的就是G级,13,通常在公差等级前加P;凡属0级轴承,一般在轴承型号上不标注公差等级代号,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4,滚动轴
4、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滚动轴承配合采用的基准制:,内圈与轴颈: d基孔制,外圈与座孔: D基轴制,理由:,需要注意的是:轴承的公差带并非采用一般的公差带,而是采用轴承标准专门规定的公差带,内外径公差带的分布如下:,轴承是标准件,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5,轴承公差带的特点是:,所有公差带是单向负偏差,上偏差为0 ;,注意:内径用d表示,外径用D表示,与前面的孔轴规定的表示方法不一致,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表710、11 向心轴承内圈公差;外圈公差(P145-146),16,3、滚动轴承与结合件的配合,轴径公差带共17种,多为过渡或小过盈配合,与轴承内圈配合的轴颈公差带,
5、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7,外壳孔公差带共16种,大多为过渡配合,与轴承外圈配合的壳体孔公差带,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8,由于轴承是标准件,所以轴承配合的选择就是确定与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代号。主要依据以下几点(P147):,1、轴承内外圈相对于负荷的方向;2、轴承承受负荷的大小;3、轴承的游隙;4、其他工作条件。,三、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19,机器工作时,轴上的作用力作用在轴承上,套圈与负荷有三种关系:,(1)轴承内外圈相对于负荷的方向,局部负荷旋转负荷摆动负荷,套圈相对负荷方向固定。 通常采用较松的配合。,套圈相对负荷方
6、向摆动。 通常采用较旋转负荷稍松的配合。,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作用在套圈的局部轨道上。采用过渡或小间隙配合。通过摩擦力矩带动转位,改善滚道受力和局部磨损。,作用在旋转套圈的整个轨道上。采用小的过盈配合。运转时能受力均匀,承载能力充分发挥。,20,21,Fc,22,(2) 轴承承受负荷的大小,根据轴承实际承受的当量径向动负荷P和额定动负荷C的关系,可将负荷大小分为三种类型: 轻负荷 P0.07C 正常负荷 0.07CPr0.15C 重负荷 P0.15C,轴承在负载的作用下,套圈会发生变形,使配合面受力不均匀,引起松动。负荷越重,配合应该越紧。,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3,(
7、3) 轴承的径向游隙,游隙是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包括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轴承游隙分为2、0、3、4、5组(P144),一般机器上,轴承与轴孔配合松紧适中,多选用0组游隙。当轴承与轴孔配合较紧时,应选大游隙轴承,3、4、5。,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4,1) 轴承工作的温度 2) 轴是否轴向游动3) 轴承的旋转速度 4) 整体或剖分式外壳,(4) 其他因素,考虑上述因素后,就可确定轴颈及外壳孔的公差带,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的方向和轴承承受负荷的大小;,表713 、14轴颈公差带的应用,表712、15 座孔公差带的应用,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5,2、轴
8、径和外壳孔形位公差与粗糙度,表716 轴颈与外壳孔的形位公差,表717 轴颈与外壳孔的粗糙度,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保证轴承安装正确、转动平稳。,避免滚道位置不正,旋转不稳。,26,3、图样标注,在装配图上的标注:,在装配图上,不用标注轴承的公差等级代号,只需标注与之相配合的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代号。,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7,在零件图上的标注:,7.1 滚动轴承配合的精度设计,28,7.2 键结合的互换性,键的作用:,(1)传递转矩,(3)导向,键的分类,单键,花键,平键,半圆键,楔形键,普通平键,导向平键,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矮胖),本章只介绍普通平键和矩形花键的精
9、度设计。,(2) 传递运动,29,平键结合和花键结合在机器的键结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花键分为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两种,以矩形花键应用最多。,平键结合,花键结合,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0,平键配合尺寸:键宽b ;非配合尺寸:键高h,键长L,1、平键结合的特点,一、 平键结合,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1,基轴制,平键配合的基准制,平键是由型钢制成的标准件,根据第3章所讲的基准制的选择原则可知:,键与轴槽配合采用 键与轮毂槽配合采用,基轴制,平键国标只规定了一种公差带:H8,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2,2、平键结合的精度选择,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3,平键结合的公差带图,7.2 键结合的
10、互换性,34,3. 配合表面的对称度的选用,为保证键与键槽的配合要求,需规定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面对其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其公差值按GB/T 11842001取79级。,对称度,轴槽标注示例图,轮毂槽标注示例图,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5,配合表面:表面粗糙度Ra上限值一般取1.63.2 m ;,取6.3 m 。,4. 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选用,非配合表面:,轴槽标注示例图,轮毂槽标注示例图,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6,5、平键配合的图样标注,例 :某轴孔配合为25H8/h7,采用正常普通平键联结,试确定轴槽和轮毂槽的公差,并将它们标注在零件图上。(9级),37,表720 平键的公称尺寸和槽
11、深的尺寸及极限偏差(P156),表721 平键、键及键槽剖面尺寸及公差(P157),38,二、花键配合,1、花键按键齿形分类,矩形花键联结应用最广泛,花键的优点:定心精度高;导向性好;承载能力强,7.2 键结合的互换性,39,小径d定心,2、矩形花键的基本尺寸及定心方式,(GB/T 1144-2001)规定,矩形花键用小径定心,7.2 键结合的互换性,40,D,d,B为单一尺寸,查尺寸公差表P161表7-23 定心尺寸d 精度要求高;非定心尺寸,精度较低。 配合制度:基孔制 ;一般用途,精密传动,3、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7.2 键结合的互换性,41,内、外花键小径d的极限尺寸应遵守包容要求
12、位置度公差(键、槽对称度等)按GB/T 1144-2001选取, P161表7-24 、7-25,矩形花键的位置度公差标注,4、矩形花键的形位公差,7.2 键结合的互换性,28h7,42,矩形花键的对称度公差标注,7.2 键结合的互换性,43,花键表面粗糙度推荐值(m)(P162表7-26),5、矩形花键的表面粗糙度,7.2 键结合的互换性,44,矩形花键的尺寸公差带代号和配合代号按照花键规格规定的次序标注,即 NdDB 其中: N:键数,d:小径,D:大径,B:键宽,内花键: 外花键: 花键副:,6、矩形花键连接的图样标注,7.2 键结合的互换性,45,矩形花键连接的图样标注,7.2 键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典型 结合 精度 设计 及其 检测 机械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