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史 ppt课件.ppt
《隋唐文学史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文学史 ppt课件.ppt(8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 主讲:徐定辉,绪论,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总共379年,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新的文学形式。,(一)诗歌的繁荣(二)散文的成就 (三)小说的成就 (四)词的产生和发展(五)变文,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士人生活等。内部文学自身承传。,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的强盛,人民
2、生活安定,这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唐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社会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出现“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等盛世局面。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手工业、商业为代表的城市经济空前繁荣,除了首都长安以外,洛阳、扬州、成都、广州,都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国内交通发达。国家的版图空前扩大 。,李白 古风(第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献忠心(敦煌曲子词集) 蓦却多少云水,直至如今,陟历山阻,意难任。早晚得到唐国里,朝圣明主,
3、望丹阙,步步泪,满衣襟。 生死大唐好,喜难任。齐拍手,奏乡音,各将向本国里,呈歌舞。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经济繁荣对文学的影响:,(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描写都市生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到诗歌创作的风格。(3)市民文学开始出现。,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冯至杜甫传:“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
4、经验,丰富了生活。”,安史之乱后,虽然唐王朝由盛转衰,但社会的巨大变化又深深地触动了文人的思想,也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的盛行,也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唐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一次。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字、开元礼、道举等。制科:是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在所有考试科目中,明经、进士最受重视。明经考帖经;进士主要考诗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进士及第后极为风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
5、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对唐文学发展的影响,(1) 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由此进入上层统治集团,这就使文学进一步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这也是唐代文学的繁荣的一个原因。(2)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3)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4)“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之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推荐,从而增
6、加自己及第希望的一种手段。所谓“纳卷”,就是举子到礼部应试之前,除了要向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投行卷之外,还必须向礼部交纳习作,即“纳省卷”。所谓“温卷”,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八中说:“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 可参阅: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3、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唐太宗的开明、大度“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之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
7、欲敬之,不肖者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之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唐代,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长,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一种互相融和的趋势。在政权运作如法律依椐、社会结构、社会伦理等方面,在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极大地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儒、释、道思想对唐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给
8、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史学:二十四史中,唐修了八史。史学对史传文学有影响,如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等。 书法:楷书中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草书中有张旭、怀素。李白诗、张旭字、裴旻舞为“三绝”。,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的山水画。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以画法入诗。山水诗与山水画相互影响、画论诗论交融渗透。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音乐:古诗中很多是和乐歌唱的,如乐府,七绝被称
9、作“声诗”。燕乐的发展产生了词。许多诗人的诗作与音乐有关: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舞蹈: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舞的诗篇,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5、南北文化交流,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6、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还取决于文学自身的发展
10、规律。,唐代文学恰恰处在既有深厚的基础又有广阔的发展天地的时代。基础方面: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运用 从发展天地来说,五言古诗还有生命活力,七言古诗在魏晋南北朝才逐渐兴盛,全新的近体诗正处于孕育形成过程中。,二、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一)诗歌的繁荣(二)散文的成就 (三)小说的成就 (四)词的产生和发展(五)变文,(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1、诗人众多,名家辈出,全唐诗(清.彭定求)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家。全唐诗补编(今人陈尚君)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
11、1家。诗薮外编(明.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2、诗作浩繁,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3、艺术精湛,唐诗几乎把诗歌创作的各种艺术技法发挥到了极致。铺排、夸张、比兴、对仗精妙绝伦;沉郁顿挫、豪放飘逸、清丽俊爽各尽其美。,4、流派纷呈,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等,5、风格多样,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胡应麟诗薮:“其格,
12、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委琐,靡弗诣矣。”,6、题材广泛,内容丰富7、诗体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古体、近体都具备 。唐代诗人发展了汉魏兴起的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体诗歌更是大放异彩。律体是唐人的创造。形成五律、七律、排律、绝句等形式。 古体:1、五古;2、七古。另有四言、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近体:1、五律;2、七律;3、五绝;4、七绝。另有六律、六绝、五排、七排。,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体现在五大形式要素上:句数、字数、押韵
13、、平仄、对仗。,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000年版,格律诗的形式要求,(1)八句40、56字; (2)平仄相间,粘对合律;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4)一韵到底的平声韵(二四六八句必须入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形式,仄仄平平仄 出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仄仄仄平平 对 仄仄平平仄 出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仄仄仄平平 对,8、影响深远广泛,诗人队伍的构成广泛。 诗薮:“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白居易:“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据诗薮统计,唐人自选诗有三十多种,今
14、存唐人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即唐人选唐诗十种,中华书局1958年版。,胡应麟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委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二)唐代散文的成就,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全唐文(清.董皓等编)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清末的陆心
15、源(藏书家)编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文22896篇。现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新增未收文1100余篇。,(三)唐代小说的成就,唐传奇,即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xng)所编传奇小说集。今尚存二百二三十种。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唐人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四)唐五代
16、词,词,曲子词的简称,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 唐代文人词的创作,一般始于中唐白居易等人。到晚唐五代,词逐渐成熟。有两大创作中心。一是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二是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民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五)变文,说唱文体,简称“变”。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先河。,三、唐诗的分期,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唐诗
17、的不同风格趋势,对于唐诗演进过程进行描述。最为流行的大致有所谓“五唐说”和“四唐说”,但最通行的是 “四唐说”。,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诗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将唐诗分为五体。杨士弘唐音将唐诗分为“唐初、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由“分体”转为“分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从此四唐就不仅分体,而且正式成为唐诗的分期。,1.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唐代诗歌繁荣的准备时期。,初唐约百年,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初唐的前五十年,诗歌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从
18、作家来讲,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魏征、上官仪、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初唐四杰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陈子昂高举文学革新的旗帜,大力倡导“汉魏风骨”,主张“风雅”、“兴寄”,批判齐梁“采丽竞繁”的形式主义诗风,把唐诗引向了健康发展的方向。,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唐诗的鼎盛时期。,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
19、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的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玄宗天宝前后的时代情绪,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歌颂山水田园的宁静温馨,抒写隐逸生活的情趣;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侧重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边塞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3.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这时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
20、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局面。“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前期即大历(766779)年间前后,诗歌创作处于过度阶段。主要诗人有元结、顾况、韦应物、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创作成就都不是很高。刘长卿、韦应物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中唐后期出现了唐诗的第二个高峰。高棅称之为“中唐之再盛”时期。
21、这时的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的新乐府诗人,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追求奇崛险怪的诗风,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3)李贺,以其丰富奇异的浪漫主义作品,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4.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唐诗的夕阳晚照时期。,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所以现实
22、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传统,反映民生疾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艺术上缺乏独创性。,在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杜牧等人。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慨盛世之不再来,诗中充满了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杜牧的抒情写景诗清新俊逸,李商隐的爱情诗深情婉曲,对后世影响较大。也有许多诗人逃避现实,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十分流行,诗风开始衰落。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都各有特色。,思考题,1、试述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2、试述唐代文学发展概况。 3、唐代诗歌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具体说明。4、唐代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
23、个时期?各期主要有哪些流派和诗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参考书目,1、徐明霞校注卢照邻集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 2、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 3、葛晓音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2期,第一节隋代文学,隋代诗坛的总特征,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文风的改革,隋文帝杨坚时出现改革文风的呼声,但最终没有取得什么结果。 隋书李谔传:“开皇四年,(文帝)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
24、“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遇,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作家,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薛道衡,隋最著名的诗人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昔昔盐
25、,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诗写闺中怀远之情,“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可谓“真境逼而神境生”。(清 笪重光画筌)刘餗隋唐嘉话云:“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刘餗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唐文学史 ppt课件 隋唐 文学史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