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
《孔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孔子哲学思想,1,主要内容,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孔子的“天命观”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的认知理论 孔子及儒家的“孝道”孔子及儒家的“中庸之道”孔子的理想人格与精神境界 孔子的贡献与历史地位,2,一、孔子生平简介,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陬邑(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之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文化名人。,3,(一)孔子名称的由来,“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
2、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世家孔子出生的具体月日,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按照春秋谷梁传所载是“十月庚子”,换算为现在通行的公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4,(二)孔子人生际遇三落三起,一落:人生无望,悲惨的童年,屈辱的青年。 一起:发愤自学,创办私学,扩大影响,终官费留学,实现人生第一次辉煌。 二落:鲁昭公倒台,失去靠山,又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二起:51岁时来运转,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成为人生最辉煌时期。 三落:“堕三都”失败,被迫流亡,周游列国,开始了人生最低谷时期。 三起:安享晚年,整理古代典籍,终成大器。,5,二、孔子的社会政治立场,(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三
3、)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四)正名(五)对礼的损益,6,(一)以周礼为理想目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八佾,7,(二)坚持礼治,反对法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守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qin),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8,(三)坚定地维护等级秩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
4、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9,(四)正名,“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手足。” 论语子路,10,(五)对礼的损益,“人而不仁,其如礼何”?“
5、礼之用,和为贵”;他重视礼的实质,而不是它的形式:“礼哉礼哉,玉帛云乎哉” 论语阳货。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周备)也,宁戚。” 论语八佾,11,Have A Break!,12,三、孔子的天命观,天是商朝时期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最高权威,商天子便代表着天在人世间的职权。 文武革命,人们发现天命原来是不可靠的,可以改变的,社会不能光靠天、命来维持。周公提出“以德配天”,直接导致了对天命的怀疑。孔子时代,天命观的统治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天命的绝对权威发生动摇,这样才有可能对天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思考。,13,昭公十八年郑国裨灶根据天象预言郑国将要大火,子产批评说:“
6、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 伯阳父用阳阴之气解释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14,孔子承认天命的存在及其作用,“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之言”。“商闻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五十而知天命”。“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尞其如命何?”,15,天能够赏善罚恶,“天生德于予,桓魋(zhu)其如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6,并不完全受天命观的制约,而是有所修正,有时把天视为自然之天。
7、“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有时对虚无缥缈的神灵持怀疑的态度。“赐不受命,亿则屡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罕言利,与命与神。”,17,重人事轻鬼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如果重神而轻人,则是放弃主体的努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天命鬼神安排,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18,在鬼神问题上采取比较明智的态度,儒家重礼,讲究祭祀,祭天、祭祖先神、祭各类神祗,如果否定神灵的存在,这种礼仪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所以,“祭如在,祭神
8、如神在。”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19,因袭与革新,孔子承认天命是因袭,修正天命是革新。过去总是过于强调前一方面。其实,孔子天命观的意义在于后者。他强调敬天畏天,反对盲目听从天的安排,是要求人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这一点正是后来儒家的精神所在。学术界有人以儒学为宗教,孔子为教主,并没有获得认同。因为宗教是非理性的,只要求人们服从和信仰超自然的力量,一切听从上帝的安排,而儒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理性自觉和主观努力。,20,四、孔子的“仁
9、学”思想,“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孔子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文献整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一)孔子“仁”的基本含义,从字源看,“仁”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仁,说文云:“从人从二”,段玉裁注释说:“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从人二”。在论语中,“仁”字涉及五十八章,共出现109处。“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22,1、仁爱的对象,(1)亲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泛爱众“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爱物。“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2
10、3,2、“仁爱”的基本特征,1、爱有差等2、爱憎分明“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仁民为本,24,(二)“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1、“仁”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1)道德义务的意识。“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2)道德责任的意识。“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道德自律的意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5,2、“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1)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孝悌”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2)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 “忠恕”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
11、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刚、毅、木、讷仁”;“温、良、恭、俭、让”;君义臣直。(3)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中庸”,26,3、“仁”与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求之于己”。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内省不疚”。(2)“笃信好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3)“躬行实践”。“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听其言而观其行”。 最终目标是“成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7,(四)“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学而优则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12、其所而众星共之。”,28,1、“道之以德”的治国方针,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9,2、“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所谓“无为而治”,其实就是现代管理中的“最小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孔子所理解的“最小的领导行为”,一是“修己”,二是“用人”。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五人:禹、社稷、契、皋陶、伯益。”,30,3、“修己以安百姓”的治国目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苟正其身矣,干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 孔子安民的三部曲: “庶富教”孔子到卫国去,看到稠密的人口,感叹道:“庶矣哉!”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富之。”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冉回答:“教之。”,31,五、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1、承认先验的知识,从认识论上把人先验地划分为不同等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的是极少数圣人。学而知之的是贵族统治者,困而学之的是士阶层,困而不学的则是庶民百姓。孔子认为这种等级是不可改变的,“唯上智下愚不移”。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便说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32,“我非生而知
14、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因此,他十分注重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十家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子入太庙,每事问”。,33,2、重视学而知之,第一,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第二,在求知的问题上,要有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三,学习知识要多闻多见,去伪存真,在广泛的比较中获得真的认识。“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4,第五,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15、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第四,不主张读死书,死读书,而强调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35,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凭空揣测、不全盘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36,驼背翁捕蝉,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j)偻者承蜩(tio),犹掇
16、(du)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37,六、孔子及儒家的孝道,(一)“儒”的含义何谓儒?班固的汉书:“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说文解字对“儒”作了“柔”的解释,“儒者,柔也。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两相比较,礼治比较温柔,法治严刑峻法。,38,儒有三义,章太炎原儒,胡适说儒认为儒
17、有三义:达名概括程度最高的概念,最早的儒者,是一批方术之士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知;类名懂得“六艺”之人,即既有知识又有教养之人;私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一个学术派别,由孔子创立。,39,(二)儒家的孝道,1、孝的地位仁之本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也者” 孝经:“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40,2、孝的基本含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的字面意义:从孝这个字的构成来看,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其含义就是说,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那就不是孝了。上一代还有上
18、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41,孝的基本含义,一是赡养父母,使父母生活没有问题。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我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42,二是尊敬父母,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为能养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礼记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论语为政“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里仁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3,三是孝顺父母,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事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不当之
19、处,要适度地劝谏。假如父母有决不听从之志,则依然敬重有加,不要违拗或远离而去。也可以因此而忧劳,但却不要怨恨。 里仁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之时,子女不宜到远方出游。如果一定要去,也要遵守常规。,44,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高层次要求。养与敬相比,敬是更根本的。因此,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学而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重地对待故去的亲人,追忆、缅怀自己的远祖,民风就会复归于敦厚。,45,传统儒家伦理对于赡养父母是十分重视的。有时候,甚至超出了道德范围而以法律形式加以
20、保证,规定不孝在法律上要受到处罚。孝经五行章有:“五行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说法,规定对不孝者要“斩首枭之”。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而其中不孝罪为“十恶不赦”的罪名之一。唐律规定,骂祖父母与父母的要处以绞刑,殴者处以斩刑,从而对不孝的种种罪行作出了更具体的处罚。,46,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说:“无违”(不违背礼的规定),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在向他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安葬以后还要按照礼的祭祀他们,这是孔子就如何孝顺父母的一个最全面的论述。,47,“事死”有两个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哲学思想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