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 土地生态评价,7.1 概述,一、概念: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1、内容,(1)着重进行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土地生态价值的评价。,(2)在一般的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研究对象最有意义的若干生态特性,进行专项评价,(3)尤其关注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程度或潜在危险进行评价,2、作用,(1)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2)为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服务,(3)为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政策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持,二、土地生态登记与评价指标选择,1、土地生态登记 调查内容,土地生态登记就是根据
2、土地生态研究的目的,在选定的区域对土地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登记的过程,它通常将研究范围内的整个地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以一个网格为单位逐个进行生态因子调查,土地生态登记内容因生态系统不同而不同,有些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生态登记的内容有较大差别,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登记:(1) 荒漠土地生态系统荒漠土地生态系统是在亚干旱和极干早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mm,其水分不足以支持建立一层完整的草被而形成以草木疏落、地面裸露为特征的不稳定土地生态系统。,这类生态系统主要调查内容有日照时数、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植被类型、土壤质地等;是否有上游用水量增加而导致下游缺水、老绿洲萎缩的现象
3、;是否有改变河流水量分配而加剧部分地区荒漠化发展的现象;是否有破坏森林资源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是否有过度放牧而加剧植被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现象等。,(2)农业土地生态系统农业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积极干预改造下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要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作物有粮油作物、果树、茶等。,农业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有:水资源、水利、土壤质量、主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的种类、数量、结构,化肥、农药、能源资源等的用量,从事农业劳力状况等,是否有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的现象,是否
4、有人为行为的不当而严重影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的现象等。,(3) 草原土地生态系统草原土地生态系统是以草本植物为生物群落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按地带、气候、植被类型分,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丛、灌丛、稀树灌丛草地、沼泽草地等18类、37个亚类、1100多个型。,草原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地表植被等;是否有超载放牧、过量采食而导致草原退化的现象;是否有开垦干旱草原而导致土地沙化现象;是否有过量捕猎草原生物资源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等现象。,(4)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改造和建设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
5、态系统。其组成除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外,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通过人类的生产、消费过程,实现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和转化,从而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静态及动态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能耗密度、物耗密度、土地条件、建筑密度、交通强度、地表植被、水资源、气象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等:土地是否有生产和生活活动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等。,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登记重点调查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程度,如土地利用状况、大型建设工程状况、各行各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区域特殊保护项目调查登记,(1) 地方性敏感生态项目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地;水源地
6、,水源林地与集水区等;各种特有自然物,如温泉、火山口、溶洞等,地质遗迹、分水岭、界域标志等;各种名木、寺庙、圣地圣物等;特殊生物保护地,如动物园、植物园、果园、育种地、农业特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别人群保护地,如学校、医院、疗养地、集中居民区等。,(2) 脆弱土地生态系统是指那些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十分艰难的生态系统。它的特点是生物生产力低,生态系统制约性外力强,或存在敏感的生态因子并易受外力影响,使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生态系统有岛屿土地生态系统、荒漠土地生态系统、高寒带土地生态系统以及热带雨林土地生态系统等。,(3)土地生态安全区有些土地生态系统对广大的区域有重要的生态安
7、全防护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常会招致区域性巨大的生态灾难,因而对这些生态安全区需加以特殊保护。这种起着土地生态安全作用的生态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江河源头区,一类是对城市或人口经济集中区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地区。,(4) 重要生境。重要生境是指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生境或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属于这类重要生境的生态系统有:热带森林、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甚少的荒野地、珊瑚礁、红树林等。,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主要土地生态问题调查登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生态环境一刻不停在变化着。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8、另一种是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这种历史变迁,与土地生态工作关系重大。区域性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1) 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2) 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也是一种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土地退化过程。(3) 自然灾害,是一种生态环境极度退化的结果,也是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表征。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生物灾害,以及污染灾害等。,(1)收集现有资料,调查方法:,(2)现场调查,(3)最后,将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分析,绘出各种生态因子
9、的生态图,(1)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影响农用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健康的因素相当多。,表 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2、土地生态评价指标选择,(2)建设用地的宜人性评价指标,以下是从适于人类生存,建立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角度,提出建设用地的生态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区位 土地的通达性,建筑的经济性 ?,环境的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i) 代表性:一个指标能代表或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全部或至少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一个指标能与多个指标相关联。(ii) 灵敏性:能灵敏地指示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为变化,如粘土矿物类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变化不敏感,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iii) 通用性
10、:一方面能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能适用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3)土地生态评价指标选择原则,(iv) 经济性:测定或分析花费较少,测定过程简便快速。如15N丰度需要质谱仪进行分析,过程复杂,分析成本较高,因而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v) 稳定性: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生态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而不应选择随机性比较大的指标来作为参评因素,如选择一个冰雹次数,在实际量化时会发现很难获取理想的数据。,7.2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7.2.1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该
11、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其组成成份及其数量应该长期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或在某一水平上下略有波动,而大起大落的系统则缺乏稳定性,不能认为是可持续的。,另外,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式宜保持稳定不变。由于系统内外自然、社会、经济诸条件都是动态的,例如,自然要素、人口、价格、政策等都会有正常波动,其生产力亦难免有所波动,稳定性要根据系统的构成因子的数量、功能(包括生产力)围绕某一长期平均水平或长期趋势的波动来评价,因此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弹性的,而不是固定的。另外,一定土地生态系统用某种生产力指标衡量可能是稳定的,而用另一种指标衡量则可能欠稳定。例如,某生态系统实物
12、产量是稳定的,但由于市场价格变化,用货币价值来衡量产值则是不稳定的,所以应该用自然要素而避免使用经济要素来衡量。,7.3 土地生态承载力,承载力最初被引进生态学时,其含义是在某种环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的潜力,在实践中的最初应用领域是畜牧业。随着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承载力概念发展并应用到自然社会系统中,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20年代70年代以后,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也应运而生,生态承载力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资源承载力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
13、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承载力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目前有关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其中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较多。同时由于不同的侧重点和对象,出现了水资源承载力、森林资源承载力等的多种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是近20年来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许多领域的热点问题。它是继上世纪6070年代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以及人口爆炸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之后,所开展的一项务实的研究工作。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活水平下,一定土地资源能养活的最多人口数。但是,许多学者将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纳入了土地资源的概念中,所以易将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混淆。,水资
14、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良性发展为条件,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在水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并经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系统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能力。即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的能力。,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可维持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要素应包含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及社会要素。所以,某一区域的土地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
15、、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如果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遭到摧残或归于毁灭。土地生态承载力的载体不仅包括耕地,还包括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的不仅包括人口(居住),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量等。还有废物消纳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集中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与矛盾关系,受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等直接影响,由此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转化为研究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即指在一定生态环境目标下,单位面积土地内
16、适宜环境的、可以用做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比例,或者说建设活动规模、分布与环境处于协调状况的建设用地量及其所占比例。,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的好坏,一方面是看其绿地状况、森林覆盖率、水域面积、自然生态保护区规模;是土地利用规划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另一方面,是看水的质量、空气质量、噪声、“三废”排放、垃圾处理、城市卫生。土地利用规划只能起一个间接的、辅助性(辅助环境管理)的作用。因此计算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量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7.4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人在1992年提出通过估算维持人
17、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空间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或称生态空间占用,是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一定数量的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基于以下两个事实: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耗的绝大多数资源及所产生的废物数量;这些资源和废物可以换算成提供这些功能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根据上述理论和概念,其重要的计算步骤如下:,废弃物消纳与生产所需的土地面积不等!,(i)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ii)利用平均产量数据,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
18、面积;(iii)通过当量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将其汇总、加和计算出生态足迹的大小;(iv)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废弃物消纳?,计算公式:式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n为消费项目数;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在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把人类使用的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折算为i种类型生物生产面积,再分别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就可以得到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然后再加和汇总计算生态足迹
19、,生态足迹就是人口数量和人均物资消耗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和生产产出能力的函数,是每种消费商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它表明各个国家(地区)使用了多少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就是 通过对生态足迹与与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相对比的计算和比较分析,来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生态承载力与现有的人口数相对比,来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量相对比,如果两者之差是负值,即生态赤字,也就是消耗量大于所能提供的服务,便表明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大于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勃于可持续发展的;反之,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量相对比,如果两者之差
20、是正值,即生态盈余(ecological remainder),则表明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小于自然的承载能力。,(3)生态足迹的启示根据以上思想和方法,Costanza与Wackernagl等人用1993年的数据,对5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生态足迹的计算。这52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0%,GDP占世界的95%,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计算结果,令人深思:(i)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i)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全球人均生态赤字从1993年的-0.7hm2至1997年增加到-0.8 hm2,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全球生态承载能力的约30%。近几年来生态足迹的赤字仍有不断增长的趋
21、势,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耗资源的数量有增无减,有关全球保护环境的一些措施进展缓慢。在里约宣言发表后的10多年中,人类一方面在大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却面临更为严重的生态灾害人口不断增长、消费和废物增加、贫困人口增加,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森林面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等日益减少。虽然,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尚有不足之处,但为我们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正远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ii)美国是生态足迹最大的国家所统计的52个国家中,有35个国家即2/3的国家为生态赤字。生态赤字居前列的国家(大于3.0 hm2)依次为新加坡、比利时、美国、英国、日本和以色列。人均生态足迹最大的
22、10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冰岛、新加坡、俄罗斯、芬兰、丹麦和瑞士。美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0.3 hm2,为全球人均生态足迹值的3.7倍,其人均生态赤字为-3.6 hm2,仅次于新加坡和比利时。美国约有2.7亿人口,其对全球生态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全世界都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来进行生活,则还需要增加3个地球!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 hm2,是世界人均值的43%,但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为0.8 hm2,为世界平均值的38%,因此,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了0.4 hm2。考虑到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也不高,其影响程度仍应受到充分的重视。,(iii)生态盈余
23、的国家大多地广人稀在所统计的52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的生态足迹盈余。生态盈余大于1的国家依次为冰岛、新西兰、秘鲁、澳大利亚、巴西、芬兰、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瑞士。阿根廷、智利、哥斯达黎加、法国、爱尔兰、马来西亚、挪威和哥伦比亚8个国家在01之间。上述17个国家中,仅南美洲的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人均生态足迹小于世界平均值,其余13个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大于世界平均值,尤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瑞典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世界平均值的1倍以上,这些国家尚有生态盈余并不是他们具有可供效仿的生活模式,而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密度相对稀少。,7.5 生态适宜性分析,一、 概念 生态适宜性(
24、度)是指在规模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生态适宜度的研究,可为生态规划中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标是以规划范围内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规划对象尺度的独特性、抗干扰性、生物多样性、空间地理单元的空间效应、观赏性以及和谐性,分析规划范围内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空间地理单元的关系,确定范围内生态类型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评价的主要内容。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分析区域发展所涉及的生态系统敏感性与稳定
25、性,了解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从而引导规划对象空间的合理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二、筛选生态适宜度评价因子的原则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对区域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对开发利用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以期直观反映出区域开发利用可能性及开发潜能。分析指标的选择一是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对给定的利用方式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各网格的分布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原则上要综合考虑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做到二者兼得,在分析因子的选择上应遵循综合性、主导性、差异性、不相容性、限制性、定量性等原则。,(1)
26、综合性原则 所选指标体系能够尽量反映出土地的全部属性。(2)主导性原则 评价因子对土地的影响有主次之分,评价因子应尽量选择对土地生态适宜性影响显著的因子。(3)限制性原则 土地生态适宜性的影响因素常常有一些具有限制性的作用,如果不加以考虑,会主观上扩大土地利用的范围,造成不良影响。,(4)差异性与不相容性原则 分析因子应尽量选择区域范围内差异显著的因子以避免相关性影响分析结果,指标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应选择相对独立的因子。(5)稳定性原则 评价因子在作用时间上应该是稳定的,在时间尺度上短暂作用的因子不能作为适宜性分析的依据,只有稳定的因子才能体现土地的属性,真正分析出土地生态适宜性。(6)定量
27、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为主,减少主观成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精度。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何种地块的生态适宜度;二是地块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三、 生态适宜度分析程序,四、应用举例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一、评价指标体系(1)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居住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小结,数理逻辑土地的性状,土地能提供的利用方式,对土地的要求,有多种二者是否匹配,利用方式有多种,找出最佳的那种先锋植物 :不同环境、先锋植物不同,7.6 生态敏感性
28、评价,(1)概念生态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2)生态环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i)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ii)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iii)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敏感性的分布特征。,(3)生态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
29、 (i)土壤侵蚀敏感性 (ii)沙漠化敏感性 (iii)盐渍化敏感性 (iv)石漠化敏感性 (v)酸雨敏感性,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为基础,综合考
30、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是为了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可以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评价,包括降水侵蚀力、土壤质地因子和坡度坡向因子(地形起伏度)与地表覆盖因子5个方面的因素。根据目前对中国土壤侵蚀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各因素的敏感性等级(表6-21)。,降水侵蚀力值:可以利用降水资料计算的中国100多个城市的降水侵蚀力值,采用内插法,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降水侵蚀力值分布图。然后根据表6-21中的分级标准,绘制土壤侵蚀对降水的敏感性分布图。坡度坡长因子:
31、对于大尺度的分析,坡度坡长因子是很难计算的,可采用地形的起伏大小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系来估计。在评价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地形指标。刘新华推荐选用1:100万的地形图,最小单元为5km5km进行地形起伏度提取。然后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区域土壤侵蚀对地形的敏感性分布图。,土壤质地因子:土壤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与土壤质地有关。土壤质地影响因子K可用雷诺图表示。通过比较土壤质地雷诺图和K因子雷诺图,将土壤质地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分为5级。根据土壤质地图,绘制土壤侵蚀对土壤的敏感性分布图。地表覆盖因子:地表覆盖因子与潜在植被的分布关系密切。根据植被
32、分布图的较高级的分类系统,将覆盖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分为5级。并利用植被图绘制土壤侵蚀对植被的敏感性分布图。,(2)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方法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 土地沙漠化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见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方法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
33、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表6-23)。再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地下水临界深度,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酸雨敏感性评价方法酸雨敏感性:可根据区域的气候、土壤类型与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特征来综合评价区域的酸雨敏感性。,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
34、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白浆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碱土、棕钙土、灰钙土、淡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干旱盐土、砂姜黑土、草甸黑土。,敏感性等级分类(等权体系),7.7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 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
35、与效用。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 提供食物、医药及其它农业工业原料,维持了物质循环(水),生物的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的概念中人的地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对于持续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Costanza等将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功效,他还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17类主要服务功能: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控制和沉积物保持、促进土壤发育、保持营养循环、废物处理、受粉、生物控制、庇护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阅资源、休闲娱乐功能以及
36、文化功能(表6-28),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些服务虽不能在市场上买卖,但它具有重要价值。某种程度上,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土地生态效益的量化, 故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又称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以及存在价值四个类型 直接利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种类繁多,而且往往是很难定量,实际评价时仍存在许多困难,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V研究区生态系统服
37、务总价值(元);P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 单位面积的生态功能总服务价值(元/ hm2);Ai为研究区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目,Ai采用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 (元/hm2),林地15万m2, 草地2万,耕地5万m2、园地3万m2、湿地1万m2、湖0.5万m2,还有荒地0.5万m2、住宅用地1万m2、商业用地1万m2,,计算题: 某区域有林地15万m2, 草地2万,耕地5万m2、园地3万m2、湿地1万m2、湖0.5万m2,还有荒地0.5万m2、住宅用地1万m2、商业用地1万m2,计算此区域的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思考题(1) 土地生态需要调查哪些因子?(2) 什么是土地生态承载力?(3) 什么是生态足迹?(4) 什么是生态赤字、生态盈余?(6) 什么是生态适宜性,如何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7) 什么是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哪些内容?(8) 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是什么意思,如何估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