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第五章 接地与过电压保护课件.ppt
《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第五章 接地与过电压保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第五章 接地与过电压保护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接地的分类 按照供电系统电流制式和频率可划分为交流供电系统的工频接地、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和雷电及过电压的冲击接地。按照供电系统电压等级可划分为高压系统的接地、中压系统的接地和低压系统的接地。目前接地的分类多按其作用进行划分。 接地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功能性接地,这是为了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及异常情况下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而设置的,如工作接地、电磁兼容接地等,主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就属于工作接地。其二为保护性接地,这是以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目的的,如保护接地、防雷及过电压接地、防静电接地等。,5.1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工作接地是处理系统内电源端带电导体的接地问题,是为了保证供
2、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系统振荡,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工作接地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可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较大的接地故障电流,使继电保护迅速动作,切除故障回路。 电磁兼容接地是为了保证器件、电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电磁环境中的任何器件、电路、设备或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 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产生漏电时,使正常运行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而导致电击危险。保护接地能够在设备绝缘破坏时,降低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的电压,从而降低人身接触该可导电部分对地的接触电压。保护接地还为接地故障电流提供了返回电源的
3、通路,但只有系统接地为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时,才会形成较大的故障电流,保护装置快速动作切除故障回路。,5.1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防雷接地是为雷电流提供导入大地的通路,防止或减轻建筑物、构筑物、电气设备等遭受雷电流的破坏,防止人身遭受雷击。防雷接地分直击雷接地和雷击感应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接地。直击雷通过防雷装置进行防护,由接闪器、防雷引下线和接地极组成,直击雷的接地就是将接闪器引导的雷电流经过防雷引下线引至接地极。对雷电感应过电压应设置避雷器保护,避雷器安装在配电装置(如开关柜)内,避雷器一端与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当雷电感应过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电值,避雷器被击穿,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绝缘不被损坏
4、。 内部过电压设备的接地也是为系统运行产生的异常电磁能量提供向大地释放的通路,避免设备绝缘破坏。内部过电压保护设备也是避雷器或阻容吸收装置,一端接在相线上,另一端接地,当内部过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电值,避雷器被击穿,从而保护电气设备绝缘不被损坏。,5.1 接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一、综合接地系统 综合接地系统是指供电系统和需要接地的其他设备系统的各种接地采用共同接地极的方式,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采用综合接地系统。 供电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用于不同目的、不同用途的接地系统,这一点在接地分类中已进行了说明。在交流系统中任一电压等级都同时存在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问题,如,
5、110/35 kV主变电所中存在110 kV设备的保护接地、35 kV系统的工作接地、35 kV设备的保护接地;车站35/0.4 kV降压变电所中存在35 kV设备的保护接地、0.4 kV系统的工作接地、0.4 kV设备的保护接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通信等其他设备系统也需要设置用于设备正常工作以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因此,一个车站内要求接地的系统和设备很多。从接地装置的要求上,可以共用接地装置,也可以分设,但分设接地装置时强电和弱电接地装置需要相距20 m以上。在分开设置不同的接地装置时,若距离不能满足要求,将导致由于接地装置电位不同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不同接地导
6、体之间的耦合影响也难以避免,会引起相互干扰,因此,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系统是指供电系统和需要接地的其他设备系统的系统接地、保护接地、电磁兼容接地和防雷接地等采用共同的接地装置,并实施等电位联结措施。各类接地可以采用单独的接地线,但接地极和“等电位面”是共用的,不存在不同接地系统接地导体之间的耦合问题,也避免了采用不同接地导体时产生的电位不同问题。综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按照接入设备的要求和人身安全防护的要求等方面综合确定,综合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不大于接入设备所要求的最小接地电阻值。 综合接地系统一般由共用接地极引出两个接地母排,即一个强电接地母排,一个弱电接
7、地母排,分别用于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的各类接地,如图13.1所示。,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图5.1 综合接地系统示意图,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二、等电位联结 在电气装置间或某一空间内,将金属可导电部分包括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和电气装置外部可导电部分,以恰当的方式互相联结,使其电位相等或相近,此类连接称为等电位联结。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电气问题,都不是因为电位的高或低引起的,人身遭受电击、电气火灾的发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损坏,主要原因是由电位差引起的放电造成的。消除或减少电位差,是消除此类电气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等电位联结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小各部分之间的电位差,有效防
8、止人身遭受电击、电气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等电位联结可分为总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是将下列可导电部分包括总保护导体、总接地导体或总接地端子,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通风、空调、水管等)和可利用的建筑物金属部分进行连接,以降低车站、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图5.2 总等电位联结示意图,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是将可同时触及的两个或几个可导电部分,进行电气连通,使他们之间的故障接触电压小于接触电压安全限值。 局部等电位联结,是在某
9、一个局部电气装置范围内,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板,将该范围内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部可导电部分等进行电气连通,使该局部范围内,故障接触电压小于接触电压安全限值。 等电位联结是安全接地的重要内容,是间接接触防护的主要措施,它不是强调与地的联结,而是要求人身所能同时接触到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不带电而异常时可能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和设备外部可导电部分相互之间的电气连接,从而避免或减小两者或多者之间的电位差,防止人身发生触电危险。 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能够避免从接触的可导电物体外部引入的异常电位造成的接触电压危害,如雷击、中压系统接地故障引起的异常高电位的危害。辅助等电位联结能够避
10、免被接触可导电物本身如低压设备外壳所在系统产生漏电带来异常电位的危害。,5.2 综合接地和等电位联结,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交流接地系统指包括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及过电压接地等。 城轨交流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有110 kV、35 kV、10 kV、0.4 kV等,其接地内容包括工作接地、电磁兼容接地等功能性接地和电气装置的接地、防雷接地、过电压设备接地等保护性接地。 系统的工作接地包括电源中性点、中性线、保护中性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三工位负荷开关、接地开关等接地。电源中性点、中性线、保护中性线的接地是指主变压器、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与变电所
11、接地母排直接连接关系。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三工位负荷开关、接地开关等设备或电气元件均设在成套开关设备中,这些接地不直接与变电所接地母排单独连接,而先与开关设备中的接地排相连,通过设备的保护接地线与变电所接地母排相连。 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为各种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变电所接地母排的电气连接;防雷接地指接闪器通过防雷引下线与大地的连接;过电压设备的接地就是为防止过电压击穿设备绝缘而设置的避雷器的接地,避雷器也设在开关设备内,因此避雷器的接地端与开关设备接地排相连接,通过开关设备的保护接地线与变电所接地母排连接,实现接地。,一、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方式分为两类: 其一,电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
12、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由于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时,接地电流较小,也称为小电流接地方式; 其二,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方式,也称为大电流接地方式。,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1.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时允许带故障运行2小时,供电连续性好,接地相故障电流为线路及设备的电容电流,但同时非接地相的相电压升高为原来的 倍,过电压水平要求高,线路及设备要求有较高的工频绝缘水平。系统标称电压越高,此中接地方式对电气设备投资的影响越大,不宜用于110 kV以上电压等级。 在10 kV66 kV电压等级可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但电容电流不能超过允
13、许值,否则接地电弧不易自熄,易产生较高弧光间歇接地过电压。 当35 kV、66 kV系统的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10 A时,可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10 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30A时,可以采用不接地系统,当10 kV为架空线路时,电容电流分别为10 A或20A,前者使用钢筋混凝土、金属杆塔,后者采用非钢筋混凝土、非金属杆塔。,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接地 当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不接地方式允许值,可采用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使接地电弧瞬间熄灭,以消除弧光间歇接地过电压。也可采用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此方式与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相比,加速泄放回路中的残余
14、电荷,促使接地电弧自熄,从而降低弧光间歇过电压,同时可提供一定的电流和零序电压,使接地保护动作。高电阻接地一般多用于大型发电机中性点。 采用不接地还是消弧线圈等接地方式,与接地电容电流有关,而接地电容电流的大小与供电线路采用架空还是电缆线路相关。 3.中性点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很大,故障设备或线路须立即切除,降低了供电连续性。但由于过电压较低,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可以选择低一些,减少了设备造价,特别是在交流高压系统,经济效益会比较明显。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多采用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低压系统的工作接地,分为中
15、性点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在具体型式上,我国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将工作接地和低压电气设备接地进行组合,形成了TN、TT、IT三种接地型式。 TN、TT、IT中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即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即中性点不接地。 TN、TT、IT中的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下面对由TN、TT、IT三种接地型式构成的低压配电系统分别进行介绍。,
16、图5.3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的标注方法,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中性导体(代号N) 中性线(N线)的功能,一是用来接用额定电压为相电压的单相用电设备,二是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三是用来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 保护线(代号PE) 保护线(PE线)的功能,是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用的接地线。 保护中性线(代号PEN) 保护中性线(PEN线)兼有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的功能。这种保护中性线在我国通称为“零线”,俗称“地线”。,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1) TN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
17、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三种型式。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如图5.4所示。,图5.4 TN-S系统,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如图5.5所示。,图5.5 TN-C系统,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如图5.6所示。,图5.6 TN-C-S系统,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2) TT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如图5.7所示。,图5.7 TT系统,5.3
18、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3) IT系统 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如图5.8所示。,图5.8 IT系统,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二、保护接地 交流设备的保护接地就是处理电气装置或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即金属外壳与地的关系。无论系统接地采用什么型式,交流系统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要接地。实施保护接地可以降低预期接触电压,提供接地故障电流回路,为过电压保护装置接地提供条件,实施等电位联结。 对于变电所内的电气设备,接地做法为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通过接地线与接地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范围: (1)主变压器、牵引变压器、配
19、电变压器的底座和外壳。 (2)交流高压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和箱式变电所的金属箱体。 (3)中压、低压开关设备的金属外壳。 (4)交直流电源屏的金属外壳。 (5)电气用各类金属构架、支架。 (6)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 (7)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穿线金属管。 (8)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外铠装等。,5.3 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直流接地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别于其他工程的接地系统,由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及过电压接地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牵引供电制式多采用直流750 V或直流1500 V,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设备有牵引整流器、直流开关设备、上网开关设备、钢轨电位
20、限制装置、接触网、回流轨等。,5.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一、系统接地方式 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极相当于交流系统的中性点,直流牵引供电的工作接地就是负极对地关系问题。为减小直流杂散电流对金属结构的腐蚀,直流牵引供电的工作接地采用不接地系统,即正常情况下系统设备的所有正极和负极均与地绝缘。这里的“地”包括大地也包括结构地。 采用走行轨回流,在直流大双边越区供电情况下,走行轨对地电位将高于正常双边供电, 有时会超过允许值。另外在运行过程中,走行轨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电位升高。此时为保护乘客及运行人员的安全,可通过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将走行轨与地进行短时电气连接,以钳制走行轨对地电位。 走行轨对
21、地电位超过允许限值时,为避免乘客上下车受到跨步电压的影响,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本应将走行轨与结构地短时连接,但考虑到杂散电流问题,目前做法是将走行轨与电位同结构地基本相当的外引接地装置短时连接。,5.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二、牵引变电所内直流牵引供电设备的接地 牵引整流器、直流开关设备,包括直流进线柜、直流馈线柜、负母线柜、钢轨电位限制装置,都安装于牵引变电所内,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即金属外壳不与地直接电气连接,而是通过直流框架泄漏保护装置与地形成单点电气连接。 金属外壳与基础槽钢之间设有硬质绝缘板,设备固定采用绝缘安装方法。当系统标称电压为750 V时,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50 k;当标称电压为
22、1500 V时,绝缘电阻一般不小于100 k。各设备金属外壳之间采用电缆实现电气连接,一般在负母线柜接地端子单点通过电缆与直流框架泄漏保护装置连接后,接至变电所接地母排,实现变电所内直流牵引供电设备单点接地。,5.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三、区间直流上网开关设备的接地 区间直流上网开关包括区间检修线隔离开关设备的接地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 1.当上网开关设备设在站台的独立设备房间或牵引变电所内时,纳入直流开关柜的框架泄漏保护中,在发生设备外壳漏电时框架保护联跳直流馈出断路器。上网开关设备安装要求与牵引变电所内直流牵引供电设备相同,金属外壳与基础槽钢之间设置硬质绝缘板。这种方式需增加接地电缆。
23、 2.采用非金属绝缘外壳,当柜内发生直流漏电时,设备外壳不会带直流异常电位,也没有杂散电流泄漏问题。这种方式设备投资较高。 3.设备外壳与基础槽钢之间设置硬质绝缘板,设备外壳与附近走行轨电气连接,发生直流漏电时会产生系统正负短路,直流馈线保护动作并切除故障,这种方式要求设备操作维护只能在直流停电后进行,应用受限。 4.设备金属外壳直接与附近结构钢筋电气连接,相当于交流低压IT系统的接地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保证并保持正极对外壳的绝缘,使正常泄漏的直流电流不能对结构钢筋产生腐蚀,并需要在正极碰壳发生时能迅速切除故障或进行报警。,5.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四、车辆段、停车场直流上网开关等设备的接
24、地车辆段、停车场范围大,直流上网开关设备与检修设备的数量多、分布广,内部金属管线较多。直流上网开关等设备的接地问题可通过柜内设置绝缘护板、绝缘电缆支架或采用非金属绝缘外壳等措施解决。,5.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接地,接地装置是完成系统、设备接地功能的材料和设备的总称,包括接地母排、接地线和接地极等,表征接地装置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始终满足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最小值的要求,接地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有足够的截面,满足在接地故障的条件下的动热稳定,接地装置的材质和规格在其所处环境内应具备抗机械损伤、腐蚀和其他有害影响的能力。 接地母排为汇集各系统、设备接地线并与接地极电气连
25、接的金属导体,接地母排多采用铜材,以减少接触电阻。接地极即为埋设在大地中的金属导体,当水平埋设时称为水平接地极,垂直埋设时称为垂直接地极,若接地极为一组水平埋设、相互连接的导体网格称为水平接地网,若接地极为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极构成称为复合接地网。可以利用车站结构钢筋等作为自然接地极,若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并能分别测量其接地电阻值。为减少土壤对接地极的腐蚀,延长接地极的使用寿命,接地极多采用铜材,由接地极或接地网引至接地母排的接地线与接地极材质相同。变电所内设备接地线多采用镀锌扁钢。当接地系统中相互连接的接地线等采用不同材质时,需要考虑不同金属间的腐蚀问题。,5.5 接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第五章 接地与过电压保护课件 城市轨道 交通 变电 技术 第五 接地 过电压 保护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3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