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玻璃与粉末多晶ppt课件.ppt
《第二章 玻璃与粉末多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玻璃与粉末多晶ppt课件.ppt(3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玻璃与粉末多晶本章内容: 第一节 前言(晶体、准晶、非晶体) 第二节 玻 璃 第三节 超微粉末与纳米粒子,2,第一节 前言从结构上可把固体物质分作三大类、晶体、非晶体、准晶体。,3,晶体,人们对于晶体的认识过程:,人类对于晶体的认识是从具有规则外形的天然矿物开始的。冰和水晶(石英)十分相似,以至于人们曾认为水晶和冰是同一种东西。“晶体”一词正是来源于希腊文的“冰”。,每种晶体都有特定的外形,经过研究,丹麦科学家斯丹诺(Steno)于1669年发现了晶面角守恒定律 - 在生长过程中,各晶面大小虽然都在变化,但晶面交角不变。,4,一次偶然的事件推动了晶体学的发展。丹麦学者的巴尔托林有一
2、次不慎将一块冰洲石(CaCO3,三方结构)摔碎了,发现碎块也和大块晶体一样有相同的斜方六面体外形,由此发现了晶体的解理性,即晶体具有沿一定晶面碎裂的性质。例如,食盐晶体,具有立方体外形,它的碎块也仍然具有立方体外形。解理性是晶体的宏观特性。,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外斯(Weiss)用实验方法总结出晶体的对称定律,指出晶体只有1,2,3,4,6五种旋转对称轴。5次或6次以上旋转对称轴在晶体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否则将破坏晶体构造的平移对称性。,5,晶体的微观结构高度有序,即组成晶体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规律性地呈现三维周期性的长程有序排列,形成周期结构-点阵结构。 因此可以用晶体中的基本结构单元-
3、晶胞来描述晶体的微观对称性。,6,晶体格子构造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长程有序性以及平移对称性等。 晶体平移对称性可用14 种布拉菲格子来描述。 受此限制,晶体中只能存在1、2、3、4和6次旋转对称轴,5次或6次以上旋转对称轴将破坏晶体构造的平移对称性。,7,准晶,1984年以色列科学家Dany Shechtman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工作时,报道了在用快速冷却方法制备的AlMn合金的电子衍射图中,发现了具有五重对称的斑点分布。由于晶体中不可能存在5次对称轴,这一矛盾是人们想到固体材料除了晶态和非晶态之外,还有一种介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新的状态,称之为准晶态(Quasicrystal
4、)。,8,1984年在Al-Mn合金的研究中,电子衍射实验和理论计算都证明了5次衍射图的存在。 这种具有5次对称轴,并且取向有序而平移无序的物质被称作准晶体。,9,Al-Mn合金正二十面体结构示意图,Mn原子位于二十面体中心,Al原子占据其周围12个顶点形成20个正三角形构成的二十面体。,10,正是由于这个共同的Al原子,使晶粒中所有的二十面体取向有序,但长程平移无序,出现所谓的准周期性。,由于合金中Mn与Al的原子比为1:6,Al原子为两个相邻的二十面体所共有。,11,C60可描绘为平截正20面体而形成的32面体。,12,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二十面体原子簇从堆积密度、对称性和能量上看,都是一种
5、稳定的原子组合。 准晶体就是由这样一类结构单元非周期性连接而成的。,13,对于准晶的理解:取向有序,平移无序。,5次对称:正五角形不能拼地板。 平行四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角形可以拼地板。,14,除了5次对称轴的准晶体外,还相继发现了8次、10次和12次旋转对称的准晶体。 这些准晶体都属于二维准晶,即在主轴方向呈现出周期性的平移对称,而在与主轴垂直的二维平面上呈现准周期性特征。,15,我国的准晶研究与世界同步.,郭可信院士1987年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准晶和超导体一起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凝聚态物理领域两大进展。,注意:准晶是人工制备的,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16,非晶体与晶体的
6、基本区别: (1)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呈现长程有序,而非晶体只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短程有序,从而表现出与液体相似的性质。因此,非晶态固体又称作凝固的液体。,非晶,17,(2)晶体是热力学上的稳定相,而非晶体则属于热力学上的亚稳相。即从热力学角度,非晶体具有转变为晶体的倾向。 其中,非晶体包括玻璃和高分子聚合物(如橡胶、塑料等。,18,(3)原子排列 晶体:规则排列 非晶体:无规网络,(4)物理性质 晶体:各向异性 非晶体:各向同性,19,道格拉斯(Douglas)说:“非晶态固体是这样一类物质,它们中原子虽然也像晶体那样相互靠近,但原子的排列并不像晶体中那样有规则,只不过像液体那样的近程有序,却像
7、晶体那样能保持自己的形状。”,20,第二节 玻 璃,玻璃的起源:埃及-公元前35002000年 石英砂+石灰石+苏打,木材为燃料 熔化温度低,有色或半透明装饰品。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玻璃饰品 “独创说”、“外来说”别名“琉琳”、“琉璃”、“玻黎”,唐代称玻璃为硝子,今日本也叫“硝子”。,21,玻璃的定义:,广义的玻璃定义:,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玻璃是一类非晶态材料”。,日本新版玻璃手册-”玻璃为表现出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物质”。,学术界有人认为 非晶态固体(Non-crystalline solids)=无定形(Amorphous)=玻璃态,22,玻璃的分类:,按组成分类:
8、,(1)元素玻璃 如硫、硒、磷可形成玻璃;(2)氧化物玻璃 -纯氧化物玻璃,如石英玻璃 -多元系统氧化物玻璃,如硅酸盐、磷酸盐等;(3)氧氮化合物玻璃(氮取代部分氧);(4)非氧化物玻璃 -氟化物、氯化物、碘化物玻璃等。,综合分类:平板玻璃,安全玻璃,镀膜玻璃, 医用玻璃,光学玻璃,微晶玻璃,玻璃纤维,多孔玻璃,23,玻璃是由无机物熔体冷却而获得的非晶态固体,即玻璃是介于结晶态和无定型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故称之为玻璃态物质。广义上的玻璃可定义为:表现出玻璃转变现象(Tg)的非晶态固体。,24,玻璃转变现象是指加热玻璃时,在以绝对温标表示的熔点2/3 1/2的温度附近,热膨胀系数和比热发生突变
9、的现象。,热膨胀系数Tg 转变点;Tf 软化点,25,玻璃的结构特点如下:,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宏观上:连续、均匀、无序; 微观上:不连续、不均匀。,26,几种玻璃的特性和用途,27,28,石英玻璃,29,光学玻璃,30,玻璃纤维,31,有关玻璃方面的参考期刊如下:,玻璃、玻璃与搪瓷、硅酸盐学报、硅酸盐通报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Glasses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32,一、 玻璃的共性,
10、1、没有固定的熔点;2、各向同性;3、内能高;4、没有晶界;5、无固定形态;6、性能可设计性;7、可逆性;8、连续性。,33,1、没有固定的熔点(non-fixed melting point),当加热玻璃时,只有一个从玻璃态转变温度(Tg)到软化温度连续变化的温度范围。即熔融态与玻璃态之间的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的。,34,冷却速率会影响Tg大小,快冷时Tg较高慢冷时较低,g点在e点前。,35,Fulda测出NaCaSi玻璃: (a) 加热速度(/min) 0.5 1 5 9 Tg() 468 479 493 499 (b) 加热时与冷却时测定的Tg温度应一致。 实际测定表明玻璃化转变并
11、没有一个确定的Tg点,而是有一个转变温度范围。 结论:玻璃没有固定熔点,玻璃加热变为熔体过程也是渐变的。,36,2、各向同性 从各个方向测量材料的性质,若所得数据相同,则称该材料具有各向同性。,37,玻璃具有各向同性,即其各个方向的力学、光学、热学等性能都相同(如折射率、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 玻璃的各向同性从其结构的特点来看,是其内部质点无序排列而呈现的统计均质结构的外在表现。,38,3、 内能高与晶体相比,玻璃处于高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有自动析晶的趋势。,玻璃,晶态,39,4、 没有晶界,与陶瓷等多晶材料或孪晶等晶体不同,玻璃中不存在晶界(晶粒间界)。,40,5、无固定
12、形态可以按照不同的工艺要求,制作不同形态的玻璃,如可制成粉体、薄膜、纤维、块体、空心腔体、微粒、多面体和混杂的复合材料等。,41,6、性能可设计性玻璃的膨胀系数、黏度、电导、电阻、介电损耗、离子扩散速度及化学稳定性等性能通常符合加和法则,可通过调整成分及提纯、掺杂、表面处理及微晶化等技术获得所要求的高强、耐高温、半导体、激光、光学等性能。,42,7、 可逆性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的过程是可逆的,这与熔体的 结晶过程有明显区别。,玻璃制品的热加工,玻璃,熔体,碎玻璃的回收利用,43,8、 连续性,即,由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具有连续性,第一类性质:玻璃的电导、比容、粘度等;
13、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折射率等; 第三类性质:玻璃的导热系数和弹性系数等,44,Tg :玻璃化转变温度,又称脆性温度。它是玻璃出现脆性的最高温度,由于在这个温度下可以消除玻璃制品因不均匀冷却而产生的内应力,所以也称退火温度上限。 Tf :软化温度。它是玻璃开始出现液体状态典型性质的温度,也是玻璃可拉成丝的最低温度。,45,二、 玻璃的结构,(一)玻璃结构学说(二)玻璃的构造模型,46,(一)玻璃结构学说不同科学家对玻璃的认识: 门捷列夫:玻璃是一个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化学组成,与合金类似; Sockman :玻璃的结构单元是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分子聚合体; Tamman :玻
14、璃是一种过冷液体。,47,玻璃结构学说有两个:1、 无规则网络学说 2、晶子学说,48,1、无规则网络学说1932年,查哈里阿森发表 J.Am.Ceram.Soc 基于:离子结晶化学原理; 玻璃的某些性能与相应的晶体相似。,49,学说的四个要点:,(1) 形成玻璃的物质与相应的晶体类似,形成相似的三维空间网络。 (2)三维空间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通过桥氧相连,向三维空间无规律的发展而构筑起来的。,50,(3) 电荷高的网络形成离子位于多面体中心,半径大的变价离子,在网络空隙中统计分布,对于每一个变价离子则有一定的配位数。,51,(4) 氧化物要形成玻璃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每个O最多与两个网络形成
15、离子相连。 、多面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 4。 、多面体共点而不共棱或共面。 、多面体至少有3个角与其它相邻多面体共用。,52,无规则网络学说的评价成功之处:说明玻璃结构宏观上是均匀的,解释了结构的远程无序性,揭示了玻璃各向同性等性质。不足之处:对分相研究不利,不能圆满地解释玻璃的微观不均匀性和分相现象。,53,2、晶子学说1921年,列别捷夫在研究硅酸盐玻璃时发现,玻璃加热到573时,其折射率发生急剧变化,而石英正好在573发生 型的转变。,54,因此,他提出玻璃是高分散晶子的集合体,后经瓦连柯夫等人逐步完善。 上述现象对不同玻璃,有一定普遍性。400600 为玻璃的Tg、Tf温度。,55,(1
16、)晶子学说的要点玻璃是由晶子和无定形物质组成; 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而非微晶; 晶子分散在无定型介质中,二者之间是逐渐过渡的。,56,(2)晶子学说意义及评价:第一次揭示了玻璃的微不均匀性,描述了玻璃结构近程有序的特点。(3)晶子学说的不足之处:晶子尺寸太小,无法用射线检测,晶子的含量、组成也无法得知。,57,玻璃结构学说总结:无规网络学说与晶子学说各具优缺点,两种观点正在逐步靠近。 两种学说统一的看法是玻璃是具有近程有序、远程无序这样一个结构特点的无定形物质。,58,两种学说的侧重点不同:无规网络学说着重于玻璃结构的无序、连续、均匀和统计性。晶子假说着重于玻璃结构的微不均匀和有序性。无
17、规网络学说与晶子学说都能解释玻璃的一些性质变化规律。,59,(二)玻璃的构造模型,1、无规密堆积模型2、微晶模型3、拓扑无序模型4、共价玻璃的连续无规网络模型,60,1、无规密堆积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金属玻璃的结构。它假设原子是不可压缩的硬球,这些硬球无规则地堆垛,以使其总体密度达到最大值。,61,无规密堆结构由五种多面体组成,(a) 四面体,(b) 八面体,这两种多面体也存在于具有密堆积构造的晶体结构中。,62,(c) 具有三个半八面体围绕的三角棱柱,(e) 四角十二面体,(d) 具有二个半八面体的阿基米德反棱柱,上面这三种多面体为非晶态固体所特有的结构单元。,63,模型要点:1、玻璃是由
18、微晶组成;2、微晶晶粒大小为十几埃到几十埃;3、晶粒内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2、微晶模型,微晶模型图,64,微晶模型的评价:1、此模型可定性地说明非晶态材料的XRD结果;2、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径向分布函数和对偶分布函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65,3、拓扑无序模型,拓扑无序: 指模型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是随机地、无序地排布着。,拓扑无序模型示意图,66,拓扑无序模型要点:(1)非晶态结构中原子的排列是混乱和无序的;(2)非晶态固体中的短程有序是无规堆积的附带结果。,67,拓扑无序模型的评价:(1)此模型可模拟非晶态合金(即金属玻璃)的硬球无规密堆积;(2)此模型可模拟共价键结合的非晶态固体的连续无规
19、网络模型。,68,4、共价玻璃的连续无规网络模型 连续无规网络模型是描述以共价键结合的非晶固体结构的模型,它强调非晶态固体中的键合特点、配位数及近程有序和长程无序的结构特点如下图a和图b所示。,69,从右图(a)可看出:(1)每一个原子的配位数均为3;(2)键长是常数或近似为常数;,三重配位元素玻璃结构模型,70,(3)网络结构二维无限延伸,没有悬空键;(4)连续无规网络模型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分散;(5)在连续无规网络模型中不存在长程有序。,三重配位元素玻璃结构模型,71,A2B3玻璃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图(b)的特征相似于(a)。 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桥原子B与A原子之间的键角可在一个较大
20、的范围内变化。,72,三、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玻璃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什么样的物质,在怎样的条件下,对玻璃形成有利!,73,(一)、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熔体依据释放的能量大小,可有两种冷却途径: 1、结晶化;2、过冷后在 Tg 温度下“冻结”为玻璃。因此,玻璃的形成实际上是防止发生结晶的过程。,74,另一方面,从相变的角度看,从熔体中形成玻璃的过程,是从过热熔体(稳定相)至过冷熔体(亚稳相)再到玻璃(亚稳相)的相变过程。从过冷熔体中结晶是一个从亚稳相到稳定相的相变过程。,75,从热力学上讲,玻璃是不稳定态,它具有降低内能向晶态转变的趋势。 因此,同组成的玻璃体与相应晶体的内
21、能差(Gv ) 愈小,玻璃越容易形成。如下图所示:,76,Gv越大析晶动力越大,越不容易形成玻璃。SiO2 Gv=2.5; PbSiO4 Gv=3.7 玻化能力: SiO2 PbSiO4,77,过热熔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晶体与形成玻璃时摩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ef 代表熔体形成玻璃的过程。在e点(Tg)曲线斜率发生变化,但曲线仍是连续的。be对应过冷液体(亚稳态)到玻璃(另一种亚稳态)的转变过程。,78,过程abef的特点是,液体的黏度渐渐增大,直到e点(Tg),液体内部的原子开始被“冻结”,并渐渐地形成了玻璃。,79,abcd代表结晶过程,在TM处体积变化出现不连续性,说明物质
22、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从长程无序的液体到长程有序的晶体的结构转变。,80,另一方面,冷却速率会影响Tg大小。缓慢冷却abgh得到的Tg要比快速冷却abef时得到的Tg低一些。,81,总结(1)玻璃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只有当熔体冷到Tg时位形熵值趋近于零,非晶态才趋于稳定。因此,为了防止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结晶,通常希望熔体的过冷度Tg(Tg = TM-Tg)要小。,82,(2)熔点时的粘度高,易形成玻璃,析晶阻力较大,TM时的粘度是形成玻璃的主要标志。(3)Tg/TM接近“ 2/3”时,易形成玻璃,即三分之二规则。,83,三分之二规则 由Tg与TM作图知,易生成玻璃的组成在直线的上方
23、。 此规则反映形成玻璃所需冷却速率大小。,SiO2,84,如当Tg / TM = 2/3 时,此时形成非晶态所需要的冷却速率相当于10-2 oC/s。而当Tg / TM = 0.5 时,形成玻璃体的临界冷却速率约为103 105 oC/s。,(二)形成玻璃的动力学手段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各类不同组成的熔体以多快的速率冷却才能避免产生可以探测到的晶体而形成玻璃,这在实际应用中很有意义。,86,近代研究证实,如果冷却速率足够快,则任何材料都可以形成玻璃。Tamman 认为影响析晶因素: 成核速率Iv和晶体生长速率u 需要适当的过冷度:,87,(1)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
24、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晶核长大;(2)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和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熔体的过冷度愈大,结晶的驱动力就愈大)。,过冷度与成核速率Iv和晶体生长速率u必有一个极值。,Iv= P * D其中:P临界核坯的生长速率 D相邻原子的跃迁速率,一方面: T 粘度 质点运动困难,难于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成核和长大。,另一方面: T 质点动能 质点间引力 容易聚集吸附在晶核表面,对成核有利。,结论,Iv呈极值变化,过冷度T = TMTg,U=Bexp(-Ga/kT) * 1- Bexp(-Gv/kT) 其中: 项质点长程迁移的影响; 项与Gv有关,晶体态和
25、玻璃态两项自由能差。,项,项,结论,U呈极值变化,90,IV和 u两曲线峰值大小及相对位置,都由系统本性所决定。,总析晶速率1、过冷度太小或过大,对成核和生长均不利。只有在一定过冷度下才能有最大的IV和u 。,2、IV和 u两曲线重叠区,称析晶区,在此区域内,IV和 u都有一个较大的数值,既有利成核,又有利生长。,3、两侧阴影区为亚稳区。左侧T 太小,不可能自发成核,右侧 T太大,温度太低,粘度太大,质点难以移动无法形成晶相。亚稳区为实际不能析晶区。,4、如果 IV和 u的极大值所处的温度范围很靠近,熔体就易析晶而不易形成玻璃。反之,就不易析晶而易形成玻璃。,总结:、过冷度太小或过大,对成核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玻璃与粉末多晶ppt课件 第二 玻璃 粉末 多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