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2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2000年11月8日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人力资源管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历程,阐述了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重点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的作用过程、作用方式,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于诸如企业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家薪酬制度、知识员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和学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兴问题,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发展的沿革,提出了建立与发展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
2、途径和措施,并且综述了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和21世纪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者简介赵曙明,1952年12月出生于江苏海安。现任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会长及江苏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赵曙明教授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1981年留学美国,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师从于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和杰克舒适特教授,于1990年获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留美期间,因为出色的研究工作,曾先后获得89年度“美国全国优秀博士生奖”和“91-92年度国际
3、杰出学者奖”等六项奖励。赵曙明教授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出版了二十本著作,撰写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十多次获得过国务院、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及南京大学颁发的教学和研究奖。作为五位获得者之一,于1996年获得前国家教育委员会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管理科学);在1997年被中国人事部等8部委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998年又被江苏省评为“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为“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赵曙明教授曾是夏威夷大学、多伦多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八所商学院的兼职教授,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兼职教授;他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及新加坡等地讲学,并任中、美、德、荷等国多家跨国公司的咨询顾问;兼任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管理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同时担任中国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前 言彼德德鲁克教授提出“人力资源”概念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也为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
5、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正在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参谋部、执行部和支持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许多相关的问题呈现出来,需要给予澄清和解决,诸如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施实践活动使之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问题,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者们给出回答,从而为实践工作者们提供指导与帮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货币电子化、资源知识化
6、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广泛性、快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日益明显,那么,这些变化对人力资源提出了哪些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21世纪新时代全球企业的要求等,需要我们这些从事管理理论工作者对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加以反省,指出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的未来方向并开展前瞻性研究。尽管从当前来看,有些成果可能是不合实际的,但是它们对于管理者们把握未来、减少对未来未知的惧怕和建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原有人事行政管理的模式以及它们对于整个企业界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至少从我们调查大量企业的情况来看,要过渡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7、还有相当大的难度。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如何加快缩短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优势?这些都需要在广泛调查中国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和国外经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与实际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在国内激起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热潮,出版了大量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和教材,这无疑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学科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性的专著不多,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研究的著作更为鲜见。作者近10年来,一直关注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的进展状况,并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
8、和对策问题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重点项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对策研究和科技部项目中国高科技人才流动态势与对策以及江苏省的多项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书就是作者在上述课题研究过程中新近取得成果的总结,作者希望它能够给国内的相关研究工作带来启迪和借鉴。作为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以为应该有别于教科书,因而不一定追求书稿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力图阐明几个重要的问题。本书共分为十章,涉足5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历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
9、1世纪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课题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探索。它们是对回答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所面临问题的一种尝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还处于发展之中,时代的变迁又给它增加了许多新课题,企图通过一两个课题和一两本著作就能加以解决和说明清楚,是不现实的。这本呈现给读者的书,是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孜孜以求道路上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其中也凝结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劳动,有些在文中或以注释、参考文献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感谢,也有一部分难免无意的疏忽在此,对这些在人力资源理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表示我的谢意。这里我特别要感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选择我这本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著作作为他主编的管理科
10、学文库首批十本书之一。同时我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给予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使得我能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安卫小姐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的博士后刘洪教授、彭纪生、顾海,博士生陶向南、李佑颐、徐军和硕士生蒋春燕、程德俊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帮助搜集和整理了资料,有的还协助起草了部分初稿,在此表示感谢。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刘洪教授,他帮助我最后调整、校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赵曙明二000年十一月三十日于香港科技大学目 录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1第一节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1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6第三节 变
11、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五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34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39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39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43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评估50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62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分析62第二节 企业效益分析64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68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的指数评估82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的作用过程95第一节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效益追求95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101第三节 增进企业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行动方案111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的作用方式1一五第一节 人力资源投
12、资及其管理效益1一五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效益的作用分析122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探索一三1第一节 企业的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一三1第二节 企业家薪酬确定的原则、影响因素与方案一三6第三节 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146第四节 创新模式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一五2第五节 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五8第七章 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对策164第一节 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沿革与展望164第二节 建立与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171第八章 中国科技人才流动态势与对策一八3第一节 科技人才流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一八3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态
13、势一八8第三节 影响科技人才流动体制因素及其对策分析202第四节 高技企业人才高流失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210第九章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217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17第二节 关键问题及未来方向226第十章 21世纪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32第一节 21世纪全球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232第二节 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概况233第三节 21世纪全球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36第四节 21世纪全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的作用与挑战239第五节 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241第六节 新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思考246参考文献254第一章 人力资
14、源管理的演变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水平的提高使组织不得不充分利用它们的一切资源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作为组织重要资源的人力资源也引起了组织越来越高的重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与成功的关键。1991年,美国IBM公司和Tower Perrin咨询公司联合对全球近3000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和首席执行官(CEO)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70的人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90以上的人预计到2000年人力资源部将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部门 简明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243页。在管理学
15、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这更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们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对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做一个回溯,这对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有着深刻的意义。本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人事管理历史的追溯,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并对现代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特性进行了讨论。第一节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一 人事管理的出现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高潮产生了大机器的生
16、产方式,规模化大生产和装配线的出现加强了人与机器的联系,大工厂的建立使雇佣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工业革命在提高了劳动专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生产中员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和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事管理被组织尤其是企业所接受,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也正式进入了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许多学者把这一时期看作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人事管理奠定了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如人员招聘、工资和福利等事务性管理。(一)科学管理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如同管理的其他活动一样,人事管理
17、在本世纪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世纪初叶,泰勒(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被广泛地采用。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在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企业管理员工的最有效方式通常认为就是不断地监督和以辞退员工来进行威胁;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员工的生产力是相同的,如果员工的生产力不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而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所有员工的生产力不可能完全相同。泰勒、弗兰克(Frank)、莉莉安吉尔布莱斯(Lillian Gilbreth)和亨利甘特(Henry L.Gantt)等人相信,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泰勒提出了科
18、学管理的四个原则 Fredick W. Tayer: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New York: Harper & Row, 1911.:(1)对员工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2)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并使之拥有工作所需的技能;而在过去,则是由员工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3)与员工齐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做。(4)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被推到了员工身上
19、。泰勒宣称企业如果遵循这些原则,会给员工和管理者双方带来繁荣,员工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泰勒还认为,企业管理员工的关键是通过开发精确的工作分析方案来选择员工并以此来支付员工报酬。根据当时普遍为企业所接受的把员工作为“经济人”的观点,泰勒创造了最初的劳动计量奖励制度“差异计件率系统”,即工人在完成每天规定的产出标准后,每增加一件产出就将获得更高的额外奖金,工资和奖金的获得是和工作绩效相联系的。通过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其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员工为了获得他们与工作相关的唯一需求金钱,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
20、素的激励理论。一般说来,这一时期人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实施科学管理成为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人事管理人员开始进行时间和运动姿势及特征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工作分析制定工作说明书。在员工招聘和选择中,开始考虑员工的体力、脑力和工作相匹配的问题,生理和心理测试逐渐成为员工招聘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对待,使员工对工作开始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了其激励效果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实施早期的员工福利计划以改善劳资关系,如提供员工必须的基本的生理、社会和教育的需
21、求,为员工提供住房、贷款和实施保险计划等。这些福利计划的实施减少了由于长时间工作、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压式的管理所造成的不满情绪。但是,由于当时管理中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使这些福利措施不能完全为企业所接受,同时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原有的一些计划也被逐渐取消。尽管科学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许多在今天看来是相当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它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力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力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运动由于科学管理
22、理论中关于金钱是激励员工和提高员工生产力的唯一因素的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证实,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研究结果使人事管理从科学管理转向了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924年到1932年间,哈佛商学院的梅奥(Mayo)等人在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开展的实验活动,提供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管理研究成果 张一弛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教程,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霍桑实验证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梅奥等人发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而这些情感又对员工的生产力产生重要的影
23、响。因而,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梅奥等人的研究导致了行为科学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培训主管、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等人事管理的新方法被很多企业所采用,人事管理人员负责设计和实施上述的各项方案,人事管理的职能被极大地丰富了。无庸质疑,人际关系管理方法的运用改进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但在提高员工产出和增加员工满意度上,它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简单组织中人的行为分析基础之上的,然而“快乐的员工是一个好的员工”并未得到事实的证明。(2)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具有不同需要和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人 资源管理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