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斌_简历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docx
《贾斌_简历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斌_简历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商学院 201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学院: 经济学院 专业: 经济学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 贾斌 指导教师姓名张秀峰职称副教授论文(设计)题目甘肃省农村贫困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反贫困的对策分析选题内容及理由:(200字左右)贫困问题关系着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并解决的问题。甘肃省是我国西部的人口大省,贫困问题是困扰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头等难题,我们要根据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以及造成贫困的原因,结合对甘肃省农村贫困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在新时期如何通过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措施,开展反贫困工作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本文通
2、过分析贫困的相关理论,基于实证调查及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全面描述甘肃省农村贫困的新特点,从我省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新特点带来的新挑战提出甘肃省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和建议。指导教师意见:该选题运用反贫困相关理论,在分析甘肃省农村贫困的概况和新特点的基础上,从制度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上、扶贫模式选择上等方面,深入探讨甘肃省农村贫困的原因,并就扶贫模式选择,扶贫方式转变,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张秀峰 2013 年11月20日教研室审查意见:同意选题。 主任签字:柳江
3、 2013 年11月20 日兰 州 商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甘肃省农村贫困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反贫困的对策分析 学 院、 系: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专 业 (方 向): 经济学 年 级、 班: 2010级经济学(2)班 学 生 姓 名: 贾斌 指 导 教 师: 张秀峰 2013 年 11 月 20 日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一)选题目的和意义我国最早的农业区域性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是在甘肃省进行的三西建设(甘肃河西地区、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1983年至1992年是甘肃省扶贫开发的第一
4、个十年,在这十年里,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得到改善,乡镇企业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还有很多地区贫困现象非常严重,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属于扶贫工作的难点和坚石,必须对这些地区加大扶贫力度,才能使其走出贫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省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以往扶贫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总结,认真分析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使扶贫开发工作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顺应时变,与时俱进。研究和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甘肃农村扶贫开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甘肃为例,在査找、搜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地
5、区农村贫困现状、原因等进行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反贫困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能够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和三农问题;第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和谐;第三,为充分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抓紧做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供有益参考。(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贫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外学者较早的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1899年英国的布什和朗特里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结合开创了贫困问题研究的先河,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获得维持体能所
6、须的最低数量的必需品,那么,该家庭就处于贫困状态”。纳尔逊1956发表文章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进理论,他认为认为贫困的国家或地区只有少量的经济收入可用于投资,资本投资不足容易形成低水平均衡陷进。缀尔达尔(1957)提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他认为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容易产生低收入,低收入导致人口教育、卫生、文化水平落后,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供,进而形成低收入和贫困的循环困境。刘易斯(1959)提出贫困文化的概念,他认为贫困与其文化有着重要关系, 个人和家庭的贫困并非单独由环境造成的,其之所以贫困是因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造成的,是由于其自身的行为而沦为贫困人口,而且其独特的文化和
7、价值观并不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穷人会因为缺乏文化而感到无助、自卑,同样因为缺乏文化而视野狭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一系列的表现导致了穷人更穷。马尔萨斯的“土地报酬递减”理论主张人口增长是自然而然的,贫困可以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贫困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也是一种自然抑制;人口运行过程中,要求均衡的制约原理和打破均衡的增殖原理是两条平行主线,两者的内部联系中产生的交替作用形成了人口的增长运动和衰退运动的连续反复。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1993)认为:贫困的重要原因就是得不到某些基本物质福利的机会,也即是不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所以贫困并不是收入的问题
8、,同时他还指出,在确定贫困时,最重要的是根据社会具体情况来确定一些衡量最低限度物质能力的绝对标准,若达不到这个绝对标准就认为是贫困者。国外对反贫困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刘易斯1954年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贫困问题有重要作用。佩鲁(1955)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1958)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理论都从促进部门或地区经济增长角度支撑反贫困理论。舒尔茨的“小农有限性”论,认为只要增加农户识别并有效使用“较好”技术的知识,引进现代农业的高质量投入,便可望打破传统内部均衡和停滞条件,可望激发小农的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带来更高产量,改造传统农业,消除
9、贫困。博茨瓦纳大学社科院发展研究学教授HoPe(1999)以非洲的环境与贫困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长期困扰非洲的环境与贫困的关系,认为要改善非洲贫困的现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如果环境与贫困方面的有缺陷的政策能够得到改善,政府的管理体制能够得到改进,就可以改变环境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世界银行和亚太发展中心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设计出了扶贫政策框架和总结出了成功的扶贫项目政策。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和2004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两个报告都将研宄对象直接猫准贫困人口, 旨在为穷人赋予权力,增加对穷人的服务,为穷人创造机会,增设对穷人安全保障
10、等。2国内研究现状(1)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 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 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和农村依然在贫困问题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新的扶贫战略,决心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11、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扶贫开发历程大致可分为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1985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1986-1993年)、扶贫攻坚(1994-2000年)、巩固成果,综合开发( 2001年至今)四个阶段。(2)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研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把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作为新的政策目标,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深入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相结合,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等为主要模式的中国式扶贫。“整村推进”是
12、以村级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中心,力求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在资金投入和扶持量上,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村级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基础,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使各方面的扶贫资金相互配套、形成合力,集中投向贫困村需要建设的项目,达到“集小钱办大事”的目的。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的主要模式之一。产业扶贫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
13、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从整体上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搬迁式扶贫模式是对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民实施移民搬迁、异地开发而开辟的移民扶贫新途径。我国搬迁式扶贫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组织移民在他处选址安置,即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迁出移民选择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生态环境较优美的地方建房安置,让搬迁户住得下、能发展、不返贫;二是插户移民,即由贫困户自行投靠亲友、分散安置,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三是分阶段搬迁,即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的形式,待移民点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实现整体搬迁。社会扶贫是由中央政府倡导、各级政府率先垂范、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种扶贫模式。(3)对
14、甘肃省农村贫困问题的研宄对甘肃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综合性的对农村贫困新特点以及扶贫开发的具体操作进行综合的整理,而是对贫困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一的分析。贾杰在甘肃省农村扶贫政策效果一文中,遵循了理论梳理、国内外分析比较、贫困根源阐述的套路进行了对扶贫相关理论的反思,进而以各省农村贫困县作为研宄对象,分析其致贫因素,站在发展农村经济的高度,选择农村反贫困的路径。张广莉在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旳新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分析西部大幵发中甘肃省农村贫困分布特征、类型,以及扶贫开发面临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扶贫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对策。何红梅在甘肃省农村扶贫政策效果一文中,分析了甘肃省农村
15、贫困的具体状况,梳理了甘肃省分阶段农村扶贫政策法规的演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村扶贫政策效果,并以资金扶贫为例,论述了甘肃省扶贫政策及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陈耀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甘肃省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一文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对甘肃省的扶贫实践效率进行历史考察,指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三农”问题。并探讨了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思路和方针政策以及扶贫开发模式。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内容甘肃省农村贫困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反贫困的对策分析一、农村贫困的相关理论综述(一)贫困的定义及分类1、贫困的定义2、贫困的分类(二
16、)贫困程度的衡量标准1、贫困线的确定2、贫困发生率3、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4、马丁法二、甘肃省农村贫困的新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一)甘肃省农村贫困的概况1、贫困人口及规模2、贫困的区域分布(二)农村贫困的新特点1、贫困人口的分布呈现多样化2、返贫问题较为突出3、生态贫困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4、致贫原因复杂(三)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1、扶贫开发的局限性2、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要素欠缺3、农村劳动力就业机制不健全,农民工资性收入相对较低4、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力较小5、贫困人口参与政策扶贫的程度低6、生态环境脆弱,缺乏可持续发展三、反贫困的对策分析(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扶贫模式1、产业化扶贫模式2、搬迁式扶
17、贫模式3、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二)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三)健全农民工就业机制,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1、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就业制度2、建立就业传输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3、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标准,增强造血功能(五)实施参与式扶贫,调动贫困人口积极性(六)发展可持续农业,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1、发展高新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业发展形态3、注重农业环境保护预期目标文章结合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在对大量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贫困的理论掌握和甘肃省的基本贫困状况的了解,深入分
18、析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甘肃省农村贫困所表现的新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农村扶贫开发所面临的的新挑战,并根据实际省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反贫困战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力求探索一条适合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本文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在新时期的农村贫困问题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探索扶贫开发的
19、新路径。(1)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在阐述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基础上,对甘肃现状进行实际分析。(2)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在分析甘肃农村贫困原因及反贫困对策时多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而在分析农村贫困现状、造成贫困的因素分析时则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同时以大量统计资料、图表为支撑,采用对当前数据和以往数据的调查对比,总结出当前农村贫困呈现出的新特征,挖掘形成贫困新特点的原因,分析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以期找到调整扶贫战略的突破点和有效途径。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1.与指导老师见面、定题:(2013年10月25日)2.准备资料、进
20、行调研:(2013年10月25日2013年11月5日)3.写开题报告:(2013年11月5日2013年11月20日)4.编写大纲:(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30日)5.论文初稿:(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5日)6.论文二稿:(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10日)7.论文三稿:(2014年4月10日2014年5月5日)8.论文答辩:(2014年5月25日)五、主要参考文献1 何胜红.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2 王蕊.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1(20).3 王明黔,王娜.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路径选择辨析基于空间贫困
21、理论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1(04).4 王顺清,梁丽,刘辉,王天芹,陈永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5 赵敬丹,李娜.中国农村反贫困过程中政府作用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6 胡兆义.中国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7 向仁康.基于马克思贫困理论的我国城市贫困新解读J.商业研究,2012(03).8 罗俊松.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J.人民论坛,2013(3).9 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贾斌 简历 求职 实用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