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介词连词课件.pptx
《古代汉语常用介词连词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常用介词连词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常用 介词、连词,一、介词介词的作用是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于 (於、乎),以,为,因,由,自,从,向,在,被等。,1、于(於、乎) “于”和“於” 上古并不同音,作介词用时,它们的用法完全相同,只是不同时期的典籍选用不同。“乎”与“于”古时音近,也经常作介词用,其用法与“于”也基本相同。于(於、乎)的用法主要有四种。,(1)表示处所与时间。如: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越王句践栖於会稽之上。(句践灭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
2、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庄子齐物论),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书无逸)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韩非子五蠹)有志乎古者希矣, 志乎古必遗乎今 。(韩愈答李翊书),在古汉语中,表处所的“于”可以不出现,而直接以名词作地点补语。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左传僖公三十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引入涉及的对象。如:先
3、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荀子大略)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庄子大宗师),(3)引入比较的对象。如: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荀子劝学)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触)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如: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 (左传成公二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思考墨子公输:“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
4、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晁错论贵粟疏:“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以(1)引入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2)引入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如: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西门豹治邺)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
5、张骞传),(3)表示率领或依照。例如:宫之奇以其族行。 (左传僖公五年)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4)表示原因。如: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
7、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5)表示时间。如: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韩说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注意点:“以” 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如: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髪” 。但在表示时间时,只能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以”的宾语位置为了强调“以”的宾语,可以把这个宾语放到“以”的前面。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齐恒公伐楚 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凝固结构“无以(亡以)”“以”字后
8、面不带宾语,表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的意思,用在动词谓语前,表示没有实施行为的凭借、依据、可能,可以译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不能等。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3、为经常和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关系。例如: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 史记西门豹治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庄子)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
9、九书 )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介词“为”后面的宾语,有时也可以省略。例如: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庄子秋水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史记西门豹治邺),4 、因(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 、“通过”之类的意思的。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论贵粟疏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报任安书,(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这种用法大约在秦汉之后才出现。例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 史记蒙恬列传,5、与(1)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10、例如:陈涉少时,尝与人傭耕。 史记陈涉世家于是汉王与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 汉书高帝纪,(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可译为“跟”、“同”。例如:执其手而与之谋。 国语越王句践栖会稽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史记留侯世家,(3)引进比较的对象,例如: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吕氏春秋吾与徐公孰美? 战国策齐策“与”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常用 介词 连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