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述评.docx
《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述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述评07教育技术学2 2007914219 罗振东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差异,能有效的教学干预,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绩效技术模型在于揭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所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绩效技术从业人员说明如何在工作中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人类行为的效益和系统的价值,也可认为是绩效的精确诊断和各种干预的精确处方,体现了如何提高绩效的过程。因此本文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从绩效技术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绩效技术工作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并分析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异同,还引用了有关绩效
2、技术工作模型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案例。更好地学习绩效技术的模型相关知识。【关键字】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模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理论基础、发展、特点【正文】1.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一)、教学设计:从媒体编制到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简称教学设计,它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系统规划过程。早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大都是基于行为主义的。随着认知心理学对教育技术的不断影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逐渐转向了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教学设计与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相比较,最显著
3、的特点是它注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的分析,特别是注重了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和教学过程的认知策略的组织设计教学设计本身有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演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向深度和向广度的发展。深度发展指教学设计过程的某些要素所涉及的研究的深化,如内容分析中,梅里尔(M. D. Merrill)的分显示理论与方法、瑞格鲁斯(C. M. Reigeluth)的“简化条件法”(SCM)的研究等。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使得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更厚实,可选用的工具更丰富。广度发展指教学设计的程序从初始的媒体观到系统设计观的演变,反映了范式的变化。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范式的演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希夫曼(
4、S. S. Schiffman)教授于1986年撰文指出,人们对教学设计的领域有五种见解,即媒体观、初期的系统观、狭义系统观、标准系统观和教学系统设计观。纵观教育技术史,这些观点反映了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完整,从有序(Systematic)到整合(Systemic)的发展,颇有代表性。笔者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展开讨论。持媒体观或初期系统观的人认为教学设计工作仅仅是媒体制作,是在学科教师确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之后的视听资料配套研制工作。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电教工作的地位基本如此。有些人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较简单的过程,即:确定课程目的、分析教学内容、阐明学习目标、开发评价策略、选择媒体和制作
5、媒体。这种见解是狭义系统观。在他们看来,按这一模式设计教学,加强了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联系,而且有利于推广,可在短期内使广大学科教师学会教学设计。反思我国前阶段某些中小学开展的电教教学设计实验,可以看到这种思维方式的痕迹。这种观点与作法的局限是对需要分析和形成性评价两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开展需要分析,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差距,对教育目的与社会需求是否吻合不劳动人民了解,容易导致教学设计工作的盲目性;由于缺乏需要分析,形成性评价也没有评价基准。随着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深入,需要分析与形成性评价成了教学设计程序的有机组部分,形成了一种标准系统观。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教学设计应是这样的过程,即:首先
6、,进行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开发教学,包括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策略设计,媒体制作等;然后,对设计与开发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根据试用效果进行必要的修改;最后,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实际使用情况作出总结性评价。人们一般把迪克(W. Dick)和凯利(l. Carey)1995年提出的著名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视为标准系统观的典范。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大多数是这类教学设计。由于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型说明的是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工作步骤,容易使人误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有序的、线性的过程,产生了一些批评意见。其实,教学设计过程模型不代表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全部范畴。要真正认识教学设计,应采用教学系统设计的
7、观点(如图1所示)。(二)教学设计模型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教学设计经历了四代(ISD1、ISD2、ISD3、ISD4)比较明显的更变。 (1) ISD1 6 0 年代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点:有四个组成部分制订行为目标、设计前测、编制教学产品和设计后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循序渐进的,设计过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依次进行的。 从本质上说,这种创作活动还不仅仅是一些较抽象的程序,设计结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2). ISD2 70年代 行为主义及 系统理论特点: 深入地运用了系统理论,新增加了几个变量。此外,还加入了总结性评价。问题:这就是它所提供的那种流程图式设计方法只能开发某一类教学方案,也
8、很难适应一些特定的问题情景。(3)ISD3 80年代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次) 特点:不再按步骤划分,按照阶段来划分.增加了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即可行性评价和维护性评价。(实施可行性评价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工作;进行维护性评价则可以延长已经开发出来的教学产品的使用寿命)使用者就必须是教学设计专家 (4)ISD4 90年代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次) 特点:分为情景性评价和知识库两个主要部分知识库,知识库包括五个主要创作活动领域,它们的整合体现出了ISD4的动态性质。使用系统动态领域技术后,就可以把教学设计中有关问题解决方法的概念应用到设计工作的时间中去,根据不同情景灵活运用
9、ISD4模式了。属性ISD1ISD2ISD3ISD4系统设计线性循环流程图阶段内循环阶段外线性动态交互网络方案评价形成性形成性总结性可行性、形成性总结性、维护性情景性、可行性、形成性总结性、维护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过程步骤到步骤步骤到步骤阶段到阶段(简单)知识库(整合时)创作者学科内容专(系统方面的新手)技术人员(学科方面的新手)专家(学科方面的新手)内容/系统(工具的专家)创作活动定义的不够准确的概念操作性定义专家定义清晰的规则上面是四代ISD的“进化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前后紧密相连,有始有终的,但有一条线很明朗:它们都是朝
10、最好的方向发展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四代ISD的不同,下面将以表格形式呈现 2、运用系统方法,从绩效技术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绩效技术工作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绩效技术模型加以分解,对于绩效技术模型的要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将产生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划分存在不同的初衷,例如对于目的在于更好的发现绩效领域的问题而进行的要素提炼,以及目的在于研究绩效技术本身而提出的要素集合很可能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大多数文献并未明确提出绩效技术模型的要素。本文根据现有的模型,从研究绩效技术本身出发,将绩效技术模型的构成要素拆分成两个:系统方法和绩效问题,试图通过这样的划分覆盖各种绩效技术模型中的
11、所有特征。绩效技术所依赖的用以提高绩效的系统方法,决定了绩效技术采用怎样的手段组织各种绩效改进途径,最终提高绩效。前文提及的问题解决思路可理解为一种系统方法,但这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必须根据模型的第二个要素,也就是根据具体的绩效问题加以细化。不仅如此,系统科学本身也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所以随着系统方法的变革必然也将引起绩效技术模型的变革。绩效技术模型的第二个要素在于该模型针对的具体的绩效领域,一个绩效技术模型既要体现绩效技术理论和实践的一般特点,更应该体现问题领域的特征,才能使其具有针对性。如前所述,不同领域的绩效构成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绩效技术模型的差异,也正是绩效技术本身的特色所在。绩效问
12、题不仅决定了需要采用不同的绩效改进方式,还决定了应该如何评价绩效是否得到了提高以及评价的标准。只有绩效领域具体问题和系统方法两相结合,才能发展出完善的绩效技术。绩效技术工作模型的“三个代表”:1.Byron Stock & Associate模型(BSA模型);2.Branson模型;3.ISPI的HPT模型(1) Byron Stock & Associate模型(BSA模型)85(2) Byron Stock & Associate模型(BSA模型)96两个模型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只是列出了各种可能影响绩效的因素,并对部分 对应的解决办法提供了建议。但模型没有提供如何实施某种解决途径的建议,
13、似乎也没有将问题解决效果加以验证的评价引入其中 (3) Branson模型特点:以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需求”设计职位并建立筛选系统,是一个明确绩效差距、发现问题的过程;根据发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手段(培训),并以绩效支持的形式实施,这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绩效评估,指导管理行为则是对问题解决的成效加以验证的过程。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并伴之以质量保障,使得工作绩效螺旋式的提升。该系统强调各个步骤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有相应数据的支持,并认为这是绩效技术重要的特征之一。 模型突出了培训的作用(绩效提高的过程并不一定非得有培训 ,只有在以多种方式全面理解了绩效差距的成因并结合成本效益综合衡量之后,才能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绩效 技术 模型 教学 系统 设计 述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