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ppt课件.ppt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学习目的意义 煤层厚度、地质构造、岩浆、瓦斯及陷落柱等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煤矿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煤层厚度、地质构造、瓦斯及岩浆等对煤矿开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去处理这些因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 第二节 地质构造 第三节 岩浆侵入煤层 第四节 地温与矿山压力 第五节 岩溶陷落柱 第六节 煤层顶底板 第七节 瓦斯,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重点、难点1、掌握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2、掌握矿井地质构造的处理方法;3、掌握影响瓦斯突出的因素;4、掌握煤层顶、底板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2、,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二、煤层厚度类型,一、概念,重点、难点: 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对采煤的影响及处理;,三、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四、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五、煤层厚度的处理,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一、概念 煤层厚度:煤层的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煤层厚度。,二、煤层厚度类型1、按煤层结构分类 煤层总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 有益厚度各煤分层厚度;,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可采厚度达国家规定最低可采厚度煤分层厚度总和。 最低可采厚度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开采煤层的最小厚度,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
3、质因素,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按煤层厚度分类,煤层 露天开采 井工开采薄煤层 3.5m 1.3m 中厚煤层 3.5-10m 1.33.5m厚煤层 10m 3.5m,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的分类3、按煤层倾角分类 煤层 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近水平煤层58缓倾斜煤层 58 825 倾斜煤层 10452545急倾斜煤层 45 45,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4、按煤层形态分类,(1)层状煤层;(2)似层状煤层:藕节状、串珠状、瓜藤状;(3)不规则状煤层:鸡窝状、扁豆状;(4)马尾状煤层,第一节
4、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是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化形成的 ,大都呈层状或是似层状。 煤厚的变化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类:即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三、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1、原生变化 指泥炭层在接受上部沉积物盖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包括三种原因: 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地壳不均衡沉降; 河流的同生冲蚀。,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导致煤层增厚、变薄和尖灭,常在基底低洼处煤层增厚,向凸起部位变薄或尖灭。,第一节 煤层
5、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特点:(1)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 (2)煤层变薄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的。 (3)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2)地壳不均衡沉降引起煤层分叉合并,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原湖泊区再度加速沉降继续堆积泥砂。地壳不均衡沉降形成煤层分叉的形式:(1)马尾状散射束;(2)超覆式;(3)退覆式;(4)聚煤面积不断扩大的分叉类型;,未形成煤层顶板以前,因地壳上升,河流在含煤地段发育,泥炭被冲蚀同生冲蚀。 特征:(1)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 (2)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
6、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3)冲刷范围一般不大。(4)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5)煤层的灰分略有提高。,(3)河流的同生冲蚀,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指煤层被沉积物覆盖后,或者整个煤系地层形成以后,由于:河流冲蚀、构造变动、岩浆侵入、岩溶陷落柱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2、后生变化,(1) 河流冲蚀,次生冲蚀:形成煤层和顶板以后,由于地壳上升,煤和顶板遭受冲刷。,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次生冲蚀特征(1)冲蚀规模较大,煤、顶底板均被冲蚀;(2)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3)邻
7、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4)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沉积物交错。,煤系内的后生冲蚀 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 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褶皱:一般使煤层在褶曲的轴部增厚,而在翼部减薄或尖灭;使煤层产生塑性流动,原生结构和构造遭到破坏。,断层:一般对煤层的厚度影响不大,只在断层面附近,由于牵引作用使煤层局部加厚或减薄,沿断层形成断层无煤带或煤层叠覆带,以及断层两侧的煤厚变化带。,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褶皱引起煤厚变化 断层引起煤厚变化,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
8、的主要地质因素,(3)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岩床:一般沿煤层顶板、底板或较厚煤层的中部分布,与围岩层理大致平行。岩床的侵入使煤层发生变质作用可将薄煤层全部吞蚀,将厚煤层部分吞蚀。,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岩墙:切穿煤层及其顶底板,与围岩层理斜交或近于垂直。一般仅在侵入部位吞蚀煤层,厚度较大时可造成较宽的无煤带。 不规则小侵入体:多发育在岩床等侵入体的边缘,呈串珠状、扁豆状等。仅在其周围产生少量天然焦,但对煤层整体性有破坏。,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
9、主要地质因素,(4)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喀斯特陷落柱:含煤地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因地下水溶蚀引起上覆岩层冒落而成的柱状塌陷体。 通常破坏煤层的连续性,使本应有煤层的部位被上覆地层的岩、煤碎块所充填。邻近陷落柱的煤层及顶板产状基本正常,巷道贯穿柱体后仍可见原煤层。,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特征:(1)煤层平面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环形无煤区。 (2)煤厚仅在垂直方向上呈柱状陷落破坏,沿边缘张裂破碎。(3)陷落柱周围顶底板产状异常,向塌陷周围
10、倾伏,小断层增多,张裂隙发育。(4)陷落柱边缘煤被氧化,光泽变暗,硬度降低,灰分、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影响采掘布置 原分层开采的厚煤层,由于煤厚变薄,只能改为单层开采。原一次采全厚的煤层,由于煤层增厚,又要改为分层开采。 2、影响计划生产 工作面内煤层变薄,引起工作面提前结束,造成采掘失调,工作面接续紧张。,四、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掘进率增高 为探明煤厚变化,需要布置探巷,有时煤层尖灭造成废巷。 4、回采率降低 煤厚变化,造成面积损失和厚度损失,降
11、低回采率。,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1、掘进中的处理方法 根据厚度变化范围大小及巷道的作用、重要程度进行灵活处理。 (1)煤巷掘进中 如遇到煤层分叉、尖灭现象,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掘进方案。 如已知上分层稳定可采,而下分层常变薄尖灭,则巷道应紧靠煤层顶板掘进,这样才不致钻入“叉尖”而造成废巷。,五、采矿过程中煤层厚度变化的处理方法,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如果是下分层稳定可采,上分层不稳定,则应紧靠煤层底板掘进。 如果分叉后煤层全部可采,应先采上分层,再采下分层,以免上分层被破坏而浪费煤炭资源。,(2)在采区上山掘进中 如遇煤层
12、变薄带,应按变薄带的范围大小来决定巷道是直接穿过,还是停止掘进,或从其它地方另开巷道。 一般在变薄带范围不大,并且确知工作面有煤可采时,掘进巷道采取挑顶或破底办法直接穿过变薄带。,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主要运输巷 若遇到局部煤层变薄或尖灭时,巷道可按原计划施工,穿过变薄尖灭带。,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回采工作中的处理方法,根据回采工艺、厚度变化范围大小进行调整。,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回采工作中的处理方法,根据回采工艺、厚度变化范围大小进行调整。,第一节 煤层厚度变化,第六
13、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一、褶皱的识别与观测,二、褶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处理,三、节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和处理,四、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及处理,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井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曲、节理和断层等。在影响煤矿生产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占主导地位。 矿井地质构造按其规模的大小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等级。 大型构造 井田(勘探阶段已经查明,非 矿井地质工作的重点) 中型构造 采区(矿井地质工作重点) 小型构造 巷道(工作面),其密集发育 时,对生产影响很大。,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1、褶曲的识别
14、井下判断主要靠新老岩层对称出现且岩层产状有规律地变化。,2、褶曲的观测 对确认的褶曲构造,应详细观测描述以下内容: 褶曲枢纽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轴面的产状要素。 褶曲与断层、节理、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一、褶皱的识别与观测,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1、大型褶曲 指影响井田划分和整个开拓系统的褶曲构造。(1)褶曲轴线作为井田边界 轴部埋深较大的大型褶曲(向斜)、大型宽缓的背斜,其轴部常作为井田边界。,二、褶皱对生产的影响及处理,(2)大型褶曲井田内开拓部署中的处理方法 并非所有褶曲轴作为井田边界。 背斜轴部总回风巷;向斜轴部运输巷道。,第二节
15、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的次一级构造。,轴线选做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下山(开阔平缓褶皱)。,在较紧闭的褶曲轴部,次一级构造往往发育,因此常以褶曲轴作为采区边界。,当褶曲较宽缓,而规模不太大时,可布置单翼采区,工作面直接推过褶曲轴部。,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小型褶曲(1)采面重开切眼生产:小型褶曲发育地区,常见煤层突然增厚或变薄,甚至不可采,使工作面无法通过而需重开切眼。(2)采面运输巷改造取直:运输巷一般60m内不能有大的弯曲。但煤平巷由于小褶曲的出现而弯弯曲曲。,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
16、主要地质因素,三、节理对生产的影响及处理1、影响钻眼爆破效果2、影响开采效率 在回采高变质和低变质煤层时,根据节理面的方向和发育程度,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以提高生产效率。,效率高,倾向西节理发育,另一组不太发育,效率低,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影响顶板控制方法 煤层顶板岩石节理发育时,工作面顶板支护一般不能用顶柱,而要采用顶梁,并且顶梁不能平行主要裂隙组方向,应与主要裂隙组有一定交角,以防止顶板沿裂隙面冒落。,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4、影响工作面布置 当煤层顶板节理发育时,回采工作面布置要考虑节理的方向,以利于顶板支护。如果工作
17、面平行主要裂隙组方向,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因此工作面布置最好与主要节理组方向有一定交角或接近垂直。,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煤矿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分类 根据断层落差分为: 特大型断层落差大于50m; 大型断层落差5020m; 中型断层落差205m; 小型断层落差小于5m。,四、断层对生产的影响及处理,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影响 断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1)影响井田划分 (2)影响井田开拓方式 (3)影响采区和工作面布置 (4)影响安全生产 (5)增加煤炭损失量 (6)
18、增加巷道掘进量 (7)影响煤矿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a.井田边界和采区边界的确定,凡是井田内遇到落差大于50m的特大型断层时,应以该大型断层作为井田边界。,3、处理,(1)开拓设计阶段对断层的处理,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b.井筒位置的选择:尽可能避开大断层,如果井筒布置在断层带上,不但压力大,施工困难,而且易造成煤层和含水层接近甚接触,给井筒延深带来困难。 一般立井井筒要布置在倾角较大的大断层下盘,距断层3050m以外的位置。 井底车场的位置要避开断层带。 斜井井筒也要以同样的原则处理。,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
19、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c.运输大巷的布置,运输大巷是长期使用的主要巷道,须布置在较坚硬的岩层中,且尽量少改变方向。但在断层错动处,断层上、下盘的煤岩层位移较大,甚至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相遇,因此必须考虑巷道的改道问题。,避免煤层软岩层改道,避免遇到含水的灰岩层而改道,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d.采区内块段的划分,被断层切割破坏的地区,要综合考虑断层的位置、落差、被切割块段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已有的生产系统等因素来划分开采块段,要尽可能地将较大断层留在各块段之间的煤柱当中。,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2)回采阶段对断层的处理,a.采用强行
20、通过的方式,普采和炮采工作面内,断层落差小于煤厚度。综采工作面内,断层两盘对接部分的煤厚大于液压支架的最小支撑高度;断层两盘对接部分的煤厚小于液压支架的最小支撑高度,但煤层顶底板岩性较软,采煤机能切割时。,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b.采用重开切眼的方法,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厚时,对于倾向断层或斜交断层可采用重开切眼的方法,即提前在断层另一盘重新开掘切眼,待工作面推进到断层处,停止回采,工作面搬家到新切眼内继续开采。,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c.采用划小工作面的方法,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厚时,对于走向断层(一般落差大于2米,且分布较大),可在断
21、层两侧补掘中间平巷,把原来一个采面划分为两个采面分别回采。,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五、断层揭露前的征兆 1、煤层和顶底板岩石中裂隙显著增加,一般越靠近断层增加越明显。 2、煤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由于断层两盘相互错动,牵引附近煤岩层变形的结果。,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3、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这是由于煤层较松软,或者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受到断层挤压和揉搓时,不同部位存在差异变形所致。,第二节 地质构造,第六章 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揉皱和破碎现象,煤呈鳞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响 煤矿 生产 主要 地质 因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