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说--孙悟空是个好员工.docx
《管理新说--孙悟空是个好员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新说--孙悟空是个好员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天上有一只大雁的队伍 我喜欢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阳台上,用眼睛在天空中寻找大雁,欣赏雁群展翅齐飞的姿态。同时,又想起唐朝刘禹锡的一首诗来,诗云:“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是我总以为刘禹锡写错了,天空中的那一只鹤应该是一排雁阵才对,要不怎么可能排云而上呢? 大雁南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一”字或“八”字飞行。在这种团队结构中,每一只鸟扇动的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伙伴平添一股向上的力量。这样,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比一只单飞的大雁增加超过70的飞行效率,从而能够支特它
2、们顺利地要达目的地,完成长途的旅行。 可惜我们听不懂大雁的语言,无法获知大雁组建团队的奥秘。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这对西游记的解读,来了解另一支团队成长的历程。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僧开始了他的取经之旅。天上有一支大雁的队伍,地上有一支取经的队伍。大雁往南而来,他们向西而去,每年秋天都会相遇,直到他们取回真经。 团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组成团队的每一分子都是人,而做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西游记,多半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这部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孙悟空身上闪烁着的那种历久弥新的个性和魅力。在花果山占山为王的孙悟空精力充沛,意志坚决
3、,行动果敢,酷好变化,干劲十足,愈挫愈勇,俨然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而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它也表现出了一个团队成员的优秀特质: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无惧困难,总是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果我是孙悟空,那该有多好!”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曾经这样幻想过。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识破每一张面具下包藏的祸心。七十二般变化,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寻找解决各种困难的有效办法。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行动迅速,统领全局。一条如意金箍棒,无敌力量,无人敢挡。 然而,人们在为孙悟空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思考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为什么要让他去保护那个弱不禁风的唐僧?为什么要让他承受“紧箍咒”
4、的折磨?许多人认为,命运对孙悟空太不公平了。 本书试图使用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来研究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如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 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九九八十一难 担任过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的荣格曾经充满敬意地说过,西游记语言平素却义理精深。创作这本书的人“一定是洞悉人性的圣哲”。荣格的肃然起敬是有道理的,西游
5、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比荣格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整整早了400年。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有意思的是,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解和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西游记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行为学的艺术读本,生动地描述了四种性格特征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历程。 孙悟空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
6、法无天的叛逆精神,盈的孩子们的崇拜与欢呼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不仅仅描写了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而且说明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反观诸己,原来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世上唯有做人苦,万事无如吃饭难。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做人和吃饭的问题。佛经之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也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唐僧师徒从西天回来,他们听取回
7、的5048卷经书,全部都是做人的学问。当他们功德圆满,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世界”。我想,那种生活状态应该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成功吧? 然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并不容易看懂,由于其中纷繁的宗教语言和艰涩的象征意义,再加之于作品完成之后历史文化的变迁,以至于人们只能停留在情节的表面,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却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结合人们的职业生活的特点,做一次白话版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位读者进入对职业生涯的深思,而且可以通过西游记
8、传记文学的特点,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效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于是,便有了这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大雁往南而来,而我们却在向西而去。让我们沿着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沿着流沙河、火焰山、盘丝洞去经历一次心路的远行。 孙悟空的身世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在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部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盈的了多少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即使是成年人,也几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这个“灵根孕育”的“三无”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
9、令人费解的谜。据说它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有一天,他从瀑布飞泉中发现了水帘洞,被猴子们拥戴为美猴王。 心理学大师荣格在研究西游记之后认为,花果山象征着人的身体,仙石象征着人的脑袋,瀑布飞泉象征着意识流,瀑布飞泉中的水帘洞象征意识源头。原来,孕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块“仙石”,竟然是我们脖子上这颗脑袋。 因为有了这颗脑袋,每一个婴儿生来就会有意识的流动,就会吃喝,和那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一样。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但我们仍然无法解脱
10、这种生命现象,我们只能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本能”。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列,当孙悟空从我们的人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中的那只“心猿”,“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追求成功。许多人在那道飞流直下的瀑布面前胆怯了,他们站在那里,不敢相信瀑布后面的奇迹,因此他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现在,让我们向孙悟空学习,坦诚地正对自己,去勇敢
11、地探索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水帘洞,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尽情释放个性和能量的美猴王。如果你让对自己的心灵与感情控制自如,你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并最终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在樵夫的指点下,孙悟空终于见到了须菩提祖师。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请教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今相当热门的成功学。但是,中国古代的成功学讲究“性命双修”,内涵比之如今的成功学,要博大精深得多。是一种生命科学。 所谓“性命”,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古人的经验惟有“性命双修”才能达成身心健康、平衡发展、幸福祥和的人生境界。即使你有很高的学问,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整天
12、病恹恹的,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与之相反,如果你身体很壮实,却不学无术,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地在人世间走一遭。 性命为体,文武为用,因此又有文武双修之道。中国古代的教育,也基本上分成文学和武学两大类。不仅要学,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所以文学、武学又被称为文艺、武艺。这种境界,就是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化境”。无论你学文还是学武,只要到了这种境界,就会用恬淡平和的心态来笑看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活着,然后自自然然地死去。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你已经超越了死亡成了神仙。 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即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组织的兴衰,
13、无一不是管理炉的对象。作为一部管理心理学的文艺作品,西游记首先便借着对生命的追问切入对修身之道的探讨。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并非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可往往懂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多少年来,始终无法定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又把它作为总决赛的辩题,选手们各呈口舌之快,倒也妙语连珠,只是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深知个中奥妙,知易则行难,知难则行易。所以祖师传法,总是布置那么多的迷宫、疑阵、比喻和象征。因为真理平白如水,只有得之维艰,人们才会珍惜,才会“穷屋尽性,以至于
14、命”,达到教育的目的。 菩提祖师说:“孙悟空,你和我既然有缘,我现在就把修身养性的秘诀传授给你。你仔细听好$#&%$*#”这一段口诀大略是说:所有超越死亡的方法都是一个诀窍,就是让自己保持旺盛精气神。人们常说“聚精会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做神仙的诀窍,说白了就像我们每天的呼吸一样寻常。 何谓精气神呢?在古人的生命科学中,精是生命的形态结构,气是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精气神就构成了生命的三大支柱。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气神”逐渐耗损直至殆尽的过程。精气者,命也。神者,性也。有精气而无神,就会生不如死,甚至会因为看不到人生的价值而自杀。有神而无精气,就会病入膏肓,一命
15、呜呼。惟有精气神旺盛,才可以笑对人生。 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所谓邪欲,就是不应当有的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心二意,就是没有能够建立纯真如一的信念。然而,一旦屏除了邪欲,你就能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婴儿状态,你就会无惧于你遇到的任何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下面的10条成功定律: 1、自由定律 所谓婴儿状态,其实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之为“返璞归真”。 2、专注定律 当你专注于一个目标时,与这个目标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就会被你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 3、因果定律 体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4、显现定律 任何选择都有答案,只要我们
16、持续地寻找、追问,那么它们最终都必将出现。 5、情绪定律 人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你应该选择乐观的情绪。 6、坚信定律 当你对目标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它最终就会变成事实。 7、积累定律 优势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形成的,因此,不要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向上攀登,你将会终于站到成功的顶峰。 8、专精定律 只要你专注于你的重业,你就能精通你所在的领域,从而让自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9、习惯定律 任何想法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信念;任何行为只要你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就会变成习惯。 10、替换定律 不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清除掉,惟一的办法就是像婴儿那样去培养一种新的习惯
17、来替换它。 孙悟空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精气神的修炼,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超越任何困难。他感到自己获得了一种操之在我的力量,这种力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比神奇。(缺一节) 就象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 去年我和一位作家朋友谈起孙悟空学艺的这一段公案,作家朋友甚是为孙悟空叫屈。他说:“人嘛,难免有一点虚荣心。孙悟空就那么显摆了一下,菩提祖师也是太较真了,非要把他逐出师门。再者说了,既然菩提祖师料定孙悟空会惹事生非,为什么不让他继续接受教育,反而要把这个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呢?” 我笑了笑说:“你有一
18、个儿子今年九岁了吧?他现在状况如何?”作家朋及摇了摇头,感叹说:“就跟这个孙悟空似的,聪明归聪明,可就是调皮得很,很难管教。”我问他:“难道你就准备把他关在家里,等管教好了再让他出门吗?”作家一愣,说:“那怎么行呢?他需要接触这个社会,然后才能学会适应社会,进而才能与社会积极互动。”我说:“你说得没错。孙悟空也是这样。” 南宋时期,宋孝宗常常感叹手下缺少能办事的臣子。右文殿修撰张南轩对他说:“你应该去寻找能懂事的臣子,而不仅仅是能办事的臣子。”什么叫懂事呢?就是懂得人情世故。一个关在象牙塔中的狂人,即使有天大的学问,也不可能懂事。 菩提祖师与孙悟空相处那么久,自燃熟知他的性情。孙悟空虽然天资聪
19、颖,如果不懂事,自然只会胡闹。然而要学会懂事却颇不简单,不经历一番磨难,是无法知道个中滋味的。 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不久之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水底的精灵,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为什么?因为他竟然敢大闹天宫,纵使十万天兵天将也奈何不了他。许多人觉得孙悟空艺高人胆大,提着一根金箍棒上天入地。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打得玉皇大帝屁滚尿流,真是过瘾!真是痛快!甚至有许多政治界、学术界,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来为孙悟空喝彩,高度赞扬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他们非常不喜欢如来佛,因为他镇压了孙悟空。他们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追求的是无拘无束、民主自由的人生境界,而西游
20、记正是在控诉一种压抑自由个性的社会文化。曾经有一位大四的男孩向我寻求职业帮助。从大三开始,他找了整整一年的工作,可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录用他。言谈之中,他流露出对这个社会的愤恨,他认为这个社会非常不公平。“如果我能够像孙悟空那样有本事就好了!”他感慨地说。我笑了笑说:“你也想大闹天宫吗?”他回答说“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自己的花果山。”他认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公司,因此,他很不明白孙悟空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公司不管,而要去跟隋唐僧取什么经。 可能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有差异。也可能有些人没有看懂西游记。既然没看懂,难免会产生误会。我只是想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造求自由,但不一定要大
21、闹天宫。因为,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无论社会文化是否清明,都有人在田间地头、荒野深山,甚至牢狱之中自得其乐。他们属于心灵自由的一群,他们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长。 孙悟空大闹天宫究竟是不是一种英雄壮举呢?做过家长的人应该深有感触。和我的那位作家朋友一样,许多人都曾经被自己的孩子闹得哭笑不得。这些小调皮们,在家里任性胡来,动不动就大闹天宫,可不就活脱是个孙悟空吗? 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就像许多初进职场的新人第一次见到领导一样。领导格接见部属的态度,通常是寓慈祥于威严之中,既要部属心生畏惧,又要他们感到温暖,“畏惧温暖”就产生了尊敬和爱戴。而事实上,部属见到总经理,除了敬畏或敬爱之
22、外,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不以为然。孙悟空面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恰好抱着后一种心态。 就像许多学生毕业之后第一次进入职场,孙悟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个体人格去适应组织的文化。个体人格追求平等自由,而一个组织却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他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孙悟空任性而为,与天庭之间的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 孙悟空在三个月内反下天庭是他自己的心态问题,三个月之后反下天庭就确乎是工作环境有问题了 虽然孙悟空对玉皇大帝有些不礼貌,但他对担任“弼马温”这份工作还是很喜欢的,半个月下来,把他所管辖的那些天马养得一个个肉肥膘满的很见精神。这一天空闲,他的那些属下就安排了一桌酒席与他贺喜。 正在欢
23、饮之间,孙悟空忽然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街?”属下们回答说:“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官名罢了。”孙悟空问:“没有品级,想是大之极也?”属下们回答说:“一个养马的官儿,能够大到哪里去呢?纵使你百殷殷勤,喂得马肥,也只落得一个好字。您哪,不过是最基层的个未入流的小官罢了。” 孙悟空听说,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不做他娘的这个乌官了,我去也!”呼啦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金箍棒,从御马监一路打出南天门,径直回花果山去了,并索性在山头拉出了一面旌旗,称自己是“齐天大圣”。 “弼马温”这个官职再小,也是天庭的一名公务员,怎么能够说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悟空 是个好 员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