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详细教案一 教学设计课 题: 8.2.1 我们怎么听见声音教 材: 科教技术版 上册 课 型: (引导 自主学习)课 时: 一课时 设 计 人: 南昌市铁路一中 张北华课 前 准 备:1.学生准备: 直尺、 橡皮筋 2.教师准备:音叉、鼓、细线、乒乓球、水槽、土电话、麦克风、机械小闹钟、铁架台、小喇叭(没有外壳)、电池(2节)、弹簧、木棍、汤匙、课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15的空气中声波的速度事340m/s;知道声波进入人耳引起听觉的过程;能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能完成声音通
2、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实验,并得出正确得结论,还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有得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敢于置疑、勤于动手、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探索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爱科学、爱生活的正确价值观。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难点学生实验设计的引导,结论的得出;声波的理解;利用
3、声音得传播速度解释一些声现象。课件及实验准备活动内容活动目的1. 课 件 1 田园的蛙声,小提琴的演奏声2.学生实验1 用实验证明发声体在振动3.幻 灯 片1 帕斯卡的故事4. 课 件 2 声音是以声波得形式传播的演示实验1 弹簧横波演示5.演示实验2 土电话实验演示学生实验2 听音叉发出的声音6.演示实验3 听水中传来的声音7.幻 灯 片2 贝多芬的故事8.小 结1 引导学生总结上述活动的结论并让学生记忆住9.链 接1 信息链接10.应 用1 用幻灯片将宇航员图片展示并提出交流课题11. 幻灯片2 声音的传播有多快12. 应 用2 展示百米赛跑起跑的图片并提出相应问题13.演示实验4 保鲜膜
4、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演示14. 幻灯片3 人耳的结构15. 课 件3 用课件将展示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过度到人耳的结构16. 拓 展 声敏传感器、留音机17. 小 结2 总结本课得所学内容18.课外活动1 自我评价与作业19.课外活动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真空是否能传声通过田园的蛙声,小提琴的演奏声的听取使学生了解声音对生活的作用及它存在的普遍性;,并适时提出相关课题;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领悟如何选取器材,动手做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能够交流合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探究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学生能主动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
5、合作的积极科学态度。通过帕斯卡的故事的展示让学生巩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利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学生从水波和弹簧的振动的传播到声波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能利用想象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用土电话的实验承上启下使学生对指定性探究实验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通过学生演示水也能传声的实验探究,老师加以指导比较三种物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的不同,从而达到师生间进行实验及交流与合作的积极科学态度。通过贝多芬的故事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固体传声的结论,利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具有坚持不懈、不怕任何困难的探究科学的精神。通过学生总结上述活动的结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分析
6、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信息链接,可增加学生的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课后探究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宇航员在月球怎样交谈的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爱科学、爱学习的科学态度。通过展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速度图片,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形象记忆的能力。通过百米赛跑计时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转变生活问题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人耳的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的交叉性。通过学生对将保鲜膜在喇叭发声时的变化的实验过度到人耳的结构课件的观看
7、;提高学生用类比推理及想象的方法认识事物间联系的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STS的声敏传感器和信息浏览的把声音留下来,可增加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社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科学精神。学生小结,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提高的目的。 通过学生对自我评价与作业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通过课后探究,培养学生的置疑意识、自己探究意识和时时刻刻认识世界的意识。板书设计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通过声波传播。三、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固体中最好。四、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教学过程设计思
8、路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后,教师:同学们在轻松之余,你能结合今天的课题“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吗?学生:声音是什么东西? 声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怎么听到远处的声音的?声音是通过电线传到电脑上的吗?教师:同学们的探究的欲望很强,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由于时间和我们现有的知识我们今天只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声音的产生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知道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谁能说给大家听听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对于这个结论你当时很认同吗?如果认同你能否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来证明;如果不认同,你认为是怎
9、样产生的,提出你的猜想,并用桌上的仪器验证你的猜想。学生实验1:实验时按照实验卡1见附件1进行(学生实验分五组,每组4人,每组有音叉、鼓、细线、乒乓球、水槽、铁架台等仪器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抓典型的实验为引导学生找素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认为声音是由于敲击产生的敲音叉就有声音,不敲就没有声音;认为声音是弹产生的乒乓求手弹就发出声音;课件1再现,教师:在电脑上的片段中有“吹、拉、弹、唱”发出而发出优美的音乐,观察乐器发声时发声体的振动,再观察自己刚刚的实验。产生声音物体振动敲击弹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引导如下:教师评价: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都很好,大家都能很好地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结
10、论,这种能力是生活中很需要的,希望大家能不断提高。幻灯片1展示帕斯卡是怎么认识声音的产生的,我们有仔细观察、支持不懈科学探究精神,必将能像他们一样为人类做更多贡献。因此我们接下来探究下一课题。三声音的传播声波我们验证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我敲击鼓面振动的声音被我听到了,这说明声音产生了还会传播开来。那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课件2演示:水波向四周传播开来看附件2 观察水中的振动会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开来。 演示实验1:弹簧产生的横波看附件2弹簧某点的振动也会向外传开来课件展示:将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周围的空气进行放大后,观察空气粒子形成的波看附件3并与水波和弹簧的振动传播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声音 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