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x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报 告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项目号:GA-A-06-02)项目负责人:蒋新华项目组成员:薛涛、刘国买、刘炳辉、刘春、许德仰课 题 组二八年六月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报 告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项目号:GA-A-06-02)项目负责人:蒋新华项目组成员:薛涛、刘国买、刘炳辉、刘春、许德仰课 题 组二八年六月前 言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背景有二: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构建多样化的本科教育,是一个理
2、论与实践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近几年新建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特色的培育,以及如何实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这些院校办学者急需考虑的首要问题。我校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本科高校。2003年,学校组织了以“学校发展战略”为重点的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工为本、以本为本”的办学思路和“以工为主,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这一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写入了福建工程学院2003年2010年发展规划以及福建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六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探索,不懈
3、努力。本项目在此背景下,通过前期两年多的预研与实践,于2006年11月开始正式立项研究,并被列为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度重点基金项目。为了将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凝炼出我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为今后我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指出更为明确的方向,提供更为充实的理论基础。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阐明应用型本科形成背景及基本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试图从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等教育理念的层面上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规律;从比较教育角度分析台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和CDIO培养模式;从实践操作层面上探索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本项目由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务处联合承
4、担,两部门领导与部分业务骨干共同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在项目负责人策划与领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本项目的理论研究,相关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和结题鉴定,资料收集、成果整理和结集出版等;教务处主要负责组织本项目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等。课题组向提供帮助与支持的部门和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课 题 组 2008年6月目 录第一章 背 景 探 索1一、现代工程和工程教育发展趋势1二、中国高等理工教育改革趋势2三、大众化高等教育呼唤应用型本科教育4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6第二章 比 较 研 究10一、台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10二、
5、CDIO模式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14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与基本特征17一、应用型本科的教育发展观17二、应用型本科的教育价值观19三、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观21四、应用型本科的人才观25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27第四章 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30一、培 养 目 标30二、基 本 规 格35第五章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40一、方 案 的 设 计40二、方 案 的 实 现47第六章 特 色 研 究50一、特 色 提 炼50二、特 色 培 育52第一章 背景探索第一章 背 景 探 索一、现代工程和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一)现代工程发展趋势1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汪应洛等在工程哲学
6、一书中对现代工程发展的趋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概括。他们认为,现代工程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基本趋向:1人类的工程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和谐工程”的理念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可;2工程系统观将成为工程活动的主导原则之一;3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与工程相关的知识正在迅速走向交叉和融合;4大尺度的工程创新将成为工程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5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知识成为工程活动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知识基础,并被日益自觉融入工程创新活动之中;6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工程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7未来的工程将逐步成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程;8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知识工程”的兴起,工程设
7、计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发生重大变革;9随着工程系统的扩展,工程科学的研究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10未来的工程将是充分体现民主决策特征的工程,公众理解和参与工程将成为未来工程建设的重要社会基础。(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1. 美国“回归工程”运动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冷战结束,美国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界在录用人员的专业和面向的变化,使工程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美国工程教育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研讨。其中,主要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倡导的“回归工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浪潮。“回归工程”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转变到更多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注重工程实践
8、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重建课程内容和结构;学会学习和终身教育。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乔尔莫西斯的话说,“大工程观的术语是对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而与研究导向的工程科学观相对立”。根据“回归工程”运动的精神,工程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要求对工程教育的内容应重新进行调整和综合,重视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欧洲的工程教育改革21993年欧洲国家工程联合会FEANI(European Federation of Nati
9、on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启动了名为EUR-ACE(Accereditation of European Engineering Programmes and Graduates)的计划,旨在成立统一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参加成员包括FEANI在内的8个欧洲教育认证组织,提出了著名的“FEANI公式”,以指导欧洲大陆的工程教育改革。1999年欧洲29国政府签署了Bologna宣言,指定并承诺执行“Bologna Process”,以改革各国教育系统,促进各国学位、学制的统一互认,加强欧洲大陆的竞争力。2005年欧洲高等教育区教育部长卑尔根会议制定了The s
10、tandard guideline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HEA)。欧洲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和侧重点与美国一样:在继续保持科学基础的前提下,着重强调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强调综合和集成。3.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三化一性”趋势1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出现明显的基础化、综合化、国际化和实践性趋势。(1)基础化。由于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所以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2)综合化。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现代工程师应该具有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寻
11、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即系统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3)国际化。随着大中型企业出现国际化趋势,一个未来的工程师还应该具有在国际化工作环境中工作的能力;(4)实践性。工程教育的实践性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如协调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等,而不是指面向某一个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二、中国高等理工教育改革趋势(一)影响因素与时代背景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在适应时代发展,推进高等理工教育改革的文章中指出:1. 20世纪90年代影响高等理工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1)综合化。随着科
12、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正是因为学科综合化,这就需要理科与医科结合,理科与工科结合、科学和人文对培养人同时发挥作用等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大学。对专业的改革,根据综合化的要求,提出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广泛适应“的原则来执行。(2)信息化。9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教育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研制了很多课程的CAI软件和分学科的试题库在全国推广。此外,提出了计算机文化的思想,计算机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掌握
13、计算机知识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3)终身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政策行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4)国际化。 随着“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政策的实施,90年代从国外回来的很多人成为学科领域的精英人才,带来了新的理念,促进了国内一些学科的发展,反映在教学改革上,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2.现阶段高等理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1)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
14、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价值选择已经从社会本位转为市场本位。在此阶段,需要解决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要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强调高等教育的供给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强调培养英才与满足大多数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愿望之间的平衡,强调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之间的平衡。(2)工业化。我国正在走综合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大批满足产业发展的实用人才。(3)知识化。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深刻影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在强调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强调工作场所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学术性课程与职
15、业性课程的平衡。传统上,大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科人”,大学毕业后在某个学科领域工作;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既要使学生对学科有所了解,又要对未来工作的行业领域有所了解,要把学生同时培养成为“学科人”和“行业人”,需要高等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改革。(4)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课程要加入更多有关国际标准的内容,因为产业发展必须接受国际标准,大家在同一个平台和环境下工作,如果不传授全球共同的标准,毕业生就不可能适应全球化的工作要求。所以经济全球化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二)现阶段中国高等理工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上世纪90年代影响高等理
16、工教育发展的综合化、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因素,以及现阶段的大众化、工业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等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高等理工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 、三、大众化高等教育呼唤应用型本科教育3(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等教
17、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入我国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求,一些高等专科学校特别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提出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大学、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及广大高等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和人们的观念对教育行政机构决策的影响,在上世纪80、90年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放在了二、三年制的大专层次上。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企业接受国际先进
18、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更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也不断上涨,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开始提出,并很快地付之实践,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至2004年6月全国已有应用型本科院校171所,已
19、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需要。(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虽然,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开办历史不长,在高等教育比重中还只占一定的比例,但其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战略地位和作用。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近几年,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本科院校的数量,扩大了本科生在校生数,扩大了本科教育的总量,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从全国来看,至2004年,全国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达1
20、71所,本科增至677所,按2003年全国本科规模10720人/校计算,本科院校在校生达7257440人。从华东地区来看(见表1-1),应用型本科院校比例最高的是福建省,高达41.1%,最低的是浙江省,也达到21.7%。由此可见,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本科高等教育教育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表1-1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情况表省市名称普通高校(所)本科院校(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本科院校比例(%)上海5727722.22江苏105431430.09浙江6423521.7安徽7324833.33福建5117741.10江西5517635.2山东8
21、536822.2合计187552.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结构是诸多教育结构中的关键性因素。我国高等学校存在地域分布不尽合理,布局结构失衡的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和普通高校过于集中大城市,本科院校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城市,不少地市没有本科院校。随着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地方化趋势日趋明显。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地方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地方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扩大了本科院校的地市覆盖面,结束了一些地市没有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历史,较大程度地优化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如福建省新开办应用型本
22、科7所,有三所分布于莆田、三明、龙岩,结束了莆田、三明、龙岩三地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南平、宁德等地市目前也在积极筹建和申办本科院校。3.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我国原来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大一统”,培养人才的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这一特征在名牌老校中更为突出,大都是培养学术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单一规格的人才,既不适应大跨度的生产技术对多种类型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应不同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对人才规格的
23、不同要求,更不能适应广大农村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单一化与社会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正是催生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强大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绝大部分新办本科院校都参与了教育部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这将极大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多样化,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单一化倾向,对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4.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工程学院 应用 本科 人才培养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