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评报告 川农灾后(旧址)重建项目指导老师: 饶 含 兵 组长: 何 阳 班级: 化工13-1班 目 录第一章 总论 5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5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61.3 编制依据 71.4 评价标准 81.5 评价工作等级 91.6 评价范围 101.7 控制与保护目标 101.8 评价工作程序 11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122.1 自然环境概况 122.2 社会环境 152.3 环境质量现状 172.4环境功能规划 172.5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7第三章 工程分析 173.1 工程概况 . 17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93.3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2、203.4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233.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23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4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244.2 污染气象资料 254.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64.4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7第五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285.1 地表水概况 28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85.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85.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95.5 结果分析 29第六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296.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96.2 声环境影响预测 30第七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47.1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分析 347.2 施工期
3、固体废物影响评价357.3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357.4 结论 36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78.1 生态评价原则 378.2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 378.3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88.4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98.5 小结 39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 399.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99.2水污染防治措施 409.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409.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29.5 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429.6 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42第十章 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 4310.1 总量控制 4310.2 达标排放 44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4511.1 环境管理 4511.2
4、 环境监测计划 46第十二章 公众参与 47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4812.2公众参与的时间、方式、人群和范围 4812.3公众参与人员统计情况 4812.4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4812.5 访谈公众意见 4912.6公众意见小结 49第十三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49 13.1 分析目的 4913.2 社会效益分析 4913.3 经济效益分析 5013.4 环境损益分析 5013.5 结论 50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5014.1 项目概况 5014.2 环境质量现状 5114.3 厂址的合理性分析 5114.4 环境影响评价 5114.5 环境保护措施 5314.6总结论 53
5、附件一、小组成员信息表 55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1.1.1 项目提出的背景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以及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冲锋在前,灾区干部群众奋勇自救,社会各界倾力支援,把抢救群众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6、,并明确提出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依靠和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借鉴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科学组织和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排查及危险性评估、房屋及建筑物受损程度鉴定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制定本规划。芦山强烈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眉山、甘孜、凉山、德阳等市
7、州的3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约218.4万人。截至2013年5月23日,遇难196人,失踪2人,受伤14785人。大量老旧住房倒塌,未倒塌住房结构受损严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水、排水、供气等市政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主要公路多处塌方、受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余震多、震级高,持续影响大。根据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地震波及区域划分为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和影响区。本规划范围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包括雅安市芦山县、雨城区、天全县、名山区、荥经县、宝兴县等6个县(区),以及成都市邛崃市的6个乡镇,共102个乡镇,面积10706
8、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114.79万人。而在雅安市雨城区四川农业大学同样受到严重损坏,特此加入重建项目。1.1.2 评价任务的由来1、通过对本项目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2、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3、本项目涉
9、及范围较广,开发面积大,使原有农业生态系统改变为城市生态系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保护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等法律法规及环保部公告(公告2012第51号)“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精神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就地(异地)重建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2.1评价目的1、针对本工程的性质和外环境特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做出结论;根据工程环境影
10、响评价结果,对本工程的环保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本工程环评工作应贯彻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3、通过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结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最终从环保角度回答工程的可行性、厂址的合理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借鉴汶川、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着力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
11、力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新家园。同时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在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前提下,通过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认识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从环保角度评价新建项目可行性;2、利用现有有效资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进度,在现场监测的基础上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分析建设项目的对环境的影响;3、评价工作应遵循政策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在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使环境影响报告书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2、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3、2003年1月(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13)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2月3日)(1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3.2 技术规范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
14、B50325-200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8)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1.3.3 编制依据(1)关于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就地(异地)重建项目的批复;(2)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就地(异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关于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就地(异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委托书;(4)雅安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1.4 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执行标准编号评价对象级(类)别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
15、准GB3095-1996项目所在区域二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1996新校区项目区段三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项目规划区2类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执行标准编号评价对象级(类)别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施工、运营废气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施工、运营废水三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区边界噪声三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烟气二类区时段1.5 评价工作等级1.5.1 地表水环境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医疗废水和打扫卫生排水,医疗废水排放量为18.0 m3/d
16、,打扫卫生排水量为9.0m3/d。废水经分类处理达出水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排放标准标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后,排入雅安市城市水处理厂。 因此,四川农业大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雅安校区)排水对评价区域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1.5.2 环境空气建设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较低,均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建设项目营运期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周围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1.5.3 声环境本项目设备运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工程投入运行后对区域声学环境
17、不会造成明显影响。1.5.4 生态环境本项目建筑面积2207.76亩,直接影响区域20km,没有重要珍稀物种,无敏感地区,该项目主要使绿地系统减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3级。1.6 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本工程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来确定本次评价范围。1.6.1 大气项目所在区域;1.6.2 废水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用水量及废水排放量预测分析,评价范围为拟建区域至排放口。1.6.3 噪声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1.6.4 固体废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料。1.6.5 生态评价范围
18、为项目占地区域及边界外100m的范围内。1.7 控制与保护目标在对拟建项目沿线的环境现状、环境功能要求进行调查,对拟建项目工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1.7.1环境空气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7.2 水环境施工期与营运期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1.7.3 声环境保护周围敏感受体,使区域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恶化,同时保护本项目在运营期不受外界影响;1.7.4 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置,特别是妥善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避免引起水土流失、扬尘污染等二次环境污染问题。1.7.5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建设造成
19、的水土流失,并尽快做好植被恢复措施1.8 评价工作程序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藏、川滇西公路交汇处,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由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区位优势明显,东邻成都市和眉山地区,西靠甘孜州,南连凉山州,北接阿坝州。1988年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现为雅安地区行署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雅安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等城市。自古就是祖国内地沟通西藏、云南边疆的交通要冲、军事要地,民族走廊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