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压力控制的研究.docx
《焦炉压力控制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炉压力控制的研究.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焦炉压力控制的研究摘要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焦炉集气管压力是炼焦生产中的重要参数,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焦炉的使用寿命和焦碳的生产。因此,如何控制集气管压力在给定值范围内是焦化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焦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焦化行业向大规模发展,更多地采用多座焦炉并联的系统。由于管线相通,存在很强的耦合干扰,给集气管压力控制带来很多难题。本文在分析了双焦炉共用一套鼓风冷却系统的生产工艺特点后,提出了基于模糊传感器技术和双闭环2层反馈控制方案。内环采用PID算法,PID控制器根据实测压力值和给定值的偏差,控制各自的执行机构,完成第一层反馈控制。外环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集
2、气管压力状态模糊传感器在测量背景知识下,给出当前两个集气管压力状态的语言描述。模糊控制器根据该语言值动态修改总管给定值,通过总管吸力的调节,完成第2层反馈控制,实现集气管和总管的双闭环控制。本文在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上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基于内环和外环反馈设计了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内环采用优化PID控制,外环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采用模糊传感器技术,实现总管给定值的动态修改,解决了焦炉产气不足时和过足时的控制难题;根据蝶阀开度动态变化的特点,采用调节总管吸力为监督级控制,降低了2个集气管的耦合干扰。关键词:集气管压力 模糊控制传感器 多变量解耦 PLCStudy of Gas Collector C
3、ontrol SystemABSTARCTIn coking process ,the stable pressure of gas collector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parameter. Its stabi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life of coke ovens and coke production.Therefore,how to contol the pressure of gas collector within a scop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king process
4、 ,and is also valid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onlogy development,many coke ovens in parallel system are adoped gradually because of coke industry developing on a large scale,and the contol of gas pressure have a lot of difficulties as the gas pipes are connecet
5、ed together.This text analyse the technology feature of a air-blast system which links to two coke ovens ,and put forward a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fuzzy sensor and the two-storey feedback with two closed loop.The inside circle use the PID algorithm ,the PID controllers accomplish
6、the first feedback ,controlling the actio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deviate between the true pressure and the given pressure. The outside use the fuzzy-control technology. The state fuzzy sensor of gas collector give a descrip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gas collector,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mea
7、sure background.Fuzzy controllers modify the given value of the head pipe 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value,and the suction of the head pipe is modified ,which accomplishes the second feedback,and accomplishes the control with two closed loop between the gas collector and the head pipe. The achievemen
8、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is text on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gas collector: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gas collector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feedback in the inside circle and the outside circle is accomplished.The fuzzy sensor technology is used to accomplish the the dynamic modification,and
9、 solve the contol problem which appears when the gas is not enough and when the gas is surplus.The plan of modifying the suction of the head pipe is u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ynamic modification of the flygate aperture,and reduce the disturb between the two gas collector.Keyword
10、s:gas collector pressure fuzzy control sensor multivariable decoupling PLC目录第一章 绪论41.1 课题背景41.1.1 焦化工艺流程简介51.1.2 集气管压力控制存在的问题61.1.3 荒煤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及防护61.2 工业控制理论综述71.2.1 经典控制理论71.2.2 现代控制理论81.2.3 智能控制理论81.3 集气管压力控制方面的国内外现状101.4 本项目研究的工作重点121.5 本章小节12第二章 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132.1引言132.2集气管压力控制原理142.2.1集气管压力与鼓风
11、机吸力的关系142.2.2集气管压力控制策略的研究152.2.3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172.3 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72.3.1 PLC的基本结构172.3.2 PLC的工作原理192.3.3 PLC的编程语言202.4 PLC控制系统的组成212.5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212.6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212.7 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232.7.1 PLC机型选择232.7.2 I/O模块及点数的选择232.7.3 存储容量的选择242.5.4 特殊功能模块的选择242.5.5 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242.6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252.6.1 PLC程序设计
12、步骤252.6.2 PLC程序设计方法262.6.3 上位机程序设计282.7 本章小节31第三章 集气管压力状态模糊传感器的研究323.1引言323.2模糊理论综述323.2.1模糊集合的定义和表达形式333.2.2模糊逻辑与推理343.3集气管压力状态模糊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363.3.1模糊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63.3.2模糊传感器概念生成的基本原理383.3.3 集气管压力状态模糊传感器的语言描述方法393.3.4 集气管压力状态的测量和语言输出403.3.5集气管压力状态对环境的适应性413.4 模糊传感器在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上的实现453.5 本章小节46第四章 系统的内、外环控
13、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74.1内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74.1.1 PID算法的简单原理484.1.2 内环数字PID算法的设计与实现484.1.3 积分饱和问题的解决方法494.1.4参数整定504.2 外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504.2.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514.2.2 外环监督控制策略的研究524.3 本章小节6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5.1 全文总结645.2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645.3 主要不足与今后研究工作展望65致谢66参考文献67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每年估计有3亿吨左右的优质煤用于生产焦炭。煤在炼焦时约75%变成焦炭供冶金使用,另外2
14、5%生成各种其它化学产品和煤气。因此,炼焦化工对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炼焦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焦炭质量和产量、延长焦炉的使用寿命、维持焦炉的正常生产。集气管压力的稳定是焦炉正常生产的前提,集气管压力的稳定直接影响到焦炭和煤气的质量、焦炉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环境。集气管压力过低,焦炉吸入空气导致焦炭燃烧,影响炉体使用寿命,降低煤气质量。集气管压力过高,导致焦炉冒烟,既污染环境又浪费大量能源。因此,集气管压力的稳定对焦炉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炼焦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环境保护设施也有一定的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设备控制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比
15、较落后。其产品质量及能源消耗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1.1 焦化工艺流程简介焦炭的生产过程称为炼焦,将配好的原料煤在焦炉内进行高温干馏。所谓干馏是:在密闭的焦炉内,将煤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放出水分和吸附气体,分解产生煤气和焦油,剩下的是焦炭。这种煤热解过程通常称为煤的干馏。煤成焦后,由推焦机推出 。一般焦化厂普遍采用一套鼓风冷却系统带两座焦炉的工作方式,见图1-1所示: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焦炉产生的荒煤气,首先进入集气管。650-750左右的荒煤气在初冷处经循环氨水的喷洒,冷却到90左右,再由总管风机吸入净化处理系统,可得到各种化学产品及煤
16、气。焦化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燃烧控制操作和推焦/加煤操作:一、燃烧控制操作:按照生产计划和来自配煤车间的煤成份分析数据决定煤的结焦时间,以保证生产的焦炭质量。二、推焦/加煤操作:根据生产计划和配煤成分确定的焦化时间,制定推焦/图l-1 双焦炉一套鼓风冷却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加煤操作计划。推焦/加煤操作需要打开炉门,会对集气管产生较大的干扰。装煤车将煤料装入炭化室中,燃烧室中煤气燃烧产生热量,通过炉墙传给炭化室中的煤料,使煤料结焦,最终成为焦炭。最后由推焦车将焦炭推出。1.1.2 集气管压力控制存在的问题1.1.2.1集气管压力调节的简单原理设1#集气管压力为P,2#集气管压力为P,总管吸力的压
17、力为P(参见图l-1)。两个集气管蝶阀的动作直接影响到集气管压力P和P,改变蝶阀开度可使两个集气管压力稳定在给定值的范围之内。蝶阀开度增大,集气管压力下降。蝶阀开度减小,集气管压力上升。总管吸力的变化也会引起,1#集气管压力P和2#集气管压力P的变化。若鼓风机前的蝶阀开度增大,吸力P增大,集气管压力P、P下降。反之,吸力P下降,P、P上升。从气体流量的概念来理解,蝶阀开度大,意味着气流量大,使集气管压力下降。1.1.2.2存在的问题根据焦化生产工艺原理,要求集气管压力维持在(90Pa20Pa)的范围内,才能保证焦炉底部不出现负压、焦炉不出现冒烟、污染环境等现象。但在控制上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对于
18、一个鼓风冷却系统带两座焦炉的工艺,由于煤气输送管线采用并联方式,且距离不等。风机对两个集气管的影响不同,常见的问题是两个蝶阀脱离正常位置(最佳位置是50%);由于管道相通,两个集气管之间存在严重的耦合干扰。常出现一个压力偏高,一个压力偏低;单一调节集气管蝶阀,无法使集气管压力适应焦炉产气量的;焦炉炼焦的生产工艺与一般的化工生产不同,在连续生产伴随着有规律的加煤、推焦的过程。在加煤推焦过程中,由于要炉的封闭门,必然会对集气管压力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集气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多耦合、强扰动的多变量时变系统。1.1.3 荒煤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及防护荒煤气是指未经过滤的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炭、氮氧化合
19、物)。焦炉在加煤和推焦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荒煤气,煤在低于800摄氏度燃烧时还会产生强致癌物质苯丙芘。 文献5,6介绍了国内外焦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列举了大据加以说明。近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焦炉的污染排放量,制定了工业污染的排放标准。为了减少焦炉的污染,工艺操作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加强集气管压力的稳定控制,从而减少荒煤气的外逸;减少工况过程中人与外逸有害气体的接触;加强焦炉密闭、负压操作,装煤、推焦、熄焦、均实现自动化。1.2 工业控制理论综述工业控制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的综合性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控制理论的
20、发展与工业实际应用是不可分的,20世纪的控制理论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20世纪初的Lyapunov稳定理论和PID控制器;而后,20年代的反馈放大器;30年代的Nyquist与Bode图;40年代Weiner控制论;50年代美国学者Bellman的动态规划理论和苏联学者庞特里雅金的最大值原理;60年代Kalman滤波器;70年代的自适应控制;80年代的鲁棒控制;90年代的智能控制理论。文献7介绍了现代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深入探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并指出了21世纪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1.2.1 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是建立在
21、系统的数学模型上,而数学模型的精确程度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大,往往由于对象参数发生变化,使数学模型不能准确地反映对象特性,从而无法达到期望的控制水平。1、PID控制PID控制是经典控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控制方式。它是根据输入的偏差值,按比例、积分、微分的函数关系进行运算得到控制输出。传统的PID控制应用于复杂的实际系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专家将传统PID融合了先进智能控制思想,文献8介绍几种常见的智能PID控制器的构成方式,包括模糊PID、神经网络PID、专家PID控制及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2、DDC直接数字控制直接数字控制技术是基于离散理论,被控
22、对象可以用离散模型来描述。离散理论的基础是Z变换。直接数字控制是从被控对象的实际特性出发,根据采样系统理论来设计数字控制器。IBM公司的达林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纯滞后的控制算法(称为达林算法)。文献10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进一步说明达林算法的动态控制性能。文献11给出了实现达林算法的计算机程序。1.2.2 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它更适用于工业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受到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基于定量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己不能满足高性能控制的要求,因此,现代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系统辨识所谓系统辨识就是通过观测一
23、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来确定其数学模型的方法。系统辨识领域有3个热点研究方向:鲁棒辨识(基于鲁棒控制的数学模型),系统辨识(基于特殊信号驱动)和非线性系统辨识(基于智能信息处理)。2、最优控制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优控制问题是在己知系统的状态方程、初始条件以及某些约束条件下,寻求一个最优控制向量,使系统的状态或输出在控制向量满足某种最佳准则或使某一指标泛函达到最优值。解决最优控制方法有:变分法、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和贝尔曼的动态规划方法等。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是控制器的参数要适应环的变化而自动变化,使得整个系统仍然满足最优准则。有两类自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焦炉 压力 控制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