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课件.ppt
《探究式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初中化学课堂怎样进行探究式教学,洋县戚氏中学 宋海侠,2,科学探究教学的提出背景,1、国内发展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理科各科课程标准中,都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
2、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标准,5,2 、 国外发展,杜威(J. Dewey)(18591952),杜威的“智慧五步法” 杜威认为(1909)探究类似于科学家探究发现科学真理过程的主张,认为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并设计了“智慧五步法”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法。 1.在情境中感觉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 2.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推断假设问题的内在含义; 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6,施瓦布选集(2008年)
3、郭元祥译,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先使用“探究学习”一词(1961),他认为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把科学知识与探究过程相结合,才是探究教学的正确做法。由此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提出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 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5.得出结论。,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7,加涅的科学探究教学,加涅( Gagne R. M,) (1916 ),加涅于1963 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有效开展探究教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有提高探究技能与策略的专门练习,因为这些技能与策略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第二
4、,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因为学生对某个话题一无所,知,也就不能作相应的思考; 第三,具有辨别好假设与坏假设的背景知识。,8,一、什么是科学探究,二、为什么要进行探究式教学,五、科学探究的几个误区,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四、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9,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的途径。,一、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研究方面,2.课程意义上的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探究是一种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一个结构优化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10,施瓦布:儿童自主地
5、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1961年),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1995年),在教学中的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而进行的各种活动。,3.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定义,11,(1)探究的对象和目的不同,(2)探究过程不同,复杂:假设、实验、分析、推断、验证(自主研究),简单:部分环节或过程(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4.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 有所不同,重视结果,重视过程,12,5.科学过程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掌握
6、同样重要,避免重认知结果,轻技能、方法、过程、情感的活动价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13,6.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14,二、为什么要进行探究式教学,1.讲授式教学的假设,(1)将科学假设为一种可以直接灌输让学生学到的一堆知识,(2) 将学生假设为一种品质良好的容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吸纳这些真理的过程,(3) 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这些知识理清头绪, 尽可能清楚地告诉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重现,15,2.讲授式教学优点和
7、问题,知识是静态的,知识容易被遗忘,科学思维能力较低,知识是分裂的,对科学缺乏兴趣,优点:省时、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理论,16,3.多元智力理论与平衡的课程,传统智力: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多元智力:存在多种智力,并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分7种:(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反省智力;(7)交际交流智力。,多元智力衡量的标准: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17,(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不存在“差生”,应该是有各具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学生;(2)注重学生
8、的解决问题能力;(3)保证学生全面发展;(4)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5)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多元智力理论的启示,18,4.探究式学习的隐喻,科学是概念的结构,并可能因发现新的证据而被修改的,科学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并且是充满乐趣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对概念建构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还是一个团体协商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个性化的理论和模型,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9、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5.课程改革的需求,20,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一)八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不支持猜想与假设,支持猜想与假设,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收集证据,21,(二)、基本要求(每个要素均有几个基本
10、 要求),1、提出问题,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提出问题”这一要素的教学目标是: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所发现的问题,22,能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3,(1)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2)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3)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问题的
11、来源可以有三种:,24,创设情景,发现问题,设置情景,一方面使物理问题有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注意观察,保持持久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a.借助生活、生产实例引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b.借助玩具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求知的心理。,c.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d.利用人体来完成物理实验,亲身体验。,e.通过陈述故事或观看电影片段的方式引出问题。,f.借助魔术、表演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g.类比推理。,h.以常见的思维定势引起的矛盾现象引出问题。,25,【案例1】燃烧和缓慢氧化“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
12、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26,【案例2】 二氧化碳的性质魔术引入 表演“清水变牛奶的魔术。教师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直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试管中的“清水”是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向其中吹气后会变浑浊,由此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27,【案例3】 碳酸钙故事引入 碳酸钙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屠狗洞的故事巧妙地引入。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狗进去很快就会死亡,
13、人进去却安然无恙。据说洞内有一妖魔,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保护,它不敢轻举妄动。意大利化学家波曼尔听到传说后,不畏艰险,毅然进洞考察,他发现这个奇怪的恶魔竟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怎么会成为了奇怪的恶魔呢?”,28,整理归纳,提出问题,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而又没有现成的办法时,思维才出现。好的问题要具体、鲜明,还要有适当的难度,难度太小启发的思维有限,难度太大则启而不发,因此,最好使探究问题达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要做到这样,教师不仅需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事先设计问题,而且还要在课堂上灵活应变,及时组织、加工形成问题的基本框架,为教学的顺利推进搭好桥梁。,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