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课件.ppt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 任新亮 2015.12.02,一、项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第2位,死残率却居第1位,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恰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某些继发性损伤的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 DCS是近年创伤外科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救治原则,即在救治危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不进行复杂、完整的手术,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或稳定后,择期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
2、期手术。,DCS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普通外科、骨科等急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DCS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尚在起始阶段。,近年来,DCS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可明显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本项目通过DCS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与传统的救治过程进行对照,重点讨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颅内静脉窦损伤、纵裂血肿的DCS手术处理。,第一部分 单侧开颅清除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二、详细科学技术内容,本组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2-56岁,平均33.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计分
3、:8分90例;6-8分70例;3-5分80例。头颅CT表现:所有患者均显示双侧额叶呈高低密度混杂影,周围有广泛的脑水肿,并有占位效应(图1)。,2.1.1 临床资料,术前,术后,伤后当日,伤后3天,术后,术后2周,术前,术后,出院前,2.1.2手术方法,采取单额皮瓣切开头皮,从病变重的一侧开瓣入颅,两侧病变无明显差异时从右侧入颅,铣下游离骨瓣,骨瓣尽量靠近大脑镰,显微镜下先清除开骨瓣侧破碎脑组织和脑内血肿后,经大脑镰下孔或在大脑镰取纵行切口1-2cm,即见破碎脑组织及凝血块涌出,清除后,仔细止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2.1.3 结果 单侧开颅组恢复良好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死亡例数明显
4、少于对照组。(表1)。,伤后3个月,在恢复良好的患者中,单侧开颅组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2)。,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表3)。,2.1.4结论,单侧开颅清除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创伤小,用时短,减压快,利于保护正常脑组织。,第二部分 损伤控制外科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损中的应用,2.2.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255岁,平均33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2例,912分3例,12分2例。损伤部位和大小:前13上矢状窦损伤1例,中13上矢状窦损伤2例,后13上矢状窦损伤1例,横窦损伤3例(右侧1例,左侧2例)。2例破裂长1.5 cm
5、,3例长0.51.0 cm,2例0.5 cm。,2.2.2手术方法,7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损患者行常规开颅,均可见静脉窦大量血液涌出,探查出血处可见静脉窦壁破裂、裂口较大,静脉窦裂口处破碎无法缝合,一例见到回流静脉汇入静脉窦入口处,形成“三岔口”样损伤。为迅速止血用棉条、纱布条立即堵塞裂口压迫止血,止血后将骨窗附近硬脑膜悬吊,预留一骨窗,手术结束。35 d后再进行二次手术,沿原切口预留小骨窗处进入手术创腔,轻轻将棉条及纱布条缓缓取出。,外伤性静脉窦破裂: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24h均复查头颅CT手术局部无血肿发生,无局限性及弥漫性脑水肿、脑缺血等静脉窦回流障碍的表现。手术时间7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损伤 控制 外科 理念 急性 颅脑 治疗 中的 应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