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课件.ppt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黎孔清E-mail: ,农业区划,主 要 内 容,一、地域分异规律理论、农业生产力配置理论 、农业资源经济理论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农业生态经济理论,一、地域分异规律理论,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地、水等,这些自然条件就是自然资源要素。一定空间土地上的自然条件的综合就构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其状况及组合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和效益。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时空组合分布是不一样的,这种地区间的差异就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是决定农业生产具
2、有明显地域性的重要原因。,1.1 自然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差异 表现为地带性差异的自然资源要素主要有热量、辐射、降水等,它们往往随纬度或经度的增减呈梯度性变化,因而形成纬向地带性差异和经向地带性差异。,图3-1 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 ,图3-2 中国日平均气温10积温分布 ,图3-3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mm,图3-4 中国气候干燥度分布,非地带性差异 又称垂直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引起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量呈现规律性差异变化。比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辐射越强、降水越多。,表3-1 天山中部坡向和高程与年降水量
3、,1.1.1 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异,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474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88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亿m3,其中有6200亿m3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800亿m3,北方地区约2900亿m3。河川径流量极不平衡,外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64%,却占到全年降水量的95%,内流流域占国土面积的30%,年径流量占4%。长江流域占国土面积的18.8%
4、,却占年径流总量的37.7%。,1.1.2 水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利用的地球表层的陆地,广义的土地资源还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 土地资源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种自然因素为基础,通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区位固定性、数量有限性、结构整体性、分布地域性和使用长期性、多宜性及两重性,因此具有一系列质和量的规定性,如土壤特征、水文特征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地域分异和组合特征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型和单元。 土地除非农业用地外,还有一部分是难
5、于利用或基本不能利用的沙质荒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沼泽等。,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图3-6 1997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1.1.3 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生物资源是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 南美洲和亚洲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巴西是最丰富国家,其次是哥伦比亚、墨西哥、印对尼西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中国。 我国植物总计3万余种,是世界上高等植物的10%左右,其中种子植物25700种,蕨类植物2400种,苔藓植物2100种。 陆栖动物中鸟、兽、两
6、栖和爬行类约2290种,是世界总数的10%,其中鸟类1187种,兽490种,两栖类270种,爬行类320种。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在内100万种。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鱼类1694种,浅海及滩涂大约有2500种,淡水鱼类709种。,1.1.4 生物资源地域分异,1.2 社会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农业生产是人类的一种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部分,并非一种纯粹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受到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比如,一个地区一定生产季度生产何种具体产品,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市场价格等社会因素,而不是取决于该种产品生产是
7、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最为适宜。,1.2.1 人口资源与农业,对农业生产投资能力的影响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交通物流加工产业等对农业的影响,1.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1.2.3 社会文化差异与农业,农业生产是一项社会生产性活动,它的发展离不开综合的社会环境,比如地方文化民俗、政府经济计划和政策、科技推广与农民素质、社会治安与风气等等都会对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部分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饮食习俗,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就有重大影响。在一些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地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3 生产力资源地域分异及其规律,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1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 2
8、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 3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 4果树生产的地域差异 5畜禽生产的地域差异 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1农业生物与地域的生态适宜性差异 2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差异 3市场和交通条件 4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1.3.1 种植业生产地域差异,长江以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淮河以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新疆和黄淮流域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长城以北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制,黄淮之间耕作制度主要是粮棉油旱作两熟制,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主要是水田一年两熟制,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年三熟制地区,青藏高原主要是高寒一年一熟制。不同熟制的农业生产在单位耕地生产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如南方的一年三熟制高产农田全年
9、的粮食单产可以高达30,000kg/hm2以上,而西北干旱区无灌溉农田粮食单产往往不足3,000kg/hm2,相差可达10倍。,1.3.2 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四大类,合计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90%。其中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江苏、江西、湖北、四川、安徽、广西、黑龙江、广东等省或自治区;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的吉林、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省或自治区;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甘薯和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南的部分地区,1、三江平原,2、松嫩平原,3、江淮
10、地区,4、太湖平原,5、江汉平原,6、洞庭湖平原,7、鄱阳湖平原,8、成都平原,9、珠江三角洲,全国性商品粮基地,1.3.3 经济作物生产地域差异,全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其中新疆的产量接近全国棉花总产的1/3,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籽、花生、向日葵,其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四川、江苏、湖南,以及河南、贵州等省份;花生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广东等省的部分旱地。,糖料经过近20多年的分化演变,北方的甜菜生产迅速萎缩,现总产的近90%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三省或自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2学时课件 第三 农业区划 基本理论 学时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