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蔬菜病虫害介绍ppt课件.ppt
《常见蔬菜病虫害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蔬菜病虫害介绍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蔬菜常见病虫害,第一部分 蔬菜主要病虫害,蔬菜上常见的病虫害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白粉虱、蓟马、跳甲、瓜绢螟、地下害虫、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疫病、炭疽病、 根结线虫病、 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等。,一、小菜蛾,1、分类及危害作物:,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吊丝虫或两头尖。 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芥蓝、菜心、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6-7cm,翅展12-15cm,为灰褐色小型蛾子,有趋光性;卵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5cm,多为单粒产于叶背凹处;蛹长5-8cm,淡黄绿色至灰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10mm,淡黄至深绿色,头部褐色,纺锤形,体
2、节明显,两头尖细,初龄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4龄幼虫将菜叶食成孔洞或缺刻,幼虫很活跃,遇惊扰即扭动、滚落,并能吐丝,幼虫以三龄危害严重。,3、发生规律:,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南方为害较重。华北年发生4-6代,华中10-15代,广东20代,海南22代,长江以南无越冬、越夏现象。每代约20-40天,幼虫共4龄,历期12-27天。发生适宜温度20-30,相对湿度70%以下,北方5-6月份及8月份,南方3-6月份及8-11月份为发生高峰期,世代重叠。,4、抗性水平分类,二、甜菜夜蛾,1、分类及危害作物:,鳞翅目,夜蛾科,俗称青虫。 主要为害甘蓝、白菜、萝卜、辣椒、番茄、茄子、大葱、姜等几乎所有蔬菜
3、及棉花、大豆等多种植物,食性杂。,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10-14mm,灰褐色蛾子,有趋光性;卵馒头状,块产;蛹长10mm左右;幼虫有5个龄期,少数6龄,体长20-24mm,体色多变,多为深绿色,体表蜡质层较厚,体背上线条斑纹不明显,但气门下有一黄白色体线,各节气门后方有一白色斑纹。 以幼虫危害,3龄前群居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使菜苗死亡。三龄以上的幼虫才可以钻蛀青椒、番茄等果实,造成落果和烂果。该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假死性。,3、发生时间、规律:,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以北年发生4
4、-5代,广东年发生10-11代,终年繁殖危害,世代重叠,5-7月份、9-10月份危害严重。 华北地区7-8月份危害较重。该虫具有假死和趋光性,夜间及早晚无阳光直射是出来为害作物。与斜纹夜蛾同时发生。 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宜温度25-35,相对湿度80%-95%。,4、防治情况及方法:,该虫目前已成为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南北方均为害较重,南方抗性略高于北方,以珠江三角洲为首,但差异不是很大。由于幼虫表皮蜡质层较厚,并具有假死性,加上近年来抗性发展较快,使其防治较困难,需要高效药剂,根据种植作物情况价位可在每喷雾器2-5元,现以甲维盐类药剂为主。 在幼虫盛孵期至一二龄高峰
5、期施药;注意轮换用药和交替用药;傍晚施药,最好在太阳落山一小时以后,效果更佳。,三、斜纹夜蛾,1、分类及危害作物:,鳞翅目,夜蛾科,俗名黑头虫。 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葫芦科、豆科蔬菜、芋、葱、韭菜、菠菜及其他农作物达99科290种以上。,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14-20mm,深褐色蛾子,前翅灰褐色,有一条白色宽斜纹带;卵馒头状,块产;蛹长15-20mm左右;幼虫有6个龄期,体长35-47mm,体色多变,多有黑色斑纹,从中胸到第九腹节上有近似三角的黑斑各一对。 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主要以幼虫为害作物,多在傍晚,三龄前仅食叶肉,四龄后进入暴
6、食期,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现象,生活习性改为昼伏夜出。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在甘蓝、白菜上可蛀入叶球、心叶,并排出粪便,污染使之失去商品价值。,3、发生时间、规律,北至黑龙江南至台湾都有发生,在华北地区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两广、福建可终年繁殖无越冬。长江流域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8-9月大发生,华南地区6-10月份均危害较重。 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15-42,最适宜温度28-32,相对湿度75%-95%。在28-30下卵历期3-4天,幼虫期15-20天,蛹6-9天。,四、豆荚螟,图谱,1、分类及危害作物:,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豆野螟、豇豆荚
7、螟、豇豆钻心虫。 主要危害豇豆、菜豆、蚕豆、扁豆、四季豆、豌豆、大豆(毛豆)等豆科作物。,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暗黄褐色蛾子,体长约13mm,有趋光性;卵扁平椭圆形,淡绿色,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蛹体长约13mm,黄褐色;幼虫5龄,老熟幼虫体长18mm左右,体色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 幼虫危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危害或蛀入花、豆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每荚一头幼虫,少数2-3头,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便,被害荚在雨后常致腐烂。,3、发生时间、规律:,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山东以南危害较重,在华北地区发生3-4代,华中地区
8、4-5代,华南地区7代。每年610月为幼虫危害期,幼虫共五龄,幼虫期8-10天。 该虫对温度适应范围广,10-36都能生长发育,但最适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为80-95%。,4、防治情况及方法:,该虫由于生活习性特殊,属较难防治害虫,南方抗性水平比较高,一般药剂很难起到好的防治效果,以甲维盐、锐劲特等新药效果较好。最佳防治适期是作物的始花至盛花期。 该虫具有趋光性且喜欢食甜性物质,常夜间出来为害豆叶及花蕾,因此,最佳防治时期应为早晨鲜花盛开期或傍晚和夜间害虫活动期喷药效果最好。另外,在施药时加入一些白糖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五、斑潜蝇,1、分类及危害作物:,双翅目,潜蝇科。常见有瓜菜斑潜蝇、
9、美洲斑潜蝇、拉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番茄斑潜蝇、甘蓝斑潜蝇。 其中美洲斑潜蝇和拉美斑潜蝇为害最广,发生作物有葱、大蒜、韭葱、黄瓜、冬瓜番茄、豇豆、扁豆、芹菜、棉花等20多科110多种植物。,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1.3-2.3mm,小型淡灰黑色蝇类;卵约0.2mm,米色半透明;蛹椭圆形约2mm,橙黄色;幼虫共3龄,长约3mm,蛆状,初孵无色,渐变为淡橙黄色,后期变为橙黄色。 斑潜蝇以成、幼虫危害,雌成虫飞翔刺伤植物叶片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白色虫道,严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3、发生时间、规律:,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广东、云南、山东
10、、北京、天津等很多地区危害较重。华北地区年发生5-8代,5-7月份和8-10月份发生较重,华中地区年发生9-11代,4-7月份和9-11月份发生较重,华南地区年发生12-15代,3-6月份和9-12月份发生较重。 生长发育温度范围15-35,最适温度20-32,相对湿度80%-85%,32以上抑制生长 。,4、防治情况及方法:,斑潜蝇中以美洲斑潜蝇和拉美斑潜蝇防治最为困难,抗性最高。该虫由于成虫具有迁飞性,防治时具有熏蒸作用的药剂效果较好,幼虫潜伏在作物茎、叶表皮内部,一般药剂很难渗透进去,防治时要选择具有内吸渗透性的药剂效果会更好。以阿维菌素类药剂为主,但已产生抗性,注意轮换用药。,六、白粉
11、虱,1、分类及危害作物:,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蛾子。 主要危害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芹菜等各种蔬菜及花卉、农作物200多种作物(多发生在温室)。,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1-1.5mm,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卵长椭圆形,长0.22-0.26mm,初产时淡绿色,孵化前变黑;若虫4龄长椭圆形,扁平,老熟时体长0.5mm左右,淡黄色或黄绿色,半透明,体表有蜡丝,体侧有刺。 成虫或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其繁殖力强、速度快、种群数量大,群居危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面和果实。,3、发生时间、规律:,几乎全
12、国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温室一般可发生10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迁入露地。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瓜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生长发育温度范围15-40,最适温度25-30,相对湿度70%以上,40以上抑制生长 。,4、防治情况及方法:,白粉虱由于成虫及若虫对作物均有为害,且成虫具有迁飞性特点,给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要考虑综合防治、集中防治。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防治用药均不太
13、理想,只突出了对若虫或对成虫之一的防治,具有片面性。 在温室白粉虱种群密度较低时早期施药,必须连续几次用药才能控制危害。,七、蓟马,主要包括三个类别:棕榈蓟马、黄蓟马和烟蓟马,(一)、棕榈蓟马,1、分类及危害作物: 缨翅目,蓟马科。别名瓜蓟马,棕黄蓟马,刺吸式口器害虫。 主要危害节瓜、黄瓜、苦瓜、冬瓜、白瓜、茄子、甜椒、豆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1mm,金黄色,前胸后缘有缘鬃6根;卵长椭圆形,长0.2mm,淡黄色;若虫4龄,体白色或淡黄色。 成虫和若虫锉吸瓜类嫩稍、嫩叶、花或幼瓜的汁液,被害嫩叶嫩梢变硬缩小,茸毛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14、幼瓜受害后亦硬化,毛变黑,造成落瓜。怕光,多在节瓜嫩稍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卵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3、发生时间、规律:,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在广西年发生17-18代,在广东20多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水茄等植物。在广东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或9月为发生高峰期,以秋季严重。在广西早造毛节瓜上4月中旬、5月中旬及6月中下旬有3次虫口高峰期,以6月中下旬最重。 卵期2-9天,若虫期3-11天,蛹
15、期3-12天,成虫寿命6-25天。生长发育适温为12-32,最适温度为24-30 ,较耐高温。,4、防治情况及方法:,繁殖快、易成灾,嫩稍或幼瓜处茸毛较多,药叶难以进入,且成虫活跃、善飞,防治较难,已成为南方地区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主要药剂为吡虫啉、啶虫脒、好年冬、锐尽特、高氯等。,(二)、黄蓟马:,1、分类及危害作物: 缨翅目,蓟马科,又名菜田黄蓟马、棉蓟马、节瓜蓟马。 主要危害节瓜、胡瓜等瓜类蔬菜作物、葱、油菜、百合、甘薯、玉米、棉、豆类等作物。 2、生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成虫体长1mm,全体黄色。 淮海以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发生代数不详,河南以成虫潜伏在土块下、土缝中或枯枝落叶中越冬,5-
16、9月进入为害期,秋季受害重。,(三)、烟蓟马:,1、分类及危害作物: 缨翅目,蓟马科,又名葱蓟马 主要危害大葱、小葱、洋葱(圆葱、葱头)、大蒜、水葱、香葱、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及烟草、棉花等作物。 2、生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成虫体长1.2-1.4mm,淡褐色,以锉吸式危害心叶、嫩芽,使葱形成许多长形黄白斑纹,严重时,葱叶扭曲枯黄,无法生食。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几年危害大葱严重。华北地区一年3-4代,山东6-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一年以4-5月危害最重。在25和相对湿度60%以下,易于发生,高温高湿不利。,八、黄曲条跳甲,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跳虱,简称跳甲主要为害叶菜类蔬菜,以甘
17、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1、分类及危害作物:,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为害以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成虫和 幼虫两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萝卜被害呈许多黑斑,最后整个变黑腐烂;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并传播软腐病。,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成虫和 幼虫两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
18、枯死。萝卜被害呈许多黑斑,最后整个变黑腐烂;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并传播软腐病。,3、发生时间、规律:,生活史和习性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南方78代,上海67代。在华南及福建漳州等地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在江浙一带以成虫在田间、沟边的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期间如气温回升10以上,仍能出土在叶背取食为害。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在越冬蔬菜与春菜上取食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活动加强。4月上旬开始产卵,以后越每月发生1代,因成虫寿命长,致使世代重叠,1011月间,第67代成虫先后蛰付越冬。春季1、2代(5、6月)和秋季5、6代(9、10月)为主害代,为害严重,但春节为害
19、重于秋季,盛夏高温季节发生为害较少。,发生规律,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 湿度 湿度对黄曲条跳甲的发生数量关系最大,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成虫产卵喜潮湿土壤,含水量低的极少产卵。相对湿度低于90%时,卵孵化极少。春秋季雨水偏多,有利于发生。 (2) 温度 黄曲条跳甲的适温范围2130,低于20或高于30,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3) 食料 黄曲条跳甲属寡足食性害虫,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终年食料不断,有利于大量繁殖,受害就重;若与其他蔬菜轮作,则发生危害就轻。,4 防治药剂与方法,农业防治策略:A、清除菜地残株
20、败叶,铲除杂草。B、播种前深耕晒土,消灭部分蛹。 药剂防治 : 哒螨灵、啶虫脒,九、瓜绢螟,图谱,1、分类及危害作物:,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瓜螟、瓜野螟。 主要危害黄瓜、丝瓜、苦瓜、甜瓜、节瓜、冬瓜、西瓜、番茄、茄子等作物。,2、生态特点及危害特征:,成虫体长约11mm,翅展25mm左右,头胸部黑色,前后翅白色半透明状;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表面有网纹;蛹长14mm,深褐色;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3-26mm,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背部有两条较宽乳白色纵带,气门黑色。 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戳缀合匿居其中危害,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
21、幼虫常蛀入瓜内影响产量和品质。,3、发生时间、规律:,辽宁以南均有发生,山东和长江以南密度较大,华中地区年发生5代左右,华南年发生6代左右,7-10月份为盛发期,世代重叠。 生长发育温度范围18-36,最适温度23-28,相对湿度85%-100%。,4、防治情况及方法:,近年来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夏秋黄瓜等作物的主要害虫。对瓜绢螟的最佳防治时期为二、三龄幼虫高峰期。目前抗性水平不很高,合理施药常规药剂基本能控制住。,十、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54,地下害虫,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蔬菜 病虫害 介绍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2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