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栓的防治ppt课件.pptx
《肿瘤血栓的防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血栓的防治ppt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一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概述二 凝血与抗凝血机制三 肿瘤与VTE四 肿瘤相关VTE的发病机制五 肿瘤相关VTE的高危因素六 VTE的诊断七 VTE的预防与治疗,一、概 述,DVT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发生于腘静脉以上部位的近端 DVT是PE栓子的重要来源。P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一、概 述,二、凝血及抗凝血机制,凝血机制检验的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 (、) 的一种过筛试验。正常参考值为 1216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PT与正常对照 PT 之
2、比的ISI次方。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1)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2)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3) DVT,2.03.0;(4) 治疗 PE,2.04.0; (5)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6) 人工瓣膜手术,3.04.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查内源性 凝血因子 (、 )的一种过筛试验。正常参考值为 2436 s。由于APTT的高敏感度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凝血机制检验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
3、(D-Dimer):当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FIB,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碎片。由于链的交联,便产生了由 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 D-Dimer。D-Dimer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浆D-Dimer水平正常可以排除DVT或PE的存在,在急诊科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住院后,多数患者已经显示D-Dimer浓度升高。同时高龄、近期手术、感染、癌症和妊娠都可使血浆D-Dimer的水平升高,限制了阳性结果的意义。,凝血机制检验的临床意义,抗凝血机制检验的的临床意义,血浆AT活性
4、及抗原的检测。AT活性或抗原测定是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良好的指标,尤其是AT活性。在DIC诊断存在疑难时,AT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而急性白血病时,AT水平是DIC发生的危险信号。AT水平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的治疗中。在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治疗抵抗,可用AT检测来确定。AT活性的参考值是 103.2%113.8%。,抗凝血机制检验的的临床意义,血浆PC活性及抗原检测。PC检测是易栓症诊断必备指标之一,并可作为寻找静脉或动脉血栓的病因、诊断高凝状态的存在、肝病变和维生素K缺乏对凝血和抗凝蛋白的影响以及先天性PC缺陷症分类的重要依据。PC活性的参考值为 8
5、7.06%113.42%。,三、肿瘤与VTE,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 VTE 发生的高危人群。肿瘤患者伴血栓形成风险升高 4.1 倍,而化疗则升高 6.5 倍。在所有 VTE 患者中,肿瘤患者占 20%,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约占所有 VTE 患者的13%。,VTE是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四、肿瘤相关VTE的发病机制,1、恶性肿瘤本身即为VTE的重要高危因素。 A、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产生高凝状态,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 B、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F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血栓 防治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