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中的双极性和CMOS工艺ppt课件.ppt
《集成电路中的双极性和CMOS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中的双极性和CMOS工艺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讨论内容:集成电路、工艺流程,集成电路简介双极性工艺流程CMOS工艺流程,一、集成电路简介,集成电路(IC)是把多个器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及其间的连线同时制作在一个芯片上,形成的一块独立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电路。 从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和布拉顿制作出第一只点接触的半导体晶体管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现在已经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的建设和国防更是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出现使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高速度、低功耗和智能化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1)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 Intel 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在1956年预测了集成电路
2、发展趋势,指出集成度随时间指数增长的规律。1975年又进一步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指出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的增长规律。 集成电路迅速发展的原因:1、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大约每三年缩小 倍。2、芯片面积不断增大,大约每三年增大1.5倍。3、器件和电路结构不断改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状况2001200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CSIA),(2)集成电路的基本操作,1、形成某种材料的薄膜 在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中要形成二氧化硅膜、多晶硅膜、氮化硅膜、一些金属的硅化物膜以及作为连线的金属膜,等等。形成这些薄膜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汽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
3、n, 简称CVD)或物理汽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简称PVD)。CVD:气态反应原料在固态基体表面反应并淀积成薄膜PVD:真空条件下,用蒸发、溅射、离子轰击等方法产生原子或原子团,并最终使材料淀积在基片上2、在各种薄膜材料上形成需要的图形 图形的加工是通过光刻和刻蚀来完成的。光刻和刻蚀的作用就是把设计好的集成电路版图上的图形复制到硅片上。目前的光刻主要是光学光刻,是把掩膜板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具体包括甩胶(正胶和负胶)、曝光、显影、刻蚀、去胶五个步骤。,甩胶在硅片上均匀涂敷一层光刻胶 曝光把涂胶的硅片放在掩膜板下,经过光照(一般为紫外光),使掩膜板上亮的
4、区域对应的光刻胶被曝光,而掩膜板上暗的区域对应的光刻胶不能被曝光。显影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没曝光的胶(针对负胶)去掉。显影后掩膜板上的图形就转移到光刻胶上。刻蚀把没有光刻胶保护的那部分SiO2去掉。刻蚀后掩膜板上的图形就转移到了SiO2膜上,以前采用化学溶液进行刻蚀,称为湿法刻蚀。但因湿法刻蚀不能精确控制刻蚀速率,难以实现精细图形。目前集成电路加工都采用干法刻蚀,如反应离子(Reaction Ion Etching,简称RIE)刻蚀。去胶最后去除残留在硅片上的所有光刻胶,就得到了完成某种图形加工的硅片。,正胶和负胶的差别,光刻胶有正胶和负胶之分,若采用正胶,则曝光的光刻胶发生分解反应,在显影时
5、很容易被去掉;若采用负胶,则曝光的光刻胶发生聚合反应,变得更加坚固不易去掉。,光刻的具体步骤,3、通过掺杂改变材料的电阻率或类型 在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扩散和离子注入的方法来改变材料的电阻率,或改变局部的杂质类型。为了避免高温过程对器件和电路性能的影响,目前集成电路主要采用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掺杂。离子注入是在常温下进行的,但离子注入后需要高温退火处理。 高温退火的作用:1、激活杂质 2、 进一步扩散3、损伤恢复,集成电路是将多个器件及其之间的连线制作在同一个基片上,使器件结构和分立元件有所不同,即产生寄生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寄生效应对电路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下图是做在一个基片上的两个
6、双极性晶体管,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因此各个元件之间的隔离是集成电路中必须考虑的问题。,(3)集成电路中进行隔离的方法,1)介质隔离:双极型集成电路中的介质隔离常采用氧化物隔离的方法,即在形成器件区域的周围构筑一隔离环,该隔离环是二氧化硅绝缘体,因而集成电路中的各元件之间是完全电隔离的。,n结隔离:如下图所示,两个晶体管分别做在两隔离区内,它们的集电区是n型外延层,两晶体管集电区间隔着两个背靠背的pn结,只要使p型衬底的电位比集电区电位低,两个晶体管就被反向偏置的pn结所隔开,实现所谓的电学隔离。,二、双极性工艺流程 典型的pn结隔离工艺是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的最原始工艺,迄今为止产生的双极型集成电
7、路制造工艺都是在此基础上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增加适当的工序来完成的。这里以pn结隔离的npn晶体管的形成过程为例,介绍双极型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C,B,E,p,n+,n-epi,n+,P-Si,P+,P+,S,n+-BL,1、衬底选择 为了提高器件性能一般选择,晶向的硅片,因为晶向的硅界面态密度低,缺陷少,迁移率高。为了使隔离结有较高的击穿电压同时又不使外延层在后续工艺中下推的距离太多,衬底的电阻率通常选择10.cm。2、第一次光刻-N+隐埋层扩散孔光刻 一般来讲,双极型集成电路各元器件均从表面实现互联,所以为了减少集电极串联电阻效应,减小寄生pnp晶体管的影响,在制作元器件的衬底和外延层之间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成电路 中的 极性 CMOS 工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