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分镜头设计与制作第4章 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课件.ppt
《动画分镜头设计与制作第4章 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分镜头设计与制作第4章 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 掌握机位的运用 掌握镜头中的轴线法则 掌握越轴的处理技巧 掌握镜头的运动 掌握借用镜头的运用,课堂学习目标,镜头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影机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和降等运动方法,俯视、平斜等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 在绘制分镜头画面时,为了保证摄影机的角度无论怎么变换,所拍摄的不同视角的镜头连接起来后,都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连贯性,那么镜头的空间调度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律。 本章就来介绍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4.1机位的运用,4.1.1拍摄距离4.1.2拍摄高度4.1.3拍摄方向,就实拍电影电视来说,机位即摄影机所处的
2、位置;对动画片来讲,“机位”一词是模拟的,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摄影机和其所处的位置,动画的“机位”体现是通过动画画面的呈现而实现的,而其最初的视觉画面是通过画面分镜头台本的画稿来体现的。 虽然事实上并不存在,但在逻辑上还是存在的,因此其原理与实拍影视的机位规律是一致的。 简单地说,机位就是摄影机所处的位置,也可理解为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它是由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三个因素决定的。,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由于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不同以及镜头焦距长短的不同,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也有所不同,于是就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的景别,如图4-1所示。,4.1.
3、1拍摄距离,图4-1,摄影机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拍摄点的高度变动,由于高度的变动导致画面的视平线发生变动,产生了低于视平线的仰拍,和高于视平线的俯拍,动画片里可用其作固定摄影角度用,即摄影机所处的位置不变(机位不变),摄影机作向上的仰角拍摄或者作向下的俯角拍摄,如图4-2所示。,4.1.2拍摄高度,图4-2 仰拍和俯拍,根据摄影机不同的拍摄角度,分别称为平拍角度、仰拍角度、俯拍角度,从而得到不同角度的镜头,即平视镜头、仰视镜头和俯视镜头,如图4-3所示。,图4-3,以拍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体360度选择拍摄点或放置机位,可得到不同的拍摄方向,如图4-4所示。 即使拍摄体不动
4、,由于机位的选择位置不同,在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拍摄方向不同,可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变化,比如人物可由正面变化为半侧面、侧面、半背侧面、背面等画面,如图4-5所示。,4.1.3拍摄方向,图4-4,图4-5,值得注意的是,拍摄方向的选择(即机位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这里也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这就是“轴线法则”。,4.2 镜头中的轴线法则,4.2.1 轴线与轴线法则4.2.2 双人对话镜头的构成,在电影、动画片中,处理人物角色之间及人物和道具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轴线。 在动画片中甚至所有影视片中,都要遵守轴线法则。,动画中表现人物(或运动物体)的行动方
5、向,人物角色的视线方向和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我们称之为轴线。 摄影机必须在轴线的一侧进行拍摄,即在轴线180度内来放置摄像机,确定机位与拍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轴线法则,如图4-6示。,4.2.1 轴线与轴线法则,图4-6在轴线的180度内放置摄影机,轴线法则的确立是为了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镜头时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这也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 注意:只在轴线一侧拍摄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增强画面的表现仍需要越过轴线来拍摄,这就往往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来越轴。 关于越轴,在后面的小节中将有详细的介绍。轴线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两种。 1.关系轴线
6、2.运动轴线,我们对画面的认定形式是:机位构成镜头,镜头形成画面,画面产生视觉。 画面就是镜头的空间位置的外化形式。 我们在分析读解影片时注意到,画面的规律是由镜头位置确定的,分析、研究了镜头的基本构成,实际上就解决了任何画面的构成问题。,4.2.2 双人对话镜头的构成,动画场景中设计最多、最基本的人物形式是双人对话,由此而形成了场景人物、镜头空间分布图。 根据轴线法则,双人对话分镜表达一般是由九个基本镜头来完成的,如图4-13为典型的基本镜头规律图,所有其他镜头形式都是从这个基本规律图演变来的。,图4-13 基本镜头规律图,人物A与B之间的假想虚线,既是A与B的交流视线,又是人物之间的关系轴
7、线,并以这条假想线为准,将空间分为上方和下方。 上方空间:我们称这一空间为背景空间、表现空间、现实空间。 因为这个空间在九个镜头的任何一个镜头中都会拍到,无论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下方空间:我们称这一空间为调度空间、想象空间、暗示空间。 因为这个空间要用来设定若干镜头并进行调度。 这个空间如果镜头不反过来拍,永远不会具体化和画面化,永远是让人去想象的。 这个空间只要不在镜头中表现,就无法具体,是不具体的画外空间关系。,在实际拍摄中,除非场景的不可能性,这两个空间是互换的,也就是说,镜头时而在下方向上方拍,时而在上方向下方拍,让镜头构成空间的完整,让空间十分具体,从而也就构成了镜头调度的可能性和
8、必要性。 如果在分镜头画面台本的创作中,设计的镜头只在一个空间中调度,画面只表现一个空间,另一个空间不出现,则只会产生想象和暗示,画面就缺少了一定的丰富性。,下面让我们对图4-13中的九个镜头做一个具体分析。 (1)1号镜头 (2)2、3号镜头 (3)4、5号镜头 (4)6、7号镜头 (5)8、9号镜头,4.3越轴,4.3.1 越轴的处理技巧4.3.2 越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越轴是指打破原有的关系或运动轴线,到轴线另一侧进行拍摄。 如果不加入特殊的镜头处理,越轴后画面中的被摄对象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 此时硬性组接,就会使观众
9、对所组接的画面空间关系产生视觉混乱。 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运动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越轴给观众造成的错觉也就越严重。,但有时为了避免镜头取景角度的单调以及剧情的需要必须越轴,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进行合理越轴。,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越轴方法。 (1)利用角色动作越轴。 通过角色的动作运动越轴,如两个角色在打斗之中,一个角色用剑向对方刺去,另一个被击倒在地,越轴的拍摄画面视觉效果会比根据轴线拍摄的画面组合更具冲击力,如图4-20所示。,4.3.1 越轴的处理技巧,图4-20,(2)利用空镜越轴:空景的插入往往可以使观众很自然地忘记角色运动的方向。 如一名男子自左向右持枪奔跑,插入房屋景
10、色等空镜头后,再次回到奔跑的画面时,男子是自右向左运动的,而观众是不会察觉有什么不连贯或方向的问题,也不会由于变换角色运动方向而感到不自然。 这是由于空景的插入可以让原来的轴线暂时消失,此时观众就不会感觉画面跳跃,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如图4-21所示。,图4-21,(3)利用中性镜头越轴:由于中性镜头,也就是骑轴镜头,没有明确的方向感,这是解决越轴运动方向的一个方法。 如一组运动镜头中,在越轴前的镜头中插入一个人物中性镜头,可以使观众忘记原来的运动方向,对后面变换了运动方向就不会感到不自然。 (4)利用虚拟摄影机移动越轴:在场景空间调度中,利用摄影机的运动,使其从轴线的一侧过渡到另一侧。 观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画分镜头设计与制作第4章 镜头调度的基本规律课件 动画 分镜头 设计 制作 镜头 调度 基本 规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4832.html